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413阅读
  • 5回复

永宁大族胡氏及《延庆胡氏家谱》----宋国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6-01-30
— 本帖被 南山 执行合并操作(2016-01-30) —
永宁大族胡氏及《延庆胡氏家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0a2f930100llfp.html

延庆县永宁镇,民情淳厚,文风昌盛,仁人志士,代不乏人,名门仕宦,继久不衰。向有“南胡、北聂、东赵、西池、韩半城”之说。南街胡宅门前原来悬挂有“九世贡元”、“十代文魁”两块匾额,可见其家文风之盛。

《延庆胡氏家谱》载,胡氏始祖名胡维,字之纲,世为永平府滦州人。自少沈勇绝伦,会明太祖朱元璋起滁阳,收揽豪俊,公往从之。将兵每战,喑哑跳荡,身冒百死,尝为军锋冠。及太祖统一四海称帝业,录功授延庆左卫镇抚。后卒于官,授武略将军,予世袭。葬居庸叠翠山之阳。子显袭职。

胡显,字是宪,成祖建陵昌平,倚永宁为屏翰,诏公移卫镇抚之,遂家永宁。葬永宁西山之麓。

按成祖朱棣夺取皇位,定都北京,于永乐二年(1404),置隆庆左卫于居庸关。永乐十二年(1414)置隆庆州。永乐十三年(1415)隆庆州分置永宁县,治团山下,无城。永乐十五年(1417)置永宁卫于永宁县。宣宗朱瞻基宣德五年(1430)建永宁城,徙永宁县、永宁卫、隆庆左卫于永宁城。穆宗朱载垕隆庆元年(1567)避年号讳,改隆庆州、隆庆左卫为延庆州、延庆左卫。朱元璋时尚无隆庆或延庆左卫之置,故胡维所授不是延庆左卫镇抚,而是其他卫镇抚,已失考证。胡显任隆庆左卫镇抚,始家永宁,也不在成祖时,而在宣德年间。

永宁传说胡维是名将胡大海之子。按《明史·胡大海传》,大海,安徽虹(今泗县)人。有子二人:其一因犯禁酿酒罪,为朱元璋“手刃”。其一名关住,与其父大海为叛将所杀。《明史》明言大海无后。

《胡氏家谱》为清光绪十三年乙酉(1885)胡维十三世孙胡镛所重辑。其各代排字顺序是:一维,二显,三泳,四忠,五龄,六克,七孔,八守,九向,十舜,十一心、祖,十二先,十三泽,十四廷、元,十五中、寿、兆,十六和,十七乃,十八庆。

“九世贡元”指从第四代胡忠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中举人,任江苏常州知府,进阶奉训大夫,至十二世胡先瀛、胡先达均有功名。“十代文魁”指从胡忠至十三世胡镛官居湖南道台。

《延庆胡氏家谱》

《延庆胡氏家谱》木版线装,黑蓝色布封套,一帙五卷七本,其中一卷二本,三卷二本。清同治三年甲子(1864)续编,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重辑。嘉德堂藏版。

按目录:卷一(一)修谱序,(二)同治年以前敕命、诰命,(三)光绪年诰命,(四)旌表节孝;卷二(一)服制图,(二)姓氏源,(三)宗法考,(四)谱图式;卷三为世系;卷四为大传、外传;卷五为附录。

实际卷数与目录不符,卷一一本为修志序、同治年以前敕命、诰命;二本为姓氏源、宗法考、一至十世世系:卷二为光绪年诰命、丧服总图和姓氏源、宗法考重复:卷三一本为大传、外传;二本为十至十八世世系;卷四为附录;卷五为大传、外传重复。
卷一(一)修家谱序四篇:

一、明崇祯十五年(1642)八月,八世孙胡守正撰修《延庆胡氏家谱序》。内云:“我胡氏原籍永平府滦州,始祖之纲公(胡维)积武功授延庆左卫镇抚,后移驻永宁,遂家焉。二世祖是宪公(胡显)、三世祖詠之公(胡泳),世食禄不替前绪。詠之公传两支,荩臣(胡忠)、敬庵(胡恕)二公是也。荩臣传四支,敬庵传四支,绵延至今,族始日盛。守正不揣鄙陋,即因万历二年(1574)谱稿,增纪其大概。”

