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泾县新闻网(2017年7月21日) 近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大众摄影》杂志人物版块以10页版面,介绍了我县摄影人胡宝生与摄影的不解之缘,以及其摄影公益之路上的那些事。胡宝生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原泾县医院院长,外科副主任医师。曾当过知青,皖南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调回泾县,1985年任泾县医院副院长,后任院长,直至2014年退休。其创作了许许多多精美的艺术摄影作品,其中,数十幅优秀作品获得国际、全国、省内摄影大奖,或发表在专业报刊和媒体上。2015年反映泾县人文民俗的20余幅作品参加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和2015年凤凰古城中国摄影双年展。胡宝生:摄者·善行《大众摄影》对话胡宝生 编者按 胡宝生的唯一爱好是摄影。从2009年开始,节假日期间,熟悉胡宝生的人,经常看到他背着相机在乡间田头、或老屋农舍,与村民促膝谈心,拍照摄影。2012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胡宝生的纪实摄影,其作品风格朴素,影像中的人物表情彷徨、迷惑,眼神中流露出企盼和渴望。他们是乡村弱势群体艰难生活的真实写照。关怀弱势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最近,笔者对胡宝生进行了一次采访。 废墟也能发现美 什么时候开始学摄影?当时的目标和目的是什么? 胡宝生:2009年6月份,我在参加一次送医下乡的活动中,在一个农户屋前晒场上,见到几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正在跳绳,我用相机拍下了几个镜头。没想到照片上小女孩凌空跳跃的姿势,几个懂摄影的朋友看了都说好,乡土本色,清新自然。照片后来还获了奖。这偶然的一次拍照,使我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以后的摄影过程中,泾县的山川河流、古镇老街、祠堂庙宇,人文风貌给了我很多摄影的题材,也渐渐感受到摄影的魅力。镜头下的美丽风光,人们的喜悦状态,让人耳目一新。“废墟也能发现美”,摄影不仅给我带来了快乐,而且给我工作带来了启迪。作为医院的第一管理者,我看到了员工行为方式美好的一面,善于发现医护人员的长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每个人有长处也有短处,激励和发挥人的长处,员工个个都是人才。摄影中的变换角度,就是在管理中换位思考,多角度分析问题,所以,摄影也开拓了我的管理思维,将医院管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员工们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我退休后仍然赢得了员工们的一致好评。 另一方面,摄影过程记录下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兴趣和爱好是我开始学摄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退休后摄影,使生活更加充实,轻松愉快。 朱玉意,女,2004年出生。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朱玉意随爷爷奶奶生活,而父亲生病的多年医药费让家庭欠下了近五十万元外债。爷爷外出打工还债,奶奶带着两个孙女种田操劳家务,家境十分贫寒。 是什么让你把摄影与公益、慈善助学结合起来,已经做了多长时间? 胡宝生:我先是医生,后任院长,但我一直认为我是一名医生。医者仁心,长期从医经验和职业敏感,使我关怀弱势群体,注意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特别关注因病致贫的家庭。在下乡巡回医疗过程中,每看到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家庭,对心灵都是一次震撼。我在县医院院长岗位上,在政策范围内对他们减免医药费用。在泾县医院内部,有职工自发组织的“天使的翅膀”,由医护人员自愿捐款,来帮助一些特殊病人和特困家庭。 2014年下半年退休后,在乡村单独或和摄友一道创作过程中,接触到不少特困家庭,由于贫困,造成不少学龄儿童辍学在家,儿童天真无邪的眼光和求知的欲望,让人心疼。很多照片我是流着眼泪拍摄的。这样,我就找到了泾县爱心家园(经县民政部门批准的社会慈善团体)负责人李勇,“爱心家园”宗旨就是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上学,圆孩子的上学梦。同样的想法,同樣的目标,让我们很快达成共识。我立即加入该组织,捐资助学,成为该组织一员。之后,我拿着相机,同李勇他们一道深入这些家庭进行实地考察,经常走访,实际帮助。