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987阅读
  • 0回复

晹霁“三色”——探访千年古村宁都县大沽乡晹霁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6-03-17
晹霁“三色”——探访千年古村宁都县大沽乡晹霁村
中国网江西 2016-03-15 11:34
http://m.toutiao.com/a6262114293946417409/?wxshare_count=6&pbid=1048753709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中国网3月15日宁都讯(记者李小明 曾燕清)

“柏嶂晴云、莲峰晓日、古寺闲花、村心古道、灵龟呈瑞、小桥流水,古井泉香、水口灵祠”是文天祥对晹霁八景的誉赞。晹霁村位于江西省宁都县西北 部,地处宁都、永丰两县交界,呈油榨形,村内平地面积约0.5平方公里。近日,记者一行来到这个藏在崇山峻岭中的千年古村进行探访,一路上,山越进越深, 水越听越潺,林越看越黛。来到晹霁村,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它没能得到完全的保护,甚至略显破败,但它的红色历史、灵秀山水、神奇传说,着实令人流连忘返。

“红色”晹霁:粉碎第一次 “围剿”命令下达地

军阀中原大战后的1930年12月底至1931年1月,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不足四万人的红军队伍粉碎了蒋介石十万人马的大规模围剿(史称第一次反“围 剿"),并在江西永丰龙冈一役活捉了敌师长张辉瓒和他的全部9000人。闻听前方捷报,毛泽东喜形于色,遂在马背上吟成了著名词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 “围剿”》的上半阕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晹霁“三色”——探访千年古村宁都县大沽乡晹霁村暘霁村胡氏家庙(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旧址)

这首著名词作,很多人都不陌生。而“龙岗大捷”活捉张辉瓒的进攻命令正是毛泽东、朱德在与永丰龙岗相距不远的晹霁村下达的。据记载,红一方面军总部于 1930年12月28日至1931年8月11日至14日先后两次进驻旸霁。1930年12月28日在旸霁成立红一方面军总指挥部,部署第一次反“围剿”战 争,并于12月30日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对敌军主力张辉瓒部发起总攻,一直激战到晚上。这次战斗红军大获全胜,歼灭了敌十八师师部及五十二旅、五十三 旅两个旅,活捉了敌前线总指挥张辉瓒,俘获了官兵9000人,缴获了很多武器。此后红军乘胜追击,与 12月 30日到 1931年 1月 3日又发起了两次战斗,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一次“围剿”。

晹霁“三色”——探访千年古村宁都县大沽乡晹霁村毛泽东故居

当年红一方面军总指挥部驻地晹霁胡氏大祠已列入江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名录,并已修葺一新。

“古色”晹霁:神奇传说,人杰地灵

晹霁原名竹子坝。相传,先人胡伯原好打猎。一天,他带着猎狗来到荒无人烟的凤婆坑竹子坝。日将西沉,其狗拒不返回。他觉得奇怪。便向狗发问:“畜牲! 难道这里是开基之地?若是,请点头三下。”猎狗果然点头三下。他认为这是天意,便在此定居下来。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其实他懂堪舆地理。旸霁胡氏老谱有 载:“伯原公天赋聪颖,读孔孟,善解其意,览经史过目成诵,可惜家贫未得深造,未获功名。一生正直刚毅,博施慈爱,尊为长者。祖传墈舆,对风水有创见,多 才艺,善狩猎。一次偶游竹子坝打猎,观山峦聚秀,风景宜人,遂决意卜茎于此。并于南宋光宗年间携家眷在凤婆坑搭蓬居住,率男儿斩荆拓荒。年复一年,历尽艰 辛,终于把竹子坝开辟为暘霁胡氏发祥地。”

晹霁“三色”——探访千年古村宁都县大沽乡晹霁村素峰翁祠(红一方面军医院)

晹霁村庄景色别具一格。环谷皆山,苍松翠竹,郁郁葱葱。西南九条涧水,自西向东流向村之中心,风水学上称其为“九曲东流水”。村内风火瓦屋鳞次,大小 祠宇林立。现存大祠、世隆祠、素峰祠、序周祠、钓隐祠、茂赏祠和亦行祠等。村中名胜古迹甚多,尤其是丞相八景。据胡氏十三修谱记:胡士海聪明过人,在丞相 文天祥部下为官,颇受器重。一日,士海展示村图求为题名。丞相览图写其八景曰:柏嶂晴云、莲峰晓日、古寺闲花、村心古道、灵龟呈瑞、小桥流水,古井泉香、 水口灵祠。由此,世人誉其为“八宝村”。
八景分别有诗曰。如:乾亥下临水戎湾,天机壬丙向朝南,莲峰日晓云生碧,北嶂晴开人依栏。应拟霞光现宝鼎,恍同紫气到函关。年丰人道多黄色,触石缤纷 莫等闲(柏嶂晴云);晓箭光芒灿碧空,横巅爽气彝徵蒙。金鸡唱徹千山暗,俊鸟遥将万壑通。岳瓣迷离来淡影,严岚氤氲到烟浓。登时雍出扶爽日,莲岛青青满嵊 红(莲峰晓日);古寺荒凉景参差,登临只好看闲花。有根不系道人种,得发全经细雨斜。寺久惟怜苔尚碧,院残深惜僧无家。要知今古事殊异,满径荒芜昔缛华 (古诗闲花)……