二、三、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十二世孙胡先瀛撰《家谱增修序》,与同年秋七月十二世孙胡先达撰《家谱增修序》。先达序内云:“我延庆胡氏之谱创自前明万历二年,至崇祯十五年维直公(胡守正)续之。迄清乾隆十七年(1752)文举公(胡绪舜)复辑之,今六十余年矣。先达生晚,不见万历原本。尝闻之慎斋公(胡念祖)曰:原本记载綦详,乾隆三十三年(1768)祠宇不戒于火,原本遂亡。今所存维直、文举二公遗书,复多残缺。先达与兄先瀛惧其久而愈轶,于嘉庆十七年壬申岁(1812)再庚续焉。至二十二年丁丑(1817)七月编纂成。”

四、同治十三年(1874)孟夏月,十三世孙胡镛撰《家谱续修序》。内云:“修谱必得善缀文者诠次之,方足以传之远。楚南(湖南武陵,今常德)杨性农(杨彝珍)太史,以方闻世学称一时,镛前宰武陵(今常德)获与之交,久益相习,因以其事托之。至先大夫(胡先达)传志,前经上元(今南京)梅伯言(梅曾亮)先生为之,先生与先大夫为同年友,知最深,所论述者皆亲见,因并刻之,以贻后人。”

(二)同治年以前敕命(六品以下)、诰命(五品以上)十八道:
一、明崇祯四年二月赠原任鲁府典簿胡克学为承德郎、浙江绍兴府通判,封胡克学之妻、浙江绍兴府通判胡孔瑞之母刘氏为安人之敕命。
二、明崇祯四年二月赐浙江绍兴府通判胡孔瑞阶承德郎,赠已故妻国氏为安人之敕命。
三、清乾隆五十五年正月初一日赠安徽宁国府泾县知县胡念祖之父胡复舜为文林郎,母赵氏为孺人之敕命。
四、清乾隆五十五年正月初一日赠安徽宁国府泾县知县胡念祖本生父拔贡生胡恢舜为文林郎,本生母夏氏为孺人之敕命。
五、清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赠湖南澧州安乡县知县胡镛之父、四库馆誊录议叙县丞胡先鸣为文林郎,母贾氏为孺人之敕命。
六、清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赠湖南澧州安乡县知县今调武进县知县胡镛本生母张氏为孺人之敕命。
七、清咸丰五年十月二十日赠湖南长沙府善化县知县胡镛叔父胡先楙为文林郎,叔母聂氏为孺人之敕命。
八、清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日赐国子监丞加二级胡焘之生母张氏为安人之敕命。
九、清同治二年四月初一日赠湖南补用道候补知府加四级胡镛之祖父安徽繁昌县知县胡培祖为通奉大夫,祖母段氏、施氏为夫人之敕命。
十、清同治二年四月初一日赠湖南补用道候补知府加四级胡镛之本生祖父江苏娄县知县胡念祖为通奉大夫,本生祖母吴氏、王氏为夫人之敕命。
十一、清同治二年四月初一日赠湖南补用道候补知府加四级胡镛之父议叙县丞胡先鸣为通奉大夫,母贾氏为夫人之敕命。
十二、清同治二年四月初一日赠湖南补用道候补知府加四级胡镛之本生父贵州候补知府胡先达为通奉大夫,封本生母郭氏、张氏为夫人之敕命。
十三、清同治二年四月初一日授湖南补用道候补知府加四级胡镛为通奉大夫、妻张氏为夫人之敕命。
十四、清同治十二年六月十九日赠国子监典簿衔胡霖泽之父胡先毅为修职左郎,母高氏、于氏为八品孺人之敕命。
十五、清同治十三年二月二十六日赠福建候补同知加六级胡崧之祖父胡培祖为资政大夫,祖母段氏、施氏为夫人之诰命。
十六、清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三日赠福建候补同知加六级胡崧之父贵州候补知府胡先达为资政大夫,母郭氏、张氏为夫人之诰命。
十七、清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三日赠福建候补同知加六级胡崧之胞兄胡福泽为朝议大夫之诰命。
十八、清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三日授福建候补同知加六级胡崧为资政大夫,妻戴氏、李氏为夫人之诰命。

