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ourzg.com/bbs/thread.php?fid=258&page=1安徽当代胡氏名人
胡世安,1905年生,安徽金寨县人。1931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司务长、副科长。参加了鄂豫皖、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和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15军团供给部副科长。参加了劳山、直罗镇、东征、西征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供给部科长,新四军第3师10旅供给部军需科科长。参加了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供给部军需科科长,华中指挥部被服总厂材料科科长,苏北军区供给部合作社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苏军区供给部供应科科长,江苏省公安总队后勤处处长。1988年7月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胡健中(1906~1993)原名经亚,字絮若,笔名蘅子。原籍安徽和县,寄籍浙江余杭(今属杭州市)。民国16年(192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翌年起任《杭州民国日报》总编辑。民国23年(1934年)6月起主持杭州《东南日报》,成立东南日报股份有限公司,任常务董事兼该报社长。以民间报纸姿态,为国民党作宣传。由于办报有方,声名渐著,被当时新闻界誉为“南北二胡”(北为《大公报》的胡政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继续在浙江省金华、丽水、云和等地主持报纸工作。民国32年(1943年)秋到重庆接任《中央日报》总社社长,兼任《东南日报》社长。民国14年(1945年)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民国35年(1946年)夏辞去《中央日报》职,来上海创办上海《东南日报》,成立东南新闻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任常务理事、总经理兼社长。1949年4月携妻去台湾,曾任《中央日报》发行人、社长,中央电影公司董事长。1993年9月26日逝世于台湾。
胡长相,1907年生,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并在金寨二区苏维埃工作。1930年春参加二区战斗营并任营长。1932年,赤南县5个区的战斗营在银沙畈合编为第一游击师,他调任师政治部主任兼赤南县苏维埃常委。1933年4月,游击师运动到河南商城城南,与敌县中队展开激战,他亲自率部在前沿阵地指挥战斗。1934年春,游击师在古碑貌岭山脚下遭遇萧八团民团,双方激战中,他被敌人的子弹射穿腹部,用绑腿布包扎伤口后,继续坚持指挥战斗。由于失血过多而昏倒。第二天,随部队转移到胭脂麦园,因伤势过重而壮烈牺牲。
胡守荣 安徽金寨人,1907年生。1928年参加革命,任赤卫军队长,经常活动在商城汤家汇一带,积极组建赤卫军,协助农会打土豪、分田地、抗捐税。1929年5月商南起义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九十七团二营任连长、营长,在攻打商城民团王济亚和清区民团顾敬之的战斗中,勇敢顽强,表现出色,俘敌100余人,缴获长短枪80余枝。1930年冬,整编为红一军,在第一师三团任团长。同年12月,参加了鲜花岭战斗。1931年11月,调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政治委员,先后转战黄安、商城、潢川、光山等地。1932年10月,随红军战略转移,进入四川,在巴中与敌作战中牺牲。
胡益三,1903年生,字咸开。安徽省金寨县人。1928年前后在芜湖纱厂当织袜工。在工厂地下党组织影响下参加革命,并于1929年返回家乡六安县六区从事革命活动。同年11月,参加六(安)霍(山)起义,任六安县三区王桥乡苏维埃政府主席。1930年春,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先后任营长、团政委。曾在六安顺河集战斗中负重伤。1931年调任中共六安县委书记,1932年6月,调任皖西北道区保卫局局长。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同年冬,随主力红军北上进入四川,1933年参加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作战中英勇牺牲。
胡岗,1926年6月生,安徽凤台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冬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在山东大学英文系学习。1948年在华北联合大学、中共中央外事学校学习。1949年7月任上海市外事处科员。1950年7月在外交部工作。1950年8月任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随员。1955年任外交部第1亚洲司副科长、科长,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2等秘书,外交部第1亚洲司3处副处长、处长,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1等秘书。1974年在外交部干校劳动,在外交部亚洲司综合组工作。1980年任外交部亚洲司3处处长、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参赞。1985年-1988年任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
胡鹏飞,1915年生,安徽省金寨县人。原名继常。1929年参加六安县区游击大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4军11师31团排长,团司令部作战股作战参谋,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58旅作战科科长。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抗大总校营长兼军事主任教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6分校大队长,第129师358旅13团参谋长,太行军区豫西支队第6支队参谋长。参加了中原突围,时任中原军区1纵3旅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中原突围后,任鄂西北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3纵7旅参谋长,皖西人民自卫军支队长,第二野战军11军31师副师长。参加了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学校校长,海军第二航空学校校长,海军航空兵部副司令员,海军副参谋长,海军司令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5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胡底,1905年生,安徽舒城人。