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士俊(1878—1929),字啸郊,号笑樵,法名孝修。广利乡宋家墩村人。自幼聪颖,且有武功,好仗义,申不平。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胡与谢飞麟、周志由等组织“大同学社”立志反清抗洋。次年,胡协助谢飞麟创办爱华女校。后与竺绍康等同赴绍兴大通学堂任职,加入光复会。不久,胡又随徐锡麟等游学日本警视厅,结识陈其美,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于1907年辅助秋瑾组建光复军,策划浙皖武装起义。7月,徐、秋案发,胡遭清廷通辑,避居山泽。
1910年(宣统二年),胡应嵊县劝学所总董周志由邀请,任宣讲员。次年秋,胡受命在嵊县筹措经费,招集义勇青年参加起义。浙江光复后,胡任嵊新茧捐委员,筹措军饷。继而出任余姚盐场知事,力除积弊,安抚盐民,有政绩。
1913年(民国2年)“二次革命”兴起,胡从上海运送炸弹到绍兴瓦窑头,准备起义。因叛徒告密,险遭杀害。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胡竭立辅佐谢飞麟组织“浙东护国讨袁军总司令部”。次年,袁世凯死,胡为杭州六通寺削发为僧。1929年圆寂于余杭永寿寺,归葬于故乡庙后山。后人赞其“如璞玉浑金”。
墓碑上赞其”钟灵毓秀“、”此地有茂林修竹,其人如璞玉浑金“之类文字。
墓与其后人见图:
墓志铭碑见图:
宗谱记载其行传(摘自清光绪版谱,民国版谱上有详细记载,可惜毁于文革和后来的火灾):
胡春霖(1876~1928)又名竞思,字亦安,嵊县广利乡宋家墩村人。清末秀才。参与组建大同学社,后入大通学堂,后参加光复杭州之役。民国元年(1912),任绍兴军政分府总务科长,不久改任孝丰县知事。后回乡,举为保卫团董,锐意公益。
宗谱记载其行传(摘自清光绪版谱,民国版谱上有详细记载,可惜毁于文革和后来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