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全宋文》----胡氏相关文选胡志盛整理
回帖:【341】全宋文 卷七八七二胡升
胡升
胡升〔1198一一'1281﹞,字潜夫,号定庵,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登淳祐十二年进士第,授国史编修。宝佑四年丁大全逐尤焴,升遭牵连,谪九江,徙临汝,再徙南安。咸淳九年被旨叙复,丐祠。调太平州司户参军。元至元十八年卒,年八十四。著有《四书增释》、《丁巳杂稿》等。见方回《跋国史定巷胡公升丁巳杂稿》〔《桐江集》卷三〕,弘治《徽州府志》卷八,《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九。
題五顯事實後      胡 升
升为童时尚见之。一小碑载其事,因婺源与德兴争祖庙,辇之去,今不知所存。或曰:”本朝神祠見于《会要》,姓氏皆可攷。惟此獨無姓氏,何邪?升曰:莫之為而為者,此所谓鬼神也。《周禮•小宗伯》:“兆五帝於四郊” ,漢儀祠五祀。宋朝明堂圖五方帝位於昊天之側,從之以五人帝、五官神,皆五行真氣也。葢五行為天地間至大之物『一』,必有為之主宰者,故曰元冥,曰祝融,曰勾芒,曰蓐收,曰后土,皆指水、火、金、木、土而言之物。今五神之降于此,豈非黙助五行之造化以福生民乎?或者以五聖為五通,非正神也。吁!名实不辨,典故不知,典故不知,徒肆为议论,亦妄矣。葢本朝政和元年正月詔毁五通及右將軍妲己淫祠,至宣和五年,我五圣適有通貺等侯之封,前後十餘年間,黜彼之邪,崇此之正,昭然甚明,尚可得而並論之乎?亦縁鄉曲前輩偶傳会佛有六通、弟子五通之説,以啟後人之疑。每岁四月八日,本县启建止善无碍大斋,四方并海外来者辐辏,斋宿极严,非有形驻势迫而使之然。本朝褒封勒告并藏县库。嘉泰二年中,屡颁降御书扇五柄,并置专局在庙收藏。宋迪功郎、國史實録院編校文字胡升谨書『二』。《三圣源流搜神大全》卷二,郎园藏书本。又见《新安文献志》卷二三。
『一』“大”原作“人” ,“物”原作“极”均据《新安文献志》改。
『二』“功”原作“公” ,“编”原作“遍” ,“院”原脱,均据右引改补。
 
  跋彩選圖        胡 升
宣和間文物備具,濰人王慎修思永博學知故實,出入京師,從貴勝遊。甞倣趙明逺裒類作《彩選圖》,以縉紳之升降,詔旨之予奪,寓於戲博間。紹興末,其季子嵎抱遺書請序於靈石山謝仍景思,嘆思水官止於一命,壽不登於三秩,幸此書傳世而行逺也。予甞疑之,消磨有限之光隂,馳騖不切之勝負,人欲滋長,其機甚可惜。雖然,幸彩選於一擲,驟進不足喜,驟退不足怒,所以楊次公於丁謂曰;“骰子選耳。”有志者觀此,亦足以自警云。《新安文献志》卷二三。

晦庵先生祠碑阴记
县学旧有濂溪、二程三先生祠,晦庵先生记。後又配以晦庵,遂为四先生祠。今晦庵祠在讲堂,王郎中记。自庙学灾,四先生祠未再立。先君知府因礼殿成,乃会学中诸友而议之曰:“晦庵之於吾乡,实鲁之夫子也。且先生归故乡,加意於乡人子弟甚至,合拟小宗之法,肖先生道德之容於堂,使里之学者瞻仰而兴起',於名教实有所补。”众既翕合,'先君又谓夫子衮冕南乡,今晦庵先生密迩左右,岂容野服自逸?况晦庵先生尝引延平学中曹御史、陈了翁豸冠法服之制,以辨明道先生礼服矣,今吾乡得不以先生所以事明道者事先生乎?遂定用上公之服。後韩思轩建紫阳书院,亦用此制。中间谁妄改作,'辄近晦庵祠於学之东偏,'大失尊师之意。成淳戊辰春,'知县洪公乃复旧贯,学子之心,亦幸稍妥。周、程三先生入从祀,'不敢洊渎於学矣。民国《重修婺源县志》卷六七,民国十四年刻本。
下一楼›:詹氏忠勇世家      
蓋聞忠義者,天地之常經,人心之固有。初不待賞誘乎前、刑驅乎後 ..
‹上一楼:【34O】全宋文 卷七八四九 李曾伯〔三九〕
上利路胡漕
君遣使送以禮,百城瞻澄按之新; ..

查看全部回帖(678)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