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公究竟是哪里人? 胡小标、胡益明 ——“《胡公经》:胡公出生在缙云” 胡公,名则,字子正,生前历践要途,一心为民;死后封神,香火长盛。曾受历代皇帝十余次封赏,被一代伟人毛泽东称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清官而闻名宇内。又因出生缙云,学成永康,老死余杭,显圣方岩的离奇身世,为后人认定其故里留下迷团。 目前,自称胡公故里的就有:东阳柏塔,永康县城北镇坊、上胡、胡庄、胡库,自然还有缙云岩坑。笔者,根据多年来与各地宗亲交流所形成的一些共识,以及手头资料,想就胡公的出生地问题,谈点自己初浅的认识,以就教于各地宗亲和专家,敬请批评指正。首先,谈谈关于胡公出生地几种说法的辨识。 关于东阳柏塔说 胡则祖父名号,则公的生卒年,家族人员组成等,都与《墓志铭》等文史资料相去甚远。《库川胡氏宗谱》就载明,柏塔是永康库川胡氏分支。 关于永康上胡说 按库川胡贻甫先生考证:“上胡的始迁祖是胡则之弟胡贶的四世孙信臣。”根据《龙山总祠主目》及上胡《胡氏宗谱》,胡贻甫先生认为:“信臣作为上胡的始迁祖,胡则是不可能出生在上胡的。” 关于永康县城北镇坊说撰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的《库川胡氏重修家谱序》记载:“自五季时厥祖彭公佐钱武肃王,奉职修贡,授吴越令公。其子彦濲公,赠大理评事,始家于永之丛桂坊(即北镇坊)。” 《库川胡氏宗谱•大事记•五代吴越》记载:“长兴天福(931-941)间,胡彭三子胡彦濲奉其父迁婺郡之永康,家于邑城北隅北镇坊。” 《塔石胡氏宗谱•家谱外内纪世系原始》记载:“远祖讳彭字道甫,同子讳彦濲字廷评者,自缙云迁永康,定居北镇殿前。” 光绪四年正月胡凤丹撰《重修邑城北镇庙前厅记》记载:“北镇庙在邑城之上街,祀宋佑顺候胡则公者”。“《库川胡氏宗谱•祖墓五代合记》记载:“若三世祖达人公墓,在邑北隅之庙后,则邑人所共知,盖因家居之侧,岗垒而为茔,是即尚书公所为庐墓者也。” 《库川胡氏宗谱•邑城北镇殿》记载:“。。。是胡则死后,族人在城内胡氏故居址修建的一座家庙,有寺僧住持,并建有“北镇八朝请会产”。 据以上所载,胡则上祖始居于永康北镇坊, 2014年版《永康胡氏总谱》把彭公一支称为北镇坊胡氏,胡则为永康县城人说法,有相当的认可度。 但1990《永康县志.人物传》:“胡则,字子正,宋代名臣,县城人。”而2016版《永康市志.人物传略》又改成:“胡则(963——1039),字子正,永康古山镇胡库人。” 不知修改的依据是什么? 关于永康胡庄说 我们现在所知,胡庄说源自于《胡正惠公集》,此集由库川从裔孙在清嘉庆乙亥年(1815)所辑,王登堦作序,该集由“遗文”、“传记”、“附赠贺诗杂”三部分组成,故正集题称《宋胡正惠公遗文事迹合录》,集开卷有正惠公年谱仅一页,叙世系生卒,事实悉数未载,甚略。该年谱云:“宋太祖乾德元年癸亥(963)八月十三日诞生于永康之胡庄”。 清光绪28年(1902)胡宗懋以《胡正惠公集》集内年谱为基础重辑《胡正惠公年谱》,补其事实。重辑年谱之缘由详见年谱胡宗懋所撰自序,以便读者明其缘由,《自序》全文如下: “先大夫归自武昌,谒高伯祖祐顺侯墓於西湖之龙井,砻石揭於其阡,时余年十有一谨识之不敢忘。越十有三年,负笈湖上,诣祠行礼,松楸夹道,遗像清高,尊祖敬宗之思肃然以起。