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士奇宗亲2006年8月21日的回帖提出23.7年为一代的“理论数据”以来,在2006年12月27日一封信就“百家姓氏繁衍究竟多少年为一代?”一文发了一番大论,加之本网苗勇站长和南山总版主的带头参入和设立专题专论,一时间引起了不少的宗亲的关注和兴趣,也吸引了不少的宗亲参入讨论。但遗憾的是随着问题的深入探讨,士奇宗亲刚开始的那种敢为人先,独抒已见的风格渐渐消退了,究其原因,士奇宗亲在另一篇文章中说出了一个观点-----“情感之惑”,但我观其文章说明,其观点本人不敢苟同,本人的印象倒是觉得士奇宗亲是在虚晃一枪,流漏出缺乏对此论题继续探讨的底蕴和勇气!你的解释之所以不再对此论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是担心你的论点和论据摆出来后,胡海先生会因为你的论点论据彻底否定了他多年来的研究所得出的大通考结果而气伤身体。我认为(对不起我又用了个“我认为”)这完全是杞人忧天,试看胡海先生一生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多次受到打击,依然保持一种平和宽容、无私无怨的境界,在当时的政治气候还远没有现在开放的时代,就开始了胡氏家谱的调研工作,足可见胡海先生是一个有坚强毅力和意志的先驱者,他追求真理是多么的敏锐和执着,他决不可能因为有人对他的研究成果提出某些质疑而耿耿如怀,更不会因别人的论点论证推翻了他的原有研究成果而痛心疾首、惶惶不可终日!相反他倒会感到由衷的欣慰,因为他的带头引发了胡氏宗亲对家族文化和世系流传进行研讨和探索的热潮,这无疑是他老人家最感到欣慰和满足的事情啊!
综上所述我建议士奇宗亲大可不必多心,你的用心是良好的,但不能因此而裹足不前,那不但辜负了胡海先生的初衷,也冷了我们其他宗亲的积极参入研讨之心啊!我的祖先胡安国处北、南宋时期,当时朝廷权贵层流行崇尚儒学而禁止理学之风,我先祖提出“强学力行,以圣人为标的,志于康济是艰”厚今薄古的观点,身体力行,一生仅为官6年,大部分时间隐居著书和从事教育,终于以30卷《春秋传》奠定了他南宋大儒的地位。在以后的明、清两朝胡安国及子胡寅和胡宏均配享孔庙祭祀。当然士奇宗亲关于“百家姓氏繁衍究竟多少年为一代?”这个论题不能与安国公的《春秋传》相比,但我觉得在学术的研讨和探索的过程应该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啊,不知士奇宗亲可有同感?
[ 此贴被胡铁华在2007-05-04 18:3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