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明--胡直--《衡廬精舎藏稿》
回帖:衡廬精舍藏稿卷十五:議、說
□ [明]胡直 /撰
□ 李會富 / 標點整理


屯田議
大司馬許公以軍餉日匱,計脩屯政,乃下群屬議之。于是觀政進士胡某議曰:
自三代之後,兵農既分,則兵有待食不足之慮,農有餉兵不勝之累。於是欲爲寛民濟兵之策者,則莫良於屯政。故屯政者,所以舒漕輓、固守禦而古今足兵食之上計也。乃若漢、唐設屯,記載昭灼,雖各有用民用兵之不同,然其寛民濟兵、有利無害則一而已。逮我國家經制,各衞皆有屯田軍。以十分爲凖,有事則七分守城,三分屯耕;無事則七分屯耕,三分守城。又於各道專設風憲官一員,以督理之。是於守禦之中而收耕穫之利,其法視古无良。
然而承平既久,法玩政弛。内地則私相貿易,外邊則侵占荒閒。雖有屯名,而無其實。矧邊徼連年寇警,荷戈被甲尚稱乏人,而復能分兵以耕乎?又益以客兵,則軍食日亟,軍儲日匱,往往出師百里,未及三日,卒以食盡至煩。當宁屢出内帑,以賑其乏,乃者内帑又復告匱。比年以來,計國大吏始有意於屯政之脩,若内地則增設撫臣以董其政,外邊則勅遣重臣以稽其弊,殆未嘗不奮然求理也。然旋設者復撤,清稽者未行,此其利害所在,豈亦有難與圖成者與?嗟乎!此屯政所以貴熟講也。今夫内地之田,不過一風力,使臣盡心清理,則弊端可塞,舊制可復。至淮、徐開荒,亦可攝之兵備責之。有司苟得其人,其舉此非難也,又奚必以疲病之地而增設一撫臣哉?
惟今日之勢,莫急於邊,亦莫難於邊。蓋常深思今日脩屯足邊之方,則其說有六,請爲當事者陳之。
一曰復侵占。夫九邊不遑概舉,今獨觀諸宣、大可知。彼宣府舊納本色二十一萬一百七十六石有零,大同新舊本折一十二萬九百六十七石有零,其屯利亦不可謂不厚矣。嗣是侵占荒閒,損十之五。近年勅遣重臣清稽,若指揮王鑵首出原種屯田四百畝,軍人李天祐、任仲義等告訐田地,其數不貲,而撫臣以爲邊地當簡節濶目以鎮定之,豈以其激則爲變耶?愚則以爲行之有漸,而措之有方,雖變無繇也。不然,則豈弊端終不可稽,而屯政終不可復與?故今日得人,則侵占不可以不復也。
二曰復紅牌。昔者永樂之時,各屯置立紅牌,刋書各千百户、指揮管轄旗軍姓名于上。百户一員,則轄旗軍若干名;千户一員,則轄百户若干員;指揮一員,則轄千户若干員。都指揮則總其事,專設僉事則稽其成。至撫按邊郎督其入,兵備守廵分其責。故當時事皆脩舉,而田亦不廢,兵可得濟。然則爲今之計,紅牌不設而欲屯政之脩,是猶治亂絲而無其緒也,其有能得其理者必不可幾矣。
三曰築墩堡。昔趙充國屯先零,必乘塞列隊,而後可耕;韓重華耕振武,亦屯堡相望,而後敵不爲暴。此往事之較著者也。聞近日墩堡爲敵所破壊,似當刻日脩補,計里相望,勢若牽環,使耕者不爲敵擾,而刈穫有期。不然,則雖有李悝、蒙恬以開地,神禹、后稷以導民,萬未有能耕者也。
四曰增人户。夫邊徼之地,不患無田,而患無人。今每邊主兵不踰四萬,其不可以贍耕明矣。議者謂:欲修祖宗流徙之法,凡富民、殘衆、贓吏、武職犯法情重者,悉令徙邊。夫富民贓吏武官皆有顧戀,至於子弟臧獲之多,又可以佐力而疾耕也。誠舉而行之,則與募民實塞其爲利又大相懸矣。
五曰開荒蕪。夫紅牌既設,則田各有屬。至于荒棄之地,袤延至廣,若能出令令各兵墾種,期以三年之後,若百户歲增糧一百石、草至五千束,千户歲增糧至五百石、草至二萬五千束,則即行陞用,其有不及者,亦量爲賞酬,庶幾人樂爲勸而荒閒不患于無耕矣。
六曰擇將帥。夫屯政之脩,其責非獨憲臣而已,蓋亦由將帥得人焉。故初興之國,將帥得人,則我勢勝而兵力省、糧餉舒矣。以既舒之糧餉而屯政益脩者,敵不得我擾故也。繼盛之國,將帥不得人,則我勢弱而客兵煩、糧餉亟矣。以既亟之糧餉而屯政反不得修者,我望敵而棄焉故也。當今之時,正客兵煩重、糧餉孔棘之秋也。俾不求將帥,而専責於憲臣,特恃乎墩堡,是猶徒手搏虎而欲以樵採也,亦不可幾矣。昔者越國既敗,得范蠡則易敗爲勝;齊國
下一页 (1/7)
下一楼›:衡廬精舍藏稿卷二十四:行狀
□ [明]胡直 /撰
□ 李會富 / 標點整理

行狀(胡志盛)
‹上一楼:衡廬精舍藏稿卷十四:論

□ [明]胡直 /撰
□ 李會富 / 標點整理

(胡志盛)

查看全部回帖(109)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