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2495阅读
  • 19回复

百家姓祥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7-03-01
赵(Zhào)传说皋陶十世叫蜚廉,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恶来,另一个叫寄胜。寄胜的曾孙就是造父。造父曾经给周穆王驾车,穆王把赵城赐了给他,于是,就根据国名命名了姓氏。赵匡胤是宋代的开国皇帝,据说《百家姓》把赵姓放在第一位,就与他有直接关系。


钱(Qián)陆终是古代传说中五帝之一颛顼的曾孙,他生了彭祖,彭祖的孙子彭孚在西周朝廷中任钱府上士,执掌全国的财政大权,于是,就以官为姓。明末清初的钱谦益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与同时代的吴伟业、龚鼎孽并称为清初“江左三大家”。


孙(Sūn)周文王的少子康叔在西周初年受封于卫,他的八世孙有个儿子叫惠孙,他受封于“戚”,他的后代非常崇敬他,就以他的名字“孙”作为姓氏。孙子是春秋末期的著名军事家,他的《孙子兵法》至今仍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


李(Lǐ)皋陶在尧帝时是主管司法的官,名为“大理”,他的子孙世袭这一职务,并以官为姓,人称理氏。在商纣王统治时期,皋陶的后人理征因为得罪了纣王而被处死,理征的妻子带着儿子利贞逃亡的途中,曾经在一棵李子树下摘果充饥得以活命,后来理征的妻子改“理”姓为“李”姓,以纪念李子的救命之恩。利贞的十一世孙李聃就是尽人皆知的道家的始祖老子。


周(Zhōu)周源于姬姓,以地名为氏。周人祖先为后稷,商末,古公亶父率族人迁至周原(陕西渭河平原一带),始称周族。古公曾孙周武王建立周朝。公元前256年,秦灭东周,将赧王废为庶人,王族称为周氏。春秋时,周公旦后人周公黑肩弑周庄王未遂被杀,其后人也称周氏。南北朝时,普乃氏、贺鲁氏、普屯氏皆改姓周。唐代为避玄宗名讳,姬姓大臣改姓周。周姓为中华大姓,名人众多,有西汉丞相周勃、周亚夫,三国时的名将周瑜,宋代哲人周敦颐、词人周邦彦,有新中国首任总理周恩来等。


吴(Wú)吴源于姬姓,以国名为氏。周太王亶父之子太伯、仲雍建立吴国,传至夫差为越王勾践所灭,其子孙称为吴氏。吴姓也为大姓。历史上的名人有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吴起,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吴广,唐代名画家吴道子,明朝《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清代的文学家吴敬梓等。


郑(Zhèng)郑源于姬姓,以国名为氏。周宣王分封其母弟于郑国(在今陕西华县以东),是为郑桓公。桓公之后,郑武公迁都于新郑,为春秋时的郑国。后为韩国所灭。其遗族散居于淮阳、商丘一带,以原国名“郑”为姓。郑姓名人有战国时期的水利家郑国,元代的戏曲家郑光祖,明末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及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等。


王(Wáng)王姓源出有七: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出自妫姓,为古帝虞舜之后;出自子姓,为商朝比干之后;秦灭六国后,各国王族避难散居,至汉朝初年纷纷易姓为“王”氏;赐姓,如战国燕王丹的玄孙嘉被王莽赐姓王;源于外族姓氏及冒姓。王姓为中华大姓,自古名人辈出,如秦代名将王翦,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等。


冯(Féng)周武王将他的兄弟毕公高,封于当时的冯阝城,享用那里的物产。毕公高的后人就以封地为姓,姓冯。冯字右边的耳旁,等于一个邑字,指地方,而将居地作为姓的情况,在上古时常有,叫做“去邑为姓”,总是省去邑旁后作为姓。另外还有一支冯姓,祖先是春秋时郑国的大夫,叫冯简子的。冯姓名人有冯谖,战国时人,有智谋,孟尝君门客。孟尝君叫他去收租收债,他却到了那个地方后,把债券全烧了,百姓很高兴。后来孟尝君大难临头,冯谖就带他到那个地方避难。


陈(Chén)周武王建立周朝,找到叫胡公满的人,封他在“陈”这个地方,建立陈国。因为胡公满是舜帝的后代。胡公满在陈国供祀先祖舜帝,他的子孙们后来都以国为姓,都姓陈。


