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再论胡姓的起源与胡人的关系》一文有感——胡誉柏
江苏省泗阳县胡继云宗亲于 2020 年 7 月发表了《论胡姓的起源与胡人的关系》一文后,引起了不同争议。今年 8 月再次发表了《再论胡姓的起源与胡人的关系》一文,其洋洋洒洒一万多字,图文并茂,引经据典,很是花了一番功夫。胡继云宗亲本是一篇学术文章,持个人观点本也无可厚非。但本人拜读了多遍,文章虽好,但总感觉文章观点有问题,结论在宗亲中会造成不良影响,遗害无穷。所以还是有不吐不快,以还胡氏源流的真实面目。
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及其当代黄启昌的《胡姓史话》、《中华姓氏通史胡姓》等书籍及各地《胡氏族谱》已经把胡姓源流说得很清楚,一原始时代的胡部落发源而来,如黄帝时期的胡曹(胡曹可能是一个部落的称呼);二是以谥号“胡”为姓,是胡姓主要来源,也就是说是陈国公胡公满的后人;三是两个胡国的后人以国为姓,一为姬胡,二为归胡;四胡姓又一来源,姜姓齐国胡氏(《安徽省胡氏通志》语);五是源于官位姓胡,如胡簋史官位,胡骑校尉官位等官职的后人姓胡;六是源于他姓改胡姓,如由复姓“胡母”分化而来,由李改姓胡(特指“明经胡”),其他姓氏改姓胡,如孔姓改胡姓(孔胡堂胡)、蓝姓改胡姓(洪武朝大将蓝玉后人)等等;七少数民族胡氏,胡姓的又一来源,如鲜卑族汉化改姓为胡氏,契丹族汉化改姓为胡氏、苗族汉化改姓为胡氏、瑶族汉化改姓为胡氏、满族汉化改姓为胡氏、回族汉化改姓为胡氏等等。
胡继云宗亲在《再论胡姓的起源与胡人的关系》一文中提到的林胡国、东胡国只是西周至战国的非姬姓方国 387 个中的两个方国,它们与齐国、宋国、楚国、陈国等一样都是非姬姓方国,都要定期朝贡周天子,是周朝的属国,大概率是华夏族方国,可能与胡人(北方少数民族)父系血缘上没有半毛关系。如果是这样,胡继云宗亲何谈“胡姓的起源与胡人的关系”一说?
如果正如胡继云宗亲在《再论胡姓的起源与胡人的关系》一文中提到的林胡国、东胡国是胡人方国,并在文中反反复复强调说“胡姓的起源与胡人的关系”也只是少数民族汉化改姓为胡氏一个方面,并没有特别之处。只能说明林胡、东胡两个胡国的后人可能有人汉化后改姓胡,在目前还没发现胡姓中有哪一支自称为林胡国与东胡国的后人。林胡国、东胡国第一个字是“林”与“东”,你就不认为他们的后人是姓林或姓东呢?如果不是,理由又是什么?
“秦朝以前的林胡国、东胡国,汉朝初期的安定郡,三国时期的胡国(见上图),应该是与胡曹、胡姓、胡人有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虽然史书上没有这样记载,但是,可以想象,如果说这个胡国是西汉时期中原某个胡姓人来安定郡以后,其后裔创立了胡国,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西汉只有 200 多祚年,到东汉时就有了胡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个别人不可能繁衍成这么大面积、这么多胡姓人的胡国。只有在林胡国、东胡国的基础上,才能有成千上万,乃至百万的胡姓人,才能产生有能力独立于魏、蜀、吴之外的胡国(见下图)。”
这段观点明显然站住不脚,刘邦建立汉朝、朱元璋建立明朝,汉朝的人并不都是姓刘、更不是刘邦的后人;明朝也一样,明朝的人姓朱的只是极少一部分人,朱元璋的后人占比也很少。胡国人就都姓胡?硬要把三国时的胡国与先秦时期林胡国、东胡国扯上什么关系,确实无语。三国时这胡国存不存在本人到目前并没查到相关资料,如果正如胡继云宗亲所说:“存在”,林胡国与东胡国在灭国一千年后(推理最迟在春秋晚期灭国)再复三国时的“胡国”,并远离先秦时的林胡国、东胡国几百公里再建胡国(从《再论胡姓的起源与胡人的关系》一文提供的地图推理出),而且臣民都是原林胡国、东胡国的臣民后裔,这种可能性有多大?可以大胆说概率不会超过亿分之一。
