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014年4月1日转发《北大数学系创办者胡濬济》的补充说明
胡绍华 2020年8月12日
2020年8月11日,写完了《转载<胡濬济—浙江大学维基>》一文,按计划12日开始整理胡浚济的资料准备陆续发表。按惯例,就用“胡浚济”这个名字在在电脑上的常用搜索网站扫一下。百度的页面上出现了以下内容。列于首位的那篇博文,是2014年4月5日在【观海卫木兰的博客】转载的《慈溪日报》2014年3月12日的《北大数学系创办者胡浚济》一文。或许什么特殊原因,该文章写得过于仓促,偏差谬误不少,已经被我从【观海卫木兰的博客】中删除丢入回收箱里了。承蒙百度的厚爱依然关注着此文,将此博文从回收箱里搬出来并加注以下说明文,供大家阅读。
《慈溪日报》2014年3月12日的《北大数学系创办者胡浚济》一文,2014年4月1日在本专帖的24楼转载过的。胡氏宗亲网论坛上所发表的文章,在超过编辑时间后就不能自行编辑或删除,至今还存在着。对于转发《北大数学系创办者胡濬济》的补充说明如下:
文中提及的胡德玄是我父亲,作者是摘录了我在本论坛上以及那个已经消失的《观海卫论坛》上的文字,也通过 QQ和电话向我了解过情况。或许是作者的理解有点障碍,文中有许多错误之处。1923年2月出生的父亲在2014年被写为94岁,终生在慈溪掌管家塾的家族教育先驱者举人承本公,被写成经商运营于北京,我们的世系也被误写。家族内虽然没有任何文字资料留下,可是父亲明确告诉我,那与家族口传回忆资料不符合,你一定要查清楚。当时,作者拒绝我要求再次确认,在《慈溪日报》刊登后也没有告知我们。我只能对他说,你要是那样,以后谁还敢把家里的事情告诉你。
我是留日归国的理工类学者,常年往返于两国从事研究,对于家族的留学史、教育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尽我所能收集的大量史料,现在可以确认胡浚济是求是书院的早期学生,后去南洋公学成为六班的学生,参与了1902年11月16日“墨水瓶事件”并集体退学之故,于是1903年3月自费留日,后转公费等的学历。并发现《慈溪日报》刊登的胡浚济的出国留学故事是其他两个留日前驱的剪辑版。
此外,我还找到了胡浚济的一些其他史料。相关资料正在整理并陆续公开发表,但愿能让“逝者如生,生者无愧”。
附录:2020年8月12日百度搜索的结果
北大数学系创办者胡浚济_观海卫木兰
北大数学系创办者胡浚济 阅读: 2014-04-05 23:01 标签:名人 北大数学系创办者胡浚济 莫非 慈溪日报2014年3月12日 http://epaper.cxnews.cn/cxrb/20140312/...新浪博客 - 百度快照
胡濬济 - 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胡濬济,胡浚济 (1885一?) 字沇东,1903年2月自费赴日,升入东京大学学习理论物理学。胡浚济归国后,担任浙江高等学堂、两级师范学堂教员,1913年到北京大学数学系当...www.ncku1897.net/wiki/ind...ph... - 百度快照
整数论-胡浚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科学教育委员会-1930年版-...(详略)
胡浚济_购买胡浚济相关商品_孔夫子旧书网(详略)
转载《胡濬济-国立浙江大学维基》_观海卫木兰_新浪博客
1天前 - 胡浚济于1913年到北京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情况,是载入这两个大学的史册,无可非议。或许胡浚济远离家乡后,曾被故乡所遗忘。2015年被《慈溪市...新浪博客 - 百度快照
24 发表于: 2014-04-01
北大数学系创办者胡濬济莫非
出自:慈溪日报2014年3月12日
浙江嵊县的商契衡,是鲁迅先生关系密切的学生。 1912年,曾在全浙师范学堂与鲁迅同校执教的胡浚济受北京大学聘请,创办北大数学门。鲁迅先生介绍商契衡报考北京大学数学门。 1913年秋天,当商契衡站在北京景山东街马神庙看到前来接他的两位老师胡浚济、冯祖荀时,不知他是否知道,这是北大数学门仅有的两位老师,而他则是第一届数学门仅有的两个学生之一,另外一名学生叫叶志。由两名老师和两名学生起步的北大数学门,开创的却是中国现代高等数学教育的先河。 胡浚济(1885-?)是慈溪观海卫三官殿街胡家人。据94岁的上海胡德玄老先生回忆,每到春节前后,三官殿街胡家的前进大厅,都会庄重地挂上历代祖宗殿侯公、年丰公、竹溪公和安澜公等画像。三官殿街胡家到了竹溪公这一代,特别善于经商,尤其是其经营的南货桂圆行,销售网络覆盖江浙,生意规模巨大,遂积财致富,三官殿街胡氏家园修缮一新。惜胡氏竹溪公无子嗣,乃由侄子过继,即安澜公。安澜公育有五子五女。五子又育有18个孙子,三官殿街胡氏由此人丁兴旺,遂成蔚为壮观的大户家族。