陈姓名人有陈寿,他是晋朝人,著名史学家。做的官,职称叫著作郎,他写了《三国志》。


褚(Chǔ)古代春秋时候,宋国的公子叫恭段,他受封于褚邑,享用那里的物产。恭段品德很高,人家都说他的行为可以为人师表,于是称他叫褚师,因为他受封于褚邑。而恭段的子孙以褚师的称呼为光荣,就都以褚为姓。而古代又有种官职也称褚师,是管理集市贸易的,那时有以官为姓的做法,褚师官的子孙往往就姓褚师,然后又演变成姓褚。褚姓名人有褚遂良,著名书法家,于哲学、历史都有学问,得到唐太宗的重用。


卫(Wèi)上古周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叫康叔,他是卫姓的先祖。康叔被封到上古商代的首都朝歌。那时商朝已经被周朝代替了,原来商朝的遗民,有七个族归康叔管理,康叔于是建立了一个卫国。到了春秋战国时,卫国已并入秦国。那时卫国的公族后代,就约定以国名为姓,子子孙孙都姓卫。卫姓名人有卫青,汉武帝的大将军,多次打败匈奴,战功赫赫,被朝廷封为侯爵,叫长平侯。


蒋(Jiǎng)上古周朝,周武王的兄弟伯龄,被封到“蒋”,现今的湖北省仙居县。于是建蒋国。后并入楚国,蒋国的公族子孙都相约以原来的国名为姓,世代姓蒋。蒋姓名人有蒋琬,文武双全,英俊雄武,被诸葛亮看中,称他为“社稷之器”,后来,蒋琬做了蜀国的宰相。蒋廷锡,喜诗善画,在清朝康熙皇帝时举为进士,做文华殿大学士。


沈(Shěn)上古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叫季载,成立沈国。沈国君主的后代都以沈为姓。又有古代春秋时一贵族受封子爵,有沈子逞、沈子嘉两个人的姓名,见于史书记载。他们的后代,也都姓沈。


沈姓名人有沈括,宋代著名科学家,多才多艺,精于算术,是世界数学史上重要人物。更著有《梦溪笔谈》,记录各式科技发明,是世界科技史的权威著作之一。


韩(Hán)周时贵族武子,受封于韩原,子姓以地名为姓;战国时的韩国,被秦国并,原韩国王族世代姓韩;远古时黄帝有孙叫韩流,后人也姓韩。


韩姓名人韩非子,战国著名学者,著有《韩非子》。


杨(Yáng)上古时候,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封到杨邑,称做杨侯,建杨国,子孙用杨姓。晋国有一个太傅,名叔向,受封于杨氏,叔向的子孙也成为杨姓的一支。名人杨业,宋代大将军,勇猛果敢,人们称他无敌将军。


朱(Zhū)西周时,周武王封曹挟到邾,后代以地名为姓,写作朱。朱姓还有一支为舜帝大臣朱彪的后代。历代名人有朱熹,北宋理学家;有明太祖朱元璋。


秦(Qín)上古有个叫非子的人,善于驯养马匹,被周孝王重用,封为秦地的首领,于是就建立了秦国。而非子的远祖,一直可追溯到黄帝。非子建立的秦国成为强国后,终于统一天下。后来在汉代,秦国王亲国戚都世代以国为姓。又有汉代时罗马帝国的使者和商人来中国,那时中国人称罗马为“大秦”。那些大秦人有的在中国定居生息,后代就姓秦。历代名人有秦琼,武勇盖世,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后来做大将。他一生中也有困苦潦倒的时候,百姓就传说着秦琼卖马的故事。秦观,宋朝诗人。


尤(Yóu)尤姓是由沈姓而来。五代十国时,王知审建闽国,闽国沈姓因与审同音,而去掉三点水,改姓尤。历代名人有尤侗,清初人,善诗能文,参加编定《明史》。


许(Xǔ)周武王时候,文叔受封于“许”地,今河南许昌一带。文叔原是远古炎帝的后代。文叔建立了许国,春秋时许国并入楚国,许国君主的后代,就约定了世代以许为姓。许姓的另一支,起源远古尧帝时候,有个贤人叫许由,尧帝很尊重他,要将天下让给他,许由就隐居起来。许姓名人有许慎,汉代学者,著有一部书叫《说文解字》。


     


     


何(Hé)春秋战国时,韩国的公族中有一支迁移至江淮,以国为姓。但当地韩与何读音相同,后变成何。唐时,有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文化接触,选何字为姓。历史名人何承天,南北朝时人,天文学家。