“由此可见,当时安定地区的胡氏人数众多、名人辈出是其它地区的胡氏所不及的。“天下胡氏出安定”,不仅其历史久远,也有许多历史史实支撑。但是,安定地区许多时间都属于胡人管辖。可以推断:“天下胡氏出安定”,是因为黄帝时期的胡曹生活在安定、是因为安定地区的林胡国和东胡国是胡曹的后裔所建、是因为安定地区的林胡国和东胡国比中原的胡子国、陈胡国建立的年代更早、存在时间更长、胡姓人更多,所以才能在公元 415 年河西胡刘云等率数万户降魏,公元 416年安定人胡俨等率户五万据城降于夏。”
这段观点更是站不脚,黄帝时期的胡曹生活在安定?资料出自何处?建立的年代更早、存在时间更长、胡姓人更多?中国很多小姓都存在三千多年,如鸡姓、酱姓、姒姓等,发展了三千多年也不到千人。华林胡氏一世祖城公为唐末人,自认为城公后裔就近千万之多,胡姓中始祖为明初的人,其后裔几万的不在少数,如孝感的荣七公后裔,在孝感就有几万之众。比起中国的著姓司马姓全国人口也少不了几个人。存在时间长,人口不一定多,这是普通现象。如果人口任其自然发展,有可能几百年后小姓变成大姓,大姓也有可能变成小姓。大姓能成为大姓,不是必然结果,更多是偶然因素造成的。胡氏能成为全国过千万人的前十五大姓,是与唐末华林胡氏一世祖胡城有关,他的子孙众多,他的子孙众多还与他的八世孙胡直孺有关,胡直孺公的子孙占华林胡氏很大一部分。还有陈氏为全国第五大姓,人口六千多万,与江州义门陈始祖陈旺(唐末人)有关,他的子孙占到全国陈氏人口一半以上,加上这三千多万,陈氏才能稳居全国第五大姓。各姓氏、各大支系也同样是这样的,如庐陵胡氏把九世祖忠简公胡铨的后裔单独列出来,庐陵胡氏在全国胡氏中只能算作为一个人口小的支系了。
“北魏实行门阀制度,所谓“门阀”,是指封建社会中通过门第看是否是显贵之家。《后汉书•宦者传论》:“声荣无晖于门阀”。《新唐书•郑仁表传》:“尝以门阀文章自高。”北魏特别重视门阀特权,为保证胡人世族特权,而实行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各州设大中正,大中正都由胡人世族豪门担任,选取原则以“家世”为重。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九品中正制成为胡人操纵政权的工具。说白了,这时候的胡人是上品“高门”,汉人是下品“寒门”。北方胡姓人成为名门望族,同时也产生了胡国珍、胡太后”等权倾朝野的名人贵族。据二十四史之一的《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共有 118 姓,其中宗族 10 姓,胡姓为宗族 10 姓之一。安定胡氏从汉朝至北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安定胡氏,保持门阀族望长达八百多年之久。安定成为胡氏最普遍的郡望和堂号。天下胡氏出安定,安定胡氏源于曹,可能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这段观点更是荒唐,胡国珍生活的年代已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大力推行鲜卑族汉化的时期,孝文帝及后面的皇帝重用汉人再正常不过,胡国珍贵为光禄大夫、安定郡公,是因为女儿灵太后贵为太后而受封。正如杨坚(隋文帝)的父亲杨忠因功勋卓著在北周(鲜卑族人宇文觉建立)位居柱国、大司空、随国公。杨坚年少时就因依靠父亲功勋被授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的荣誉职衔,后因功升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大兴郡公,后因灭北齐进封柱国、后为上柱国、大司马、大前疑(相当于丞相)。杨忠、杨坚父子并不因为是汉人而遭胡人(鲜卑族人)猜忌与排挤,而杨坚最后在胡人堆中位及丞相高位,这说明了什么?
