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连载:《追寻之路》----胡平华(江苏南京)
回帖:三十八、找到“投书涧”
10月5日一早就起床洗漱,简单早餐后即出发去泰安,主要目标是寻找“普照寺”,从而寻找先祖胡瑗当年读书的地方“投书涧”,如能找到,即此行圆满。
路上很顺利,但进入泰安市后在前往普照寺的途中车辆渐渐多了起来,路况也开始堵塞。后来才知道,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游客从泰山南麓的天外林广场要去登泰山,这样一来,车辆增多,我们去普照寺也就受到影响。过了大众桥,路况有了改观,这时我们终于看到了普照寺的指示牌。我将车辆停在冯玉祥小学门口,给门卫还打了招呼,便沿着山路向山上行走。经过一道门楼,上面有“泰山普照寺”字样。十多分钟后,即看到了普照寺,确如记载所述:泰山普照寺位于岱麓凌汉峰下,秀峰环抱,翠柏掩映亭殿楼阁,气象峥嵘。清人有“门前几曲流水,寺后千寻碧峰。鸟语溪声断续,山光云影玲珑”的赞咏。普照寺取“佛光普照”之意,传为六朝时建,后历代皆有拓修。寺院以大雄宝殿、摩松楼为中轴,形成三进式院落。两侧配以殿庑、禅房和花园等。传说冯玉祥先生隐居泰山时,以泰山习俗和民生疾苦为题材,写了很多白话诗,自称“丘八诗”,由赵望云配以漫画,刻制成碣,立于院中。后尽毁,现已重刻。后院为菊林院,有松一株,冠大如棚,袅袅婷婷,清代光绪年间何焕章游山至此,题“一品大夫”。后院正房与摩松楼相接,额题“菊林旧隐” 曾为康熙初年元玉僧居所。现辟为纪念馆。楹联为:“松曰好青,竹曰好绿;天吾一砖,地吾一瓦。”
普照寺属禅宗临济派,是华北著名丛林。又据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载,普照寺为唐宋时古刹。金大定五年(1165)奉敕重修,题为“普照禅林”,有敕牒石刻勒殿壁。后屡遭兵燹,基址独存。明宣德三年(1428)高丽僧满空禅师登泰山、访古刹,在泰山20余年,重建竹林寺,复兴普照寺,四方受法者千余人。现存明正德十六年《重开山记碑》记此事。清康熙初年名僧元玉建石堂,并于佛诞之日依古制建坛传戒。道光年间(1821-1850)建佛阁(今摩松楼)。光绪六年(1880)重修正殿和东西配殿。建国后多次修缮。1984年将后院辟为“冯玉祥在泰山”陈列室。
我们买了门票进去,仔细一看,果然是一处僻静处:一进山门,面阔3间,门楼式建筑,门前左右置石狮一对,进门为一院,钟鼓二楼分列东西,钟楼内置石柱钟架及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铸莲瓣口形铁钟。二进山门为二院,门内两山墙各开发券拱门。西拱门外有元代经幢一尊,记僧法海于元贞年间(1295-1297)重修普照寺的情况。沿阶而上为三院,中为大雄宝殿,五脊硬山顶三开间,前后廊式,端庄雄伟,内供释迦牟尼鎏金趺坐铜像。东西配殿各3间,院内银杏双挺,油松对生,并有清道光年间(1821-1850)住持僧明睿及弟子所造双檐盖罩铁香炉1尊。大殿东西侧有垂花门通后院。
我们看到那六朝松,古松粗达数抱,枝密盘曲四伸,树冠如盖。松旁为筛月亭,每当皓月当空,松下银灰万点,如同筛月,故名。上有摩松楼,可摩顶观松;松下有“筛月亭”,取“古松筛月”之意。亭居高台,方形,四檐飞翘,四柱均有楹联。筛月亭联:“曲径云深宜种竹,空亭月朗正当楼”。亭下有方形石桌,敲击四角和中央,则发出清脆如磬的五种声音,因名“五音石”。中轴线之东,有禅院和石堂院;之西为菊林院,山房门额悬“菊林旧隐”横匾,院内有“一品大夫”松。清代主持僧元玉是位颇有成就的诗僧,别号“石堂老人”,著有《石堂文集》,其时遍植菊花,号称“菊圃”。今寺东南尚有其墓塔遗址。普照寺为岱阳唯一的四方丛林,明洪武年间泰安府僧纲司设于此。建国后,游人很多,进香者来往不断。“文化大革命”中停止活动。1979年恢复宗教活动。
当我们问工作人员:可知“投书涧”或五贤祠?回答:在山上,但现在维修,找不到的。同时,他们也不肯指引我们去寻找。我们听后一边在寺内寻找遗迹,一边寻找有无可通道路。在一进门后,有一处石碑墙,上面有八块碑文,其中就有“投书涧”、“讲书堂”,另有几块碑文,都是与普照寺五贤祠有关的记录。我们分析,
下一页 (1/3)
下一楼›:三十九、又寻访和县
国庆节期间外出寻访是今年以来外出时间最长的一次。回南京之后,很长时 ..
‹上一楼:三十七、拜访孔庙、孔府
10月4日上午,我们游览河南大学和铁塔后,即辞别开封,直奔山东曲阜 ..

查看全部回帖(5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