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918阅读
  • 3回复

读《康熙癸丑仝宗邮寄原序》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5-06-14
       会稽一言公在邮寄原序中写道:余髫时,闻诸先人,言我安定公之后,有世居蛟川者,其族甚繁,而人物醇朴。及长而疑之,夫自越去明,相违仅三百里许。何为至今无有踵吾门而通籍者。
       邮寄原序指出,一言公早在幼年时就已经知晓有安定公后裔世居蛟川。蛟川,是镇海县及县城的别名。据古老的传说,有条大蛟引领着四明山的山洪穿山越岭而来,其水势汹涌澎湃,激荡翻腾,直冲向招宝山外大海,没入海上一座名为“蛟门”的岛屿,因而得名。鉴桥胡氏、蛟东胡氏均在镇海县境内聚族而居,其中鉴桥胡氏族居地距离芦江仅8公里。
       鉴桥胡氏宗谱始修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立爱堂。始祖瑗,字翼之,号安定,行仁一。始迁祖,太岳,明崇祯年间(1628—1644) 自余姚县柏山村迁居镇海县鉴桥村,今北仑区大碶街道吕鉴村,村东有吕鉴桥,以桥得名。
       蛟东胡氏宗谱始修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敬爱堂。始祖瑗,字翼之,号安定,行仁一,南宋时自诸暨县上金村(今赵家镇上京村)迁居会稽县下堡村,今嵊州市三界镇小郑家村。始迁祖信息需查看宗谱,现宗谱收藏于宁波市天一阁 。
       综上,一言公的同宗同支应该为鉴桥胡氏、蛟东胡氏,而在邮寄原序中所指的“先人言我安定公之后,有世居蛟川者,其族甚繁”或许就是鉴桥胡氏。
       此外,邮寄原序也证实在康熙癸丑之前芦江胡氏“金字谱”就已遗失,仅留草乘。邮寄原序中,一言公谓一龙公云:诚与余同祖,而不同者其支也。当时一言公所观草乘中应该有一世祖胡顗的信息。
       胡顗(960—1021),字周执,行仁一;胡瑗( 993—1059),字翼之,行仁一。胡顗比胡瑷年长34岁,同处北宋且行辈相同,或许这就是一言公肯定其与芦江胡氏一龙(长荀)公的关系为同祖宗亲,而支派不同的理由。

                                                                          芦江胡氏三十二世孙曰磊(咕咚冰鱼)谨识
                                                                                             2015年6月14日



附1:康熙癸丑仝宗邮寄原序

余髫时,闻诸先人,言我安定公之后,有世居蛟川者,其族甚繁,而人物醇朴。诚哉,吾胡氏遗风也。及长而疑之,夫自越去明,相违仅三百里许。何为至今无有踵吾门而通籍者。及余待罪于长安者有提,壬子秋,因病告于今上,许家居调治汤药。忽阍人告焉,云有从蛟川来者,从一仆,负一笥,渡曹娥而访余于山阴之墅。延之人,问其姓,曰:余宗人。询其名,曰卧庵。与之序行,曰兄弟。诘其所携带,曰家乘。稽其所由来,曰:“余世有金字谱,因失于乱,幸留草乘。又以失燹,多致零落。存者不得四五。然及今不修者,将百年于兹矣。余恐其久而失征,故采于同宗,询之老成,属草于博雅之士,而详纪其事。然犹恐其或讹也,故特携此,以订于同宗。”余闻其言,而壮之曰:“有是哉,子之能承先而启后,修百年不修之谱,功其钜哉。”因启其笥而观之,诚与余同祖,而不同者其支也。阅其宗法,则取之欧阳;览其世系,则师诸苏氏。至其间,文字古致磊落。属草者,诚博雅士也。闻镇城滨海。而芦江又居城之东偏。诚舆图之极尽焉。余意其山川风俗,必有大不及吴山越水者矣。何先贤乃卜居于此耶。然不数传,而又能繁其宗姓,及今至多不可数。亦复何哉?或者其形胜不足凭,而德泽有以致之,未可知也。今而后,余可无疑矣。然而不能无憾,余今病且老,不能身至其地,而观其山川,览其人物,部其风俗,某邱为先人之所历游,某树为先人之所手植。虽不及亲见其人,而犹得览其遗征焉。不亦善乎!惜余不能至此,而仅得之传闻也。然余犹幸得观其宗乘,如见其先人。虽先人不传,而谱传。谱传而先人亦得以之俱传矣。卧庵之功,诚钜哉。安定公其有后矣。因与之为十日之饮,而序其事,以弁宗谱云,卧庵名一龙,字长荀,其盖吾宗之白眉焉。

