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绩溪胡氏与甘肃胡家大庄村
http://szb.gsjb.com/jjrb/html/2014-12/19/content_142713.htm 安徽绩溪县胡氏家族是大姓望族,据载,1600年前,身为散骑常侍兼中领军的绩溪胡氏始迁祖胡焱,随晋元帝南下,镇守歙州(今安徽歙县)。后于咸康元年(335年)元月,与绩溪华阳女王氏结为连理,见此地“东耸龙峰,西峙鸡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长溪(登源河)蜿蜒而来,羡其山水清丽,便卜龙川之口荆林里聚族而居”。在绩溪民间有“七胡故里”之说。所谓“七胡故里”,是说绩溪乃七位胡姓名人的家乡,即胡舜陟、胡宗宪、胡松、胡雪岩、胡开文、胡适、胡 锦 涛。胡舜陟是北宋名臣,金紫光禄大夫,绩溪县的“金紫胡氏”,便是因他而冠名的;胡宗宪,明代抗倭名将,兵部尚书;胡雪岩,清代红顶巨贾;胡开文,清季徽墨巨匠;胡适,现代国学大师、教育家;胡 锦 涛,原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这七位名人,分属绩溪胡氏的“金紫胡”家族和“明经胡”(李改胡)家族。而绩溪胡氏家族,历史上还有“四胡”之分。其实,绩溪真正的胡姓在汉唐之际,应是一家。只是南宋入徽之中原人,又多于前朝,各姓之间,依中原南下时间先后,各起“炉灶”,按氏溯源,修谱续牒,以作为宗法祭祀之根本。到了明代,由于程朱理学的影响,徽州各姓的谱牒,已经成为徽州地方聚族而居的一种统治制度了。在老徽州,胡姓、汪姓、程姓、章姓、黄姓、周姓等均为大姓,各姓内部,又有分支派系。据宋名臣胡舜陟《金紫胡氏宗谱》序云:“虞舜之后,有遏父者,为周陶正,武王克纣,封舜裔满于陈,溢胡,因得姓。”以胡满作为远祖,是绩溪各胡姓宗谱包括明经胡(李改胡)之昌翼公父亲胡三公上溯源流,都共同认定的。明经胡(李改胡)只是从胡昌翼公才开始的。绩溪四胡,实际上便是由此繁衍而来。所谓“四胡”即“金紫胡”、“龙川胡”、“遵义胡”和“明经胡”。“金紫胡”又与“龙川胡”同源于山东濮阳,并在历史上曾经联合一起出过《统宗源流谱》,为同姓同宗。只是来绩时间不同,始迁祖不同,居住地不同。且历史上早已分祠而立,故“龙川胡”宜应与其它三胡并列,故为之“四胡”。
明洪武年间,一支胡氏族亲队伍浩浩荡荡从安徽绩溪经山西洪同大槐树来到甘肃天水新阳。初来新阳,族亲们在渭河滩龙王庙一带建庄造宅,开荒造田,营造了胡家第一处庄园。明朝中期,因连年水患,族人再次搬到现居住地——胡家大庄。
胡家大庄村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新阳镇辖区,胡家大庄村坐落于渭河之畔、凤凰山下,自古是片风水宝地。
从先秦起,当地便是政治、经济、军事要地,在先秦属邽戎地,西汉时为上邽辖地,东汉时和羌人接壤,东汉后期为汉政府与羌人作战之要地。至东汉末,魏晋初期,因与羌人作战需要,设立新阳县,县政府建在现胡家大庄所在地。
至北宋建隆二年(962年),尚书左丞高防在本村,在原魏晋古新阳县城遗址设立定西寨,常年驻扎1500余名马步兵和弓箭手。定西寨的主要职能是:和吐蕃争夺渭河上游的控制权。
所谓定西者,是为安定西部之意。可见当年定西寨在军事和政治上的重要地位。
现今的胡家大庄村,村落布局六纵六横,居住着以胡姓为主共22个姓氏的765户人家。
六纵六横的建筑布局是在近一个世纪中慢慢形成。现存胡家大庄的古建筑多为明崇祯和清乾隆、同治年代所修建,共218处。其中建于乾隆29年,雕刻细致工艺精美的四柱、四门八窗的土木建筑厦房,建于同治年间的四合院,都集中体现了当时建筑的风貌。村民胡想父家厦房门首悬有“太史第”匾额,承载了当地厚重的文化和历史地位。
在胡家大庄,门首悬挂匾额是每户人家必不可少,有“挹清风”、“永安居”、“三欣居”、“祥和瑞”、“读耕第”、“第耕读”,一块块匾额既是当地浓厚文化氛围的体现,同时也寄托着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胡家大庄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可从村口的孔子雕像观之,一尊放大版的孔子雕像竖立村口,不论出村还是进村孔子雕像都在视线范围内,在特定的时间村上人还会拜孔像。
除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祈求,从目前村上保留最为完整的古建群——清池观亦可见,乾隆六年,村人为祈求神灵保护,全村筹资筹劳,历时三年有余,建起了无量殿、抱厦、山门楼,后来相继建起了家庙、三霄殿、财神庙、庙门等。
传承和延续了历史的不仅仅有建筑,胡家大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闻名方圆几十里。村里有民俗礼仪全集、戏曲戏剧、曲谱曲牌、传统秦腔表演艺术和歌舞表演,在每年正月十五和农历四月初八都会在村口大舞台上歌唱一番。此外,村上还成立了一支由30多人组成的鼓乐队,这支鼓乐队每年都会为伏羲庙祭祀人文始祖和卦台山祭祀大典仪式以及凤凰山庙会进行音乐伴奏。
看得见的古建,看不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胡家大庄人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传承,使胡家大庄村在2012年12月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全国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3月被住建部、文物局公布为“全国第六批历史文化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