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515阅读
  • 2回复

“胡氏三杰”与交通大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0-09-03
http://sjtu.cuepa.cn/show_more.php?doc_id=50109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科学与教育界活跃着三个胡姓同胞兄弟,分别是胡敦复(1886~1978)、胡明复(1891~1927)、胡刚复(1892~1966)。他们出生与江苏无锡的一个教育世家,早年就读南洋公学,青年时代官派留美。受家庭和时代思潮影响,三人抱有强烈的科学与教育救国的共同理想,归国后投身教育,创办辛亥革命后最早的私立大学———大同大学,并先后执教交通大学,是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为中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当时影响甚大,被誉为“胡氏三杰”。就读南洋公学胡氏兄弟早年先后就读南洋公学。1897年11月,12岁的胡敦复考入南洋公学外院。当时南洋公学成立仅一年,作为附属小学的外院是首次招生,在被录取的120名8~18岁考生中,胡敦复名列前茅。
  胡敦复天资聪颖,勤奋努力,学业优异。据《上海交通大学纪事》记载,1898年农历二月,外院各班中西功课月考和平时成绩排名中,胡敦复获中学(即国学)第一、英文第三、数学第六3个名次,得奖洋1元3角。
  1898年4月,南洋公学中院(相当于中学)开办,胡敦复因成绩优秀,被挑选直接进入中院四班就读。此时他就读外院仅半年。
  在中院3年多时间里,胡敦复的学业成绩仍然名列前茅:1899年农历二月,中院中西功课成绩排名中,胡敦复列第二名,得奖洋2元;农历三月成绩排名中,胡敦复又列中院第一名,得奖洋3元。8月21日,公学总理何嗣焜评定各班学生德行,胡敦复在人才济济的中院四班学生中名列第一。
  1901年8月,蔡元培受聘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胡敦复虽然不是特班学生,但与蔡元培常相往来,受其影响较深。是年秋,蔡元培从马相伯学习拉丁文,马相伯建议,从南洋公学挑选一些优秀青年一起来学,于是蔡元培就选了胡敦复等24人。他们每天前往马相伯住处学习拉丁文,马相伯对胡敦复十分赞赏,曾说:“从前笑话我们的外国人,也不能不钦佩我们的青年学生的努力,胡敦复就是其中之一。”
  1902年7月,胡敦复从中院毕业升入政治班学习。同年8月,两个弟弟胡明复和胡刚复同时进入公学附属小学堂。两兄弟稚气未脱又聪明过人,教员们十分关注和喜爱他们,常抚其肩,称为奇童。1903年7月,两兄弟就读小学仅一年就升入中院。
  在中院期间,胡明复、胡刚复曾为一道数学题发生争执而打架,按校规,在学校打架是要开除学籍的,先动手的绝对开除,后动手的视具体情况可从轻发落。但当校方问及谁先动手时,两人却都不愿意指认对方,结果双双被开除。
  1902年11月,南洋公学发生“墨水瓶事件”。受其影响,包括中院六班、五班、四班,特班、政治班等在内的全校200余学生同时退学(后有部分陆续返回,但退学人数仍达145人)。胡敦复所在的政治班因此自动解散。执教交通大学胡明复于1921~1926年受聘于交通大学,是交通大学20年代著名的“三民主义”教授之一。寒冷的早晨,他穿着一身破长衫,搭乘电车来徐家汇赶早上8点钟第一堂课,因衣服单薄,常常冻得清鼻涕直流。
  他讲普通话略带无锡口音,声音不很响,但语言清楚简洁,偶尔会冒出几句幽默话。他的课,无论《解析几何》还是《微积分》和《微分方程》,都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备受学生欢迎。据他的学生回忆,《解析几何》在中学没学过,到大学以后,第一学期开《解析几何》,半年就要学完,所以一堂课要讲很多内容。但半年下来,大家的基础却打得非常牢。还有《微积分》,是三、四年级许多工程课程的重要基础,由于胡明复教学得法,大家学得牢固,所以后来学工程时一般都没有什么困难。
  他上课非常认真,凡学生练习和考卷,随到随阅,从不耽搁。对学生要求也一点不放松。为准确把握尺度,掌握学生情况,他评分设A到E6五个等级,考试出题也非常难,不下真功夫很难及格。一次月考,题目是计算圆环的惯性矩,这是考查学生掌握积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结果一半学生不及格,大家要求重考,胡明复一口应允。到了考试那天,题目发下来,学生大为意外,原来是旧题重出。尽管是重做一遍,还是有许多人考得一塌糊涂。这件事让学生们一生难忘,他们从此懂得,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还有一次《微积分》大考,一名学生58分不及格。补考59分,还是不及格。这名学生很郁闷地去找胡明复,胡明复长叹说:“我看你一知半解,糊里糊涂,还是重温一遍的好。”他对学生的认真严格由此可见。
  一位当年的学生回忆说:“我之所以能在胡教授从A到E的严格评分下,幸获A++,并免大考,实在是因为受到恩师言教、身教的感动,不得不发愤努力。”