早在清咸丰十年(1860),竹溪公胡衡在胡氏族地中划定四百亩水乡好地,制定岁课,创办了胡氏私塾。光绪八年(1882),竹溪公的孙子承先、承基、承宣等又购置观海卫北门民房,助地92亩,成为胡氏尚义堂经塾。尚义堂经塾招生扩大到普招观海卫儿童少年入学。据《浙江教育史》和《宁波市教育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年(1894),观海卫胡氏尚义堂经塾,又率先改办为观海卫安定学堂,这是慈溪县也是宁波府第一所由国人创办的新式小学堂。今慈溪市第二实验小学就是由胡氏私塾、尚义堂经塾、安定学堂等创办组建而来,其学校创办发展已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是浙东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
时在观海卫安定学堂读书并留教的胡浚济,在西学救国思想的影响下,在吴锦堂及神户华侨同文学校的帮助下,清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四日(1902年6月9日),胡浚济跟随考察学制的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京师大学堂提调官浙江补用道荣勋(荣禄的侄婿),从塘沽登上赴日的邮船,自费就读于日本东京高等学堂理科,开始了求知求新、科技报国的人生征途。清末第一批出国自费留学日本的浙江人员有十三人,宁波府则仅为慈溪胡浚济和镇海虞祎祺。
据《清国留学生会馆第三次报告》等浙江留日学生调查录记载,自胡浚济与虞祎祺之后,清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年,现宁波大市范围内的留日学生达到50人。其中慈溪籍最多,有沈祚延、胡浚恒、王梦龄、叶绪耕、王祖赓、王启机、洪允祥、戎昌骧等14人,观海卫籍则有近一半。这几批宁波自费留日学生大多就读或见习于大阪高等工业学校、第一高等学校、法政大学、士官学校、同文学院等。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浙江巡抚张曾敭奏请创建全浙师范学堂, 1906年获准。 1912年学校改名为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后又改为浙江第一师范,经亨颐为校长,一批现代教育学者志士,如许寿裳、钱家治(钱学森之父)、夏 尊、马叙伦、沈尹默、胡浚济、鲁迅等先后进入全浙师范学堂执教,胡浚济则负责教授数学和物理。优秀教师群体为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带来的是众多的全国之最,学校成为浙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1909年12月,全浙师范学堂发生了一起新旧教育思潮的冲突。《鲁迅日记》及许寿裳的《亡友鲁迅印象记》中,将此冲突称为木瓜事件。新旧教育思潮的冲突,以教员们的斗争胜利而告终,胡浚济与鲁迅等二十余位教友结为挚友。
辛亥革命后,北京京师大学堂于1912年5月1日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担任校长。北京大学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制度,把西方各门科学相继移植到北大来。胡浚济受聘来到北京大学,与从日本留学归国的冯祖荀一起创办北京大学数学门。20世纪初德国是世界数学中心之一,日本的数学界也主要向德国学习。胡浚济与冯祖荀在数学教材选择、课程设置方面依据德国大学的模式,引进现代科学的数学教材,包括当时在德国刚兴起不久的积分方程论。几何方面的课程主要由胡浚济负责,分析方面的课程由冯祖荀担任。数学门与物理门的学生一年级同班上课,二年级始才分开授课。虽然第一届只招了两名学生,却标志着我国现代第一个大学数学系(门)正式开始了教学活动。
胡浚济的三房叔叔承本公,清咸丰九年(1859)己未科副贡乙丑举人,后经商运营于北京。根据清光绪三十一年浙慈馆碑记,胡承本曾发动慈溪同乡共同出资,修缮扩建北京市崇文区东晓市大街的浙慈会馆。所以,胡浚济在北京大学执教期间,就安家在浙慈会馆。据胡德玄老先生回忆,他父亲胡哲舜当年在北大读书时就食宿在浙慈会馆。期间,观海卫赴北京的经商读书者常常也在浙慈会馆食宿。