我用相机真实记录了贫困家庭的实际状况,用图片引起大家对这群特殊的群体进行关注,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帮助这些孩子完成他们的学业。 陈仁旭,男,2003年出生,父亲务农,母亲因患精神病离家出走,至今三年杳无音信。 相机举起就是责任 这条摄影公益慈善之路是否好走,曾经遇到过哪些突出的难题? 胡宝生:在影友群里,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题材。当我看到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我觉得一个摄影者有责任帮助他们。走进贫困家庭,所拍摄的对象淳朴、善良,常常使我感动,拍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受教育的过程。镜头不会说谎,村民们非常感谢我把镜头对着他们,对我拍摄的题材给予支持。相机举起就是责任,我是带着感情拍摄,聚焦人的本质和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同时,我经常带着日用品和食品去看望村民,和很多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不少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如今,我对爱心家园捐助的30几个家庭的故事,如数家珍。双休日,我与乡村贫困家庭的人员谈心交流,拍摄照片,在媒体发表,旨在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样,我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了,好在妻子和家人都能理解,但我内心深处还是感到愧疚。 盛杜菲,女,2003年出生,父亲自幼残疾,母亲智障,全家仅靠每月450元低保和父亲打零工维持生活。 卫文超,男,2007年出生,父亲患脊髓癌9年(现已去世),母亲因脑干出血瘫痪,正在住院治疗,经济来源全靠亲戚救济。 志愿加入 我心飞翔 朱如萍,女,2007年出生,父亲忠厚老实,母亲体弱多病,哥哥先天性聋哑,家庭收入少,经济条件差而贫困。 沈钊堃,男,2003年出生,父母离异,父亲2015年因脑肿瘤医治无效去世。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爷爷患有鼻咽癌,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这对已经债台高筑的家庭又是雪上加霜。 你所在的公益组织目前是什么规模,公益慈善事业做到什么程度,都有什么方式,你起到了什么作用,你的拍摄作品起到什么作用? 胡宝生:我所在的公益组织是泾县爱心家园助学服务社,目前有会员1368人,每人每月自愿捐款10元钱,用来帮助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孩子,完成他们的学业,直至走上社会。爱心家园助学服务社于2012年12月22日成立,并在县民政部门登记注册。通过四年来的发展,爱心家园从最初的几个人、几十个人到现在的一千几百人,公益队伍不断壮大。口口相传,网络宣传,爱心家园的成员一直逐步上升,其成员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有公务员,有成功的生意人、有医护人员、有教职员工、有退休老人、有市县政府的退休老干部、有下岗工人,还有把零花钱节约下来的孩子。爱心家园自成立以来,现已捐助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孩子42人,曾多次受到省、市、县团委和有关部门的表扬和表彰。 我是“爱心家园”组织中的一员,我的作用重点是用纪实的方法记录贫困家庭的状况,传递爱的信息,帮助并资助他们,跟踪这些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同时,尽自己所能,影响周围的人,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扶贫助学,奉献爱心的活动。“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志愿加入,我心飞翔。” 我的摄影作品客观真实,力争以摄影的镜头,体现人道主义的关怀,使观看过照片的人群了解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对老人、残疾病人和小孩充满同情,在心灵中产生共鸣。 何贵林,男,2007年出生,母亲双迷失明,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维持生活。 何叶盛,男,2002年出生,父亲体弱,母亲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不能从事生产劳动,还有一姐姐在上大学。 你参与扶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们的现状如何,你最希望得到社会上什么样的帮助? 