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陵胡家人气旺宋代胡姓人才辈出,其间有名宦循吏,有学者宿儒,有以忠义直节彰显者,有以孝友隐逸著声者,《宋史》上立传者共计二十人(见于附录的还有许多)。地域分布也由原先僻处西北的安定郡逐渐扩散南迁,遍布于长河上下和大江南北,现今的甘肃、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四川等省地,都有胡姓闻人在那里生存,尤以江、浙两省为最多。人气最旺的首推胡宿家族。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古郡名,原名毗陵郡,今江苏常州市)人,为南唐常州刺史胡琼的后裔(胡琼是晋陵胡氏的始迁祖,参拙作《胡姓源流考证》)。登进士第后,出任扬子(古县名,在今江苏邗江南境)尉,其地正当长江和大运河交会处。这一年县境发大水,百姓被溺,县令某无所作为,坐视不顾。胡宿挺身而出,组织公、私船只日夜捞救,获救者达数千人。胡宿不但有一腔仁爱之心,而且文学拔类出萃,后被荐举为馆阁校勘,进集贤院校理。其后复出为宣州通判,能够平反冤狱。又升擢为湖州知州,下车伊始,就遇上前任滕宗谅那笔为数巨万的经济纠葛案子。
说起这个滕宗谅,大家应该不会陌生,他就是先贤范仲淹所撰《岳阳楼记》中所称“谪守巴陵郡”的滕子京。滕和范是同科进士,交谊又非同一般。滕宗谅字子京,河南人。根据过去的规矩,只有长辈才可以呼名,同辈和僚友之间都以其字互相称呼,以表示对对方的敬重。滕天性豪爽倜傥,重气节然诺,喜欢周济朋友,按理说人缘应该不错。但他任言官时,有担当,敢直谏,不怕得罪权贵,所以屡遭排挤,多数时间外放出任地方官,除被贬去池州担任杂职外,他当过当涂、邵武县令,还先后任泰州、信州、池州、江宁府、湖州、泾州、庆州、虢州、岳州、苏州等地方长官。他在任所每每有大动作,特别喜欢兴办地方官学,提升学风,扶育人才。他在岳州任上,重修了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写了流誉千古的《岳阳楼记》。可以说,没有他修岳阳楼,就没有《岳阳楼记》,没有《岳阳楼记》,恐怕就没有屡坏屡修矗立至今的岳阳楼大观,自然也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世名言。
滕宗谅在湖州任内大兴学校,使其府学为东南数省之冠,花钱达数十万。对这笔巨款,部属僚吏均推三阻四,不肯出头作证,背地里还啧有烦言,议论帐目可能有问题。他们不签署作证,自然无法销帐,滕宗谅有可能被迫查受惩处。胡宿知道滕宗谅不贪墨(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宋史》载滕死在苏州任所时“无余财”),对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地方财政为老百姓兴利办实事十分支持,自然十分看不惯这些部属的作派,嘲讽他们道:“诸君辅佐滕侯,这么多年一团和气毕恭毕敬,等他一转背,马上怀疑他帐目有问题,为什么当时不说藏到现在说?和愿意代人承载过错分担骂名的古人相比,你们心里难道真的没有愧疚吗?若滕侯为此受谴,你等也脱不了干系。”于是事情得到了结。
胡宿在滕宗谅开创的基础上,继续积极经营,严密管理,长抓不懈,最后连国家办的太学也到湖州府来取经,学习成功的管理经验。感恩戴德的学子们于是立生祠纪念滕、胡两人。
在湖州任上,胡宿还筑石塘百里,以捍御海患,被民众亲切地称为“胡公塘”。多年后,升迁为两浙转运使,又召至京修《起居注》。
仁宗赵稹嘉佑六年(1061),胡宿以翰林学士兼端明殿学士、翰林学士左司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除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参加政事(即副宰相)。执政期间恪勤职守,直谅无私,对不恰当的人事任命,敢于坚持原则驳回去,并借天象变异进谏,拯救良善,斥退奸佞,对国家大政多有裨益。