  在交大期间,根据当时国内高等工程教育的实际情况,胡明复还与裘维裕、周铭等教授借鉴西方办学经验,提出从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入手,抓好数、理、化、力等课程,搞好高等工程教育。学校采纳这一建议,遂于30年代初开始对基础课教学进行改革。首先是增加基础课学时,充实内容。当时一般工科大学,数、理、化只安排在一年级,而交大则安排两年数学(一年级《微积分》,二年级《高等微积分》及《微分方程》)、两年物理(《理论物理》与实验课程分开设立,各四学期)、两年化学(一年级《普通化学》,二年级《分析化学》),这在当时工科大学是仅有的。
  胡刚复分别于1925~1926年、1931~1936年两次受聘交通大学物理系,并曾任系主任,也是交大学生崇拜的大教授,曾有中院的学生回忆说:“那个时候,大学部的老师好到什么程度,我实在不知道。据我的哥哥说,像胡明复、胡刚复那样的天才博士,在外国都是很少的。”
  胡刚复讲课很有个性特点,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富于激情,常常沉醉其间不能自抑,是有名的“拖堂”老师。哪位老师的课安排在他后面便很“倒霉”———必须站在教室外面等候,即便是大冬天;或者是学生下课后,不得不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赶下一堂课。那时,他还在南京、杭州等地的大学兼课,常常是这里的课一上完,马上要乘火车赶到外地上课。但因为“拖堂”,有时竟误了火车。
  尽管这样,他的课却是学生的首选。他上课往往能让学生沉浸在科学的魅力之中不能自拔。除交通大学外,他还在许多学校当过教授,桃李满天下,其学生中有吴有训、严济慈、吴学周、赵宗尧、钱临照等一大批科学精英。
  胡氏兄弟中,数胡敦复在交大执教时间最长。从1930年至1945年,长期担任交大数学系教授并系主任,是著名的“五权宪法”教授之一((“五权宪法”教授又称五大教授,所教科目均是基础学科———数、理、化、国文、英文)。
  胡敦复在交大以教授《微积分》著名。是当时交大学生公认的微积分权威。他讲课最大的特点是强调基本概念,推理严密但明白易懂。由于面对的主要是工科一、二年级学生,因此他讲课常用引进几何概念和物理概念的方法来简化某些过于繁复的数学推导过程,从而使学生由抽象的微积分能很快联系到几何问题和物理问题,惊奇地感到高等数学原来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的武器。
  交通大学1947届学生陈警众认为,老师有三种:最好的是在前面引着你走,中间的是搀着你走,最次一等的是在后面推着你走,而胡敦复就是不知不觉在前面以魅力和学识引领你走的名师。
  四十年代初,战事频仍,交通大学被迫迁入租界,借用位于爱麦虞限(今名绍兴路)路上的中华学艺社校舍上课。时身为交通大学数学系主任和大同大学校长的胡敦复在这里为一年级学生教授微积分。其中微分部分的极限问题,二分之一的学期过去了,他竟还没讲完。这时下面的学生担心起来,私下里说:“这个老糊涂,这学期怎么能教完微分部分呢?”谁知他把极限和无穷小这两个基本点讲清后,各种函数的微分问题便只是普通技巧问题。因此在最后两周的几堂课里,便很快讲完全部内容,且及轻松透彻。这让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说,原来胡先生一点不糊涂。相反,他们为自己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感到惭愧。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原上海市市长汪道涵都是胡敦复当年的学生。吴文俊说:“我在一年级的时候上他(胡敦复)的《微积分》,他讲得很清楚,我的数学底子就是在那时候打好的。”汪道涵说:“我曾听过胡敦复教授讲《微积分》,胡先生学识丰赡,讲课清晰。”
  胡敦复上课时漂亮的板书也是学生佩服的内容之一。曾有学生说:“胡师敦复,教大一《微积分》,讲课认真,内容精彩。黑板字迹,一丝不苟。边讲边写,有如碑帖,颜柳再生,不过如此。”
  作为数学系主任,胡敦复为交大数学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30年胡敦复到校时,交大扩充物理、化学、数学三系成科学学院,并首招数学专业本科生。当时,虽仅有他一名教授,3名讲师,但仍然开出一系列专业课程。到1936年,数学系专业课程体系基本形成,4年内共设40余门课程,其中数学系的专业课程21门。此外,还为其他院系开设数学课7门。鉴于当时交通大学的性质,对数学专业的教学,胡敦复主张理论与应用并重,既重视基础理论,又重视结合工程学科的应用。其中一、二年级注重基本原理及应用方法,三、四年级才逐渐加深理论。根据这一要求,当时数学系学生须修物理、化学、工程和管理等课程近80学分,约占全部课程的40%。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强,能很快适应各种需要。此外,他还注重引导学生对当时数学上的重要问题或新领域进行研究,养成学生的科学思想和创造精神。从二年级起,每学期均设数学问题一科,二年级设有《科学思想史》课程,目的使学生了解科学思想源流及各方面重要的科学发展。这种重视学生宏观科学视野的开拓反映了胡敦复科学的教育思想。
