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全宋文 卷三一O五 许 翰﹝一﹞
胡悈转迁郡刺史制
比命元枢,'宣威西夏,分遣官吏',充备使令。逮此罢司,咸蒙序绩。尔释轩墀赞相之职,而膺郡符刺举之荣。是谓异恩,'毋忘报效。《:襄陵文集:》卷一。
【144】全宋文 卷三一O八 许 翰﹝四﹞
胡谊勅
揖逊征诛,古无二义;雍容果毅,比鲜兼资。以尔出当矢石於疆陲,入赞等威於轩陛。文无失则,武有奏功。既膺新褒,复典旧职。是皆宠奖,往惟懋哉。《:襄陵文集》卷三。
【145】全宋文 卷三一三O 胡 壬 吕仲随
胡壬
胡壬,字文叔,汝州﹝治今河南临汝﹞人,政和间权知万州。
【145】全宋文 卷三一三O 胡 壬 吕仲随
南浦西山题名
政和三年八月,余被檄过南浦权郡事,林口、张彦忠邀余至西山,偏历诸寺,徘徊终日。郑圃刘持正、安陆张德孚、广安何直道、涪陵冉敛叔同游。十一日汝海胡壬文叔题。
後十日,仙井谢圣邻自恭南还司,同彦忠、德孚、文叔来游。《:万邑西南山石刻记:》卷上,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石刻史料新编本。﹝刘文刚校点﹞
【145】全宋文 卷三一三二 王 氏 胡慎修
胡慎修
胡慎修,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胡宿孙。政和间为朝请郎、通判台州、权管勾明州军州事。见《:阿育王山志:》卷一一。
【145】全宋文 卷三一三二 王 氏 胡慎修
游育王山诗跋
伯父资政修简公,嘉祐戊戌乡荐第一。明年礼部奏名,天子临轩,皆擢第二,调奉国军节度推官。《:和知郡学士游育王山:》诗,即紫微舍人钱公君倚也。後五十六年,慎修权领郡事,刊刻于石。政和四年冬至前三日,姪朝请郎、通判台州、权管勾明州军州事慎修书。《:阿育王山志:》卷一一,'清刻本。
【146】全宋文 卷三一四六 胡安国﹝一﹞
胡安国
胡安国﹝1074——1138﹞,字康侯,建宁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年二十四中绍圣四年进士,哲宗亲擢第三。为太学博士,足不躡权门。提举湖南学事,除通判成德军。政和元年,除提举成都学事。父没终丧,称疾不仕。除屯田郎、太常少卿、起居郎,皆辞。朝旨屡趣行,除中书舍人,赐三品服。出为右文殿修撰、知通州。绍兴元年,除给事中,寻兼侍读。落职提举仙都观。五年,除徽猷阁待制、知永州,辞。提举江州太平观,令纂修所著《:春秋传:》(存﹞。除知永州,辞,复提举江州太平观,'进宝文阁直学士。八年四月卒,年六十五。詔赠四官,谥曰文定。著有文集十五卷,《资治通鉴举要补遗:》一百卷。见胡寅《:先公行状:》﹝《:斐然集:》卷二五﹞,《:宋史:》卷四三五本传。
【146】全宋文 卷三一四六 胡安国﹝一﹞
时政论 绍兴元年『一』
臣闻保国必先定计,定计必先建都。建都择地必先设险,设险分土必先遵制。制国以守,必先恤民。夫国之有斯民,犹人之有元气,不可以不恤-也。除乱贼',选县令,'轻赋敛,'更弊法,'省官吏.、皆恤民之事也。而行此有道,必先立政。立政有经,'必先核实。核实者,是非毁誉各不乱真,此致理之大要也。是非核而後赏罚当,赏罚当而後号令行。人心顺从,'惟上所命,'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以攻则服,天下定矣。然致此者,顾人主志尚何如耳。尚志所以立本也,'正心所以决事也,'养气所以制敌也,宏度所以用人也,宽隐所以明德也,具此五者,'帝王之能事备矣。
『一』绍兴元年:原无,据《:宋史:》卷四三五《:胡安国传:》补。
【146】全宋文 卷三一四六 胡安国﹝一﹞
定 计
臣闻自昔拔乱兴衰者,必有前定不移之计,而後有举必成',大功可就。修内政,张四维,率师不遣上卿,伐国不动大众,教民怀生,示信讨贰,此齐侯、晋文前定之计也。取关中,据河内',大封同姓以惩孤立,减省官吏以息百姓,抑制将帅,'保全功臣,'此高帝、光武前定之计也。斩高德儒',叱宇文士及以远佞人,赏孙伏伽,礼王魏以开言路,宣示好恶,'使民嚮方,'薄赋轻徭,'选用廉吏,'此唐太宗前定之计也。其成霸王之业宜矣。陛下总师履极于今六年,而谋议纷纭,计画未定。以建国都',则未有一定必守不移之居,以讨乱贼,则未有一定必操不变之术;以立政事,则未有一定必行不反之令,-以任官吏,则未有一定必信不疑之臣。奕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况立国而不定乎?难平者事也,易失者时也,舍今不图,悔後何及!惟入主广览兼听,'而不可以自尊',惟宰相择材使能,而不可以自用,伏望特命大臣條具方今拔乱兴衰之策,各尽底蕴,'画一进呈。先示台谏从臣',许令疏駮。仍集凡百执事议于朝堂,询谋佥同,靡有异论。然後断自宸衷,定为国是,颁诸中外,以次施行,申饬攸司,各严遵奉,坚如金石,勿复变移,庶几观听有孚,一新耳目,可兄中兴之兆矣!
