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8194阅读
  • 52回复

《历代胡氏名人画像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07-08-17
广东五华明代胡法旺公像
影于2006年8月24日  绿华宗亲提供

胡法旺公简介

法旺。广东五华双华镇人,乃茅山师主赐名也,生于1394年8月24日。与澄公,海公兄弟三人从丰顺县汤西镇石岗村黄寨迁居五华县双华镇下湖寨,明皇朝年间官吏腐败,民不聊生,法旺公会同张法青,廖伯二郎义结兰,前往江苏省句容县茅山学法,得师主真传,法力无边。明永乐年间,兵荒马乱,皇粮危机,胡法旺公布施道法,把皇粮运至京都,皇城解困,景泰皇帝封胡法旺公“护国法师”,钦赐朝衣,阁帽,后又与陈万一郎,石楼共结五义,世代谊联双华镇法旺公“试剑石”等古迹悠存,神光永耀,胡法旺公护国佑民,有求必应,威灵显赫,恩泽黎庶,茅山法旺之神功名扬各地,声誉五洲。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07-08-17
江西鄱阳明代胡闰像
生卒:?—1402

时代:明代

别名:字松友

籍贯:江西鄱阳(今波阳)人

身份:明代官吏,洪武四年,郡举秀才,授都督府都事,迁经历。建文时,官至大理少卿。靖难之役,日夜与齐泰等筹划军事。燕兵入南京,不屈被缢杀。家族连坐死者二百一十七人。

备注:胡闰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以上内容摘自《浙江省图书馆人物数据库》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07-08-17
江苏常州明代胡云像
胡云像取自清代修江苏无锡等地胡氏宗谱

所属时代:宋代

生卒时间:1486——1545

身份功名:明代官吏。仕至浙江处州松阳令。嘉靖戊子举人。有诗稿。

字号别名:字雨之,一字从龙。别号霁斋。

出生籍贯:会稽(今属浙江绍兴)人。


以上内容摘自《浙江省图书馆人物数据库》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07-08-21
江苏无锡明代胡涍像
胡涍像取自清代修江苏无锡等地胡氏宗谱

所属时代:明代

身份功名:明代官吏。历仕江西永丰县令、广西道监察御史。嘉靖乙丑进士。

出生籍贯:江苏无锡人。

以上内容摘自《浙江省图书馆人物数据库》


胡涍,字原荆,无锡人。嘉靖末举进士。历知永丰、安福二县,擢御史。神宗即位之六日,命冯保代孟冲掌司礼监,召用南京守备张宏。涍请严驭近习,毋惑谄谀,亏损圣德。保大怒,思倾之。其冬,妖星见,慈宁宫后延烧连房。涍乞遍察掖廷中曾蒙先朝宠幸者,体恤优遇,其余无论老少,一概放遣。奏中有“唐高不君,则天为虐”语。帝怒,问辅臣,二语所指为谁。张居正对曰:“涍言虽狂悖,心无他。”帝意未释,严旨谯让。涍惶恐请罪,斥为民。逾年,巡按御史李学诗荐涍。诏自后有荐者,并逮治涍。久之,卒。

来源:明史卷二百一十五  列传第一百三
[ 此贴被咕咚冰鱼在2007-08-21 11:45重新编辑 ]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08-01-15
胡锦涛呢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08-03-02
引用第44楼huweiping于2008-01-15 11:16发表的  :
胡锦涛呢

胡锦涛为宗长!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08-03-09
 
  首页| 新闻| 专题| 评论| 视频| 概览| 政务| 办事| 资讯| 文艺| 文学| 乡土| 乡贤


  旅游| 教育| 生活| 房车| 图片| 游戏| 音乐| 幽默| 乡镇| 企业| 论坛| 检索| 招聘




 
 
宁海新闻网 → 文艺频道 → 历代乡贤 → 正文



 
 
