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167阅读
  • 1回复

话说“色难”和“不敬”孝道故事----胡金萱、张素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5-11-08
— 本帖被 南山 从 长汀朱紫胡氏 移动到本区(2023-06-02) —
话说“色难”和“不敬”孝道故事


今年疫情期间,客居三亚研读《论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si),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孔子的学生)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儿女在父母面前做到和顔悦色最难。孔子认为,服劳奉养,不足为孝,日常能使父母亲感到高兴这才能算尽到孝道。接着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子,只是说能够养父母就行了,如果对父母没有孝敬之心,那供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分别呢?关心父母不仅仅在于衣食奉养,更重要的精神慰藉。


从以上孔子与子夏、子游两位弟子对话,父慈子孝,十分和谐。相辅相成,在孝敬中过晚年。让我们认识到,他们之间对话,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孔子的认识是独到的,深刻的,超前的,它对社会、国家稳定作用不可忽视。孝道文化对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孝道文化既要激活传统道德文化,更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重视亲情利国利家教育。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道文化它是一种理念与精神,是社会责任意识的源头,是中国文化之根,是为人立身之本和立家之本。这里介绍老年人需要孝,如何使他们愉快地度过晚年。例如:母亲精神上很孤独。经常是一人呆坐在家里,没有人和她谈心交流,有时想和儿女唠唠家常,谈谈往事,忆忆过去。儿女嫌母亲啰嗦,有时还冲她,嫌她烦。她是无人和她说内心苦闷寂寞而已,老人不仅需要吃饱穿暖,而是精神得不到安慰。现在子女谈及此事是后悔莫及。所以孔子讲“不敬”“色难”,对照是很有现实意义。


例二:目前城市拆迁征地户,受到补偿,家庭子女纷争,闹矛盾,怨怪父母,把孝道忘掉一边,不谈亲情,只认钱。


例三:计划生育放开,有少数男女青年想独身,个别人想当全职太太。不利于国家人口增长,更不利于家庭和睦。孔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是最大的不孝。


例四:近年来,有位老太太客居海南避寒过冬,不料突发二次脑梗,语言障碍,住进三亚人民医院。十位子女及时赶赴三亚,轮流陪护守病房,经医护人员抢救及时,目前恢复健康。子女尽孝道,受到亲友们高度赞扬:“你们全家是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为抢救母亲的生命,儿女们尽了最大的努力,老人终于转危为安,我们感到无比欣慰。”儿女们笑嘻嘻的向母亲喂饭喂药。


新时代孝道文化的新理念,成为敬老爱老助老,推进深入上台阶。国家需要孝,不仅要以法治国,也需要以德治国。关爱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讲好孝道文化故事。

文/胡金萱 张素兰
2020.4.27.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0-04-29
继续修最美家谱 培育好家教家风----胡金萱

姓氏是文明的曙光,是血缘的标志,是婚姻的纽带,是部族的开端,是国家的根基。中华民族是由近万个姓氏家族构成的大家庭,每个姓氏家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史,经过几千年的文明进程,这些姓氏家族逐渐扩散、发展、壮大,新的家庭犹如老树生出新枝般的不断产生,最终使得家族这棵大树越发枝繁叶茂,姓氏家族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以姓氏家族为基础,以家庭为根本,重视血脉传承,上一代人将累积的人生阅历、经验、财富,传授给下一代,教育他们成长,在延绵不断的传承中姓氏家族逐渐形成各自的家教、家风,最终聚合在一起,形成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

当今社会,在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发密切,国家与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也愈发广泛,在开放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逐渐淡化了家族传统的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现代思想潮流的强烈冲击,然而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潮并非绝对的对立关系。现代的年轻人对待婚姻问题越来越讲究三观相合,而不认同传统的门当户对的观念,认为这有悖于自由、独立的人格。但将传统的门当户对观念延伸,出身于相似的家庭环境下的年轻人更容易形成相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实际上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现代婚恋观是并不冲突的。因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结合时代的发展,将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延伸,有助于年轻人的健康成长。

续修家谱是一项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对家族家教、家风的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续修家谱可以促进下一代人与长辈的联系,通过加深几代人之间的羁绊提高家族凝聚力,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弘扬。同时,续修家谱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过:“族谱记述中华民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着的良好传统观念,需要加以利用。”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成都会议也指出:“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资料。”中共中央1984年国档字第7号文件指出:“研究宗谱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胡姓本是一家亲,在旧社会中,封建的思想和落后的经济容易产生许许多多的矛盾,导致宗亲内交流少、沟通难,如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社会在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方便,因此胡姓宗亲应当共聚一堂、齐心协力、同修一谱,这样才能有共同的发展,将胡氏宗族发扬光大、走向繁荣,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随着《世界胡氏通谱》在继修中,胡氏宗亲们在族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有着动人动情事迹的美好家庭,有的家庭胸怀大爱、热心公益,有的家庭几代人接力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着平凡和睦、上慈下孝的普通家庭,每个家庭点点滴滴的事迹组成了胡氏宗亲们真实、平凡的家庭生活,也展现出胡氏宗族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爱岗敬业、热心公益、自立自强的传统家庭美德和现代文明家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的讲话阐述了“家”的重要性: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家风的培养。总书记的谈话把个人的小家提高到和国家、天下同等重要的地位,告诉了我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并非离我们很远,而是实实在在的贴近我们每个人,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百善孝为先,孝心、爱心、事业心乃为人之基础,亲情、友情、报国情是处人之根。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家庭建设的核心。通过续修家谱,弘扬家教家风,宣传孝文化,为现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推动更多的最美家庭出现,更好的教育子孙,服务社会,为建设祖国做出贡献!

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每个家族、每个家庭中的每个人的努力,这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也是时代的召唤,让我们携手共进,以人为本,以家为根基,传承家族家教、家风、家规,将家族的精神发扬光大,为了祖国的富强与繁荣,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庭!

应胡南山宗亲之约,“首届胡氏文化研讨会” 即将召开,特撰此文,以作永久之纪念,激励后代传承胡氏家族之优秀家教家风,发扬胡氏家族之精神,望后代以史明鉴,谨记前人之教诲,发展独立之人格,以期勉励后辈人才辈出、群星灿烂。

来稿者简介:

胡金萱,1933年生,安徽天长市张铺人,终身从教,现住天长市第二中学,退休。由市关工委、教育关工委联合主管,担任《枫林》杂志主编,从1996年开始,至今已编67期。另编《秦栏寻孝》、《谕兴古今》、《走进汊涧》、《铜城今昔》、《张铺春秋》、《魅力大通》、《孝行千秋》地情文化书籍。

市教育关工委、原老科协副秘书长,安徽胡氏宗亲会副会长,胡雪岩研究会荣誉会长。

南山宗亲:
此文请你修改,广东惠州的”首届胡氏文化研讨会”我愿参加。如有可能,请手机短信通知。
电话:18955098220

胡金萱
2015.11.6

2015.11.08 收到,代发于胡氏宗亲网。南山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