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478阅读
  • 7回复

[★★★【胡姓文化】]关于宋代闽楚胡氏几个历史问题的探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21-01-25
关于宋代闽楚胡氏几个历史问题的探讨
湖南衡阳    胡秀华

为厘清宋代闽楚胡氏几个历史问题,还原史实真相。笔者就闽楚胡氏谱牒中的“始祖说”“迁徙说”“几位先君夫人之说”“胡大经公兄弟之身世”“科举入(出)仕”“以荫补官”“世系源流”七个方面的史实问题,予以考证与整理。旨在追念先贤,为先祖胡文定安国公世系研讨尽点孝心。期盼与各位宗亲、方家研讨分享。

一、始 祖 说
(一)中华胡姓得姓始祖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克殷灭纣后,建立周朝,大封天下,以备“三恪”。将帝舜三十三世孙妫满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建立陈国,还将长女大姬嫁给妫满为妻。时妫满既是陈国开国君主,又是周天子朝的驸马,其地位何等尊贵。妫满逝世后,谥号胡公。其后世子孙有以国名陈为氏,有以谥号胡为氏。故史载,妫满即陈胡公满,又曰胡公满。胡公满既是中华胡姓得姓始祖,又是中华胡姓第一世祖。

(二)闽·崇安胡氏始迁祖
闽之崇安胡氏,尊五代(后唐)时主簿公钓鱼翁胡夔为始迁祖。
钓鱼翁官至主簿。主簿,古代文官职务。“常参机要,总领府事”,相似于当代市、县政府的秘书长、办公室主任一职。五代十国时政局动荡,胡夔虽官至主簿,有职有权,但也难逃时局不稳的厄运。故此,胡夔只好远离宦海,隐居他乡。诚如胡寅《斐然集·先公行状》所云:“五世祖号主簿公,五代中至建州之鹅子峰下,钓鱼自晦,人莫知其所从来。后世相传云,本江南人也。”亦见北宋著名理学家,胡安国同乡好友游酢《宣义胡公墓志铭》。

(三)荆楚(楚南)胡氏始迁祖
荆楚,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荆州,上古时“九州”之一。《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

周朝时,今湖北、湖南为楚国领地,楚之称谓源于此。荆楚胡氏源出崇安胡氏。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主簿公钓鱼翁胡夔七世孙,建州崇安人胡安国科举进士及第,一甲第三名(探花)。之后,胡安国宦途四十余载,在湖北荆门定居凡三十余年。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由于“靖康之难”宋室南渡,湖北荆门又遭遇兵匪之乱;是年秋冬,胡安国在门人潭州黎明、杨训引荐下, “弃生生之资,渡岷江而南”,举家迁徙湘潭碧泉,买地筑庐。

宋高宗绍兴二年至三年,湘潭又遭兵匪之乱,胡安国一家50余口,四处奔走逃亡,苦不堪言。终至绍兴三年(1133)七月,全家老少好不容易在南岳衡山安顿下来。初寄居南岳胜业寺,后又在衡山紫云峰下买地筑庐。之后湘潭碧泉、南岳衡山为胡安国一家安身立命之处,也是后世裔孙蕃衍发祥之地。

今湖南湘潭、衡阳等地胡氏人口约数十万,绝大多数为胡安国后世裔孙,尊胡安国为荆楚(楚南)胡氏始迁祖。

按: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八月,追封胡安国为楚国公,赠太师。(见《元史·祭祀六·宋五贤从祀》)

2021.01.25 收稿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1-01-25
二、迁 徙 说

(一)绍圣五年,胡安国举家迁居湖北荆门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时年24岁的建州崇安县(今福建武夷山市)人胡安国,在京城开封科举进士及第,中甲科第三名(探花)。这是崇安胡氏自始迁祖主簿公胡䕫以降,第一位光宗耀祖的科举政治明星。

是年,授胡安国常州军事判官,改授江陵府观察推官。未赴。改荆门(今湖北荆门市)府学教授。

是年,胡安国在荆门纳室,娶妻李氏。

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胡寅在建州崇安县开耀乡籍溪里出生。其父“以多男不举”,生活艰辛难以善治,欲将新生寅儿在盆中淹死。胡安国母吴氏夜梦有大鱼跃盆水中,急往救之,挽回了胡寅这弱小的生命。