吕(Lǚ)是炎帝的后代。远古时伯夷帮助尧帝掌管泰山等处的祭天仪礼,又帮助大禹治水,就被封为吕侯,于是他的后代就用吕作为世世代代的姓。又有一支吕姓,是春秋时候晋国的魏氏吕钅奇的后代。吕姓名人还有吕尚,又叫姜尚、姜子牙,帮助周武王灭纣,建立周朝,被封为公爵,人们尊称他为姜太公。吕不韦,秦国的丞相,秦始皇也尊重他的学问。他组织人编写了《吕氏春秋》,是重要典籍。


施(Shī)上古夏朝时,有诸侯国,称施国,今湖北恩施县,其后代姓施。另一支施姓源于春秋时施文,施文的父亲是鲁国君主鲁惠公。历代名人有西施,春秋战国时的美女。施耐庵,明朝人,《水浒》作者。


张(Zhāng)中国最大一姓,有一亿多人。春秋时晋国有个贵族叫解张,后来他的后代用他的名作为姓,世代姓张。又有一支起源更早,是黄帝的孙子,叫“挥”,他创制了弓和箭,他做的官也称作弓长,后来官名二字合成一字,就成为张姓。还有一支,是三国时龙佑那,诸葛亮赐他姓张。张姓名人张良,秦汉时的杰出人物,文武双全,帮助刘备打天下建立汉朝。张之洞为清朝后期改革图新的杰出人物,创办铁路、煤矿、织布厂等。


孔(Kǒng)开国君主叫汤,又叫天乙,是远古子姓氏族的后代,其后将乙字和子字并拢,形成一个孔字,定为姓。另一支孔姓,是春秋时宋国公子孔父嘉,后被人害死,其子孙逃离宋国,到鲁国定居。鲁国大名人孔丘,就是孔父嘉的后代。孔父嘉子孙世代姓孔,形成孔姓又一支。还有更古老的一支,来自远古黄帝的史官,名叫孔甲。孔丘,春秋时人,儒学的开创者,伟大的教育家。孔尚任,清朝人,文章好,又懂音乐,写了剧本《桃花扇》。


曹(Cáo)远古时,有叫“安”的贵族,帮助大禹治水,大禹就恩赐给他一个曹姓。到周朝时,周武王将他的一个弟弟封到曹邑(就是现今山东定陶县一带),于是建曹国。曹国的子孙后来都以国为姓,世代姓曹,形成另一支曹姓。曹操,三国时人,有雄才大略,曹操的儿子曹丕、曹植,文才很高,与曹操并称“三曹”。曹雪芹,清代人,著《红楼梦》。


严(Yán)严姓是由庄姓改变来的。战国时,楚国君王叫侣,死后追加称号,叫庄王,庄王的子孙就以这个庄作姓。东汉时,汉明帝叫刘庄,庄姓人就改姓严,因为庄、严两字意义相近。严姓名人还有严彭祖,汉代人,汉宣帝时做太子太傅,研究古代历史、哲学。严君平,汉代的学问人,隐居山林不做官。


华(Huà)西周时候,宋国公子,受封于“华”,享用那里的物产,他的子孙后来就以地名为姓,世代姓华。这位公子名叫孝父,是宋戴公的儿子,而宋戴公的祖上,追溯上去是上古的商代开国君主汤王。华姓名人还有华佗,三国时人,人们将他叫做神医。他的医术,药到病除,还能动手术,又发明了麻醉药。后来曹操头痛,叫华佗医治,华佗不愿老待在宫廷里,曹操不高兴,又怀疑华佗想害他,就杀了华佗。


金(Jīn)远古黄帝的儿子少昊的后代。少昊统治天下,用金属做标志,所以有金天氏的称呼。传说少昊登上王位时金凤鸟飞来,人们以为吉祥,于是他的部落就以凤鸟为图腾,旗上画有金凤。少昊的后代就以金为姓,世代相传。金姓名人还有金圣叹,明末清初的杰出人物,学问好,又有才气,人们称他天下第一才子。他为《水浒》、《西厢记》、《三国演义》几部书写了评说。金农,清朝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魏(Wèi)春秋时,晋国有个大夫叫毕万,他受晋国君主晋献公封于魏邑,在现今山西芮城一带。毕万的后代毕斯建起魏国,称魏文侯。后来魏国的公族子孙散居各地,相约以原国名为姓,世代姓魏。魏姓名人还有魏朗,汉代大将军,因为立有许多战功,被朝廷封为尚书。他文武双全,老年时还写有著作。魏收,北齐时的文人,后来升到中书令的大官,他写的《魏书》,编进了《二十五史》。


