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 論稱呼
予以上稱公,以下稱郎,此例不可易。澤本自謂一行起悉易郎稱哥,以謂郎為輕。焱竊謂,鄉俗雖以郎為輕,考之右則不然。按唐朝以張易之等内寵,不名其官,呼易之五郎,昌宗六郎。鄭善果謂宋璟曰:“公奈何謂五郎為卿?”曰:以官正當為卿。君非其家奴,何郎之云?”則郎者奴稱主之辭也,尊稱也。然韓文公呼姪為十二郎,王文正公謂兒子二郎必做,則郎者父呼子姪之辭也,卑稱也。又按後唐莊宗時,三司使孔謙之兄事伶人景進,呼為八哥,八哥者弟呼兄之辭也,尊稱也。又莊宗呼其子維芨小字語張承業曰:“和哥之錢可與錢一積。”則哥又父呼者。雖在下而以公稱焉,亦依所生之尊卑而稱耳。族中有為僧道者,或謂其離俗出家,已不拜祖父,録之無義,效文公法,遂並黜之。予謂彼雖離俗出家,無其祖父,而吾之録之。亦欲見祖父之有子孫,而不失為忠厚,因以祔藉。家傳所載,如貴且顯者,有賢徳者,有能文者,故未及盡知盡載,非敢取此捨彼。方將廣求博採,不一書之。若為人子孫者亦盍自條陳其祖父之事以附乎中,毋徒罪編者。《梅岩文集》卷五。
【356】全宋文 卷八二四四胡次焱(三)
孝善胡先生謚議
宗老勉齋先生以乙未十月終于正寢,其門人俞洪等一百五十人援王文中、孟貞曜例,諡曰“孝善”,以其議徵次焱詳覆。次焱曰:孝非易能也,孔門弟子在《魯論》惟閔子騫以孝稱。善非易能也,孟門弟子在軻書惟樂正子以善稱。勉齋殆合二子所長,而一之者耶。雖然孝善一理耳。順親有道,明善為先,善繼善述,始謂之孝。閔子騫豈不善,樂正子豈不孝?孔孟姑稱其一節以槩其餘耳。為孝子必非凶人,為善人必非逆子。吾家勉翁,行匑匑然若不勝衣,言咄咄然若不出口,豈有毫髪害物之心者。葢有終身之慕,則亦終身惴惴然。修身慎行,惟恐少有虧欠,以貽辱先之議,是其善也,是其所以為可。欲謂善施由親始,孝則善之本;不間其父兄昆弟之言,推而與人為善,善則孝之擴。以繼善言,則秉夷降衷,孝自善出;以積善言,則處已待物,善又自孝出,固一理也。諡以孝,則聞其風者,梟可化為慈烏;諡以善,則聞其風者,虎可化為祥麟。表其孝善,足以愧天下後世之不孝不善者,匪惟發潜徳之光,亦足為風教之助。族子次焱覆議如前。《梅岩文集》卷五。
【356】全宋文 卷八二四五胡次焱(四)
三十六宫都是春說
一說:乾一,兊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乾一加兊二為三,又加離三為六,又加震四為十,又加巽五為十五,又加坎六為二十一,又加艮七為二十八,又加坤八為三十六。予謂乾一兊二以下乃卦之次第,非謂乾果一數、兊果二數也,此說未當。二說:乾三連為三,坤六斷為六,震、坎、艮皆一陽二隂,皆為五,巽、離、兊皆一隂二陽,皆為四。乾三,坤六,震、坎、艮共十五,巽、離、兊共十二,亦三十六。予謂以八卦分隂陽爻,而隂爻占二,隂何以得一倍于陽也?借曰陽卦竒,隂卦偶,竒則一,偶則二,然陽以一爻為一宫,而隂乃分一爻為二宫,義將安取?此說亦疵。三說:以十二卦配十二月,十二卦共七十二爻,陽爻三十六,隂爻亦三十六。或謂天根月窟,指復、姤也,前二說無復、姤,當以此說為優。子謂隂陽為三十六爻,共七十二爻,而此但曰三十六宫,是指陽爻為言邪?指隂爻為言邪?抑合隂陽為言邪?亦含糊不明。四說:《易》六十四卦分上下經,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多少不同者,以反對論也。上經無反對之卦六,乾、坤、頤、大過、坎、離是也。除此六卦外,只二十四卦。以反對論,則二十四卦只十二卦,搭起無反對六卦,只十八卦耳。下經雖三十四卦,而無反對只二卦,中孚、小過是也。除此二卦外,只三十二卦。以反對論,三十二卦只十六卦,搭起無反對二卦,亦只十八卦而已。如此,則下經比上經多四卦,雖若不均,而合有無反對禆補論之,皆十八卦,則極其均。上下經皆十八卦,故曰三十六宫。月窟在下經,天根在上經,皆自然之理,非人力可以安排也。其曰“三十六宫都是春”,春只是生生不息之意,所謂生生之謂《易》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