时胡安国夫人李氏尚未身怀六甲,吴母嘱令胡安国收养寅儿,以此为胡安国的长子。

时在湖北荆门府学教授任上的胡安国,为了家人团聚,为了让夫人李氏带养好尚在襁褓中的寅儿,于是胡安国拜托妹夫(一说姐夫),时任宿州教授范舜举夫妇,护送父亲胡渊公和母亲吴氏,举家从世居地闽之崇安赴湖北荆门定居。

自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至宋高建炎三年(1129)秋,胡安国一家在湖北荆门居住凡三十余年。

其间:
胡安国父胡渊在荆门漳水之滨购买田地筑庐,又治农桑,自给自足。
胡安国两个弟弟胡安止、胡安老,还有一个少妹在荆门出生并成家。
胡安国次子胡宁,季子胡宏,女儿胡申也在荆门出生。
胡寅、胡宁、胡宏、胡申兄妹四人也分别在京都开封与湖北荆门成家立业。
胡寅长子胡大原在西京洛阳出生,胡大原的妹妹胡衍君在荆门出生。
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时年20岁的侄儿胡宪从闽之崇安前往湖北荆门,从学于堂叔胡安国,“弱冠而学,有志四方。发韧蓬蒿,至于临漳”。
胡安国提举湖南学事,胡宪又随左右。

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26岁的胡宪由乡贡入京师太学学习。又问学于易学大家谯定。
宋微宗宣和二年(1120),胡宪35岁,取得乡试(省级)举人第一名。时因中举人大多,遂改为各地乡试第一名觐见皇上,胡宪荣幸地见到了宋徽宗皇帝。此时的宋徽宗才38岁,精神焕发,给胡宪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接下来,胡宪参加礼部组织的考试,由于临场发挥不好,名落孙山。时胡宪随叔父在荆门已是15年,因科举不第,再加之要照顾年迈父母,只好返回家乡崇安。以讲学、行医为业。

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胡安国母亲吴老夫人在荆门逝世。归葬荆门漳水之滨,赐永寿县君,赠令人。胡安国辞官在荆门为母亲守制三年。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十一月,胡安国父渊公在湖北荆门逝世。由于胡渊是“以子通籍”封宣义郎。卒后赠中大夫。渊公也归葬在荆门。

丁父忧,胡安国未赴江南东路学事任。

按:胡安国举家从闽之崇安迁居湖北荆门,是宋哲宗元符元年戊寅(1098),而不是宋徽宗宣和六年甲辰(1124)。

(二)建炎三年秋冬季,胡安国举家迁湘潭碧泉
“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公元1127年,宋徽宗第九子、钦宗之弟赵构于五月初一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九月,金人入侵,荆门江陵遭遇兵乱,胡安国一家故庐财物书籍被烧抢一空。时胡宏偕同母亲王氏及家人五十余口从荆门逃难,不知何去何从。时有安国公门人好友潭州人黎明字才翁、杨训字子川相助,荐胡安国前往湘潭。

是年秋冬季,胡安国由湖北荆门避战乱,渡洞庭而南,举家徙湖南湘潭碧泉。黎明“具器币”前往迎接。胡安国见山好泉清,遂山筑室为家居。并以住宅为书堂,著述《春秋》,教授子弟生徒。

(三)绍兴三年七月,胡安国率家人定居南岳衡山
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春,巨盗马友、孔彦舟交战于衡阳、湘潭,兵漫原野。时胡安国虽尚在京城,然由于兵荒马乱、兵连祸接,湘潭碧泉已难以栖身,家人四处逃散。
是年四月,胡寅奉家君(安国)西入邵阳。席未暖,他盗至,又南入山,与峒獠为邻,居山洞度日。

十二月,盗曹成败帅兵于衡。胡氏一家又奔走于全州,西南至灌江,与昭接境。敝三间茅房,上下五十余人,度冬及春。
绍兴二年(1132),胡安国还至丰城,遣寅省家。

胡寅还家,结果全家早已逃散到今广西、清湘和灌阳一带。胡寅四处寻找,至岁末方于荒郊野寺中找到妻儿,隆冬时节,妻子张季兰仅着夏日单衣,冷得直发抖。

绍兴三年(1133)秋七月,胡安国逃散的家人重新聚首于湖南衡山之下,初寄居南岳胜业寺。此时胡氏一家的生活算是基本定下来了。其后胡安国于南岳衡山紫云峰购置土地筑室定居,讲学授徒,著书为业。该故居后被胡宏兄弟改建为文定书院。旧址为现湖南省重点示范中学岳云中学图书馆,图书馆门头牌匾上题有“春秋楼”。