陶(Táo)始祖是远古的尧帝。尧在任部落首领之前,以制陶为业,他制陶的地方,就是现今山东定陶县一带。后来尧出了名,大家也称他陶尧,那地方被叫做陶丘。尧的子孙中,有人以制陶为荣耀,就姓陶,世代延续。古代传说中,也有说尧发明了陶器。陶渊明,古代晋朝诗人,他做官时觉得官场上人都是卑劣小人,就解下官印,辞职去山里种田。


姜(Jiāng)远古的神农氏,出生在陕西岐山西南方的姜河岸,神农氏的亲族就以地名为姓,形成姜姓。姜姓后代中又出了一个大人物,就是姜尚,又叫姜子牙、姜太公。他帮助周武王建立周朝。周武王因为姜尚的功劳大,就封他享用吕邑的物产,而姜太公的子孙中有一部分因此改姓为吕。后来姜尚又被改封于齐邑,建立了齐国,有一部分又改姓齐。姜姓名人还有姜维,三国时人,文武双全,诸葛亮很看重他。姜白石,南宋词人、音乐家,有著作传世。


戚(Qī)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孙林父,受封于戚邑,即今河南濮阳戚城。孙林父的后代世代居住于此,以地名为姓,姓戚。戚姓名人有戚继光,明朝人,战胜倭寇,成为流芳百世的民族英雄。他武艺高强,有学识、有智谋,明朝嘉靖年间任浙江参将,他训练戚家军,所教的枪法叫戚家枪,练成后,与倭寇作战,势如破竹。


谢(Xiè)上古周朝时候,周宣王将自己的母舅申伯封在“谢”这个地方。申伯受封后在那儿筑起了谢城,建立了谢国。后来谢国君主的后代就用地名做姓,世代姓谢。另外一支,是唐朝时北方的鲜卑族人谢偃的后代,相延用谢姓。谢姓名人还有谢安,晋朝将军,深知哲学、兵法、天文、地理,指挥作战神出鬼没,战无不胜。他指挥的“淝水之战”是战争史上著名的战例。谢灵运,南北朝时的诗人。那时的文人喜欢游山玩水,吟咏诗歌,产生了山水诗。谢灵运是做山水诗的好手,当时极受赞扬。


邹(Zōu)古代战国时期,有个邹国,邹国公族的子孙,世代姓邹。邹国原来叫邾娄国,是鲁国的一个附属小国。又有一支邹姓,是春秋时的宋缗王,他的后代有人享用邹邑那地方的物产,再以后的族人,就以地名为姓。邹姓名人还有邹衍,战国时齐国人,写《终始》、《大圣》等书。邹元标,明朝时的才子,举为进士,做刑部右侍郎的官。


喻(Yù)远古黄帝时,有个医官叫俞 ,为喻姓祖先。南宋时,俞姓后代里有个俞樗,聪明好学,举为进士,又多才多艺,且通世故,看人外貌就能辨别他的好坏。皇帝喜欢他的无所不知,就将喻姓恩赐给他。喻姓名人还有喻皓,宋代建筑学家,写的《木经》是木建筑史的重要文献。喻皓在开封造了一座高塔,是歪的,许多人讥笑他,十多年过去却慢慢直了,原来喻皓考虑到了当地风大。


柏(Bǎi)柏姓起源非常古老,黄帝有个孙子叫颛顼,他的老师就姓柏。而黄帝另一个后代叫帝喾,帝喾的老师也姓柏,叫柏招。春秋时候有个柏国,据说柏国公族都是上古柏姓的后代。柏姓名人还有柏良器,唐朝时人,他的父亲被安禄山杀死,他立志报仇,少年从军,打了六十多场仗,当上将官时,才二十四岁,以后更立大功,做了大官。柏从柱,明朝人,在淮河上修堤,人们称这道堤为“柏家堰”。