又名胡北风。北京中国大学毕业,曾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同钱壮飞一起在北京光华影片公司当演员,从事革命宣传活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冬转去上海。1928年春入上海影片公司当演员。同年秋任中共法南区委法租界党支部委员。1930年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同李克农、钱壮飞一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在南京民智通讯社当编辑。同年冬去天津成立长城通讯社,任社长。以此作为掩护,为中共中央和红军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1931年8月,被派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同年冬任临时中央政府国家政治保卫局预审科科长。1932年春任国家政治保卫局侦察部部长。同年12月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1934年初任国家政治保卫局红军工作部执行部部长。4月兼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前方野战司令部特派员。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曾参加编导、演出过多次革命文艺戏剧节目,活跃了红军文化生活。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在军委总司令部工作。1935年6月同红四方面军会师。7月重新成立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任侦察科科长。9月被留于阿坝地区。不久因反对张国焘公开分裂党和红军,被张国焘密令杀害。1945年中共七大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胡世寿,1928年生,安徽无为人。194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5月入伍。曾任副师长、师长、北京卫戍区副参谋长。
胡国钧,1914年生,安徽省六安县人。1931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排长、交通队通信员、教导团学员等职,参加了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三次爬雪山、过草地。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指导员、营长、团长等职,参加了解放阳平关、著名的百团大战、太原、临汾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大别山潢川县指挥长、南京水利部长江修防队军代表、西南服务团行政处处长等职。参加了渡江战役、挺进大别山、进军大西南战斗,为解放全中国建立了功勋。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四川省自贡军分区参谋长、康定军分区副司令员、乐山军分区司令员(副军职)。参加和指挥了安康地区平叛剿匪战斗,为部队建设忘我工作,卓有成效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工作。1966年7月离职休养。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2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医治无效,于1999年2月13日在乐山逝世,享年85岁。
胡铁鹏,1919年出生,安徽颍上县杨湖区杨湖乡胡巷村人。1936年初中毕业。1940年3月参加新四军。历任连长、营教导员等职。抗日期间,曾率部队活动在江淮之间,参加大小战役百余次。1948年,任第三野战军某纵队团长,后晋升为师长、副军长、石家庄军械技术学校政委。1978年逝世。
胡俊人,1915年出生,安徽歙县徽州区潜口乡人。学名正枢,笔名秒稀。战斗英雄。1937年9月,经八路军驻沪办事处介绍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毕业,任连指导员。抗日战争中,参加过雁宿崖歼灭战、黄土岭反扫荡、冯家沟伏击战、大龙华血战和百团大战等。解放战争升任团政治委员。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红旗勋章和宝鼎勋章。60年代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政治委员。
胡宜树,1956年9月生,安徽六安人。中共党员。1974年12月参加工作。湖南师范大学政治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少将军衔。1974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排长、参谋、干事、副局长,研究室主任,总后武汉后方基地司令员。第11届全国人大代表。少将军衔。【秦生补充】
胡道仁,1940年生,安徽霍邱人。195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12月参加工作。高中文化程度。少将军衔。195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班长、排长、作训参谋、组织干事,第12集团军179师高炮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陆军第60军179师政治部主任。1977年任陆军第60军179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79年9月入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1年)。1984年任陆军第60军179师政委。1989年7月任陆军第12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92年4月任安徽省军区副政委。1992年10月任安徽省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94年3月任安徽省军区副政委,安徽省政协常委。1997年1月任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安徽省军区政委。中共15大代表。少将军衔。
胡兰生,1890年生,安徽歙县人。骨科专家。191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科。192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曾任上海同仁医院医师、圣约翰大学教授、国民党政府军总司令部军医司副司长、第二集团军军医学校校长、国民党政府军政部军医署署长、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秘书长。建国后,历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秘书长。建国后,历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秘书长。是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61年逝世。
