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皖桐觉林胡氏七修宗谱序资料整理-----胡中得
回帖:七修谱序
家谱是同宗共祖血缘关系之史书,它不仅记录本家族之来源与迁徙,亦包罗家族生息繁衍与婚姻文化之状况。既能便于查考世系,而知始末,又能利于尊亲敬祖,缅怀先祖功业,以激励后代奋发图强。更能有利于社会文明之发展与传播。也是维系中华民族和亲情一条重要纽带。一部宗谱蕴藏有丰富内容和多种科学知识。其学术价值,而其他史书是无法替代。所以,续修宗谱意义之深远也。
吾祖庆三公自明初偕叔良二公兄庆一庆二从兄福一公,卜居皖桐迄今已有二十余世。吾胡氏宗谱,自康熙十一年首次纂修,至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共有六次编修。从六修至今,已有六十余载,解放前因长期战乱,解放后又遇有三年自然灾害(公元一九五九年——公元一九六一年),十年『文革』浩劫(公元一九六六年——公元一九七六年),民生凋敝,国步艰难,故而七修长期耽搁。如今已圆黎庶梦,惠风和畅海天陬之时期。而修谱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一大盛事。其吾祖也有遗训,凡三十年必续修一次,以利子孙追本溯源,亲情联络。如不续修,延宕日久,谬误丛生,势难理清血缘关系。公元二零零五年秋,祖之贤者,天佑、国鼎、必启、孝慰等,倡议七修宗谱,在借鉴外姓续修经验,与我族子孙之愿望,故而决定做七修宗谱的筹备。桐城不愧为『地灵人杰,学府文宗』之称,上接龙眠锺气,下临练水秀明,科教发展,人文素质提高,能人层出不穷。由于文化知识提高,经济兴旺,族人对七修有着较高认识与要求,并积极参与。现今我中华民族正处在一个非常团结和谐地社会大家庭,行仁义道德,讲孝悌忠信,已蔚然成风。我族谱七修即在这种氛围下,为提倡先人孝义之美德而发扬光大。
修谱实非易事,因为祖宗之源远,子孙之流长,千支万系,芳发天涯。若要追本溯源,寻根理系,其范围之广,头绪之多,能将一姓氏之谱如期修好,实属不易。我族谱此次之修幸得族中众多孝义子孙,同心同德,出资出力,尊重历史,面对现实。辛劳务得,细大不捐,焚膏继晷,兀兀穷年。所以使七修得以顺利完成。
因房派凡多七修中,可能有近亲者详,远疏者略;或登记不慎则漏,或者与先祖衔接不上;也有人由于认识不同,未能登记入谱等。上述之不足,也有待后之贤者纠正完善。七修垂成,遵嘱为序,以弁其端。据我胡氏家族,自周赐姓氏,汉封郡王,唐题堂名始起,经宋、元、明、清、中华民国,迄今已有三千余年,其来龙去脉、源之远,流之长,历史之丰富,意义之深广,均在前六次修辑序言中,已经全面叙述,不才在此不敢赘言。古人云:『后之视今,义由今之视昔』。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万千感慨,遂成七绝一首:『变幻风云多少年,亲情血脉淡如烟。而今盛世光华日,家史重开锦绣篇。』
公元二零零七年岁在丁亥八十世孙劭谦敬述

七修谱序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皆本祖人或迷乎昭穆世系不在祈福于祖而在明白自身安定胡氏封肇三恪自周陶正阏父公为一世祖由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中华民国迄今三千余年本一分殊丝联珠贯递迁继别居各一方我觉林派肇基祖庆三公明初由江西鄱阳瓦硝坝村故里徙籍今乡也时六百余载迩今枝繁叶茂云蒸霞蔚兰桂芬芳觉林宗谱自康熙壬子十一年首绪 于今谱重六纂古之凡例家乘越三十年必续修上以扬祖德下以宏佑启故六修距今时年已远因其间乾坤时有震荡间起风云以滞绍修延宕日久倘若再延不复修辑尤恐支分派别免纷淆更何言彰前传后哉
窃喜时逢盛世国泰民安公元二零零五年乙酉季秋族贤天佑 劭谦 国鼎必怀 孝慰等诸老牵首咸集族亲于一堂议辑族谱经几协商意达一统七修议定纂辑家乘要惟谨之又谨必遵祖训循祖规禀经传信祖宗垂训不明知而弗传俾伪不得以乱真而小不敢以加大甚矣有训曰果是同根虽侧不陋不弃苟非族类华胄不攀一时虽百世而遥班匕可考 觉林宗谱自壬子葺成历经诸先祖贤相继传承左昭右穆世序井然集宋欧苏辑乘之法于一体远疏者略则明晰近亲者详而不絮可见先贤用心之一般今无敢与继也 由于沧桑屡遭不测又相距六修有年今之七修文献史料已残缺不全几经搜寻仅得一二四
下一页 (1/2)
下一楼›:乾隆戊辰重修宗谱原序
祀大传曰: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自议率祖顺而下之至于尔,顾祖远 ..
‹上一楼:胡氏宗谱原序
予由新安适崇安访师于衡山之下一,见籍溪先生从游者,不啻千馀,遂以师事焉。 ..

查看全部回帖(10)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