归而網罗事实,见胡公事辑,读之苦其爻疋漏。嗣得胡公墓錄於八千卷楼,特详於墓事而巳。今年春,偶检行箧,见库川族人所辑正惠公集,首法轮院记、次“致仕谢表”、次“别方岩诗”、次“及第诗”、次“和桂子诗”、次“和种桂诗”、次“紫霄观诗”、次“水村诗”、次“奏免衢婺丁钱诗”、次“题严子陵祠堂诗”凡十馀页前有嘉庆乙亥工登階序。道光永康县志因之,而以“夜坐闻竹声示姪诗”增入焉。以余攷之,致仕谢表即“范文正公集”所载“代胡侍郎乞朝见表”,“水村诗”则俞紫芝作,“ 夜坐闻竹声示姪诗”則郑刚中作。俞郑皆南宋时人,占籍金华,两诗见元吴师道“敬乡绿”中,其非公作明甚。然则,公之遗著一文七诗而巳。又按范文正公集卷三有“依韻答胡侍郎见寄”诗别集卷一有“依韻和胡使君书事”诗,今原韻两诗俱佚,乃知公稿散失巳多。生千百载以下,欲荟萃而甄錄之,夫亦事之难能者矣。正惠公集开卷有年谱僅一页,叙世系生卒及开宝、太平兴国、雍熙、端拱诸纪元,而事实悉未载。楙不自揣勉为捃摭,首年谱次坿錄,裒然成卷,付之剞劂,以免数典忘祖之诮云尔。甲午孟冬季樵胡宗懋”。 从自叙可知胡宗懋见《胡正惠公集》中年谱甚略,故据《范仲淹胡侍郎墓志铭》及《赠颖川郡君陈氏墓志铭》、《宋史本传》、《胡氏宗谱》、《胡正惠公集》、《永康诗录》、《敬乡录》、《永康县志》、《资治通鑑长编》等详其生平事实,重辑《胡正惠公年谱》一卷,正文仍引用《胡正惠公集》:“宋乾德元年癸亥(963)八月十三日生于永康之胡庄。” 《胡正惠公集》之“胡庄”,当年辑《胡正惠公集》的库川先人,并未言明“胡庄”具体所在;但《胡正惠公集》系库川胡氏所辑,故疑此“胡庄”实为胡库。 2014年版《永康胡氏总谱》编者曾对胡庄说析注:“永康塘里坑有村名胡庄,然而在其族谱中未见有胡则诞生于此和生活于此之记载,当地民间亦无此传闻,故其所述之胡庄,可能是指某个胡姓所居之庄。” 关于永康胡库说。 胡库村名之演变,据库川胡氏宗谱介绍:胡库,初名库川。缘于诸山之水汇于族之南流,如财入库,族傍川而居,故名库川,亦曾名庄库。此地,在胡姓人住前,已有应姓、黄姓居民,应姓居村北后山脚,称 “后应宅”,黄姓居明梵寺西,称 “黄宅”。胡姓人住后,丁口逐渐超过他姓,遂演成胡库。胡姓是从邑城北隅迁大圣潭,而后又从大圣潭迁库川。初卜居后应宅东,后山脚南。 《库川胡氏宗谱.村族史事》记载:“广顺显德间(951——960),彦濲长子胡承师从北镇坊迁游仙乡大圣潭(今胡库上村缙云殿附近六墈头地域)。”在同谱《简述.〈库川胡氏〉》篇中又说:“庆历皇祐(1041——1053)间,胡赈四子棣偕其长子闉,以卜兆故,定居库川。初为庄库,而继以居之。棣卒后即葬库川之后垅,俗呼朝请坟,是库川胡氏上祖葬于胡库的第一坟茔。”在同谱《棣下系图》棣下加注:“棣,字子义,行八,殿中丞赠朝请郎,本族始祖。” 以上二说似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事实究竟如何呢? 据《达人公墓志》载:“ 公始授将仕郎守大理评事,次改承奉郎加右赞善大夫。殿中丞国子博士,转朝散大夫行尚书虞部,比部二员外……上言乞回本官,授公五品服……” 《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三二载有一篇胡则撰于大中祥符九年十月《乞加父朝散阶奏》:“父年七十八,任国子博士致仕,乞加朝散阶。”《可投应恩荣录》的说法:“胡则就读应氏私熟,由外祖、舅父抚育成人。” 