胡正先,1918年生,安徽六安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入红军总部通讯学校学习。参加了长征。后任中央军委2局报务员、电台台长、股长,东北军区2局科长。1950年任中南军区2局办公室主任、广州军区3局副局长。1953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总参谋部3部局长、参谋长、副部长、顾问。获3级八一勋章、3级独立自由勋章、2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2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胡继成,1915年生,安徽省金寨县人。原名胡继承。1931年参加六安县游击大队,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警卫班长、排长,红25军75师223团副连长,第75师保卫连连长、团部参谋,红15军团75师司令部作战参谋、科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副营长,第688团参谋长,冀鲁豫支队第5大队大队长,冀鲁豫军区第5纵队6旅2团团长,新四军3师8旅24团团长、旅参谋长,山东滨海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到东北先担任第2纵4师副师长、师长,后调任5纵15师师长。15师是南满独立3师的基础,原来是安东军区的保安部队,属地方武装,战斗历史不长,善于行军和游击战。任第42军126师师长、第42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副军长,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就读于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1954年毕业,历任第42军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胡连松,1953年10月生,安徽桐城人。1970年4月参加工作,1976年4月入党,中央党校在职大学学历。1970.4-1976.12石台县农机厂车间班长、团支部书记;1976.12-1979.9合肥工业大学农机设计专业学习;1979.9-1982.6石台县农机厂金工车间组长;1982.6-1984.1石台县农机厂副厂长;1984.1-1989.4石台县副县长;1989.4-1992.10石台县委副书记、县长;1992.10-1994.3石台县委书记;1994.3-1995.6池州地委秘书长;1995.6-1997.11池州地委委员、贵池市委书记;1997.11-1997.12池州地委副书记,贵池市委书记;1997.12-1998.9池州地委副书记,贵池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1998.9-1999.12池州地委副书记(其间:1997.8-1999.12参加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9.12-2000.11池州地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2000.11-2001.7安徽省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2001.7-2002.1阜阳市委书记;2002.1阜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2006.2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阜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中共十六大代表,中共安徽省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胡允恭,1902年生,安徽寿县人。原名胡萍舟。1923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18年入宣城蚕桑讲习所学习,1920年初毕业,同年秋考入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参加学生爱国运动,是学生会领导成员。1923年赴上海入上海大学读书,接受革命思想,1925年参加上海五卅运动,同年秋被党组织派往广州,任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会刊主编,10月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五团政治指导员。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曾参加汀泗桥、贺胜桥等重大战斗,9月参加强攻武昌城负伤。1927年1月任第八军一师政治部主任,后调任第三十五军政治部代理主任。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从武汉返回寿县从事地下工作。1929年春到上海同王步文、熊受暄等开办秋阳书店,从事地下斗争。同年秋被党中央派到山东,任中央军委驻烟台兵运特派员,领导国民党海军刘珍年部中共秘密兵运工作。1930年春返回上海任秋阳书店董事长。同年秋被党中央再次派到山东,任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部长。1931年2月被调到济南,任中共济南市委书记,领导恢复重建市委机关,开展胶济路铁路工人罢工斗争。6月任中共山东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部长。10月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领导省委由青岛迁到济南,积极恢复发展各地党的组织,开展地下斗争。1932年4月到上海,同中共中断党的组织关系,在小报当记者。1933年夏经朱蕴山介绍到福建十九路军活动,同年冬参加反对蒋介石的福建事变,任省保卫科科长兼公安局局长。1934年1月事变失败后转移至香港。1936年10月任福建泰宁县县长。抗日战争初期曾与新四军联系互相配合开展抗日斗争。1940年起先后任福建明溪县县长、同安县县长、省设计考核委员会设计组组长、福安县县长。1946年4月到台北,任台湾长官公署宣传委员会委员。1947年初到上海闲居。1948年9月与中共福建省委接上组织关系,参加对陈仪的策反工作。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调到中共福建省委工作。9月任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军代表、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夏师专改为福建师范学院,任院长。1952年秋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83年2月12日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同意恢复他自1923年以来的党籍。著有回忆录《金陵谈丛》。1991年6月病故。