(三)光绪年诰命四道:
一、清光绪二年二月初二日赐花翎二品衔加二级分发湖北遇缺即补道胡镛曾祖父前赠文林郎拔贡生胡恢舜荣禄大夫,曾祖母夏氏一品夫人之诰命。
二、清光绪二年二月初二日赐花翎二品衔加二级分发湖北遇缺即补道胡镛祖父前赠资政大夫安徽繁昌县知县胡培祖荣禄大夫,祖母段氏、施氏一品夫人之诰命。
三、清光绪二年二月初二日赐花翎二品衔加二级分发湖北遇缺即补道胡镛父前赠通奉大夫四库馆誊录胡先鸣荣禄大夫,母贾氏一品夫人之诰命。
四、清光绪二年二月初二日赐花翎二品衔加二级分发湖北遇缺即补道胡镛荣禄大夫,妻张氏一品夫人之诰命。

(四)旌表节孝

卷二(一)服制图
丧服总图、本宗九族五服正服之图、妻为夫族服图、妾为家长族服之图、出嫁女为本宗降服之图、外亲服图、妻亲服图、三父八母服图(三父:同居继父、不同居继父、从继母嫁父。八母:嫡母、养母、继母、慈母、嫁母、出母、庶母、乳母)。
(二)姓氏源
周武王克商,求舜后虞阏夫之子满,配以元妃太姬,封于陈,以奉舜祀,谥为胡公,因谥为氏。
(三)宗法考  宗法继承制度。内云:“思斋、敬庵两公(胡忠、胡恕兄弟)所传支派,依次编纂,有条不紊。”
(四)谱图式  宋欧阳修、赵郡苏氏论修族谱。

卷三  世系:
《胡氏家谱》排字顺序是:一维,二显,三泳,四忠,五龄,六克,七孔,八守,九向,十舜,十一心、祖,十二先,十三泽,十四廷、元,十五中、寿、兆,十六和,十七乃,十八庆。
见附表:

