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491阅读
  • 0回复

中国历代爵位一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6-08-05
转帖自【http://www.nihaoblog.com/1_19580.html


一、先秦时期的封爵

1、上古的“爵”

《通典.职官.封爵》上载有:
黄帝:方制万里,为万国,各百里。
唐虞夏:建国凡五等:公、侯、伯、子、男。
殷:公、侯、伯三等,公百里,侯七十里,伯五十里。
周:公、侯、伯、子、男五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周公居摄改制,大其
封,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孟子.万章篇》说: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
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
。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
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但以上这种“爵”只是一种
名号,与后世的封爵有很大的区别。除天子之外,公侯伯子男的地位和权力是相等的,仅
仅是在礼节上的待遇有一定程度的差别。这个最近有不少著作论述,专门讨论这一问题。



2、春秋战国时的封爵
战国以前,各诸侯国内部的爵实际上有卿、大夫、士三级,每级又分上中下三等。各国按
国大小待遇不同,如《左传》中载“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
小同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大,下当其下大夫。”有不同的食封标准,如《国
语》中载“大国之卿,一旅之田,上大夫,一卒之田。”《左传》中也载赵简子曾有“上
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之语。

战国时,各国的爵大致有卿、大夫等。如各国都曾有“上卿”、“亚卿”、“客卿”等,
均为将相所得的高爵。大夫一级如有上大夫、中大夫、国大夫、五大夫等。战国各大国出
现了侯爵,如秦有彻侯、关内侯,楚有通侯,其他各国均有侯。除侯外还有封君,侯、君
封地或以县计,或以户计,但仅能食其封地的租税,无军政司法独立权,不世袭。除此以
外,各国还有一些特别的爵称,如楚国的封爵还有执珪、执帛。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定二十等军功爵: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以上相当于
“士”),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以上相当于“大夫”),
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
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以上相当于“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以上相当于“
诸侯”)。 彻侯得食县(设令、长),关内侯食租税于关内,余大庶长以下十八等,则如
吏职。凡斩获敌首级一颗,即赐爵一级,还要有赐田宅和服役人员一名的优待。有爵级则
可为官,斩敌甲首一颗,赐爵一级,愿做官的,可以作“五十石之官”,即斗食小吏。


二、秦汉时期的封爵

秦灭六国,实行纯粹的郡县制,赏爵仍为二十等爵。
西汉初分封了八个异性诸侯王,不久大多扫除,又分封了一批同性诸侯王于关东,镇土抚
民。初期诸侯王国一般较大,常有几郡,国内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
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平七国乱后削减,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
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
长丞皆损其员。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光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
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
太守,中尉如郡都尉。到后来的王国不过相当一郡,且王死后诸子皆可分其地,越来越小
。东汉略如西汉制,以皇子封王,其郡为国,置傅、相、中尉等。

侯(即二十等爵中的列侯)以户数为差,大者不过万户,少者五六百户,汉初因功封列侯
者有一百四十三人。侯国建制相当于县,有国相,相当县令,受所在郡守节制。列侯另有
家丞、庶子、门大夫、洗马、行人等数官。朝廷京师设主爵中尉管理列侯,景帝时改由大
鸿胪管理。东汉时列侯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设国相,有家丞、庶子等家臣。

汉仍承秦二十等爵(武帝时改彻侯称列侯),其中七大夫以上为吏爵,可令食邑;七大夫
以下为民爵,只及其身与户。后其爵渐轻,武帝时在此之外,又特设武功爵十一等:一级
造士,二级闲舆卫,三级良士,四级元戎士,五级官首,六级秉铎,七级千夫,八级乐卿
,九级执戎,十级政戾庶长,十一级军卫。规定立功受爵的将士可以补吏,可以赎罪,功
劳超等者,大者封侯,小者补郎,使受爵者得到实际利益。但是,由于规定了武功爵可以
买卖,所以也就无法避免爵位朝轻、滥方向发展。东汉时期,由于征辟、察举和任子等制
度基本上垄断了官吏选拔权,虽二十等爵仍在,其作用已式微而益轻,除列侯、关内侯两
级外,其余的后来几乎名存实亡。东汉末曹操在列侯、关内侯下又设名号侯十八级,关中
侯十七级,关外侯十六级,五大夫侯十五级,皆为不食租的虚封。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封爵

1、曹魏的封爵
自曹魏起正式废除了秦汉以来的二十等爵,实行公侯伯子男五等制度,以后为历朝所沿行


魏文帝黄初年间,定爵制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最初在乡侯之
下还有亭侯,后省)、关内侯。王为皇室宗亲独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宗室、功臣
都有,均有封地;县侯、乡侯、关内侯为功臣及子弟起家封爵,无封国,食租税。王至男
视官一品,县侯视三品,乡侯视四品,亭侯视五品,关内侯视六品。