如有一次,仁宗下嫁女儿兖国公主,将举行册封礼,胡宿直谏道:“陛下因爱女下嫁,拟行册封礼,臣以为此举欠妥,因为当年两位长公主(仁宗姊妹)下嫁时均未行册封礼。东汉明帝曾经说过,我子女的待遇,不能和先帝子女等同。等同尚且不可,超过自然更加不可。”仁宗接纳了胡宿的意见。
人们都知道包拯刚直,其实还有比包拯更刚直的人,他就是胡宿。包拯担任三司使(北宋时最高财政长官)时,部下吏犯过错(因不按时发军饷,引发士卒相聚哗变)当接受庭讯,包拯包庇之,不让该吏出庭。胡宿即上疏弹劾包拯道:“……泾州卒欲为乱,自当严惩,但当给的军饷超过八十五天不按时分发,该吏明显失职,难辞其咎,包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纪纲益废矣……”疏上,包拯害怕了,立即叫该吏受审认罪。
英宗赵曙继位,胡宿又上疏建言,不要因越边界捕鱼、伐苇等小事,与辽人轻启边衅。这个意见分量很重。其时北宋和辽国对峙,边境上时有磨擦。辽人打游击战大占便宜,打得赢就深入掳掠,满载而归,打不赢就马屁股一拍走人,追他不着,吃亏的总是北宋。防御战嘛,自然打起来十分被动,你不知道敌人从哪里进来,结果处处设访,战线拉得很长,疲于奔命,人力财力不堪重荷。小不忍则乱大谋,为小衅而打大仗确实犯不着。要打就要像模像样地全面主动地出击,以消灭敌方的有生力量。
这时胡宿已年老体衰,多次向英宗请求辞官。治平三年(1066),罢知制诰,以观文殿学士知杭州。明年(1067),以太子少师致仕,不久逝世,享年七十二岁,赠太子太傅,谥“文恭”。
胡宿一生清谨忠实,内刚外和,学通天人之奥。与人言,必思而后答,临事镇静慎重,不轻举妄动,要干就干到底,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执政立朝有大节,识大体,行事光明磊落,尝曰:“宿平生以诚事主,今白首矣,忍以毫发欺乎?”虽贵达仍笃行自励如布衣时。年轻时与一僧相善,僧自云有致富异术。僧濒死,托宿料理后事,愿以致富异术相传授。胡宿道:“您的身后事我会尽力办好,致富异术我用不着。”
胡宿子宗炎,字彦圣。初为将作监主簿,后为国子大宗正丞,开封府推官,考功吏部郎中。
哲宗赵煦驾崩,辽国派使臣来吊祭,朝廷派宗炎以鸿胪少卿身份去境上迎接,辽使臣不肯换宋人丧服,宗炎折之以礼,待其易服后才相见成礼,于是升迁为鸿胪寺卿。当年胡宿曾被派遣出使辽国,辽人都敬重他,这回宗炎又不辱使命,辽人感叹胡家世代不乏人才。
宗炎后以龙图阁直学士为颖昌(今河南中部许昌市周围一带)知府,后调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周围一带),卒于任所。宗炎擅诗,辞思清婉,欧阳修闻客咏宗炎诗,叹赏不已,谓有的照、谢灵运风致。
胡宗愈,字完夫,胡宿从子,举进士甲科。胡宿获准辞去中枢职务出知杭州,陛辞时,英宗问道:“卿子弟中有谁能继此任?”胡宿举荐了宗愈,即召试于学士院。英宗和胡宿死于同年,只做了四年皇帝,其子神宗赵顼继位,即以宗愈为集贤院校理,后又兼史馆检讨,同知谏院。宗愈学识稍逊胡宿,行事与之相仿佛,因直言无忌忤执政,贬为真州(今江苏仪征一带)通判。
哲宗元佑初,高太后听政,逐新党起用旧臣,宗愈被召回任起居郎,中书舍人。元佑三年(1088),宗愈以试御史中丞,除中大夫,以尚书右丞参知政事。至此,胡宿和宗愈两番入中枢执政,位居显官。哲宗亲政,新党又得势上台,宗愈复遭攻讦,出知润州(今江苏镇江周围一带),后又以资政殿学士知陈州(今河南淮阳周围一带),改徙成都府,政治清明,蜀人得安居乐业。其后召归京城任礼部尚书,又迁为吏部尚书。年六十六岁时病卒,赠左银青光禄大夫。