卷四(一)大传二十七篇:
一、《明武略将军延庆左卫镇抚之纲公传》始祖名胡维,字之纲,世为永平府滦州人。自少沈勇绝伦,会太祖起滁阳,收揽豪俊,公往从之。将兵每战,喑哑跳荡,身冒百死,尝为军锋冠。及太祖统一四海称帝业,录功授延庆左卫镇抚。延庆倚居庸,西控诸番部,为燕京右翼。公习地形,相度险隘,增筑塞垣,堑山堙谷,袤延千里,边备有伦,诸部悉慑服,不敢为边患。居恒窃喜读书,旁通风月纬候之说,手录武侯兵占及所绘秘置火器图,传于世。后卒于官,授武略将军,予世袭。葬居庸叠翠山之阳。子显袭职。
二、《明武略将军袭延庆左卫镇抚是宪公传》第二代胡显,字是宪,成祖建陵昌平,倚永宁为屏翰,诏公移卫镇抚之,。公慎固封守,镇御边陲。又以其地多闲田,请给军屯垦,并招流庸,使复其业。每岁莅诸堡宣喻威德,诸部罗拜,皆受其约束,无敢哗着,边徼帖然。后乐其风土,遂家永宁。卒授武略将军。葬永宁西山之麓。
三、《明武略将军袭延庆左卫镇抚詠之公传》三世胡泳,字詠之,显长子。为人华雍甚都(甚都义不明)。少袭左卫镇抚职,驻镇永宁,属有边警,窥伺窃发无时,公于出没之所多置烽燧。寇阑入抄掠,则遣轻骑追蹑,重创之,边患少弭。又檄劳番汉久陷寇中能自拔者,悉存抚之,恩信大著,来归者接踵。卒授武略将军。附葬西山先茔。
四、《明奉训大夫常州府通判荩臣公传》四世胡忠,字荩臣,号思斋。胡泳长子,以世次应袭父官,让弗嗣。独喜读书,习词翰,甫冠补弟子员。登弘治十一年戊午(1494)贤书(举人),孝宗特赐“高冈鸣凤坊”揭于里第。寻通判江苏常州府,政绩卓异。地方多盗,捕到杖杀不赦,余盗逃至他处。进阶奉训大夫,引病还乡。年七十八卒。
五、《明文林郎五台知县介年公传》五世胡绍龄,字介年,号缙山,胡泳次子胡恕之子。嘉靖年间以拔贡选山东昌邑丞。昌邑贫瘠,税赋常交不足额,因是降职河南照磨。数月后上司赞许其作法,复原秩,补山西繁峙县丞。有政绩,升五台知县。不久引疾还乡。
六、《明迪功郎商丘县县丞英元公传》胡奇龄,号英元,胡忠之季子。以明经任河南商丘县县丞。卒葬城南西灰岭自建茔。
七、《明徴仕郎辽东苑马寺监丞大山公传》六世胡克广,号大山,胡奇龄之仲子。以贡生副河南裕州,均田清赋,治行卓越,以廉能称,两次代理知州。升辽东苑马监丞,修整学校,建筑城池,驱灭蝗虫,至诚祈雨,屡为当道荐扬。养亲乞归,事母至孝,待乡亲厚道,为一方表率。
八、《明赠奉政大夫登仕郎鲁府典簿近和公传》胡克学,字近和。援例授平阳府税课司大事。除大同府税课司大使、郧阳府税课司大使。旋擢鲁府典簿,移疾归。年七十六卒。以三子孔瑞官赠奉政大夫、陕西平凉府同知。
九、《明徴仕郎辽东经历韬吾公传》七世胡孔昭,字明融,号韬吾。除睢州司理,转辽东三万卫经历。
十、《明登仕佐郎开封府教授仰吾公传》胡孔高,字伯道,号仰吾。授真定府武邑县训导,擢河南开封府教授。授登仕佐郎。卒年九十。          
十一、《明赠奉直大夫迪功郎太原县县丞逊吾公传》胡孔阳,字昭明,号逊吾。以岁贡授山西太原县县丞。忤上官,左迁云南经历。归乡。
十二、《明文林郎合水县知县醇吾公传》胡孔儒,字雅堂,号醇吾。以明经授昌平州训导,擢合水县知县。
十三、《明奉政大夫平凉府同知珍吾公传》胡孔瑞,字云吉,号珍吾。以岁贡选授绍兴府通判,擢平凉府同知。
十四、《明儒林郎宁州同知同吾公传》胡孔庭,字闻诗,号同吾。由明经授庆阳府宁州同知。
十五、《明廪膳生维直公传》八世胡守正,字维直。闭门授徒,藉束修(学费)以具甘毳(衣食温饱)者垂二十年。会流寇蹂躏中原,永宁边陲亦有寇,公崎岖兵难中。念家谱久未修,恐经丧乱,为稽考宗支次序及爵裔生平、所配姓氏,手自抄札,其为功于胡氏大矣。
十六、《明奉直大夫户部员外郎瀛海公传》胡守傑,字伟人,号瀛海。天启元年辛酉(1621)举于乡,任河南阳武县历(应是知县),三载县大治。引疾归。晚年起补户部员外郎,授奉直大夫。
