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致胡海老先生的一封信----胡苗勇
回帖:论文:
            《大通考》若为蓝本 是中华胡氏之悲哀
           作者自身世系悬疑,何以《通考》领军全国?
              --一评胡海老先生的《大通考》
  胡海老先生退休以后的14年中,能够“18省下乡取证,3公斤手抄资料,10公斤复印资料,一堆数字记录的,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者年漫长的寻根历程。”他这种徒步自费、劳苦艰辛的奉献精神,在当今天下胡姓中堪为首屈一指,无人能出其右,的确令我无比佩服、崇敬!但他研究的成果我却不敢苟同!
  鉴于当前“胡氏宗亲”网上,对其所著的《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以下简称大通考或通考)炒得正热并普遍叫好时,甚至还有宗亲盲目追随说,“胡海老先生著作中的‘世谱’,应作为全国胡氏世系的总谱头”。
  对此,本人确有微詞。客观的说,胡海老先生所整理的《大通考》,是广泛摘抄、收录于民间,最有价值的部分主要体现在明清至今,只能作为中国正史乃至胡氏族史的拾遗补缺。而明清以前的“研究”则有悖于《史记》、汉、唐、宋史。所以我说的“《大通考》若真的成为蓝本,是整个中华胡氏的悲哀”!
  如果他研究的不是我胡姓老祖宗的世系,我或者不姓胡,完全可以隐忍不言,绝不在乎谁考证得正确与否。即使如此,我也曾进入过“情感的困惑”:为了胡氏宗亲的亲情与和谐,为了有利于胡海老先生的健康长寿,为了不染指他老人家毕生最为辉煌的成果和结晶,我曾在网上宣布退出“与胡海老人的学术之争”。
  但现在的问题是,网上宗亲们一再地不松气,当然也是出于善意,尤其是南山宗亲幽默地给我说了一个笑话:一个租住楼上的年轻大学生每晚回来,上床前总是习惯性地将皮靴一只一只重重地扔在木楼板上,住楼下的房东老人,每日也习惯性地等他扔下第二只皮靴,直到听到第二次“咚”地一声响后,才放心入睡。终于有一天,老人在楼下拦住大学生,对此再三告诫提醒,大学生也表示歉意地应允了。当晚,当大学生习惯性地扔下第一只靴子后,陡然记起对老人的承诺,于是便悄悄地将第二只皮靴慢慢放于床下。结果害老人,因始终听不到第二次“咚”地一声而通宵未眠---。
  南山宗亲以此笑话,为了活跃胡氏论坛交流,“逼”我上网发表意见的良苦用心,我当然明白。同时有关宗亲还介绍胡海曾蒙受过21年的不白之冤,一生坎坷不平,性情很豁达。而且他本人还高兴地叮嘱过南山宗亲:“仕奇宗亲的文章发表后一定要尽快地通知他”!
  我的确左右为难,若再迟迟不脱下“第二只靴子”,就有点儿“胸无成竹”、故意做作了;若脱下“第二只靴子”,又怕年高的胡海老人读了我的文章有什么“闪失”,我可担当不起。现在当事人与您们诸位版主都“不松气”,丑话今天我可说在头里,胡海老人果真有什么闪失,我可不负责任喏!
  我这里,首先向胡海老人家致意,网上之争,只是为了胡氏先祖世系准确与否而引发的学术争鸣,完全不存在对他老人家的不敬之意,晚生若有失礼之处,请见谅!
  与胡海老先生的论争,从今天起我开始正式撰文。我的总主题是:“若以《大通考》为蓝本,就是整个中华胡氏的悲哀”,随后将分别通过“二评”、“三评”、“四评”---的专题逐一向纵深发展,“开弓没有回头箭”嘛!只是敬请宗亲们不可性急,因为本人太忙,时间确实有限。对此,我的心理也有准备,既然辩题开始,就必然会有不同异议的反驳,本人表示欢迎,尤其是欢迎那些有价值的、引经据典的反驳文章。不过,请有关宗亲原谅我,一般情况下我不会急于回应,我会以我的思路在恰当时候作出必要的回应的。
  以上是本人对总主题的“开场白”,算是有言在先吧!下面言归正传。今天专题是:“作者自身世系悬疑,何以《通考》领军全国”--一评胡海老先生的《大通考》。就此专题,我引用如下有关资料:
  《南方都市报》记者在采访胡海老先生后撰文说:“14年前,从中科院微生物所离休后,常到乡下逛的胡海发
下一页 (1/4)
下一楼›:士奇宗亲,论坛贵在讨论,我们也很希望看到你的文章。记得发帖的时候单独开一帖子,方便大家讨论
‹上一楼:我是从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迁至今重庆市璧山县.始迁祖胡应选`胡应龙`胡应举`胡大川.字辈派序`应世 ..

查看全部回帖(88)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