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宁(1469—1530年),字永清,仁和人。明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任南京刑部主事,上书极言时政缺失。再迁郎中,与李承勋、魏校、余佑称南都四君子。后迁江西副使,疏论宁王宸濠反状,系锦衣狱,减死戍辽东。嘉靖中,拜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陈兵政十事,又上备边三事。后以疾乞归,卒谥端敏。胡世宁为官清廉,疾恶如仇,为时人称道。著有《胡端敏奏议》等。
明代有个很有学问的老先生叫冯梦龙,对一套古书《智囊》进行了一定的增补和点评,全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智囊故事1200余则,下面这则故事就与胡世宁有关:
【原文】少保胡世宁,仁和人。为左都御史,掌院事。时当考察,执政请禁私谒。公言:“臣官以察为名。人非接其貌、听其言,无以察其心之邪正、才之短长。若屏绝士夫,徒按考语,则毁誉失真。而求激扬之,难当矣。”上是其言,不禁。[冯述评]公孙弘曲学阿世,然犹能开东阁以招贤人;今世密于防奸而疏于求贤,故临事遂有乏才之叹。【译文】明孝宗时,少保(官名,三孤之一。三孤是少师、少傅、少保)胡世宁(仁和人,字永清,历任南京刑部主事、兵部尚书)担任左都御史(都察院的首长,专门纠核百官,辨明冤枉)负责掌管都核院的事,当时正要考核执政的官员。有人请孝宗下令禁止百官私自拜访都御史。胡少保于是禀告孝宗说:“为臣的职责是负责考察官员。要去了解一个人,如果不去观察他的外貌、聆听他的言谈,面对面接触他,就没有办法知道他心地是否正直、才能是否出众。假使拒绝见人,只按照别人的评语来作判断,那么毁誉就失去真实性。想要适当地激励选拔人才是很难办到。”孝宗同意他的奏言,于是没有实施该项禁令。
网上还查到这样一件事:
弘正年间,胡世宁有军事才能,出任江西按察,当时江西盗匪四起, 手下诸将商议如何剿匪,有位军官入府求见胡世宁,碰巧胡世宁出城,只见 到幼子胡继,胡继说:"我见那些兵士们个个散漫,不懂战阵,身为带兵的 将领,你怎么有脸见我父亲[语便奇] "军官连忙跪下请教,胡继于是为他 详细说明兵法中进退攻守的战略,三天后胡世宁回来,检阅部队,觉得非常 讶异,认为凭手下将领的能力,绝对没有如此的成果,于是将领据实禀告. 由于胡继从小不喜欢读书,因此胡世宁并不特别宠爱胡继,这时才惑叹地说: "这孩子有如此的天份我竟然不知道."从此,每次剿匪都征询胡继的意见, 胡世宁自己只能十不失三,胡继却能十不失一.有一次,胡世宁想上书奏请 皇帝依国法制裁宁王,胡继跪地请求胡世宁三思, "上书必会祸及身家. 说: " 胡世宁不听,果然下狱,胡继因思念父亲,不久病死,众人都伤心不已,唯 有胡世宁的母亲没有流泪,说,"这孩子若活着,只怕将来会成为叛贼,那么胡氏一门才会真的万劫不复."(这老太太说的话大有见解。没有是非观念,如何能成忠臣。这段话明史没有记载)
[ 此贴被南山在2010-09-04 16:0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