十七、《岁贡生自绥公传》胡守文,字自绥,平凉同知胡孔瑞之仲子,甫一岁丧父。明末寇乱,寡母携之避山中始免于祸。清朝定鼎,诏民间有愿充旗丁者,免亩税,族众争趋之。时君方成童,谓族之耆老曰:“吾先世儒,缓其衣冠,一旦入期门(掌兵、丛军)之选,若先人何?”耆老然之,戒族众无隶于旗。嗣有诏禁旗丁不得与郡县试,人咸谓,微君言则胡氏一门将永同禁锢,安得科第相承至于今不绝也。补弟子员,以岁贡终。
十八、《岁贡生君敬公传》九世胡向恪,字于恭,号君敬。永宁旧为县,清裁县归延庆州,孔庙久废不治,君移废县署材料新建之。州牧欲坐君罪,赖学使者廉知其情得免。取充岁贡生。
十九、《赠荣禄大夫文林郎选拔贡生大韶公传》十世胡恢舜,字规余,号大韶。充雍正十三年乙卯(1735)选拔贡生,以母老疾不赴朝考。以子培祖官赠文林郎。后以曾孙镛官赠荣禄大夫。
二十、《邑庠生文举公传》胡绪舜,号文举。弱冠补弟子员。设教于家,远近学者多就之。自维直公(胡守正)重辑家谱后不修者百余年,公晚年续辑世系一册,纂叙源流。
二十一、《赠荣禄大夫文林郎繁昌县知县构亭公传》十一世胡培祖,字构亭,号荫斯。举于京兆,援例选授安徽繁昌县知县。邑当江冲,会江涨洪溢,民多流漂,公遽载单舸犯洪涛,遍履灾区赈之,民全活无算。
二十二、《赠通奉大夫文林郎娄县知县慎斋公传》胡念祖,字聿修,号慎斋。乾隆五十二年(1787)以举人充四库馆誊录,议叙知县。署安徽含山知县,摄凤阳颍州通判。后知安徽泾县知县,宽厚廉静,不事繁苛,民安其业。收漕一事,向为地方积弊,念祖力矫正其病,除毫余之外,丝毫不多取,泾人德之。升本省宁国府同知。
二十三、《赠荣禄大夫候选县丞风举公传》十二世胡先鸣,字凤举。随父培祖宰繁昌,力苦于学。充四库馆誊录,例叙得县丞。年二十八卒,无子,以弟之子镛为后。
二十四、《赠中宪大夫拣选知县仙洲公传》胡先瀛,字登甫,号仙洲。道光元年辛巳(1821)举于乡。见困举场几三十年,而意气无少衰损。援例贡成均(国子监),授训导职。因六上春官不第,诣部请拣以知县候铨。年五十八,以疾卒。
二十五、《赠资政大夫朝议大夫贵州候补知府彝轩公传》胡先达,号彝轩,由廪贡生任山东沧州东光训导。道光二年(1822)举进士。历署江苏溧阳、武进知县,听断明决,案无留牍。寻补吴江知县,两月引疾归。后遵例捐升知府,分发贵州署松桃同知,创建书院,义举众多。又引疾归里。购本镇巡政废署创立书院,地在缙云山阳,名为缙山书院。延师课士,一时俊秀,课读其中,文风大振。又捐资建义冢,以葬外地人无葬地者。先达刚毅自强,对权贵不稍自屈服,故再次出任而再归。年六十卒。著有《缙山草堂制艺试帖》,刊行于世。
二十六、《赠中宪大夫太学生勉士公传》胡先楙,字勉士。援例入太学,年三十一,以疾卒。以镛叔赠中宪大夫。
二十七、《赠朝议大夫介田公传》十三世胡福泽,字宜之,号介田。年十六卒,以弟崧之次子元彬嗣。因崧之胞兄赠朝议大夫。
胡镛,原名源泽,字听泉。先达之长子,年三岁出继伯父先鸣为嗣。中举人。道光年间任湖南澧州安乡县知县,调武进县知县。咸丰年任湖南长沙府善化县知县。同治年为湖北补用道候补知府加四级。光绪年赐花翎二品衔加二级分发湖北遇缺即补道。实任湖南辰永沅靖道道员。
(二)外传十一篇
一、六世马孺人传  锦衣百户鸿羽公继室。
二、九世刘孺人传  向阁公妻。
三、十一世孙孺人传  庠生丰亨公继室。
四、十一世阎孺人传  处士默斋公妻。
五、十一世施太夫人传  构亭公(胡培祖)继室。
六、十一世王太夫人传  慎斋公(胡念祖)侧室。
七、十二世贾太夫人传  候选县丞风举公(胡先鸣)妻。
八、十二世郭太夫人传  彝轩赠公(胡先达)嫡妻。
九、十二世张太夫人传  彝轩赠公(胡先达)继妻。
十、十二世聂太夫人传  勉士赠君(胡先楙)妻。
十一、十三世张夫人传  听泉(胡镛)妻。

