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391阅读
  • 0回复

《 御影与宗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22-08-11
《话说的历史  御影与宗祠》
作者:胡国用(字 信之)
       话说明朝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孔李之乱期间,我谱第二十二世胡大海的第五个儿子(二十三世)胡德山的后裔(三十一世)胡怡,字怀之,行三。同两兄长胡惺、胡恬,由黄县城东上庄魏家一带,迁往屺㟂岛。胡怡 为了纪念这次迁移,给自己日后在岛上出生的两个儿子取名:长子胡屺生、次子胡屿生。后嗣人丁日见繁盛,逐渐发展成为屺㟂岛村的主体族系。
        胡怡 后裔秉承华夏文明,在屺㟂岛建村立庄,并于乾隆五十五年,中国农历庚戌年(即公元1790年)在村中的十字大街西南隅,为先人耗巨资修建了一座 胡氏祠庙。屺㟂岛 胡氏家(祠)庙,规模宏大,雄伟壮观。相传,屺㟂岛胡氏宗祠(家庙)始建于公元1790年,农历庚戌狗年,即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在前三支的第二支族人胡其模(时年58岁)的带领下、经后五支的第二支族人胡其温(时年59岁)等贤达的极力推动和积极宣传,并在众多宗亲们的积极资助合作下,使屺㟂岛胡氏家庙在清王朝这段全盛时期竣工落成。这是一处前出檐,后出厦,带卷棚的古代建筑。墙体磨砖对缝,房架严榫合卯。在黄县以西各乡镇是数得着的祠庙。岛人相传,当年修庙的时候,请来的是黄县最有名的木工、瓦匠,胡家既不讲工钱、又不讲工期,只求把祠庙建得最好。工匠们一日三餐鱼虾伴馒头、酒肉相间,竣工时经族人验收、评议确实不凡。日后经历代族人不断地充实完善,到公元1912年间呈现 :祠庙门朝东,高大宽敞的门头板上,雕刻着四个醒目的大字“胡氏祠廟”。其下方,街门的上槛上题写着横批“宋儒明臣”,两扇大街门上的对联是“纂史注经配享宣圣,辅君定国溢赐武莊。”  进入祠庙大街门,经甬道折而向北,祠堂大殿坐北朝南,门顶上是一块朱底金字匾,上书“世代源流”四个大字。门两侧的大明柱上篆刻着“为盛世臣伟绩丰功垂历史,入名宦祠群黎百姓颂仁天。” 祠堂大殿内,沙灯吊挂,幡条垂悬,靠北墙正中供案两旁的木瓦联上题写着“智勇佐明朝凤阳籍金陵都一等爵封昭南越,忠良绳祖武兴化府永宁县千秋德望重东牟。”上方的横批是“万古流芳”。
    数年后,大殿内东侧墙上又增添了一块刻有“越国垂型”的匾额,这是民国年间,黄县县长胡永年得知屺㟂岛村为胡姓望族,亲笔书写,献给胡家祠堂的。村中老人说,进岛认宗时,这位县太爷在岛的东山外下马,双手托着匾,徒步而行,恭恭敬敬地祭拜了胡氏先祖。
    早年间,祠堂大殿里供奉着一幅明太祖朱元璋令画师给胡大海画的画像,据说上面有朱元璋的两方御印,族人称其为“御影”。明臣越国武庄公 胡大海是本族直系先祖,居我之上第二十一世(若以 胡大海为一世的话,那么,到我胡国用这一辈,已是第二十二世人了)。胡大海,字通甫,号百川(公元1306年—1362年),年五十七岁阵亡。清朝初年,屺㟂岛胡氏宗亲为永仰先祖,移御影于屺㟂岛,恭为奉祀。然而,远居潍县之胡德林的后代得知此事,便派一亲信,改名换姓,到岛上做雇工,历时两载,终于潜入祠堂,盗走御影。事后,屺㟂岛族人查觉,获知是潍县胡族所为,便遣人突访潍县胡族,明拜宗祠,暗查御影。终于使潍县胡族设宴认错求和,席间胡族外甥王寿彭出面调合,言称供奉满月,必当隆重奉还。王寿彭是光绪年间一甲头名状元,倍受清廷宠信,岛人岂有不允之理,只得回岛等待。谁知这一回来便杳无音信了,再经交涉,潍县胡氏竟支吾拖延,毫无结果。另一传说,越国公胡大海之御影,被天津胡氏宗亲窃取供奉。总之,我“胡氏祠廟”所供奉的越国武庄公胡大海之御影从此不知了去向,成为屺㟂岛胡氏族的一大遗憾 ······
纵观氏族长河,正气浩荡。做为德山祖之第十九世孙的我(胡大海居我之上第二十一世,胡德山居我之上第二十世),由衷地感言:山水林乃亲兄弟,御影谁供都适宜。德山后代也好,德水、德林后裔也罢,诚心奉祖,精神可嘉。御影有形,孝心无境。愿德山、德水、德林后嗣,勿忘本源、精诚团结,以先祖越国公胡大海为荣,发愤图强。谱写胡氏博爱坦诚、光明磊落、建功立业的新篇章。
        ——— 胡人言之(古月清风)QQ1424977836.    
                   山东省龙口市屺㟂岛村 胡国用(字 信之)撰书
                                         公元2011年02月09日 夜

慎终追远,勿忘祖先。——— H.G.Y
QQ1424977836.(古月清风)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