胡安国虽隐居衡山,也常往返湘潭和衡山两处居住,广授门徒,这一学者群体学术思想,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宋代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湖湘学派。

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冬,胡安国著《春秋传》书成,凡三十卷十万余言。上呈朝廷。
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四月十三日,胡安国病逝于书堂正寝。享年六十五岁。谥曰文定。

是年九月一日,胡寅兄弟将先父胡安国葬于湘潭县龙穴山(今湘潭县排头乡隐山村),令人王氏附焉。

绍兴十二年(1142),胡寅45岁,请辞永州知府任,提举江州太平观致仕。
绍兴十三年(1143),胡寅自永州知府致仕后,归南岳。是年,胡寅与季弟胡宏同往湖北荆门拜祭祖父母茔。一行数月,多逢故友,留下了不小的经典诗作唱和。

胡寅兄弟拜祭祖父胡渊之坟茔后,有诗云:
拜大父中大茔,和彥达
仙翁真气与神游,宰树参天也不樛。
怅念青春家塾日,共闻规训有源流。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1-01-25
三、几位先君夫人之说

(一)胡文定安国公的夫人
胡寅《斐然集·先公行状》云:“公(胡安国)初娶李氏,继室王氏,皆赠令人。”
又胡寅《斐然集·亡室张氏墓志铭》云:(张氏)“以十有一月丁已葬于潭州湘潭县龙穴山先妣王令人之右。”
又《斐然集·申尚书省议服状》云:“伏念寅于先父谥文定,为世适长子,服母李氏、继母王氏丧,合齐衰”。
《崇安胡氏谱》载,胡安国,字康侯,妣李氏,继妣王氏。

综上述,胡寅《先公行状》和《崇安胡氏谱》的记载,准确、可信。其由有三:
一是,胡寅是李氏和王氏带养长大的。李氏、王氏逝世后,胡寅均以长子的身份,为母亲李氏、继母王氏辞官守制。胡寅在著述《斐然集》时,对两位母亲姓什么应该最为清楚。

二是,胡安国科举及第,又是一代帝王之师。自钓鱼翁胡夔以降,崇安胡氏第一位科举入仕,光宗耀祖的政治明星。且崇安谱还是侄儿胡宪于绍兴二十六编修的。籍溪公胡宪曾从叔父学,在湖北荆门等地居住十五年,一代大学者绝不会把常与两位婶母相处的姓氏弄错。

三是,胡寅的《读史管见》《斐然集》两部名著,是侄儿胡大壮(常原)、胡大时(常惺)兄弟俩分别收藏并呈递官府审定把关刊刻的。

宋宁宗嘉定八年(1215),衡州(今湖南衡阳市)知府孙德兴“崇庠之教”“访士求书”,得先贤胡寅所著《读史管见》。该书时为胡宏次子,72岁的胡大壮(常原)收藏并呈递衡州知府。时知府孙德兴将《读史管见》,用时十个月刊刻成。时,一代著名学者胡大壮一定会严格把关审定,并为之作序。于是,伯父胡寅的《读史管见》才得以付梓面世。


宋宁宗嘉定三年(1210),胡寅的《斐然集》在湘中刊刻面世。嘉定三年,胡寅已谢世55年,《斐然集》原稿是由胡宏季子,时年约65岁的胡大时(常惺)收藏并呈递的。胡大时自幼传承家学,又是张栻的高足与女婿,还是湖湘学派后期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伯父《斐然集》刊刻付梓面世,胡大时必然会把关审定的。还有时任宋宁宗朝大臣、礼部尚书章颖为之作序。


胡大壮、胡大时兄弟俩均为南宋一代大学者,湖湘学派的主要成员,绝对不会把自己祖母姓什么?这个最基本的孝顺问题都搞错!