卷五  附录(碑碣、纪略、杂文)十七篇:
一、《英元公西灰岭建茔记》万历四年(1576)秋九月胡英元(奇龄)记。
二、《大山公治裕州纪略》大山,胡克广号。
三、《君敬公建永宁文庙事略》康熙年间胡向恪(号君敬)重建文庙。
四、《慎斋公治泾县纪略》慎斋,胡念祖号。
五、《风举公西灰岭墓碣》风举公是胡镛继承父胡先鸣。墓碣为湖北补用道加二品衔胡镛所记。内云:“镛五世祖迪功公(胡奇龄)建茔永宁城南西灰岭,诏子孙世世以次葬,自明万历初迄清乾嘉间凡七世。”
六、《彝轩公(胡先达)墓表》道光二十一年(1841)秋七月上元(今南京)梅曾亮撰表。
七、《贵州候补知府晋赠资政大夫胡公(先达)神道碑》
八、《彝轩公(胡先达)小江南山墓碣》光绪二年丙子(1876)春三月既望降服男镛泣述。
九、《彝轩公(胡先达)小江南山墓碣》武陵(今湖南常德)杨彝珍记
十、《勉士公(胡先楙)骆驼鞍墓碣》光绪二年丙子(1876)秋七月兄子镛记。
十一、《郭、张太夫人汲古山墓碣》光绪二年丙子(1876)秋七月降服男镛泣述。
十二、《施太夫人举节孝公状》施太夫人胡培祖妻。
十三、《彝轩公(胡先达)缙山草堂文稿序》阳湖(今江苏武进)史福臻谨序。
十四、《彝轩公(胡先达)缙山草堂文稿跋》后学望江(今安徽安庆)倪人在谨跋。
十五、《彝轩府君(胡先达)行略》不孝孤子崧、焘,降服子镛泣血谨述。
十六、《独山北冈生圹记》为光绪二年(1876)秋七月胡镛自记。内云:“二世祖胡显葬其母永宁城北西山,子孙皆祔于斯,是为胡氏北茔。五世祖奇龄自建墓于城南西灰岭,是为胡氏南茔。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先大夫(胡先达)建偏岭公茔,以葬族众。营骆驼鞍以葬从叔父文林公(胡培祖)。又自购一穴于管头东原。二十一年辛丑(1841)先大夫捐馆(卒),明年葬管头东原。又逾年吾母郭太夫人卒,葬汲古山墓,汲古山者,先大夫以合葬非古,命镛兄弟为吾两母(郭太夫人,镛生母张太夫人)别购之新阡也。管头东原其圹多石,咸丰八年戊午(1858)秋,四弟焘得地于小江南山遂改葬焉。镛死之日,他邱虽美,非吾宅也,独石北冈一坏(pei)土,先大夫早命吾矣。先大夫之有是命也,以镛为赠公(胡先鸣)后也。”据此当时胡氏墓地有九处:
居庸关居庸叠翠山之阳,始祖胡维;
永宁城北西山,胡维妻至五世奇字辈;
永宁城南西灰岭,五世胡奇龄至十二世先字辈;
偏岭,胡氏公墓;
骆驼鞍,十一世胡念祖及子胡先楙;
管头东原,十二世胡先达空穴;
汲古山,胡先达妻郭氏、张氏;
小江南山,胡先达;
独石北冈,十三世胡镛。
十七、《记续修宗谱后》光绪六年庚辰(1880)春三月十三世孙镛记。

