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胡海《大通考》、胡观文《中华胡氏通谱》、广东《安定胡氏有通公族谱》记载,有通公共有十一个儿子。我认为来源是广东揭阳汤坑谱,这是一个较为通行的说法。念十郎有两个儿子,满全、满玉。我这里有通公支系的资料不是很多,但基本都是一个来源,传抄中有误差,但大体都是一样的。
胡海《大通考》P272 认为,赣县长洛背坑谱,错接胡铨忠简后。这次宗亲相会,请代我询问此事。如何产生,如何处理。看来你们有通公后裔分布极广,从福建到广东,又有一部分参加了江西的联修谱。东甫与南甫究竟是怎末回事?是不是因为民国年间赣州修联谱加入进去后造成的错认忠简后?九五年联修,我看见目录上也有他们一支,但因为没有拍全本照片,未得其详。搞清楚有通公后裔分布,胡海先生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不知当地族人如何看待所谓“错接”之事。但我总感觉,按照地域为主而不是以分支为主联修族谱,很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在没有确认分支始祖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误“随大流”,这种现象到现在还层出不穷。南山
胡海《大通考》P272 :
聪学与子必达,必进,自广东兴宁黄槐双龙迁江西赣县长洛背坑.清同治十年(1871)创修谱序云:“传十余世,谱未修明”,“太学生经隆等,见郡中修谱,于是邀会伯叔兄弟等,将先代至今,编立世系”为“资政殿大学士,庐陵郡开国侯谥忠简子五:泳、三点水+解、浃。三点水+荐、冲”;“我荐祖七世孙,东甫,任嘉应州牧,遂立基焉”.
江西于都会昌合修谱载:“东甫与弟南甫元末自芗城迁会昌庄埠肇基,后裔分居中村。小燕、中联,麻州,小南坑。磊石、珊下,陵江坝等地.”与前述对照表明,所谓“我荐祖七世孙东甫任嘉应州牧遂立基焉是不实之词.”
忠简族谱大型,载大量文献:御书。御诗、诰敕、颂赞、忠简历次上疏,忠简与孝宗帝通宵问答、廷试万言策,家规、家训等,每年春秋二祭,置族谱祖牌前,祭毕围坐,长者隆重主持学谱,学毕对照规训,违者站出劝其改过,巳改过者勉励其进步,累教不改者送官府.后裔分迁再远,必回老家修谱,聚居乡村必有谱,对族谱对忠简皆有深厚认识与感情,何来至清同治十年(1871)“传十余世谱未修明”?以一九九四年会昌发动四省大联修,来人联系黄槐肇基地,才开始创修族谱,将军围人最多,至今坚持不参与修谱,此又与忠简后裔对族谱对忠简思想认识完全不同.
黄槐双龙火二宗亲保存草谱尚载:黄槐始祖文祯公来自福建,卒葬双龙炳坤屋背,坟墓尚存.黄槐与将军围族人亦称:“传说始祖来自福建,文祯公以下世系准确可信,以上不可信”.
南山 2009.05.22
[ 此贴被南山在2009-05-22 17:2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