湘潭、衡山、清泉等谱载胡安国夫人为刘氏,问题可能出在明朝二修谱时记述有误?或许是大壮公(常原)主修的一修谱没有刊刻,仅墨谱而已?至二修时已无参照谱,时担纲二修谱的先贤们,或许没有读到胡寅的《斐然集》等有关著述?

概言之,胡安国夫人是李氏、王氏无疑。胡宁系李氏所出,胡宁4岁时,李氏在荆门去世(待考)?一说胡宁、胡宏皆为王氏所生?但不知安国公女儿胡申是李氏还是王氏所出?
关于坊间相传,安国公尚有妾卜氏之说?胡寅在《斐然集·先公行状》之中曾提到过此事件:“公为太学官,同僚为谋买妾,既卜姓矣。叹曰:吾亲待养千里以外,何以是为?!亦终身不复买也。”亦见《宋元学案》卷三十四《武夷学案》。

(二)胡宪的夫人
胡宪两娶刘氏。两位刘氏夫人,乃著名学者闽中北部地区布衣中的清流君子、白水先生刘勉之之妹。再娶严氏。(见朱熹《籍溪先生胡公行状》)。

按:胡宪的夫人没有王氏。

(三)胡寅的夫人
胡寅一生两娶。初娶,宋徽宗朝兵部郎中张哿之女张季兰(1108~1137)。(见胡寅《斐然集·悼亡别记》卷二十第380页)
继娶翁氏。(见胡寅《斐然集·右朝奉大夫集英殿修撰翁公神道碑》卷二十六第550页)

按:胡寅的夫人没有曾氏。

(四)胡宏原配夫人为唐氏
唐氏(?—1147),出自名门,宋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去世。胡寅有《祭季弟妇唐氏》一文。依此说,胡宏的原配夫人应为唐氏。(见胡寅《斐然集·祭季弟妇唐氏》卷二十七第574页)

(五)胡大原的夫人
胡大原,南宋学者,官员。致堂公胡寅长子。胡大原娶姑妈胡申之女向氏为妻。胡安国之女胡申,适向沈,向沈之父向子韶,向子韶系南宋抗金名臣。时向子韶在淮宁知府任上,金兵犯境,向子韶率军民抵御,城陷后向子韶不屈而死。向沈不愿出仕做官,居家南岳。因是忠烈之后,前后五监南岳庙。以右通直郎致仕。

(六)胡大时的夫人
胡大时,南宋学者,湖湘学派后期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五峰公胡宏季子。因大时尚年幼,胡宏病危时,将胡大时托付门人高足张栻,字南轩教育抚养。胡大时师从张栻,长成后,张栻将长女嫁胡大时为妻。故张氏为胡大时原配夫人,而不是继配。张氏生子二:即覃黻、覃黼。

《张轼年谱》引(清)王开琸《宣公年谱》云:“淳熙七年庚子,宣公四十八岁,卒于知江陵府任上。公卒……长女,适胡五峰子大时。”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1-01-25
四、胡大经公兄弟之身世

胡寅《斐然集·先公行状》云:“公(安国)没五年之后,始生大经、大常、大本、大壮、大时。”《先公行状》是胡寅历时15年,反复考证、考订先父胡安国生平纪事,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撰写完成,凡3万余言。

文中的大经、大常、大本、大壮、大时五位兄弟系胡宁和胡宏之子也。且是绍兴二十二年均健在的五位先君。

(一)先说说胡宏的儿子
湖南衡湘胡氏、清泉胡氏、泉湖胡氏等谱载:胡宏有三个儿子,常恺(大本)、常原(大壮)、常惺(大时)。
湘潭中湘涌田胡氏谱载:胡宏有两个儿子:常原(大壮)、常惺(大时)。
胡宏季子胡大时编辑整理《五峰集》时,收录有胡宏《示二子》一诗。《示二子》一诗,是胡宏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时,给大壮、大时两个儿子的期望与嘱托。《示二子》与湘潭中湘涌田胡氏谱记的常原、常惺二公记载相一致。