黄初三年始封皇子为王,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嗣王之庶子为乡侯,公之庶子为亭伯;黄
初五年改封诸王皆为县王,以县为国;明帝太和六年再调整,改封诸侯王,以郡为国。王
国置相、都尉(以上五品)、傅、保、友(以上六品)、郎中令、中尉、大农、司马(以
上七品)、家令(八品)各一人;公国职员如王国;侯国置相(八品,相当县令)一人以
及家令、家丞、傅等家臣。

除以上九等爵外,也有对庶民、士兵的赐爵,即曹操时在关内侯以下创立的名号侯、关中
侯、关外侯、五大夫侯,皆为不食租的虚封。


2、两晋的封爵

晋武帝咸宁三年(275年)定制,爵位有:王、公、侯、伯、子、男、开国郡公、开国县公
、开国郡侯、开国县侯、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乡亭侯、关内侯。非皇子不
得封王,宗室封爵有公、侯、伯、子、男(其中又有郡公、县公、郡侯、县侯之别);功
臣有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郡侯、开国县侯、开国侯、开国子、开国男、乡亭侯(乡
侯和亭侯)、关内侯、关外侯等。五等爵上加“开国”二字西晋时较少,东晋多以此酬异
性功臣,其建制不久,常与原五等爵混称,沿用至后世。从官品上看,开国郡公、县公为
一品,开国县侯、伯、子、男为二品,县侯三品,乡侯四品,亭侯五品,关内名号侯六品
,关外侯七品。

晋武帝时对王国制度有具体规定:大国二万户,兵五千(置三军,中军二千,上下军各千
五百);次国一万户,兵三千(置上下两军,各千五百);下国五千户,兵一千五百(置
一军)。公之制同王之下国。侯不满五千户,亦置一军,兵千人。诸王子除嗣王外,依次
按公、侯、伯、子、男递降。王、公、侯国均以中尉领兵。王国置相(后改称内史),王
官除傅、保、友、郎中令、中尉、大农、常侍、侍郎外,职官略同郡,以上均由朝廷任命
。租调由王“三分食一”(东晋改为“九分食一”)

3、南朝的封爵

南朝宋制因两晋,唯大小国皆三军(至孝建中,国官属不得对其主称臣,改称下官)。王
子为后,例封千户。齐因之。

梁封爵大体因前代,定制:诸王言称令,境内称之为殿下;公侯言称教,境内称之为第下
;皆自称为寡人。梁的五等爵制为:“五等诸公(即开国诸公),位视三公,班次之;开
国诸侯,位视孤亲、重号将军、光禄大夫,班次之;开国诸伯,位视九卿,班次之;开国
诸子,位视二千石,班次之;开国诸男.位视二干石,班次之”。 陈有郡王、嗣王、藩王
、开国郡公、开国县公、侯、伯、子、男、沐食侯、乡亭侯、关中关外侯,凡十二等。因
国小,王国封户一般大国不过两千(个别曾到五千户),小国仅千户。郡王、嗣王、藩王
为一品,开国郡公、开国县公二品,开国县侯三品,开国县伯四品,开国县子五品,开国
县男六品,沐食侯七品,乡、亭侯八品,关中、关外侯九品。一品视万石,二、三、四品
并视中二千石,五、六品视二千石,七、八品视千石,九品视六百石。

4、北朝的封爵

北魏道武帝皇始元年(396年),始封五等爵;天赐元年,减五等爵为四等:王、公、侯、
子,王封大郡。公封小郡,侯封大县,子封小县。后又复添伯、男二等。皇子和异性元功
上勋皆可封王。孝文帝行“亲疏世减挡”:亲王2000户、始蕃1000户、二蕃500户、三蕃3
00户。王国官有师、友、文学及中尉、大农、上中下将军、常侍、侍郎等。景明元年定制
有王、开国郡公、散公、侯、散侯、伯、散伯、子、散子、男、散男,凡十一等,王食半
,公三分食一,侯伯四分食一,子男五分食一。各爵品级为:除王外,开国郡公正一品,
开国县公、散公从一品,开国县侯正二品,散侯从二品,开国县伯正三品,散伯从三品,
开国县子正四品上阶,散子从四品下阶,开国县男正五品上阶,散男从五品下阶。
北齐爵分王、公、侯、伯、子、男六等。王,位在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封内之
调,尽以入台,三分食一。公以下,四分食—。王国,师一人,其余官略与晋、魏制同。
官品略有调整:除王外,开国郡公从一品,散郡公、开国县公正二品,散县公、开国县侯
从二品,散县侯、开国县伯正三品,散县伯从三品,开国县子正四品,散县子从四品,开
国县男正五品,开国乡男、散县男,从五品。较北魏各降—阶。又公国有郎中令,正七品
;大农,从七品;中尉,正八品;常侍,从八品;侍郎,正九品;上中下将军及上中大夫
,从九品。侯、伯国亦置大农,从八品;中郎、谒者,正九品。子、男国之大农,从九品