【146】全宋文 卷三一四六 胡安国﹝一﹞
建 都
臣闻有家者必作室,立国者必建都。必据形势,握轻重之权;必居要津,观方来之会。如北辰在天而众星拱,如沧海在地而百谷朝,安於其所,不可动也。陛下昨自应天初登宝位,维扬驻跸,仓卒渡江。考卜相攸,莫如锺阜,矧以旧邸,号称建康,已降詔书,传播天下,为受命之符,此可都者一也。自刘先主、吴孙氏、诸葛武侯,一代英雄,周游吴楚,皆称建康龙蟠虎踞,王者之居,此可都者二也。北据大江之险,外有长淮之卫,隔绝奔衝,难於超越,此可都者三也。有三吴以为东门,'有荆蜀以为西户,有七闽二广风帆海舶之饶以为南府,此可都者四也。诸路朝觐,郡县贡输,水舟陆车,道里适等,此可都者五也。凡都北者必辟境於南,周世宗取江北是也。都南者必略地於北,吴孙氏争淮南是也。昨者銮舆时迈,狩于吴越,刖王导所谓望实俱丧,而晋不果迁之地也。三省百司寓于南昌,则李煜避周,徙自秦淮,卒不能振之所也。国势一统不可以数分,国都一定不可以数动,与匈奴居穹庐,逐水草,无城郭宫室市朝之礼者异矣。今敌国憑陵,叛臣僭窃,濒海诸郡,'僻在东隅'。宜还都建康。比关中、河内为兴复之基,环诸路而中持衡焉,则人心不摇,大事可定矣。
【146】全宋文 卷三一四六 胡安国﹝一﹞
设险
凡立国建都,必设险以守,而後国可保。按《:春秋:》书晋师伐虢,灭下阳,邑不言灭而此独书灭者,下阳,虞虢之塞邑也。塞邑既举,则虢已亡矣。圣人特书示後世设险守邦之法。故三国时魏人都许,不以方城为险而守襄阳;蜀人都益,不以剑门为险而守汉中,吴人都秣陵,不以大江为隐,而守荆渚。夫荆渚江左上流也,北据汉沔,西通巴蜀,东连吴会,真用武之国,故楚子初自秭归徙都荆渚,因其地利,日以富强。近并穀、邓,次及汉东,下收江黄,横行淮泗,遂兼吴越之地,传六七百年而後止,此虽人谋,亦地势使然也。後逮东汉之衰,刘表牧之,坐谈而伯;先主假之,三分天下;关侯用之,威震中华;孙氏有之,抗衡曹魏。晋、宋、齐、梁倚为重缜,财赋甲兵当南朝之半。其为江东屏蔽,犹虞、虢之有下阳也。昨降诏令定都建康,而六飞巡狩暂驻杭越,乃以湖北为分镇,恐失古人设险守邦之意矣。近日虽复荆湖南北,而分镇地分仍旧未改,即与不复亦等耳。按湖北十有四州,其要会在荆峡。故刘表时则军资寓江陵,先主时则重兵屯油口,关侯、孙权则并力争南郡,陆抗父子则协规守宜都,晋大司马温及其弟冲则保据渚宫与上明:此皆荆峡之封境也。以荆南言则诸邑在江北者三,在江南者四。以峡州言则大都险要皆在南岸。今以二州为分镇,跨据长江,下临吴会,犹居高屋建瓴水也,独无虞、虢下阳之虑乎?又朝廷近弃湖北,远留川陕者,固谓秦甲可以强兵,蜀货可以富国,取其资力以自助也。而使荆峡分镇於其间,假令万分一有桀黠者得之,守峡江之口,则蜀货不得东,阻长林之道,则秦甲不得南,譬犹一身,束其腰膂,而首尾不相卫,则非计之得也。'臣窃以谓欲保江左,必都建康,欲守建康,必有荆峡。不以为分镇,然后全据上流地形险固,北可出秦中'之甲,西可下蜀江之货;血气周流,首尾相应矣。
昔人谓大江之险,天所以限南北。而陆抗以为长江峻山限带封域,'此乃守国末务',非智者之所先。何也?杜预尝袭乐乡矣,胡奋尝入夏口矣,贺若弼尝济广陵矣,曹彬尝度采石矣,'则其险信未足恃也。虽未足恃,然魏武困於居巢而不得渡,曹丕困於濡须而不得渡,'拓跋困於瓜洲,苻坚困於淝水而不得渡,则其险亦未可弃也。盖设险以得人为本,保险以智计为先。人胜险为上,险胜人为下',人与险均,乃得中策?方今所患在於徒险而人谋有未善耳。地有常险,'则守亦有常势,欲固上流者必先保汉沔,欲固下流者必先守淮泗,欲固中流者必以重兵镇安陆,'此守江常势。虽有小变,'而大槩不可易者也。当孙氏时,上流欲争襄阳而不得,故以良将守南郡与夷陵;下流欲争淮南而不得',故以大众筑东兴与皖口,中流欲争安陆而不得,故以三万劲卒戍邾城。邾城',今之黄冈是也。凡此三者,'皆要害必争之地。故孙氏保有江东,而魏人能犯。今强敌侵河朔,叛臣扰山东、淮北。京畿诸镇处危疑之地,大江设险,未可轻弃。上流在荆峡,其利害臣既言矣',中流在安陆,'而守臣陈规长於帅众憑城',短於劝民耕种,宜遣一军兴置屯田,为亲外护,以蔽武昌;而下流则命江浙帅司各送官吏渐往江北,经营淮泗。若委任得人,其上者使人胜於险,其次者使人与险均',俟以岁时,'无轻改易',而孙氏欲争而不得者',皆自治焉。不特可保江左,而恢复之势亦在目中矣 。
[ 此贴被胡志盛在2013-09-23 23:1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