从湘潭中湘涌田胡氏谱的记载与《胡宏集·示二子》所云来看,胡宏逝世前嫡传的只有两个儿子,那就是胡大壮(常原)、胡大时(常惺)二公。

自南宋以来,湖南衡阳、湘潭历届编修的胡氏族谱对胡宏的后世子孙记载是详尽的,是可信的。这是因为宋宁宗嘉定年间一修时,是胡宏次子胡大壮(常原)主修的。明代二修时又是大壮公七世孙志华公兄弟他们主持的,所以谱中只记载胡大壮(常原)、胡大时(常惺)二公为胡宏的儿子;至于胡大本(常恺)有胡宏长子之说,但又有抚子之说。
本文只谈胡寅《斐然集·先公行状》中的五位先君。关于胡宏在桂东、酃县、常宁、汝城等地的儿子尚有文嵩、文光、文聪、文正等,本文不作概述,详见谱说。

(二)再说说胡宁的儿子
湖南湘潭、衡阳谱对胡宁的后世裔孙记载是不完备的。这或许与胡宁的官宦之路有关?
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宰相秦桧致书时在永州知府任上的胡寅,望胡寅动员胡宁、胡宏两个弟弟入朝做官。胡寅兄弟虽与秦桧有交际,但为此事,兄弟们相聚后还是认真的议论了一番。由于在抗金问题上,秦桧一味地求和,打击陷害抗金名臣将领,因政见不同,胡宏不愿入朝当官;胡寅虽尚在永州知府任上,然对秦桧的主政极为不满,已有致仕隐退之意;胡宁因先父胡安国在朝为官时,常侍行,与秦桧接触较多,于是同意入朝供职。期待共事时规劝秦桧改变政见?

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胡宁入朝供职,历馆职,敕令所删定官、尚书祠部员外郎、太常丞等职任,达八年之久。最终被秦桧打压,罢地方任职,又是六年。

胡宁官宦仕途十载有五,又因父母早已谢世,或许很少再回湘潭、衡山家乡看看?毕竟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离湘潭、衡山有两千里之遥,在尚没有通汽车、火车、高铁的南宋时,胡宁回趟家乡多不容易。

衡湘谱载,胡宁有三个儿子。谱名曰:常惇、常憬(中湘涌田胡氏谱载:常憬名大本,字季立,胡宁次子。从叔父五峰公学)、常恒。除胡大本从叔父胡宏学外,其他两个儿子,湖南谱记载不详。《南轩集》《宋元学案》与《湘潭县志》等文献只记载了胡大本,字季立,为胡宁次子;胡大常,《全宋文》彭龟年有文云:“前安福县令胡大常,以儒学世家胡文定公之孙,郎中胡宁,和仲之子……”。

关于胡大经公之身世,一直是历史之谜?大经公在湖南湘潭或南岳衡山出生,如果是五峰公胡宏的长子?胡大壮(常原)公一修谱时,却对胡大经只字未提。至明代,大壮公裔孙志华公主修衡湘胡氏谱时,对大经公也未有任何记载;还有从已知文献史料来看,也未曾有见胡大经的生平纪事叙述。既然胡大经不是胡宏的儿子,那就足以认定应是胡宁的儿子,即胡宁的长子。

胡寅《斐然集·先公行状》有云:“公没五年之后,始生大经……”大经排行第一,应是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442)出生。胡宁于绍兴十三年(1143)赴京城做官,胡大经应在一岁左右?胡宁只好携夫人与儿子一同进京。随后次子胡大本、季子胡大常均在京城出生和教育成长。胡宁罢放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任安抚司参议官六年;除知澧州(今湖南常德市澧县)未赴。改请奉祠台州(今浙江临海市)崇道观,致仕。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十二月,胡宁病逝,享寿五十七岁。

胡宁十五年的官宦生涯,兄胡寅又谪贬新州(今广东云浮市新兴县)达六年,在湖南讲学授徒的只有季弟胡宏,故此兄弟之间相互联系已是非常少啦?或许只有书信往来。所以他们子女之间就基本没有往来,故湖南谱对胡大经、胡大常基本没有记载,是在情理之中。这是其一。

