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福建)汀州胡氏源流讨论三篇
回帖:汀州胡氏源流考涂明谦https://mp.weixin.qq.com/s/qAlC3iiZOTrCYgAKdLPUkw

汀州胡氏,目前可寻宗迹的总共有三支。
一是东胡,即汀东胡氏。
一是西胡,即汀西胡氏。
一是南胡,即汀南胡氏。

三支胡氏在族源的表达上高度一致,就是他们都是万九郎公的后代,即:世居童坊的五郎后裔,世居长汀城西的六郎后裔,和世居永定下洋的七郎后裔;今天散播于永定上杭五华乃至东南亚的胡氏基本都是万九郎公的后代。

万九郎公

先要说一下万九郎公。

在汀西胡氏的族谱中,这位先祖是表达为白石公、朱紫公的,族谱直接指他为汀州开基之祖。汀东汀南的族谱基本如此,清初迁四川和迁浙南的那些胡氏族谱基本也认同这个表达。但是这个表达肯定是错的。

先说万九郎公的名字由来。

万九是排名,万是同辈份用字,九是排行,前头有多少兄弟是不可知的,很可能只有一个。就像南海十三郎一样,要让人觉得他们家兄弟多,不容易被人欺负。这也像红军在闽西苏区时期的军团编号一样,外人很难通过数字排名摸清编制的真正人数和兵力。所以宋代以来闽西地区大量的数字排名的家族称谓,如五郎、六郎是兄弟,他们的儿子辈就可能叫十一郎,十二郎、十三郎、五九郎、六三郎,孙子辈就可能叫百二郎、百三郎、百五郎,重孙辈就可能叫千一郎、千二郎、千三郎,玄孙辈则可能叫万五郎、万六郎、万七郎。然后在以上任何一个数字接继都有可能个拾佰仟万重排。

郎,则是唐宋开始的郎名制。

比如唐初,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是大郎二郎,武则天宠臣张易之兄弟两个被呼作五郎、六郎,唐玄宗李隆基为四郎。这些名字在那个时候相当于乳名,比如我们在西安法门寺地宫中发现的刻有“四郎”的茶具,即是唐玄宗的用具。

但是宋代以后这个郎名,就渐渐从乳名变化为法名,这个法名相当于专用于人去世之后的称谓。由乳名变化为法名,只是一步之遥,因为葬仪是要把亡者按照家族排序的方式安葬入土,所以这个乳名到法名的转变是可以想象的。

日本大约也是在宋代将我国的郎名制学去,他们学去郎名制的部分正是法名部分。今天在日本的葬礼上,我们看得到在亡者在神位木主上表达为“寺院”+“释**”这样的名字,正是法名,而他们的法名多半与他们村庄里的寺院和他们的皈依有关,因为他们没有发展出宗法制。

因此,万九郎之名,正是胡氏先祖的郎名,也是他们在亡故之后的法名。

那为何白石公和朱紫公不是他的真名呢?

原因有二。

第一,是在各支派的族谱中,万九郎公都被表达为胡彭。

第二,白石当然是指一些族谱中说万九郎公来汀居住在白石乡,这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住在朱紫坊。原因也有二,一是白石由唐代长汀县白石乡这个地名而来,后代指这个地方为白石是很少的,至少宋代很少,白石这个名字多存于方志史书;另一是宋代 开始今天城西城南这一块地方开始叫青紫坊,一直到明代朱紫坊这个名字才出现。万九郎公是北宋人,他如果一定要以地名称谓,那也应当叫青紫公,所以白石和朱紫这个称谓当然是后人在修族谱的时候瞎编的。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当年的户籍制度很严格,州府所在的汀州和长汀县城,管得更严,所以白石乡也就是后来的长汀县附属的乡镇,不容易住下来,能住下来,就是朝廷从中原派来拓荒和开边的。上一站迁于宁化石壁的万九郎公,不可能从石壁这样一个中原流民中转站直接进入州府核心居住的。

所以万九郎公的居住之地和朱紫之名另有来历。

竹子峒和朱紫坊、青泰里、胡家坊

基本上大多数族谱所指,尤其是汀南粤东的胡氏谱,即永定和五华的谱,都是说万九郎公有三个孩子,他们的谱上这样记载:”万九郎是从宁都上三乡苦竹凹,先迁宁化石壁,再迁到汀州府清泰里胡家坊,卒葬大塘背。“

我们整理一下,宁都上三乡应当是今天江西省赣南宁都县的上三坑,从这里有捷径可从田埠乡过
下一页 (1/3)
下一楼›:汀州胡氏简析
汀州胡氏现已知有5支以上。其中有三支知道始祖的溯源;其中2支以上根本不知祖 ..

查看全部回帖(3)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