水(Shuǐ)水姓是大禹的后代,大禹治水,他的族人都当水工,后来就以水为姓。大禹治水时候到了会稽这个地方,清朝人徐士业有考证:“明鄞县有水甦民,其先世以禹王庶孙,留居会稽,以水为氏。”另外浙江在古时有姓“水丘”的,以后也有由水丘改为姓水。水姓名人水乡谟,明朝人,在丹阳当官,那里多灾害,他为救灾,积劳成疾,直至吐血而死。他的儿子叫水佳胤,长大了举为进士,当礼部郎的官,又懂打仗谋略,后来就当武将,官职叫兵备参议。


窦(Dòu)大禹的后代中,有个叫少康的人,母亲曾为避难,钻地洞逃出,生下少康。所以少康的两个儿子就姓窦,窦是洞的意思,这样来纪念先人。窦姓名人还有窦融,是东汉时人,跟随光武帝远征,立有大功,被封为侯爵,叫安丰侯。窦武,窦融的曾孙,东汉有名的大臣。窦宪,窦融的玄孙,也是东汉的大臣。窦建德,隋代起义军首领,他家祖辈农民,到窦建德生活的年代天下乱,他就率领农民起义,攻占城市,自称为夏帝。


章(Zhāng)远古时,黄帝将十二个姓赐给他十二个出色的儿子。其中有个姓任,任姓的氏族后来很昌盛,又分成十个部落,每个部落得一姓,其中就有章姓。另一支章姓,是炎帝的后代,炎帝后代中有一位姜子牙,是周朝的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后代被封在鄣地,建立了鄣国,就在现今山东章丘县。鄣国君主的子孙就世代姓章。章姓名人有章茂,明朝文官,礼部尚书。章学诚,清朝文官,乾隆皇帝时举为进士,做的官称为“国子监典籍”。他自己在历史学、地方志学上开一代学风,被尊为学术界的领袖。


     


                   


云(Yún)黄帝的后代中,有个叫祝融的,在上古时候,做“火正”,就是管理火堆的官,他有个受人尊敬的称号叫妘子,他的后代就姓妘,又在漫长的年代里渐渐省去女字旁,成为云姓。火的用处非常大,所以祝融又被尊为火龙神。古代还有一支雲姓的族人,后来又省去雨字头,也姓云。云姓名人有云敞,西汉时人,在朝廷做官。


苏(Sū)远古有个贵族叫昆吾,昆吾的儿子中有一个叫“苏”,是因为昆吾封在苏城为首领,就以地名作为后代的名字,再以后就演变成姓。苏姓人后来多住在河南。苏姓在周朝,好几代人都做官。苏姓历代名人有苏武,西汉时人,被朝廷派到北方匈奴部落去做使者,被匈奴扣留,但死不投降匈奴。苏轼,宋代文艺家,能文能诗,又能书法和画画,和父亲、弟弟合称“三苏”。


潘(Pān)上古周朝时候,周武王将自己的弟弟“高”分封到毕邑,在那儿建立毕国,这样“高”就又有权将自己的小儿子季孙分封到潘邑,即现今的陕西省北部。季孙的后代就以潘为姓。另一支潘姓的祖先,是春秋时期楚国的贵族潘崇的后代。潘崇那时教楚国公子商臣读书,谋划使商臣夺得了王位,以后官位高,家族兴旺,形成潘姓大宗。潘姓名人还有潘岳,晋代人,就是美男子潘安,他能诗能文,风度翩翩。潘琴台,明末文人学士,不爱做官,喜欢大自然,爱到海滨、山林游玩、做诗。


葛(Gě)上古夏朝时,有个诸侯国叫葛国,国君的爵位是伯爵,所以人称葛伯。葛伯的子孙后代就以国名为姓。那时的葛国,即现今河南长葛县。而江南也有一支葛姓,始祖是汉时葛庐,他帮助汉光武帝起兵立了大功,封为侯爵,但他将封位让给了弟弟,自己渡长江,居住在江南,形成名门望族,世代姓葛。葛姓名人还有葛洪,晋朝人,是道家的大人物,他懂得医学、化学等等。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书。


奚(Xī)上古夏朝时候,贵族仲,受封于奚邑,人们称他为奚仲。史书上记载奚仲任夏朝的车正官,专门管理车子。上古时候王公贵族才用牛车或马车,所以这个官职很重要,也由王族后代来管理。奚仲的祖先叫禺阳,而禺阳是黄帝的二十五个儿子中的一个。奚仲的后代以地名为姓,世代姓奚,所以奚姓是黄帝的子孙。奚姓名人还有奚容箴,春秋时代人,孔子的学生之一。奚鼐,唐朝时著名的制墨专家。