其二,据江西舍溪胡氏谱载,他们这支和江苏睢宁胡氏为胡大经公之后,是可信的。

其三,胡大经以荫补官。只有胡宁的儿子才有这个恩享待遇。胡宁自绍兴十三年(1143)起在京城为官八年,地方任职六年。而胡宏终生未步入仕途,其儿子是不能享受荫补的。

其四,舍溪胡氏保存一些关于安国公珍贵的历史文物,但能得到和收藏这些文物的,只有胡宁才有这个机会与条件。胡寅虽官至三品,除礼部侍郎,但更多的时间在地方任职。历任邵州(今湖南邵阳市)、严州(今浙江建德市)、永州(今湖南永州市)知府。绍兴十三年(1143)请罢永州知府,改请奉祠江州太平观致仕。绍兴二十年(1150)又被贬谪居新州(今广东省会浮市新兴县)安置达六七年,且再未至京城供职,故不可能接触这些文物。胡宏终身未步入仕途,他更不可能得到。只有时在京城任馆职,除敕令所删定官胡宁才有机会接触并予以收藏。胡宁得到并收藏这些珍贵图籍文物,又会传给谁?当然,首先还是会传给自己的儿子,传给长子胡大经应是可信的。

其五,从胡宁为儿子取名的时代背景可以推测: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胡宁官至太常丞;这一年胡宁季子出生,双喜临门,皆大欢喜。于是胡宁将新生儿取名大常(意为太常),富有纪念之意。大常长成后,以父荫补官从仕郎,出为江西吉安福安县令是有可能的。

《春秋》一书,系圣人孔子所著,是为五经(六经)之一。胡安国毕生研习《春秋》,宋高宗令其为《春秋》点句正音,故有《春秋胡传》问世。胡安国著述《春秋传》时,长子胡寅因官在身帮不上父亲的忙;季子胡宏讲学授徒,还当家责,也顾不上;时只有胡宁协助父亲著述《春秋》,誊抄、补遗资料等等。故《宋史·胡宁传》云:“安国之传《春秋》也。修纂、检订尽出宁手。宁又著《春秋通旨》以羽翼其书云。”

安国公逝世五年之后,胡宁第一个孩子出生来到世间,胡宁在为儿子取名时,一定会联想到《春秋》乃五经之一。为表达对孔圣人的崇拜,对父亲用三十年时间著述《春秋胡传》所崇敬,也是对自己数年来协助完成这一经典历史著述所肯定。胡宁将长子取名大经是寓意深刻的。

综上述:胡大经、胡大本、胡大常三兄弟是茆堂公胡宁的儿子,应是可信的。

至于胡大本从学于叔父胡宏,为什么又记于胡宏名下,尚有待探讨?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1-01-25
五、科举入(出)仕

崇安胡氏自钓鱼翁以降至胡渊公,凡六世,既没有参加科举者,也没有出仕当官者。至于谱中所载有科举和出仕当官者的先祖诸公,乃是后世杜撰的,不可信。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胡安国请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门高足、好友游酢为其父胡渊公撰写的《宣义胡公墓志铭》有云:“其先率德不耀。”自胡安国始,科举出仕代有人在。

(一)胡安国 (1074—1138),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科举进士及第甲科第三名(探花)。历官荆门府学教授、除太学录、迁博士,改使湖南路学事,寻命中书舍人,赐三品服;召为给事中,复除中书舍人兼侍读,专讲《春秋》。除徽猷阁待制,知永州,进宝文阁直学士。

(二)胡寅 (1098—1156),胡安国长子,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科举中甲科进士第十名。历官西京(洛阳)国子监教授、复任驾部郎中、擢起居郎、除直龙图阁学士、迁中书舍人,赐三品服;除徽猷阁待制,知邵州、改知严州、又知永州,试尚书礼部侍郎兼侍讲,复知永州。

(三)胡宪 (1086—1162),胡安国侄儿,“弱冠而学,有志四方”。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胡宪21岁,前往湖北荆门从学于堂叔胡安国,胡安国在任上,胡宪又随左右。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胡宪35岁,取得乡试(省级)举人第一名。时因中举人太多,遂改为各地乡试第一名觐见宋徽宗皇帝。接下来,胡宪参加礼部组织的考试,由于胡宪临场发挥不好,名落孙山。至宣和三年(1121),胡宪在湖北从学于叔父已是15个年头,因科举失利,加之要照顾年迈父母,决然回到老家建州,讲学授徒和从医。宋高绍兴六年(1136),时年51岁的胡宪得好友与名臣推荐,加之宋高宗皇帝垂意遗逸。诏令:建州布衣胡宪特赐进士出身,添差建州州学教授。之后胡宪曾任福建安抚使幕僚,直至绍兴三十年(1160)六月,时年75岁高龄的胡宪才入朝为官,初任馆职,后改任秘书省正字。
(四)范如圭 (1102—1160),字伯达,建州建阳人,胡安国妹(一说姐)之子。范伯达少从舅父胡安国受学《春秋》,登进士第。历官武安军节度推官,召试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史馆校勘,出为邵州、荆南府通判,以直秘阁提举江西常平茶盐移利州提点刑狱,复起知泉州。