综合以上诸说,说明承师公早年远离桑梓,任官在外(另一说中年修道),无暇顾家,家中事务由妻应氏操劳。应氏携幼子客居可投应母家,外祖、舅父一起照顾年幼外孙生活、学业,直至胡则、胡赈相继进士及第。嗣后随着人口增加,可能置业于胡库,居于胡库。这可能就是承师迁居胡库由来之说。 为何又胡棣 “以卜兆故,定居库川”呢? 胡棣之父胡赈,据《库川胡氏宗谱.简述》之说:“咸平三年 (1000)登陈尧咨榜进士, 以兄出仕,抗志事亲,朝廷授登仕郎,守婺州永康县主簿以就养,后转太常寺奉礼郎。葬承训乡新龙山彭公墓侧。” 《库川胡氏宗谱.简述》中也说到:“一世祖彭公葬于永邑承训乡十一都之新龙山 (今八字墙乡龙潭里),二世祖彦濲公葬于十一都之阔塘里。”今龙潭里、乌石、连枝胡氏都为赈公一支,由此推断,胡赈一直生活在龙潭里侍奉祖辈的可能性最大,逝后葬于新龙山彭公墓侧。胡赈的儿子也与父亲生活在龙潭里,之后才有胡棣“以卜兆故,定居库川”之说,应该符合事实。 其次,说说关于“胡公出生在缙云”的考证。 按民谣传说,谱牒比对,文物遗址,风俗习惯等考证,胡公出生缙云,故里在岩坑,本该像葬身龙井,圣显方岩一样明确,但眼下依然是众说纷纭,各说各话。为增进宗亲团结,共同弘扬胡公文化。借此,笔者想就此点个人看法,以就教各地胡氏宗亲及专家学者,并敬请批评指正。 一、引经据典:“胡公出生在缙云。”《胡公经》开首四句是:“佛说弥陀胡公经,胡公出生在缙云,胡公分身胡塔地,父母双双上天庭”(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方岩签诗解说》,原永康胡公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胡国钧著)。 《五云胡氏宗谱.卷之一》(清咸丰庚申版)有载:“应氏怀孕,欲往母家生产,不意往至靖岳胡塔地,遂诞生一子,就洗两头塘,抱至母家养育,取名胡则。”胡塔地、两头塘的遗址仍在。东方镇一带的农历六月十八“靠山节”,八月十三前几日的“胡公案”及当地诸多民间传说,都起源于这个典故。 缙云古谚:“木樨花远处香,胡相公显外洋。”显外洋自然是指胡公圣显方岩,与之对应的山中故乡——缙云岩坑,千百年来,当然也就“村小名气大”了。 二、靠谱说话:“一祖派缙云岩坑。” 五云谱:咸丰庚申版《胡氏宗谱.卷一第31页》记载:“大宋乾德元年癸亥,胡某,字子正,曾祖讳彭仕钱氏,官至吴越令公,取钱氏,生彦瀔。性喜清幽,有陶靖之志,访至栝苍缙云岩坑。有惬于焉者,……于是筑室而居,改名胡石堂。娶陈氏生承师。娶婺州应氏……”。在世系图中标注:“彦瀔,徙居缙云十六都胡石堂之祖。” 缙云大黄谱(177页),世系图也标注:“彦濲……始迁栝缙十六都石堂。” 永康库川谱:“据龙潭里连枝图记载,嘉定元年(1208)已有胡氏八大支派。此八支派是“一祖派始自台州在城,一祖派处州缙云岩坑,一祖派永康胡库,一派东阳梅岘前山……”(详见《库川胡氏宗谱》第31页)。 永康塔石谱则记有:“盖吾家自缙云岩坑濲公来居永康库川。”“一祖派缙云岩坑,……一派县市,……一派库川……一派钱塘龙井源。"(详见致和二年《塔石保定胡氏宗谱.外纪世系〈重编胡氏支图序〉》及《胡宗各派居址》,详見《塔石胡氏宗谱》第18页) 磐安胡宅谱:“逾栝苍之永邑,土著于邑城(指东阳县城)之城隍庙东梓城巷。” 《缙云县志》:清康熙二十三年《缙云县志.山水.潭》:“大圣:县东南七十里,胡则父承师修炼于此,后尸解,故其潭名大圣云。”《缙云县志》关于“大圣潭”记录的内容也与永康《老谱各派联族句》“大圣潭边是祖派”契合。