胡宗回,字醇夫,也是胡宿从子,以荫登第,历任编修敕令官、司农寺干当公事、京西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京东陕西转运使、吏部郎中等职。哲宗绍圣初,宗回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桂州,进宝文阁待制,又降集贤殿修撰,知随州、泰州、庆州,复为待制。哲宗轻启边衅,宗回以直学士为熙河开边军主帅,辟鄯州和湟州地,但屡屡损兵折将,遭弹劾而夺职,其后屡蹶屡起,以待制和枢密院直学士衔,先后历任蕲、渭、澶等十州地方长官,卒于徽宗赵佶大观年间,赠银青光禄大夫。
胡交修,字己琳,胡宿侄孙,宗愈侄子,登徽宗崇宁二年(1103)进士第,授泰州推官。后又试词学兼茂科,考官翟汝文叹道:“非吾所能及也。”置于首选,除编类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政和六年(1116),迁太常博士,都官郎,徙祠部,迁左司官,拜起居舍人,起居郎,除右文殿修撰,知湖州。金人破汴京,北宋亡。高宗赵构素知其贤,建立南宋政权后,即以中书舍人职衔召聘交修,推辞不至。建炎三年(1129),复以中书舍人召,并诏令地方官遣送交修,至京后进位给事中,直学士院兼侍讲,高宗与之讨论天下大势,又出手诏咨询弭盗保民、丰财裕国、强兵御戎之策。交修上疏道:“昔人谓:甑有麦饭,床有故絮,虽仪、秦(指战国时雄辩家张仪和苏秦)说之不能使为盗。惟其冻饿无聊,日与死迫,然后忍以其身弃之于盗贼。陛下下宽大之诏,开其自新之路,禁苛慝之暴,丰其衣食之源,则悔悟者更相告语,欢呼而归……耕桑以时,各安其业,谷帛不可胜用而财可丰,财丰则可以裕国矣……”指出正是官府的横征暴敛,才使民不聊生铤而走险为盗。当世以为名言。其后交修遭人诬告,以徽猷阁待制,提举太平观。
绍兴六年(136),复召为给事中,刑部侍郎,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等官,后又迁刑部尚书,在职多有善政。汀州宁华县(在今福建省)判十人大辟,报州复验,竟无一人可以判死刑,交修治该县令冒赏杀无辜罪。江南东道苏州监狱因大案关了很多罪犯,但还有六百人在逃未逮捕归案,留滞于狱者长时间得不到判决。交修建言,若是等六百人捕齐后再开庭,牢中关着的许多人会瘐死,请先判他们,罪状明白者论如律,疑点重重者从轻发落。诏允其请,获全活者甚众。其他还有谏阻滥发“交子”(宋代的纸币),防止币制混乱而坑害民众等。
蜀帅席益离任,高宗问交修谁可代席守蜀,交修道:“臣从子世将可用。”上面我们讲到胡宿举荐从子宗愈,这里交修又举荐从子世将,荐贤不以举亲为嫌,两人还真有点古人风度呢。高宗遂令世将以枢密直学士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其后世将守蜀五年,号为名帅。其时为屏障蜀地安全,驻重兵于大散关外,几万军士米饷,都靠船只溯嘉陵江运送,春夏涨水水流湍急,粮舟屡遭倾覆,秋冬水涸粮舟搁浅,军粮不能及时送达,士兵吃饭成了大问题。宣抚副使吴阶改为陆运,抽调成都、潼州、利州三路民夫十万人,沿途官吏协助转运,车重路险,民夫十个里有三、四个倒毙于沿途,苦不堪言。交修上疏道:“养兵所以保蜀也,民不堪命,则腹心先溃,何以保蜀?臣愚欲三月以后九月以前,第存守关正兵,余悉就粮他州,如此,则守关者水运可给,分戍者陆运可免。”这真是个好主意,因为北方的金人最怕热,夏秋气温高时不大可能南侵。高宗下诏令吴阶遵行之,从根本上解决了粮运难题。
绍兴八年(1138)夏,交修以继母年老,恳请奉祠里中以便奉养。高宗道:“卿可暂去,不久当复召还。”遂以宝文阁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九年(1139)六月,果然下诏召回,除兵部尚书,翰林学士兼侍讲。次年再次请求外放,除端明殿学士,知合州(今四川合川县周围一带),上任数月即卒于官。