1917年1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大力整顿学风、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北大各科门建立健全了现代教学科研制度,扩充文理两科、调整法科、商科和工科归并、预科改革,北京大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北大数学门也开始蓬勃发展,教员增至七名,学生达数十名。 1919年秋季开学后,北京大学正式改门为系。在校评议会对各系进行评议时,北大数学系被列为第一组第一位。蔡元培评价数学系:大学宗旨,凡治哲学文学应用科学者,都要从纯粹科学入手;治纯粹科学者,都要从数学入手,所以各系秩序,列数学系为第一系。
不久,蔡元培重新组织北大评议会,凡是北大学制改革,均由评议会决议后予以实施,评议会成为北大的最高立法权力机构。北大评议会通过正式程序改选组成,成员共19人。评议会成员有:校长蔡元培,文科学长陈独秀,理科学长夏元瑮,法科学长王建祖,胡浚济与胡适、章士钊、沈尹默等教授也同时被评选为北大评议会成员。
1923年7月1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校。学校分设数学系、教育系、国文系等8个系和两个专修科。胡浚济兼职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担任教授, 1929年担任北师大数学系主任。在教育课程科研外,胡浚济还发表许多论文和专著,被选为教育部组织的教科书编纂会会员,负责主编数学方面的大学教科书。 1934年,北京大学数学系又聘请江泽涵、胡浚济、奥斯葛(美国著名数学家W.F.Os-good, 1864-1943)为教授,冯祖荀为教授兼系主任。 1937年5月1日,中国数学会在北京师大数理学会召开理事会,决定组织“数学教学问题讨论委员会”,聘请胡浚济、刘亦珩、傅种孙、程廷熙、郑之蕃等9人为该委员会委员。上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等出版的大学数学类丛书,大多请胡浚济与马寅初等撰写序或跋,可见胡浚济在中国数学界具有德高望重的地位。
民国时期大学教授具有很好的社会地位,薪俸与生活待遇丰厚。根据当年北京大学职教员薪俸册, 1914年预科专任教师月薪最高者为四人:即胡浚济、沈尹默、沈步洲、韩述组,月薪均为240元;最低者为严培南,月薪为180元。 3年后,大学正教授月薪提高到300-400元。上世纪20年代初,北京一户五口之家的伙食费每年大约需要132.4元,亦即每月11元就可维持日常生活。所以,相对于当时的物价消费水平,北京教授薪俸收入是非常高的。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北京大学等对胡浚济教授的教育科研水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待遇。
作为中国数学教育科研先驱者的胡浚济,其后代也是英才辈出。胡浚济女儿胡玉芬, 1931年考入北大物理系,与同班的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同称为才子才女。胡玉芬北大毕业后,众多亲友劝她赴美留学,但胡玉芬认为,国家和民族发展,最重要的是教育。 1938年胡玉芬受聘到北京蒙藏学校任教,一教就是四十多年。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大学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都联系胡玉芬,她却不为所动,坚定地留在蒙藏学校与中央民族学院合并后的民大附中,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出大批高级学者和省部级干部。 2013年4月27日,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特别为胡玉芬召开百年诞辰纪念会。胡浚济孙子胡德强是美国加州大学的著名教授, 1978年, 48岁的胡德强以美籍华人科学家身份回国访问,受到方毅副总理的亲切接见。另一位孙子胡德彝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古建筑专业,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学教育学家梁思成的学生,后在方毅副总理的关心下,在北京工业大学担任教授。
从北大数学门、数学系到北大数学学院的百年历程,堪称中国现代数学研究和高等人才培养历史的标志与缩影。胡浚济和冯祖荀作为北京大学数学系的开山鼻祖,为中国现代数学教育研究奠定了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