北周郡县亦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爵,皆加“开国”。 后改《周礼》九命之制“诸侯为外命
,公九命,侯八命,伯七命,子六命,男五命”。共计有王、郡王、县王、国公、郡公、
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乡男,凡十一等。





四、隋唐时期的封爵

1、隋朝的封爵

隋文帝开皇年间,设爵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九等。郡王第一
品,秩万石。嗣王、藩王、开国郡县公,第二品;开国郡、县侯,第三品;开国县伯,第
四品;并视中二千石。开国子,第五品;开国男,第六品。并视二千石。汤沐食侯,第七
品;乡、亭侯,第八品。并视千石。关中、关外侯,第九品。视六百石。另有记载与其稍
有出入:王正一品,郡王、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从一品,开国侯正二品,开国子正
四品下阶,开国男正五品上阶。炀帝时只保留王、公、侯三等,余皆废。

2、唐朝的封爵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定爵制九等:一等为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等为嗣王、郡王,食
邑五千户,从一品;三等为国公,食邑三干户,从一品;四等为开国郡公,食邑二干户,
正二品;五等为开国县公,食邑—干五百户,从二品;六等为开国县侯,食邑一千户,从
二品;七等为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八等为开国县子,食巳五百户,正五品
上;九等为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
各封爵还授给世袭的永业田,亲王10000亩,郡王5000,国公4000亩,郡公3500亩,县公2
500亩,侯1400亩,伯1000亩,子800亩,男500亩。


五、宋辽金元时期的封爵
1、宋朝的封爵

宋初的封爵增加到十二级,为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
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公、侯、伯、子、男都带本郡县开国,到封国公
时,则称某国公。初次只封小国、然后改移大国。皇子、兄弟封国,谓之亲王。亲王之子
承嫡者为嗣王,宗室近亲承袭,特旨者封郡王,遇恩及宗室祖宗后承袭及特旨者封国公。
馀宗室近亲并封郡公。其开国公、侯、伯、子、男皆随食邑:二千户以上封公,一千户以
上封侯,七百户以上封伯,五百户以上封子,三百户以上封男。现任、前任宰相食邑、实
封共万户。相应品级为:王正一品,嗣王、郡王、国公从一品,郡公、开国郡公正二品,
开国县公从二品,开国侯从三品,开国伯正四品,开国子正五品,开国男从五品。后嗣王
、郡公、开国公不封,保留九等。

有封爵者必有食邑。食邑从—万户到二百户,共分十四等。不过,食邑只是虚数,只有食
实封才有一点实际利益。食实封从千户到百户,共分七等。实封约为虚封数的4/10,食实
封者,按实封一户,每月给钱25文计算,随月俸向官府领取。宋代官员的这些封爵和食邑
、食实封等,都没有子孙可以世袭的规定。

2、辽金的封爵

辽的封爵很多继承唐制,也有王和五等爵,以及食邑、食实封等制度。
金朝封爵分九等:王、郡王、国公、郡公、郡侯、郡伯、县伯、县子、县男。官品为:正
从一品为郡王、国公,正从二品为郡公,正从三品为郡侯,正从四品为郡伯、县伯,承安
二年更。正五品曰县子,从五品曰县男。食邑定制为:封王者万户,实封一千户;郡王五
千户,实封五百户;国公三千户,实封三百户;郡公二千户,实封二百户;郡侯一千户,
实封一百户;郡伯七百户,县子五百户,县男三百户,皆无实封。