关于《延庆胡氏家谱》研究,除前面提到的,还有:
一、家谱世系只列男性,没有女性,称男性为大传,女性为外传,是沿袭封建社会修谱法。
二、明宣德五年(1430)建成永宁城,徙永宁县、永宁卫、隆庆左卫来治,东城隶隆庆左卫,西城隶永宁卫,永宁县治城内西北小胡同。《明史·职官五》:“卫指挥使司,置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镇抚司,镇抚二人,从五品;其属,经历司,经历,从七品;知事,正八品;吏目,从九品;仓大使、副使各一人。每卫设前、后、中、左、右五千户所:正千户一人,正五品;副千户二人,从五品;镇抚二人,从六品;其属,吏目一人。一千户统十百户:百户,正六品。大率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千户所,一百一十二人为一百户所。每百户所设总旗二人,小旗十人;总旗管五十人,小旗管十人。”永宁驻军两卫,官兵万人以上,可见为边防军事重镇。四世胡忠把从五品镇抚官职让给别人,所让者只有他胞弟胡恕,为什么大传中没有胡恕,胡恕后继又是何人?原家谱中必有记载。推断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战乱逃亡。清代修谱,武职不宜载入家谱。
三、家谱中七世孔字辈二十七人,有八人无考;八世守字辈四十一人,有二十人无考。尤其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撰写《胡氏家谱》的胡守正也无考,为什么?家谱中无只言片语言及,推断因崇祯十七年明灭之际,该二十八人中必有一人是镇抚,由他带领一同逃亡。清代修谱,不宜记述。
四、九世有向綎其人,《世系》说是敬庵公胡恕之来孙,上面世系不明。据胡守正《修志序》说“荩臣传四支,敬庵传四支”之说,胡恕不是四子,应是五子,其中一人名字失传。
五、十世舜字辈二十六人,三人无后,一人远出,二十一人有后续世系,只有述舜一人无后续世系,不知为什么?
六、胡镛为候补湖北道员,实任为湖南辰永沅靖道道员,永宁称胡镛为湖北道是不对的。明、清时在省、府间设道,有分巡、分守等道之别。长官称为道员,正四品,别称道台。《清史·地理志》载:“湖南辰永沅靖道,带领兵备,兼管界亭,镇苗疆,驻凤凰营(今凤凰县)。领府四、直隶州一、直隶厅四、县十八。永州府,领州一、县七:零陵、祁阳、东高、道州、宁远、永明、江华。辰州府,领县四:沅陵、泸溪、辰溪、溆浦。沅州府,领县三:芷江、黔阳、麻阳。永顺府,领县四:永顺、龙山、保靖、桑植。靖州直隶州、乾州直隶厅、凤凰直隶厅、永绥直隶厅、晃州直隶厅。”可见道员一职权势很大。
七、永宁传说,胡镛为官清廉,卸任后归里途中被人杀害,光绪皇帝赐金头葬之。胡镛既为官清廉,不是因图财谋害。推断胡镛忠于职守,被赐花翎二品衔,是在任上不知杀了什么人,对方为了报仇而被杀的。
八、古代官员名、字、号、封赠,传记中称呼不一。胡氏家谱外传中,六世锦衣百户鸿羽公、十一世庠生丰亨公和处士默斋公,就不知名字是什么?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3-09-22
好文章,学习了!!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3-09-22
确实补充了偏少的北方胡氏资料,是难得的好文章
   务实      求真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6-01-30
北京·延庆胡氏宗谱六卷藏地:美国(清)胡崧等续编清光绪十一年(1885)木活字本六册

《延庆胡氏家谱》之前只见于馆藏目录,并无内容。

在网上查得宋国熹先生的博客,可谓是电子版上网了。按胡海老先生语,此当属于“规范”谱牒。

河北胡氏资料,极少见于网络,有如此详尽介绍,不免令人惊叹。

网络世界,无所不有,宗亲网的功能在于收集。类似资料,于广大胡氏宗亲,多多益善。

南山 2016.01.30
[ 此贴被南山在2016-01-31 08:47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6-06-14
胡宗宪曾孙胡维不知道是不是这个胡维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3-03-30
我是甘肃省永登县苦水镇胡家坝村的胡姓,我们家谱记载是明朝初年胡忠胡恕兄弟从外地迁来,现在传了17代。老家谱文革中遗失,后根据老人口述又新订了家谱。看了这个帖子,我认为北京延庆胡姓才是我们真正的根。现有许多证据能证明。希望延庆胡姓家人看到后能与我联系,我们再进行深入探讨。切盼!!!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