交修生平简重寡言,进退有度,为文不事雕琢,坦白自然,忠勤为国,所至有政绩。绍兴号称“中兴”,学士三人禁中者,交修为第一人。事继母以孝闻,抚二弟尤友爱,遇恩次第为之补官。德才兼备之誉,交修当之无愧。
胡世将,字承公,胡宿曾孙,登崇宁五年(1106)进士第。曾以监察御史充福建路招谕使,后迁尚书右司员外郎,起居郎,中书舍人,赐三品服兼修政局,以言事获谴,落职奉祠。不久,复除徽猷阁待制,知镇江府。召入为礼部侍郎,改刑部。又出知洪州(今江西南昌市一带)兼江西安抚制置使,以讨平建昌兵变功,除兵部侍郎复知镇江。不久,召为给事中兼侍讲直学士,复迁兵部侍郎,以枢密直学士出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吴阶以军士无粮,奏请接踵而至,世将约阶会议,因蜀之粮运须溯嘉陵江千余里,半年始到达,于是奏请改用转运、折运法,花时少而运粮多,军储稍稍充裕,公称私便。
世将颇有将才。绍兴九年(1139),吴阶卒,世将以宝文阁学士宣抚川、陕,分军屯驻熙州、秦州、鄘州、延州诸道。次年夏,金人意外地出兵攻陷同州,进入长安,蜀兵因四散分屯,声援隔绝,形势危急。世将决定主动出击,阻遏金人的攻势,遣大将吴璘、田晟出凤翔,郭浩出奉天,杨政由赤谷回师河池,几天后,吴璘连胜金人于石壁、扶风,金人不敢贸然度陇西进,分屯的蜀军遂得全师撤回。诏除世将为端明殿学士。十一年(1141)秋,朝廷议再用兵,世将遭母丧,夺情起复,率兵收复陇州,破岐下诸屯,又攻取华州、虢州,兵威大振。但时隔不久,世将头上长了毒疮,除资政殿学士致仕归家疗治,享受签书枢密院事(相当于副宰相)待遇,卒于家,享年才五十八。由朝廷指派有关部门经理葬事。
胡唐老,字俊明,也是胡宿曾孙,与其弟世将同科进士。历南京国子博士,江陵(今湖北省)县令,召为秘书省校书郎。钦宗赵桓靖康元年(1126),擢殿中侍御史。金人再犯汴京,攻围益急,唐老对钦宗道:“京城危急万分,今康王留驻相州,请即拜他为兵马大元帅,号召天下之兵勤王援救。”于是拜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其时诸路勤王军纷至,而无人统帅,唐老上疏请命范致虚为宣抚使,节制诸路军队。但意见未被采纳,结果范军孤立无援,兵溃,京城破,唐老等诸臣均被俘。其后唐老脱身南归,因曾陷伪朝,贬秩知衢州。苗、傅叛乱失败,南奔围攻衢州,唐老率众坚守,叛军解围溃散,遂擢唐老秘阁修撰,进徽猷阁待制,充两浙宣抚司参谋官,知镇江兼浙西安抚使。
杜充降金,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失守,戚方率溃卒至镇江,唐老安抚之。不久,戚方率众要进犯临安(今浙江杭州市,为南宋都城),挟唐老率部同行,唐老不从,且谕以顺逆祸福,戚率众胁迫之,唐老怒骂,遂遇害。诏赠徽猷阁直学士,谥“定愍”。
晋陵胡氏自胡宿始为执政,宗愈继之,其后交修、世将,皆为宫禁侍从,子孙至九卿者十余人,遂蔚然为晋陵望族。当时人们都说胡宿家族人气所以发达兴旺,是因为他捞救众多百姓,厚积阴德所致。从长远的角度分析,这话有一定的哲理,因为好人终究会获得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常言道,“积善人家有余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况胡宿救起的人命有数千条之多!
但积德行善和人气旺两者毕竟没有必然的关联。我认为起直接作用的应该是胡宿家族一有崇儒门气,二有清白家风。有了崇儒门风,始能取得科举功名,走上仕宦正途。有了清白门风,则上不犯政府刑宪,下赢得百姓口碑。这样的人家,人气能不旺么?
(见《宋史》卷318、370、378、453)
[ 此贴被南山在2012-03-09 17:0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