胡晓华,1949年5月生,安徽省泾县人。197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9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政法专业毕业,大学学历。1968年12月至1970年8月安徽省泾县蔡村公社插队知青。1970年9月至1984年8月安徽省泾县供销社工作。1984年9月至1986年6月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学习。 1986年7月至1988年5月安徽省宣城地委组织部组织员。1988年5月至1989年3月安徽省宣城地区监察局办公室主任。1989年3月至1994年1月安徽省宁国县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1994年1月至1995年11月安徽省宣州市委书记。1995年11月至1997年4月安徽省定量城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1997年4月至1998年12月安徽省池州行署专员、池州地委书记、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8年12月至2000年11月辽宁省阜新市委书记。2000年11月至2003年1月辽宁省鞍山市委书记,2003年1月辽宁省副省长。2008年1月政协辽宁省副主席。中共十六大代表。
胡 坦,1917年生,安徽嘉山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嘉山县县长、江淮一专署副专员。建国后,历任巢湖、芜湖专署专员,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粮食厅厅长,中共安徽省长财贸部部长,池州、六安地委书记,安徽省财办主任、副省长、省人民政府顾问。2000年12月29日1时零7分在合肥逝世,享年84年。
胡锡光,1909年12月生,安徽肥东人。19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开始在湖北汉阳兵工厂参加革命活动,任汉阳兵工厂团支部委员、纠察队长。1927年11月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8月回国,任河北唐山团市委组织部长,中共河北省组织部部长,共青团河北省委书记。1931年任团中央委员。1932年任河北省巡视员,团中央政治局委员、团中央支部巡视委员会书记,中共江苏省委经计部部长。1937年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任中共西华县委书记,豫东特委组织部部长、代书记。1945年在嫩江省任县委书记、地委委员、省委党校副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衡阳铁路局和柳州铁路局工会副主席,株州铁路工厂政委,衡阳铁路局厂务处长,柳州铁路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1958年9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委副主任兼交通指挥部办公室主任。1959年8月任合肥铁路管理局党委书记兼局长,安徽省民政厅厅长,合肥市副市长,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副秘书长,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1977年10月任安徽省民政厅厅长、安徽省政协常委,中共安徽省纪委副书记。1982年任安徽省第4届政协副主席。1999年12月10日在合肥逝世,享年90岁。
胡锦涛,男,汉族,1942年12月生,安徽绩溪人,1964年4月入党,1965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
现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59-1964年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
1964-1965年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并任政治辅导员
1965-1968年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参加科研工作,并任政治辅导员(“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终止)
1968-1969年 水电部刘家峡工程局房建队劳动
1969-1974年 水电部第四工程局八一三分局技术员、秘书、机关党总支副书记
1974-1975年 甘肃省建委秘书
1975-1980年 甘肃省建委设计管理处副处长
1980-1982年 甘肃省建委副主任,共青团甘肃省委书记(1982.09-1982.12)
1982-1984年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
1984-1985年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1985-1988年 贵州省委书记,贵州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1988-1992年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1992-1993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1993-1998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
1998-1999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1999-2002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2002-2003年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2002年12月不再兼任)
2003-2004年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2004-2005年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2005-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十五届四中全会增补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十六届四中全会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十七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http://cpc.people.com.cn/GB/104019/104099/6416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