                                                                                            会稽后裔一言拜手撰



附2:镇海县历史沿革
唐元和四年(809年),在鄮东甬江口建望海镇,为镇海建治之始。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5月,吴越王钱镠巡视明州,筑城于望海镇;闰八月,钱镠因望海镇地滨海口,有渔盐之利,奏置望海县(《太平寰宇记》),为建县之始。未几改为定海县。当时县境仅辖清泉、灵绪、崇邱和金塘四乡。
宋熙宁十年(1077年)划鄞县灵岩、泰邱、海晏三乡归定海,元丰元年(1078年)划金塘隶昌国,清泉析为东西两乡,自此县辖七乡,定为上县。
元时建置袭宋制。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昌国废县改卫,原昌国县境(今舟山市)统隶于定海县,直至清康熙年间。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原定海县为镇海县,定海建名达778年。次年,析出原昌国境另建定海县。至此,舟山归属镇海为时300年。镇海县建置相沿民国时期未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因政治和经济建设等因素,建置更迭与县境变化甚频。1954年底,龙山北部10个乡镇划归慈溪县(今慈溪市);慈东的河头、长石等5乡划属镇海;杭州湾口滩浒岛划归嵊泗。1958年自余姚县划入汶溪乡;同年底撤县并入宁波市,1963年1月恢复镇海县建置。1985年7月,再次并入宁波市,同年10月正式撤销县建制,建立宁波市镇海区,镇海县名共历299年。县自始建至撤销为时1077年。
注:柴桥旧属海晏。
[ 此贴被咕咚冰鱼在2015-06-15 08:18重新编辑 ]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5-06-15
赞一个!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5-06-15
  鉴桥胡氏宗谱始修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立爱堂。始祖瑗,字翼之,号安定,行仁一。始迁祖,太岳,明崇祯年间(1628—1644) 自余姚县柏山村迁居镇海县鉴桥村,今北仑区大碶街道吕鉴村,村东有吕鉴桥,以桥得名。
       蛟东胡氏宗谱始修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敬爱堂。始祖瑗,字翼之,号安定,行仁一,南宋时自诸暨县上金村(今赵家镇上京村)迁居会稽县下堡村,今嵊州市三界镇小郑家村。始迁祖信息需查看宗谱,现宗谱收藏于宁波市天一阁 。
    个人感觉:这两支谱始修实在太晚,有些不足信!
晋陵胡氏:孝思堂乐善堂寿恺堂庆宜堂中山胡氏。瑗公支:思贻堂大雅堂
常州晋陵胡氏宗亲QQ群:78120515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5-06-16
关于胡玻宗亲的个人意见,我以为不妥,现提出以下四点意见。

       首先,鉴桥胡氏的始迁时间是明朝崇祯年间,由余姚柏山迁入镇海县吕鉴桥村,该村与余姚柏山的陆路距离约80公里。在我们宁波地区,有心敬祖的外迁之人都会在清明时节回家乡祭祖,缅怀先人。那么外迁之人的相关信息自然也会体现在家族宗谱中。

       第二,旧时修宗谱需要宗族凝聚力和大量资金,族丁兴旺、资金雄厚则始修宗谱越早。始迁祖后裔即使暂时无法新修宗谱,也会以家乘的形式手工记录族人生卒陪葬信息,以供修谱时采用。所以,修谱时间的早晚与否,与支派源流的真实性没有直接关联。

       第三,据《镇海县志》记载:吕鉴桥村胡氏宗祠,清乾隆五十二年阖族公建,正厅五间,门厅五间,左右廊各二间。奉川毛润撰祠记。

       第四,至于信与不信的问题,我们要持认真严谨的态度,必须经过对谱、考证后方能下最终定论。

                                                                                                咕咚冰鱼
                                                                                          2015年6月16日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