还有胡安国的六世孙,胡大壮(常原)的曾孙胡颖,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登进士第,累官至广东经略安抚使。(见《宋史·胡颖传》。

胡颖之兄胡显,行伍出身,抗金抗元名将,以功至检校太尉。事见其舅父《宋史·赵葵传》。湖南醴陵市醴北建安胡氏就是胡显之后世裔孙。(见醴陵市《醴北建安胡氏族谱》)

胡显、胡颖的父亲胡栗,祖父胡覃和、曾祖父胡大壮(常原)、高祖父胡宏。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1-01-25
六、以荫补官
荫补,世称恩荫,是古代一种恩赐和出(入)仕世卿世禄制度。尤以宋代荫补为滥。

(一)享受胡安国恩荫的有五人
一是胡渊(1050—1119)。胡渊公是胡安国的父亲。胡渊自幼聪慧,始读书取进士业,但未如愿。胡安国进士及第入朝做官,其父渊公“以子通籍”,恩封宣义郎(享受从七品文官待遇),但未实际步入官场,赠中大夫。

二是胡安止(?—?)。胡安止,胡安国仲弟。胡安国父亲胡渊公逝世时,安止、安老两个弟尚年幼。兄弟二人是由长兄胡安国培养教育成长的。胡安止用兄安国荫补朝奉郎,出为岳州(今湖南岳阳市)通判。

三是胡安老(?—?)。胡安老,胡安国季弟。据《福建通志》卷三十五记载:“胡安老,字康年,用兄安国荫补官,尝知宜春(今江西省宜春市)、罗江(今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县令;终知袁州(今江西宜春市)。

四是胡宁(1101—1157)。胡宁,胡安国次子。胡安国逝世后,胡宁以父荫补右承务郎(从八品)。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胡宁43岁,赴京城召试馆职,除敕令所删定官。自绍兴十三年至绍兴十九年,胡宁累官至祠部员外郎、太常丞(从四品)。后被宰相秦桧打压,罢放地方供职达六年之久。

五是胡宏(1105—1161)。胡安国季子。胡安国逝世后,胡宏以父荫补右承务郎。因与宰相秦桧政见不合,故胡宏终身未步入仕途。以讲学授徒为业,创“心”“性”学说,开创湖湘学派,为南宋一代大儒。

(二)享受胡安止恩荫的有一人
胡实(1136—1173)。胡实,字广仲,胡安国侄,胡安止子。以父荫补官将仕郎。但不求仕进,后广西铨选得钦州灵山县主簿。

(三)享受胡寅恩荫的有两人
一是胡大正(?—?)。胡大正,字伯成(衡湘谱名曰:常慥,拗柴谱名曰:在郊),本胡寅胞长兄胡严之子。胡大正少从叔父胡寅学,常随左右,因胡寅两个小儿子相继夭亡。胡寅或许将大正抚为子?因大正比大原年长,胡大正或为胡寅长子也?胡寅逝世后,胡大正以季父荫补官,调兴化县(今江苏泰州市)县尉,(县令佐官,从七品,掌治安捕监之事)。胡大正,终官至泉州(今福建泉州市)佥判。

二是胡大原(1124—?)。胡大原,字伯逢(衡湘谱名曰:常恂,拗柴谱名曰在祁),胡寅长子也。胡寅逝世后,胡大原以父荫补官右承务郎。因胡寅长期在外为官,胡大原少从祖父文定公学,又从叔父茆堂、五峰公学,而最终得益于五峰公学为多。胡宏逝世后,胡大原是湖湘学派几位学术强者之一,也是《知言》保卫战的主要骨干。胡大原累官尝任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市)。时,张栻有《送胡伯逢之官金陵》一诗。
送胡伯逢之官金陵
相望数舍已云疏,远别何因执子袪。
漫仕想应同捧檄,旧闻当不废观书。
月明淮水空陈迹,山绕新亭有故墟。
暇日更须频访古,因来为我道何如。

