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年重修滇西胡氏宗谱前言
胡氏源自舜帝开基以来“虞宝衍绪、妫汭源流”赐于姓胡,至周公分封时赐予胡满公爵为羽音“安定郡”从而我胡氏一脉由荆楚洪都发脉,唐朝迁湖广长沙府[即今湖南省]湘阴县二十四都,始祖正一公系板魁公之后裔孙,开兴公之子,于明正统十四年奉调到腾征缅,参与王尚书设政安边,在抵抗外侵战役中有功,受忠勇将军之封,落业于大西练马站。正一公自落业马站以来,兴仁讲让,谆谆教子,苦读勤武,因而后裔蕃昌,文武显宦,向不乏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即公元一九零五年]族祖德新公曾约集住腾梁盈三县胡姓合族到马站胡家湾聚祠妥议,和衷共济,共录宗源,编制胡氏宗谱一册,但对分枝祖系简略无系,无由辨序。距今已百余年,而族愈繁而枝愈茂,有移居山村也有移往边陲,名讳姓字不相通世系枝派不相知,此乃谱简之故,行成后代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故如无系统追述,俟后世子孙更无所据,此成修谱之感。
一九八四年余由县退休返里,参加春季祭祖,受全村父老委托修整宗谱,鉴于原谱简略无系,加之余无敏无学,虽担任过四年的小学教师,后参加革命工作,计离乡三十四载,而且对谱牒知识不熟,恐遗笑大方,但在全村父老及干部群众大力支持和协助之下,义不容辞。余认为退休返里,居闲无事,故慨而应之。
修宗谱既是尊宗敬祖,又是光前启后。但遵宗就必须收族,方能制谱,宗谱全可以辨明本枝祖世系,序长幼、睦邻族,但宗谱必须要系统追述,俟后代子孙阅读能过目清晰,读之有趣,方能起教化于未来、承先启后、人人遵纪守法、积极从事社会分工劳动、热爱集体、为国为民争先。
宗谱也是名册的一类,但有分别,名册专以生人为计,宗谱则是以亡人名为根源,以生人为枝叶,死生并书、存亡一系,是普通名册宗谱既有系统追述,又有历史意义,自古以来族有谱正如国有史,史谱对以国对以家之表现、对后世子孙的影响极为重要。余对修谱之动意即启后世子孙之奋发,进一步美满其宗谱。
修谱首先要搜集材料,但是在十年浩动劫中原有的历史记载如手抄家谱亡人名单都被视为[四旧]被烧毁,致使对祖世系考证对宗谱溯源有很大困难,余通过走访诸父老搜访故墓旧纸摩挲断碣残碑,并走访移居腾冲龙陵等地胡姓分支祖系记载史册反复考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事事求考证,余不敢虚饰,亦不敢妄填,更不敢知而不书,但始祖到腾距今已五百多年的历史,余无能作全面考证难免有遗漏不足之处,原后来者考察修正,使后代愈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