  1941年,重庆国民政府教育部在全国评选部聘教授,以奖励在大学任教10年以上,且教学确有成绩、声誉卓著,对学科发展具有特殊贡献者。经过反复酝酿,第一批部聘教授在24个学科中遴选30人,胡敦复成为数学科当选的2人之一。
  1949年,胡敦复年过花甲,赴台湾长子处休养。后受聘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客座教授。1978年12月1日病逝世于西雅图,享年92岁。
  此前,1927年6月12日,胡明复在无锡家乡不幸溺水身亡,年仅36岁。当时社会各界反响强烈。中国科学社发行纪念专刊,胡适、任鸿隽、杨杏佛等皆撰文;交通大学、大同大学纷纷举行追悼会。国民政府在公报上发布政府令:“该故博士胡明复,尽瘁科学,志行卓绝,提倡教育,十年不倦……将该故博士生平事迹,勒碑礼堂,永留纪念。”1929年7月,中国科学社将胡明复遗体迁葬杭州西湖烟霞洞,蔡元培题写了碑文。1931年,中国科学社将在上海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新落成的图书馆命名为明复图书馆(今卢湾区图书馆)。
  1966年2月19日,胡刚复病逝于天津,享年74岁。1987年,中国物理学会设立“胡刚复物理学奖”。1992年,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校分别在南京和上海举行胡刚复100周年诞辰纪念会,缅怀他为中国物理科学作出的杰出贡献。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9-03
胡氏骄傲,应该宣传,也见总版主良苦用心!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9-05
无锡堰桥村胡氏兄弟留美三博士
http://www.pkurc.com/info/5409-1.htm  

  无锡堰桥村前有一个胡姓书香门第,曾祖父念桥、祖父和梅和叔父雨人都是前清秀才,乡人称之为三代秀才。胡氏兄弟三人长兄敦复、二弟明复、三弟刚复都是留美博士,世称一门三博士。
  胡敦复(1884―1978)早年留学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归国后,在北京清末政府教育部门任职,是庚子赔款留美负责人。以后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个世纪20年代就在上海创办大同学院,并自任院长。30年代应聘赴美国高校任教,退休后定居美国西雅图。1978年12月1日在美国西雅图病故,享年94岁。
  胡明复(1891―1927)是我国第一个数学博士,1910年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庚款”赴美的留学考试,获得通过。同时录取的有后来成为著名学者的胡适、赵元任、竺可桢等人。大学毕业后,入哈佛大学攻读数学。1917年,他的博士论文《有同界条件之一次微分方程式》获得好评,被授予博士学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数学博士。在美国留学期间,曾邀集杨杏佛、任鸿隽等商议,并于1915年10月25日正式成立了“中国科学社”,并创办了《科学》月刊。归国后大同学院已初具规模,由于胡敦复经常参加社会活动,精力无法集中,学院工作就落在胡明复身上。后来大同学院经教育部注册,改名为大同大学。他既教书又管理学校,担任了高等数学和物理学的教学任务,他教课认真,讲课准确生动,深得学生好评。抗战前大同大学在上海私立大学中是一所名校。
  1927年6月,胡明复婶母去世,他赶回家吊唁。送葬那天天气闷热,下午和堂兄宪生同去横河口游泳,潜水不慎钻入驳岸缝中,终于无法退出而溺水身亡,年仅36岁。胡明复先生英年早逝,是我国科学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
  胡刚复(1893―1966),1909年“庚款”第一批留美学生,入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学习,1914年物理系本科毕业,随杜安教授研究“镭的提取”,以后又研究镭在医学上的应用。1918年完成博士论文后回国,他是我国第一个从事X―射线研究的科学家和我国第一个研究镭在医学上应用的物理学家。
  1918年回国后,先后在南京高师、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任物理系教授,是把近代实验物理引进中国高等学校、把物理学试验引入我国的第一个人。
  胡刚复先生是物理耆老,他所培养的学生有严济慈、赵忠尧、何增禄、吴有训等著名物理学家。
  胡刚复一生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协助竺可桢领导了浙大艰苦卓绝的西迁工作。与此同时,他担任了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把浙大理学院建设成为当时国际一流水平的学院,被李约瑟博士誉为“东方剑桥”。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