 
爱国历史学家胡三省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03年4月9日 13:52 



胡三省遗像



        胡三省(1230-1302),宋元之际史学家。原名满孙,旧字景参,以家居涧旁而多古梅,因以“梅涧”为号。宁海中胡村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胡钥笃爱史学,人称“山泽遗才”。
  三省自幼好学,受父亲影响,功课之余攻读《通鉴》。其父有感于《通鉴》各家注本虽富,但于音义、释文等乖谬甚多,又见三省天资聪慧,好学不倦;遂有期托勘误《通鉴》之嘱。三省十五岁时,父死,家境艰难,但三省牢记先父遗愿,益加勤奋。1256年,胡三省与文天祥、陆秀夫、谢枋得等同登进士第,被任命为吉州泰和尉,因父亲早亡,兄弟夭折,为侍奉老母而未赴任。后改任庆元府慈溪尉。由于三省刚正不阿、不事诌媚,任职期间得罪了庆元知府厉文翁,被弹劾罢官。不久,又以“文学行谊”被荐,授杨州江都丞。咸淳三年(1267),应江淮制置使李庭芝之聘,任寿春府学教授,佐淮东幕府。之后,经考举及格,改奉议郎,知江陵县。咸淳六年(1270),因母去世,离任回家治丧。丧服满后,改知安庆府怀宁县。同年,因李庭芝调任京湖制置使,胡三省才得从回杭州。
    自登第后,胡三省在案牍之余致力于《通鉴》的勘校工作。虽公事冗繁,仍坚持不懈。宦游所至,见有不同版本之《通鉴》,务必搜罗;遇有《通鉴》方家,即登门求教。在杭时,已编就《资治通鉴广注》97卷,论著10篇。贾似道的门客廖莹中闻其名,出重金聘请胡三省校勘《通鉴》,以教授弟子。不久,廖莹中又将胡三省推荐给贾似道。咸淳十年(1274),胡三省出任沿江制置司机宜文字。升朝奉郎(七品官衔);第二年,改任贾似道幕僚,从军江上。但与贾意见不合,凡有建议,贾概不采纳。是年,贾似道督师芜湖,二月大败于吕港。宋军溃散后,三省返宁海,自此长期匿于乡里,隐居著书,直至终年。
1276年,元军陷临安,俘宋恭帝等多人北去。元将董文炳率军南下,追击南逃皇族,所过之处,烧杀抢掠,惨不忍睹。宁海亦遭兵祸。胡三省携带家少,迁居新昌。乱过返家,发现花了几十年心血写成的《资治通鉴广注》已荡然无存,三省悲痛与余,仍变卖家产,再购《通鉴》,发愤重新作注。时年已经四十六岁。从此闭门绝客,日夜奋笔,直到至元二十一年(1284),重撰稿即将完成,又寄居鄞县南湖袁桷家中,并在袁家最后完成《通鉴》校勘。至元二十三年(1286),  《资治通鉴音注》全部成编,胡三省又着手作《通鉴释文辨误》。正在这时,宁海杨镇龙在二十五都起义,攻下庆元,威震浙东。当时胡三省尚寓居在袁桷家,为了避乱,只好把刚完成而尚未付印的《资治通鉴音注》及其他著作,藏于袁家东轩的石窟中。起义平息后。全部著作仍完整无缺,后遂流传于世。此石窟,后人称为“胡梅藏书窟”,地在今宁波市内大沙泥街袁家。
  元朝统一中国后,政权日益巩固,随即对汉族士人采取拉拢的怀柔政策,并派侍御史程文海访求江南文士,罗致去元朝为官。有些士人易节归顺,如叶李、赵孟 ;有的拒不应召,如三省同榜进士谢枋得。这种形势,对注重民族气节的胡三省又是一种威胁。为了减少意外麻烦,在鄞寄寓日久并有卜居之心的胡三省,又毅然举家归中胡村定居,并从此屏谢人事,以著书为乐。自号“知安老人”,堂上立匾,题名《逸老堂》,在居所南筑读书室,名“读书林”。虽风烛残年,仍孜孜不倦地从事《资治通鉴音注》的修改工作,严寒酷暑不停。子女以其年高相劝阻,三省说:“吾成此书,死而无憾。”至大德六年(1302)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胡三省的著作除《资治通鉴音注》外,尚有《通鉴辨误》12卷,  《通鉴小学》2卷,《竹索园稿》100卷。后两部已失传。三省曾编《通鉴地理考》100卷,稿成后,见到同代学者王深宁的作品与自己所著大略类同,辄毁去原稿,不传于世。可见其治学态度之严谨。
  胡三省所撰《通鉴音注》的体例演变,大体分为两个过程:先是按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体例,写成《广注》、《通论》、《辨误》三书;稿轶重撰时,总成为《资治通鉴音注》。此书对《通鉴》记载的有关典章制度、音韵训诂都有详细注释,特别是对音训、地理诸项,考证尤为精详,订谬殊多。古代对于《通鉴》的注释,卷帙浩繁,历来以此书身价最高,是目前研究《通鉴学》最完整的参考资料。

(部分图片由薛家栓先生提供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08-04-06
难得的好资料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08-08-29
胡法旺公像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08-08-29
Re:浙江绍兴南宋代胡曾像
引用第8楼咕咚冰鱼于2007-08-08 09:36发表的 浙江绍兴南宋代胡曾像 :
胡曾像取自清代修浙江山阴胡氏宗谱
所属时代:宋代
身份功名:南宋大臣。累官礼部部尚书,德佑元年加宫保,殉难厓山,葬衣冠于会稽五云乡。   
.......


这里面有个错误,胡曾是淳熙进士的话那么到德祐元年及厓山殉难的话,那他当有近百岁了,呵呵。显然是不可能的。我想应该是南

宋淳祐年间的进士才是正确合理的。

敬请楼主明察,谢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