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母亲拉着我要解决几个胡子昭的疑问。下面就是最新成果:
问题1:胡子昭曾在山东为官有误,是子昭的弟子义在山东为官。
考证结果:1、胡子昭确在山东当过官,出自《明一统志·名宦·济南府》:“胡子昭,革除间,由史官迁山东按察佥事,历刑部侍郎,后遇靖难,不屈死之。”(佥事为属官,应相当于中层干部。佥事一职最早出现在金朝,明代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管理一省监察、司法的长官)属官有佥事,无定员,分道巡察。)至于胡子昭之弟胡子仪也任过山东佥事,并在靖难之役中在该任上逃亡,就是另一回事了。
2、山东济南为胡子昭等七名建文死难者建有“七忠祠”。这七人全都是在山东死难或在山东为官。如铁炫就在济南任过职,在保卫济南之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被朱棣以酷刑处死于南京。胡子昭是四川人,不是山东人,也未在山东生活学习过,按说和山东不相干。如果胡子昭未在山东为官,也就不会把胡子昭列进“七忠祠”里去。
问题2:胡子昭生于何年?
考证结果:应为生于1352年。出自大足县胡氏家谱:“胡子昭生于元末辰庚年”。理由是胡子昭于1369年(明洪武二年)被任命为荣县训导。当时胡子昭17岁,从年龄来看胡子昭已经成年,才是合理的。大足胡氏家谱记载甚为混乱,一说为1362年,算来胡子昭七岁为官,那不成了神童?之所以记载混乱,是因胡子昭的后人在胡子昭死时遭受迫害,有被流放的,有四处逃亡的,甚至有改姓的。大足县胡氏家谱中对这一段历史的记载也不详细,应该都是明万历年为胡子昭平反以后补记的,距胡子昭被杀已经过了一百多年了。更有记载说胡子昭死时年四十一岁,经查,这种说法出自1513年大足为胡子昭建祠时的祭文,文中可看出作者是查过胡氏家谱后写的,四十一岁的说法应为按1362年出生不推算的。由于该文在大足明清县志中均有收录,流传甚广,以至于以讹传讹。另荣县记为胡子昭出生于元朝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但十二岁为官的可能性也不大,应该也是错的。
问题3:明万历年大足县为胡子昭建祠于何处?
明万历年间胡子昭祠应该是大足县城南门附近的忠节祠。
大足县志记载:明万历二年(公元1575年),大足县令康圭奉郡守令为胡子昭建忠义祠于县南,又建衣冠冢于棠山之下。这里的“县南”在理解上一些歧义。到底是指县城里的南部,还是县城外的南边,甚至是县境内的南部呢?
棠山即今大足县邮亭镇东胜村七社九龙滩,在县城以南三十五公里,也算县南。但是据我母亲回忆,那里从来没有过胡子昭的祠堂。那么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另一种可能性即是在县城中的南边,或县城外的南边。新编大足县志中收录有在重庆图书馆找到的影印明代县城图,在县城里的南门附近,确实有一个祠堂,名“忠节祠”。这是不是就是为胡子昭修的祠堂呢?
嘉庆《大足县志》卷三《祠庙》载:“忠孝祠,在文庙左侧,乾隆十年知县李德修。嘉庆二十二年重修。祀宋赵昴发、陈用庚,明胡子昭、胡子仪、李开榞、张志誉、宋应皋;宋孝子何光觉,明黎伯滚、朱卿、夏藩。”同时对照清代的大足县城地图,县城南门附近的祠堂已经没有踪迹,而在县城西北部的城煌庙西侧有一忠臣祠。大足县城的老人们都知道老北街有个城煌庙,城煌庙旁边的忠臣祠里供着胡子昭的像。这一点虽然与文字有些许出入,但基本上可以认定这个祠堂无误。
如此看来,明万历年间胡子昭祠应该是县城南门附近的忠节祠。至于清朝的忠臣祠,应该是清朝重建。想想明末清初时,四川境内经多年兵火,大足全县人口仅余数家,忠节祠被毁于战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清时的忠臣祠已经不是胡子昭的专祠,而是供奉多人,既有忠臣,也有孝子。(如宋末赵昂发,也是大足县著名的忠臣之一,牺牲于抗元前线的安徽池州太守任上,也被供奉于此)。
该文原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7fb740100ynt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