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明--胡直--《衡廬精舎藏稿》
回帖:衡廬精舍藏稿原序
□ 郭子章 /撰
□ 李會富 / 標點整理

先生之所謂策府也,阿平無險,四徹中繩,寡草木而無鳥獸,悉其所制作。可掩古,可昭来者,舉而藏焉荆、揚之間。語無險,而中繩者孰逾?衡、廬,蓋神禹經之矣。《尚書》:惟揚州,彭蠡既豬;惟荆州,荆及衡陽。《山海經》載,南海之内有衡山,有三天子之都,一名天子鄣,即廬山也。而禹各有藏,衡之藏在岣嶁、雲密、嶽麓,凡七十七字。廬之藏在紫霄石室中,百餘字,不可辨,堇識所謂“洪荒漾,余乃攆”是已。廬陵凑二山中,北距廬,東距衡,俱不能千里。予師胡正甫先生,生於其間,自號“廬山”,名其居曰“衡廬精舍”。先生少讀古人書,長學於歐陽文莊、羅文恭二公,契餘姚之旨,以上窺孔孟之際。所著書若干卷,其宗鄒、魯,其文《洪範》、國雅,其詩賦建安、大歷,脩胸中之誠以攄之書,棄知棄意以明道,而畧物閎而盧牟六合,斂而綜攝一貫,鉅而敷陳皇王,纎而箴縷醫筮,靡不蹠其元閫,協厥六經。
子章自少從先生游,得而卒業焉,間請付之剞劂。先生曰:“非吾志也。吾名吾書曰:藏之衡、廬耳。”子章曰:“有藏則有副,以俟後世聖人君子。”乃謀之二三子而刻之。嗟乎!衡、廬之藏,兆自神禹。文不盡解,大都紀決,排敘疆理,至其見知堯、舜,為萬世文命之祖,說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精一執中”數語。予觀先生所藏,不禹之績而禹之心。其教子章曰:“聖學始於仁,而要在無欲語,學至於無至矣。克伐怨欲不行,不得為仁。有所恐懼憂患忿懥好樂,則心不在;有所未無,不行。未盡無,而何以名仁?孟子論養心在寡欲,養浩然之氣在無害。故曰:無適無莫,君子也;無意無必無固無我,聖人也;無聲無臭,天也。至於無,則道心微而中執,是乃所謂仁。”是先生藏稿之大都也。楚周元公論聖學,以一為要,而直以無欲當一。先生之教,恍若券合。而說者謂:元公産於衡,止於廬,先生宅於廬,締於衡。其跡亦若片合,豈二山之靈兆於禹,嬰薄於元公而凝翕於先生耶?嗟乎!禹之學以柏翳光,元公之學以洛陽衍。今所為先生柏翳、洛陽者,屬之誰乎?子章不敏,敬告吾黨諸君子,相與共淬礪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61b9770100rttx.html
下一楼›:衡廬精舍藏稿提要
(錄自《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李會富 / 標點整理

《 ..
‹上一楼:廬山胡先生要語
(摘自劉元卿《諸儒學案》)

□ 李會富 / 標點整理

先生名 ..

查看全部回帖(109)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