在同版《缙云县志.选举.名宦》篇记载:“胡则,字子正,兵部侍郎”。并将他列入“科目不可者”,以示他虽是缙云人,但不是以缙云学子的身份考取功名的。 国谱:《世界胡氏通谱》2008版302页和2010版332页均载有:“公名则,字子正,谥正惠,括之缙云人也。”《中华胡氏通谱》545页明文记载“岩坑始迀祖胡彦濲,其父由钱塘迁永康,彦濲生承师,承师生胡则,胡赈。”同谱547页载:“岩坑曾称为胡石堂,建有胡则进士坊和胡相公(胡则)庙。” 岩坑谱记载的胡公身世,与传说、习俗、各地族谱、方志、国谱几无出入。足见胡则,不仅出生在缙云,并把岩坑作为他的故乡。 三、文物遗址:“须寻坊表是故轩。” 岩坑“胡相公坟”,其实是胡则祖父——彦濲的坟墓,一直保修完好。 岩坑胡则进士坊,《缙云县志》有记载:“进士坊在下坑为胡口建”。咸丰庚申版《五云胡氏宗谱.卷一》云:“宋太宗端拱二年,公登进士第,建坊于村中,正公不忘本之意也。”此谱还记有胡则与好友范仲淹交代自己身世的一首诗:“木有本兮水有源,佛陀仙掌老夫村,若问吾身真出处,须寻坊表是故轩。” 圣旨箱,现存木箱制于嘉庆戊辰年,内存有胡公画像、圣旨、龙虎画像、由胡则亲自拟定家训配十阎王殿挂图。 胡公庙,位于村口佛陀岩西侧,始建于北宋,史上多次重修,尤以民国三十二年的修建最为隆重。当时缙云民国政要与社会贤达纷纷撰联祝贺,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有:“赫声濯灵威名远扬全浙,降康赐福神恩永被故乡——杜芳”;“历州郡转部曹功累三朝同尊元老,生缙云长永康神行两地普照恩光——李怀新”;“远怀白水近接献山立庙相阴阳总括一方灵秀,圣显灵村神依祖籍济人参天地应承百世气香——吕月屏”;“驾回祖籍异迹威灵垂百世,庙傍献山箓香瑞霭享千秋——丁志亮”;“出处在岩坑圣显方岩威灵并巍岩以赫奕,居心凭天理民仰青天恩生同神灵而久长——赵生祥”;“邻邑显圣灵缅当年定国安民劳绩巍峨高宇宙,故郡新庙貌喜今日济人利物仁恩浩荡遍环区——陈育姜”。赵钧撰,赵埙书的《重修佛陀岩赫灵庙记》开篇就说:“岩坑水口有巨岩耸立,峋嶙奇丽,曰佛陀岩;旁有古庙,曰赫灵庙,祀宋侍郎胡则公子正。考公生于胡塔地,岩坑其世居也。” 四、故里风情:“保定郡,侍郎第”。 岩坑祭祀胡公的风格独特,历史悠久。 大年初一,挂胡公像,拜胡公,学家训。 每年清明节前十天,由各房轮值主祭。所上的贡品,除以酒肉等表示排场外,还必备清明果和芥菜。清明果,俗称“点心”,其用料与做工都有讲究,做点心祭祖,据考与胡公有关,现在也仅流传于胡公故里岩坑及四周乡镇。另外,胡公故里一带还清明祭祖,还必上芥菜,以示不忘家规训诫之意。岩坑则公裔孙,不分远近回乡祭“胡相公。” 农历八月十三胡公生日,迎胡公案,做胡公戏,祈求风调雨顺。 农历十二月廿五,为胡公之母庆诞,用土酿“酵母”(酵娘)做馒头。半球形,上加红彩,以示羔羊跪乳,不忘母恩。 大年三十,岩坑家家户户挂“保定郡,侍郎第”大红灯笼贺岁。 如此等等源远流长过年过节的独特方式,无不体现岩坑与胡公极深的渊源,也是岩坑作为胡公故里的有力证据。 笔者仅就生活中所见所闻,各地族谱资料、方志、通谱等文字材料,结合民间传说歌谣和风俗习惯,谈了关于胡公出处的初浅认识。限于种种主客因素,难免以偏概全,但愿不致于影响抛砖引玉,共同促进各地共建胡公文化,不断弘扬胡公精神的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