安定胡氏从汉朝至北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这是事实,全国胡氏各大系(包括华林胡氏、老安定胡氏、龙川胡氏、清华胡氏、庐陵胡氏、大塘胡氏、白竹胡氏、新余西林胡氏、新喻湖田破港胡氏、玉壶派胡氏、浙江奉化胡氏、南丰官塘双井派胡氏、进贤健武胡氏、上饶大济胡氏等)都认为出自安定胡氏,可能占到全国胡氏人口 90%以上(另含明经胡,明经胡氏始祖昌翼公尊胡三公为义父,上接满公),各支系家谱都记载从满公而下,根本没有胡继云宗亲所说胡曹、林胡国、东胡国之说词,那怕有星点提及,这正常吗?如果是胡曹、林胡国、东胡国发源而,在家谱中或多或少会露出一点蛛丝马迹。正如经常参加胡氏宗亲活动热心人士秦佳科女士祖上(父系)在唐朝从波斯而来,现已过一千多年(有可能超一千三百多年),子孙还口口相传祖上(父系)来自古波斯。福建泉州一郭姓村庄同样相传在唐朝时是阿拉伯人(父系),一千多年保持不失传(文字、口头)。原江西省胡氏宗亲联谊会常务副秘书长胡宝建宗亲祖上清初从贝加尔湖湖畔迁北京延庆,而近几代迁江西景德镇市,已近四百年,子孙辗转多地还不忘祖上(父系)来自何地,这说明了什么?南昌市塘山镇长巷村胡金雪、胡二妹兄弟于 2019 年 7 月 8 日中午来《世界胡氏通谱》编纂委员会寻根,胡金雪、胡二妹兄弟俩自述:“寻根已进行了二年多,其父幼小时随婆婆嫁继到长巷村胡家,只知婆婆 1910 年生,名为柒招先(南昌市昌北沙井人),解放前爷爷是个船老大,小名胡俄子,后半生在吉安渡过,爷爷哪里人不知道?”婆婆嫁继到长巷村胡家后还生了几个叔叔,虽然叔叔也姓胡,整个村庄都姓胡,兄弟俩人还是非常渴望找到自已的老家、自已的根,估计俩兄弟及后人要完融入到当地胡姓中是非常困难的。中国人有一句名言:“站不改名坐不改姓”,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有这种骨气,何况安定胡氏在北魏时期如此显赫的望族,怎么可能胡乱攀附别人的祖宗?如果攀附能得到的实惠是什么?好处又在何处?胡国珍公(公元438-518 年)到今天也就一千五百左右,这么大的家族如果是胡人(父系),怎么可能在族谱上会抺的一点点痕迹都没有,连口口相传也没有,而反不如几个小家族记载与口口相传呢?这种可能性有多大?任何毫无根据的猜测与推理都是荒谬与苍白无力的。
“到了隋唐时期,胡人的门阀制度被废除,九品中正制被科举制所取代。胡人和胡姓人的社会地位比南北朝时期一落千丈。特别是唐朝时期,其疆域是汉人和胡人地区的合并,到达 1237 万平方公里(现在是 960 万平方公里),是汉人政权疆域最大的王朝;其经济、政治、文化都是中国历朝历代最为鼎盛的时期。但是,在近400 年的隋唐时期,胡姓名人却寥寥无几。这显然是受“胡人”,“五胡乱华”恶名的影响。与此同时,有不少北方胡姓人,为了逃避汉人的追杀和歧视,避免“满门抄斩”和“灭门九族”的悲剧,纷纷改姓和逃亡,以至于原来的安定地区也难找胡姓人。”
胡继云宗亲忘记了隋文帝杨坚前期唯一妻子独孤伽罗皇后是胡人(鲜卑人),隋炀帝杨广朝的重臣宇文化及也是胡人(鲜卑人),唐高祖李渊的母亲独孤氏也是胡人(鲜卑人),这时胡人(特指鲜卑人)已与汉人隔于一体。何来“为了逃避汉人的追杀和歧视,避免“满门抄斩”和“灭门九族”的悲剧,纷纷改姓和逃亡”之说。既然为了“避免‘满门抄斩’和‘灭门九族’的悲剧,纷纷改姓和逃亡”,安定胡氏为什么不改姓?胡姓又是怎么保存下来的?
寻找祖源不是和稀泥,什么“不管是胡人还是汉人,都是炎黄子孙”?你说人家是炎黄子孙,人家同意吗?这是一厢意愿!硬要说“胡姓与胡人有无法割裂的渊源关系”,我个人认为只是一小部分胡氏,胡氏支脉与胡人有关。从目前看到的各地胡氏族源都是上接胡公满,至今还没发现与胡人有关的族源说明。
以上发表的观点也仅代表个人观点,我相信真理越辩越真,希望以上辩认能对胡继云宗亲的文章有帮助,下期发表的文章会更精彩,逻辑推理性更强,观点更站得稳。如有冒犯处,还望谅解。
注:红色部分是引用原文的部分段落
胡誉柏于南昌市新建2021年 10月 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