3、元朝的封爵
元爵分为:
王正一品
郡王从一品
国公正二品
郡公从二品
郡侯正三品
郡侯从三品
郡伯正四品
郡伯从四品
县子正五品
县男从五品。


六、明清时期的封爵
1、明朝的封爵

明朝的封爵分宗室和功臣外戚两种。

明太祖之初,定制袭封: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均视一品;诸
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均视二品;诸子
则授镇国将军,从一品;孙辅国将军,从二品;曾孙奉国将军,从二品;四世孙镇国中尉
;从四品。五世孙辅国中尉,从五品;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从六品。初亲王岁禄定为五
万石,后定减亲王岁禄为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
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将军三百石,奉国将军二百石。另有大量赐田,有的亲王
竟至数千上万顷。
明朝又阅前朝之制,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后革子、男,只留公、侯、伯三等,并定制
:“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爵分两种,一是只授终身(不世),二
是可以世袭(世),世与不世,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除有军功者外,可得爵号的还
有曲阜孔子后裔衍圣公及驸马都尉、外戚等因恩泽受封者,但只是给诰而不给券。与前朝
不同的是,明朝的公、侯、伯只有爵号和食禄,井无封邑。

2、清朝的封爵

清初(后金时),尚处于爵职不分的状态,至最后的完善也有一个过程。天命五年(1620年
),“论功序爵,列总兵之品三等,副(将)参(将)游击亦如之,其牛录额真俱为备御,每牛
录下设千总四员”。天聪八年(1634年),改称五备御之总兵官为一等公,一二三等总兵它
为一二三等昂邦章京,一二二等副将为—二三等梅勒章京,一二等参将为一二等甲喇章京
,游击为三等甲喇章京,备御为牛录章京。顺治元年,加封公、侯、伯世爵,不久更昂邦
章京为精奇尼哈番,梅勒章京为阿思哈尼哈番,甲喇章京为阿达哈哈番,牛录章京为拜他
喇布勒哈番,以及拖沙喇哈番。乾隆元午(1736午),又比照汉称,定精奇尼哈番为于爵,
阿思哈尼哈番为男爵,哈达哈哈番为轻车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
云骑尉。乾隆十六年(1751年),定世袭七品官为恩骑尉从而确立了二十七等世爵制:
公,分一至三等,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二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轻车都尉,分—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
骑都尉,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及骑都尉二等,正四品;
云骑尉,正五品;
恩骑尉,正七品。
爵位的承袭有两种,一种叫世袭罔替,所得爵位可世代承袭,由朝廷受予诰命,属于特典
之列。通常的世爵均定有承袭次数,—般是每—代减一等,袭次既尽,世爵也就取消。世
爵俸禄为:
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
二等公685两
三等公660两
一等侯又一云骑尉635两
一等侯610两
二等侯585两
三等侯560两
一等伯又一云骑尉535两
一等伯510两
二等伯485两
三等伯460两
一等子又一云骑尉435两
一等子410两
二等子385两
三等子360两
一等男又一云骑尉335两
一等男310两
二等男285两
三等男260两
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235两
一等轻车都尉210两
二等轻车都尉185两
三等轻车都尉160两
骑都尉又一云骑尉135两
骑都尉110两
云骑尉85两
恩骑尉45两
还有不列等的闲散公255两,闲散侯230两,伯品级官205两,子品级官180两,男品级官15
5两,轻车都尉品级官130两,骑都尉品级官105两,云骑尉品级官80两。凡在京八旗世爵,
每俸银1两,兼支给米1斛。

以上世爵主要用于封功臣及外戚。宗室皇亲另有制度,分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
子、多罗贝勒、多罗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
、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若除去世子、长子外共十二级。一般爵位
均为降级世袭,即子嗣承袭父爵要降一级。如果承袭者本人无甚功勋,不能晋级。少数特
许可世袭罔替,如清初的八家“铁帽子王”: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
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八家以及后世的乾隆时封的怡贤亲王、同治时封的恭亲王、光绪时封醇亲王、庆亲王四家


顺治元年,始定诸王、贝子、贝勒、公俸禄。摄政王3万两,辅政王1.5万两,亲王1万两,
郡王5千两,贝勒2500两,贝子1250两,镇国公、辅国公625两;顺治七年又加给禄米。后
几经调整,最后确定为:
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
郡王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
长子岁俸银3千两,禄米3千斛;
贝勒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
贝子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镇国公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
辅国公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
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禄米410斛;
二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85两,禄米385斛;
三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60两,禄米360斛;
一等辅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335两,禄米335斛;
一等辅国将军岁俸银310两,禄米310斛;
二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85两,禄米285斛;
三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60两,禄米260斛;
一等奉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235两,禄米235斛;
一等奉国将军岁俸银210两,禄米210斛;
二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85两,禄米185斛;
三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60两,禄米160斛;
奉恩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135两,禄米135斛;
奉恩将军岁俸银110两,禄米110斛。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胡氏宗亲网》,打造胡氏寻根第一网
联系方式:
eMail:swordfly369@163.com
QQ:240354002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