晹霁人自古勤奋发家,治学修身,涌现了不少贤人学仕。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二代出现秀才169名,举子2名,正三品1名,正七名5名。如胡克和登两榜 进士,授福建松溪(今长汀)县令,皇恩旌表已建有进士牌坊(即今暘霁村下坊)。晹霁村在苏区时代、民国时期和上世纪五十年代,均是乡政府驻地,名著乡域。

“绿色”晹霁:山灵秀,水九曲

去往晹霁,要经过该村的斧头岭。斧头岭是晹霁村后龙山,海拔550米,形似板斧而得名。地形险峻,古时交通要塞。山坳之间,一条石阶古道贯通宁都、永 丰两县。诸山绿树荫蔽,古树参天。其中八棵红豆杉尤为珍贵。凉亭前面两棵特大红豆杉,两人伸长手臂还围不过来,人们称其为“寿星树”,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 物。

晹霁“三色”——探访千年古村宁都县大沽乡晹霁村红豆杉

斧头岭顶有一凉亭名叫“余庆亭”,是当地人胡茂赏于1696年建造的,1944年重修。至今相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胡茂赏在斧头岭窝里拓荒,挖出一颗 圆溜溜的石头,随意扔于僻处。次日复工时,该石又在田中。耕者甚奇,不得其解。有一天劳作困倦后,便在树荫下歇息,竟然白日做梦:一石头老跟着他,一会儿 圆石变成一位白须老翁。问其何人?老翁答曰:“人们称我土地公公,在此经过,看到上面岭上平坦处,是一穴吉地,最适建亭安吾之身。可有哪位施舍!”胡茂赏 刚要回答,老翁便不见了。胡茂赏醒后琢磨梦中之事,他与妻儿商量,提出想在斧头岭建一凉亭,一则让“土地公公”安位,二则供过往行人乘凉,一举两得。全家 达到共识后,更加卖力开荒造地,多方攒钱。起初,只用木头搭了一个凉蓬。后来,便用出售粮食的钱定购火砖(至今砖上尚存“茂赏”二字)、木料和石灰。请泥 匠、木工师傅建起一座造型古朴的凉亭,名曰“余庆亭”(取丰收后饱食有余之意)。还请石匠用石头雕刻成“土地公公”像,嵌在东边砖墙里,香火很是盛旺。

自古以来,“余庆亭”公认为宁都北面三个半凉亭之一(另两亭即安福鬼岭脑、小布庐峰岭),名不虚传。炎炎夏日,一进凉亭,片刻热汗顿息。到了此处,颇有步入仙境之感,清净幽雅,瑞气腾腾,馨香扑鼻,游客往往留恋忘返。

晹霁“三色”——探访千年古村宁都县大沽乡晹霁村斧头岭

晹霁的山隽秀,水也奇妙,分为九曲。自村中到水口,九条弯曲的山泉小溪本势直西,却又奇而回头汇成霁水后再西流。

一曲村南田心溪。源自村脑花树嵊等处山水,流北江祠过田心排回头向北流经义旋屋右侧路巷,至捷程祠、大祠堂、世隆祠到上雪洞隆如公祠前汇入霁溪西流。
二曲村西杏脑水。源自杏脑坑里山田水,流经杏脑嵊咀古柏树下,进士牌坊前,回头经米塘绳到上雪洞红石贞节牌坊西侧入霁溪西流。
三曲村外蛇形水。源自青蛙形、蛇形坑里山水聚集向北经哑子石在车寮子边汇入霁溪西流。
四曲水口外东坑水。源自东坑背坑脑老屋场下山泉水,流经竹山排后山脚下,到鲢留露舌回头向南汇入霁溪西流。
五曲水口外冯家坑溪。源自蜈蚣嵊坑脑牛屎斜屋坎下山泉水,流到冯家寨擂锤嵊咀向西又回头向北在塅上大脑坵拱桥边入霁溪西流。
六曲龙王排水。源自水口外龙王排坑脑猪肚坵、菖蒲坳背、陈家坑多支山水,在龙王排坑口回头向南经土岩前,入霁溪西流。
七曲窑下贯背水。源自水口外窑下贯背坑山泉水,聚经船形嵊咀入霁溪西流。
八曲象形背坑水。源自水口外象形背坑峡谷山水,流经塅上弯坵时回头向东入霁溪西流。
九曲观音岩店背水。源自朱子嵊大山之水,汇集在店背坑口时,不直接流向几十米高的石崖下,而是经茶排嵊脚下向东回头,在石崖顶上汇入霁水,融入瀑布向西奔流。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