(四)享受胡宁恩荫的有两人
一是胡大经(?—?)。胡大经,胡宁的长子。江西舍溪胡氏谱载大经公以荫补官。这足以说明胡大经乃胡宁长子也。

二是胡大常(?—?)。胡大常,胡宁季子。胡大常以父荫补从仕郎,知安福县(今隶属江西省吉安市)。

还有胡大本。胡大本是胡宁次子,应可享受荫补的,但他自少从叔父胡宏学,或记于胡宏名下为长子?不愿涉足官场,故终身不仕,是湖湘学派主要骨干成员之一。

(五)胡宪的儿子是可享受荫补的
胡宪逝世时,儿子胡愉,已早亡,未曾享受恩享。孙胡亲仁尚年幼。

(六)胡宏的儿子是不能享赐荫补的
胡宏虽以父荫补官右承务郎,不调,终生未实际步入官场。儿子胡大壮、胡大时,均从其家学,也未涉足官场。兄弟俩虽为张栻门人高足,但与张栻关系很不一般,乃亦师亦友也。胡大壮、胡大时兄弟传承家学,将湖湘文化发扬光大,是为湖湘学派后期的主要领导者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21-01-25
七、世系源流
关于闽楚胡氏世系源流的探讨,必须把握好两处“高速公路”出口:

(一)崇安胡氏世系源流
崇安胡氏自钓鱼翁胡夔以降,至胡安国兄弟及胡宪兄弟等的世系源流,以崇安谱为准。然后再连接各分支世系源流。

(二)荆楚(楚南)胡氏世系源流
荆楚胡氏自安国公以降,其世系源流,以湖南谱为准。派下主要分为三大支系:即寅公支系、宁公支系和宏公支系。

关于寅公支系
湘潭、衡山拗柴胡氏,谱载系寅公之后世裔孙,族人众多,枝繁叶茂。自七世祖胡德祥公以降,世系清楚,但自德祥公往上溯,记载比较简略。德祥公究竟是胡大正(常慥)之裔,还是胡大原(常恂)之裔?以及出仕与历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胡德祥不是在湖南出生的。谱载德祥公行伍出身,因军功擢武略将军。明代以军职征调湖南茶陵州(今株州市茶陵县),任万户长。之后徙居湘潭,是为拗柴胡氏始迁祖。
另谱载,致堂公胡寅在全国各地的还有众多分支,尚待进一步探讨理清。比如,谱载,浙江省上虞县敕五堂胡氏系胡寅子胡大疆公之后世裔孙,共和国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胡愈之出自该支胡氏。

关于宁公支系
据文献记载,茆堂公胡宁有三个儿子:即大经、大本、大常。衡湘胡氏谱载:胡大本,谱名常恺,记于五峰公胡宏名下;江西舍溪胡氏和江苏睢宁胡氏谱载,胡大经系胡宏之子;关于胡大常,其后世系不详,故需待进一步理清。

关于宏公支系
关于胡宏支系的世系源流,主要参照湖南衡阳、湘潭等地谱牒文献。这是因为胡宏及其子孙绝大多数是在湖南南岳衡山、湘潭碧泉出生的;而湘潭、衡山又是他们世代居住和蕃衍生息之地,是可信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理清五峰公胡宏子孙后裔在各地的世系源流。

例:
安国公——衡湘胡氏始迁祖;
安国公——湘潭中湘涌田胡氏始迁祖;
安国公——清泉胡氏始迁祖;
安国公——贯底胡氏始迁祖;
安国公——胡杨胡氏始迁祖;
安国公——衡南金竹园胡氏始迁祖;
安国公——常宁江口胡氏始迁祖;
安国公——常宁湖塘胡氏始迁祖;
安国公——常宁大平山胡氏始迁祖;
安国公——常宁大桥胡氏始迁祖;
安国公——衡南泉湖胡氏始迁祖;
安国公——醴陵建安胡氏始迁祖;
安国公——江苏澄江胡氏始迁祖;
安国公——贵州胡氏始迁祖;
该支胡氏,还有……
以上七个方面的探讨,不妥之处,期盼宗亲和方家指正。


中国姓氏文化学者
安国公33世裔孙
胡秀华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21-01-25
预留07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