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红旗》撰写组
2010年06月25日10:27 来源:《中国青年报》
1949年10月2日,也就是开国大典的第二天,由北京市供电局工人陈红年担任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任务。因为开国大典时升旗用的电动升旗装置,是由当时冀北电力公司北平分公司设计的,所以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20多年里,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的任务就很自然地落在了北京市供电局的身上。
1951年9月30日下午,电力公司一位领导把胡其俊叫到一边,说组织上决定交给他一个光荣任务,从明天起接替陈红年在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
胡其俊听后又是高兴,又是激动,又是担心。高兴、激动的是自己这个在旧社会吃不饱饭的穷苦人,成了新中国国旗的升旗手;担心的是这是由毛主席亲自升起过的五星红旗,由自己来担负升旗任务,怕不能胜任。
第一次升国旗恰逢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二个国庆日,天安门广场将举行开国大典以来每年一次的盛大阅兵和群众游行。头天傍晚,胡其俊从天安门广场管理处领来国旗,晚上根本无法入睡,不时地起身看看闹钟,生怕第二天晚了。天刚蒙蒙亮,他便急急忙忙地穿好衣服,一气儿跑到广场的旗杆底下,仔仔细细地将国旗系好、展平,然后遥望天边,等着太阳出来。当第一次顺利完成任务时,胡其俊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比喝了半斤二锅头还带劲。
那时,看升降国旗的人并不多,偌大的广场上除了有几个解放军哨兵外,没有如今这么多的群众观看。升旗的设备没有现在好,也不奏国歌。每次胡其俊跳进旗杆边的汉白玉栏杆,爬上台座,用铜丝将旗套紧紧绑在旗杆的升降钢丝绳上,然后就等着日出。当时北京没有什么高大建筑物,广场东边的革命历史博物馆也没有开始建造,在天安门广场上就看得见太阳升起来。等天边的太阳一冒红,他就赶紧扳动旗杆底下小配电箱上的开关,旗帜就缓缓地升上了天空。每次升完国旗后,他都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再看一看,确认国旗是升到顶了,才放心离去。
说起来,那时升国旗只是胡其俊的一件“业余”任务,平时他还得照常在班组里上下班。尽管家住城南,骑车赶到天安门广场需半个多小时,但无论风霜雨雪、天寒地冻,他从没有误过一次升降国旗。天安门国旗旗杆长3.5米,用来挂特制的大号国旗,重15公斤。当大风刮起时,硕大的旗面容易兜风,旗杆的重量就不只是15公斤了;大雨天,一旦雨水浇透了国旗,15公斤重的旗杆就会增加一倍的重量;冬天旗上结冰,情况就更难处置。尤其是电动装置出现故障,全要靠双臂将硕大的国旗升至22.5米高的旗杆顶端。
当时北京风沙大,天安门广场无遮无拦,就更觉得风大,好几次升旗时胡其俊被狂风卷下两米高的旗杆座,每次他都是连身上的尘土都顾不得拍,再可劲爬上去。严寒季节,他也只能骑自行车赶到天安门广场,北风刺骨地吹着,地上冰雪不知使胡其俊滑倒过多少次。
那时,升降国旗仪式简单,不奏国歌,也没有多少围观的观众,但胡其俊心中唱着一首歌,心中的歌伴着国旗徐徐升起,高扬在祖国的蓝天。
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已经历60载,而在这60年中有26个年头是由胡其俊这样一个普通工人升降国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