胡宝生:在我参与帮扶的孩子中,家庭基本上都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有的失去了父亲或母亲,他们渴望读书,但无力改变现状,在我们的帮助下,他们重新进入学校。有了帮助,就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成就孩子的梦想。这些孩子由于家庭的原因,深知今天的学习来之不易,他们勤俭节约,非常懂事,个个勤奋好学,在所在班级,大部分都是尖子生。有的已经考上大学。 我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人加入公益组织,众人拾柴火焰高,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失学儿童捐款,帮助他们上学圆梦。同时,希望政府部门给予公益组织在政策上的支持,规范公益组织,加强舆论导向,宣传和弘扬社会的正能量。希望各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关心、支持、参与社会公益组织,为社会公益组织不断输血,帮助贫困学子圆上学梦,圆大学梦。 李杰,男,2003年出生,父亲因车祸颅脑损伤而残疾,母亲外出打工。生活全靠奶奶照顾。 何琴,女,2005年出生;何俊,女,2003年出生;父亲因肝癌去世,母亲离家出走,姐妹俩随75岁的奶奶依靠低保生活。 一组照片 一个家庭 一个故事 徐威龙,男,2006年出生,父亲因患视网膜色素变性而双目失明,母亲离婚后远走他乡,靠高龄的爷爷奶奶种田维持生活。 吴梅香,女,1996年出生,是体育专长生,因获得资助在大学体育系就读。母亲患有癫痫,妹妹上小学,全家仅靠父亲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 你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胡宝生:一如既往地关注弱势群体,用镜头反映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我曾经是宣城市第二、三届人大代表,针对贫困乡村提出过不少扶贫建议。整体社会并不缺少爱心人士,但对于扶贫来说,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却依然是个问题。前几年,县直某些行政单位与贫困乡村搞了结对帮扶,逢年过节之时,责任人需以送一袋米、一桶油,送奶粉或送几百元的方式表示爱心,受赠方习以为常,收之泰然,赠予方完成任务,打道回府。授之以鱼,不少情况下,只是资助人的一厢情愿,感动于自己的感动之中,其结果是失望于自己的期望之外。所以,对贫困家庭人员,应该根据各自的家庭情况,教会他们脱贫方法,对号入座,勤劳致富,实施有计划、有措施的帮扶,真正做到精准扶贫。 以摄者善行为宗旨,坚持做好人,行善事。最近,我在互联网上看了《我叫山果》一文,其中一个十二三岁小姑娘山果的照片催人泪下,那个身体瘦弱、面容姣好的山果姑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还有那些衣衫不整的农民工,心灵深处的慈爱深深地激励着我。大爱无痕,那些虽贫穷但善良的人,叫人落泪无言。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的摄影仍然在基层,在乡间小路上,镜头仍然是贫困家庭以及他们的孩子,一组照片就是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就是一个故事。要让社会大家庭知道和理解这些故事,共同帮助这些家庭走出困境。同时,我的摄影镜头也会对着公益组织,拍摄帮助孩子们的成长过程,用镜头宣传公益组织及各类资助人的爱心。捐助是一件美好的事情,那么,我为什么不能给美好的事情穿上一件美好的衣裳呢! 把花种在地上,得一季芬芳;把花种在心里,得一世芬芳。幼小的心灵种下善根,就不会长出杂草。我由衷地感到,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李震徽,男,1999年出生,父亲2013年车祸致颅脑外伤,瘫痪,失去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家庭无任何经济来源,家中一贫如洗。 唐天育,男,2007年出生,父亲家穷,老实本分,40岁才娶妻生子,其妻重度智障,生活不能自理。唐天育自幼营养不良,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衣物堆满房间,但没有一件适合唐天育穿。 用镜头记录泾川大地的秀丽美景,记录传统民俗和百姓生活。胡宝生热爱摄影,在摄影中感受人生的快乐;热心公益,将镜头更多地对准弱势群体,传递爱心,弘扬正能量,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青清净静”魅力泾县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只要我们愿意,都可以为那些贫困的孩子们做一些事。播下善心的种子,总有一天,它们会长成参天大树,郁郁葱葱。 注:胡宝生是泾县溪头都人,溪头都是胡姓集聚的古村落。这支胡氏称“龙坦胡氏”,是宋代自婺源清华迁移定居的古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