范(Fàn)上古周朝时,贵族士会,被晋国国君封为范邑的首领,他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世代姓范。范姓名人有范蠡,春秋时代越国的贤人,帮越王勾践复兴立国,功劳极大,但勾践立国后他就乘着一叶小船别去,不知所向,人们都为之赞叹。范晔,南北朝时人,著名史学家,写了《后汉书》,流传至今。范仲淹,宋代文学家,文武双全,官做到宰相。


彭(Péng)远古时候有个贵族叫篯铿,受封为彭地的首领,建立了大彭国,即现今的江苏徐州。大彭国的创建者篯铿,就是彭祖,传说他活了八百多岁。而彭祖篯铿的先祖,也是黄帝。黄帝有后代叫颛顼,是黄帝族中主要一支的首领,颛顼的曾孙叫吴回,吴回的孙子中有一人就是彭祖篯铿。彭姓名人还有彭越,西汉人,帮助刘邦打天下,建了许多奇功,刘邦称帝后分封他做梁王。


郎(Láng)周朝时,鲁国的费伯率领军队驻扎在郎城,今山东鱼台县一带,驻兵时间长了,就在郎城安居下来,这些族人的子孙,就以郎城地名为姓,世代姓郎。所以说费伯是郎姓的始祖。而郎姓的源祖,还可追溯到上古的周公那里。因为周文王、周武王都姓姬,而鲁姓是从姬姓里分出来的一族,鲁国君主就是姬姓的后代。费伯呢,又是鲁国君主鲁懿公的孙子。郎姓名人有郎士元,唐代大诗人。郎廷极,清朝制瓷专家,受康熙皇帝的命令监造江西景德镇瓷器。


鲁(Lǔ)上古时,周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受封于鲁地,建立了鲁国,国都定在曲阜,今山东曲阜,后来鲁国的王公贵族都以鲁为姓。鲁国古时是个大国,春秋时候出了个孔子。鲁姓名人还有鲁肃,三国时人,学问好,品格高,又有谋略,打仗有大勇大智,连敌国的人也尊重他,死的时候,吴国和蜀国都哀悼他。鲁九皋,清朝的著名学者。


韦(Wéi)韦姓由“豕韦”这个复姓变化来。上古夏朝时,有个大彭国,大彭国君主将一个叫元哲的孙子,封到“豕韦”这个地方,于是元哲建立了韦国,并以豕韦为姓,后来的公族子孙们省去了豕字,就以韦国的韦字当做姓,世传至今。韦姓的另一支,是大将韩信的后代,韩信曾避难到广西,为了掩人耳目,取韩字的半边韦当做姓。后来韩信的部下有广西人,都将韦当做姓。韦姓名人还有韦应物,唐朝的著名诗人。


昌(Chāng)始祖昌意,是黄帝的儿子。黄帝令昌意降居四川若水,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子颛顼。后迁至中原,建立了昌意城,今河南南乐县西北那一带。颛顼的子孙,以祖父的名字中的昌作为姓,世代延传。昌姓名人有昌义之,南北朝时人,梁朝的将官,做徐州刺吏。


马(Mǎ)古代战国时期,赵国有个将军叫赵奢,武艺高强,战功赫赫,被朝廷封于马服,今河北邯郸一带。赵奢受封后人们也称他马服君,他的子孙更是用马服当做姓,又后来省去了服字,世代姓马。马姓还有其他支系,如唐朝繁荣的西域丝绸之路一带,有西域的马姓人为繁荣丝绸之路作出贡献,有的后来定居中原。马姓名人还有马良,东汉文士,学问好,才气又高,文章动人。马良还有四个弟弟,也是当时的才子,他们兄弟五个中马良最才高,他眉毛花白,人们说:“马氏五常,白毛最良。”马融,东汉著名哲学家。


苗(Miáo)春秋时期,有个贵族叫贲皇,逃到晋国,晋国国君待他很好,让他享用苗邑的物产,后来贲皇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世代姓苗。而贲皇为什么要逃亡呢?原来贲皇的父亲是楚国的贵族,官为大夫,却因罪被杀了,贲皇怕受株连,就逃到晋国。苗姓名人还有苗晋卿,唐朝名人,做宰相七年,内政安宁。苗发,是苗晋卿的儿子,从小用功读书,年轻时成为著名诗人,他和另外的卢纶等诗人,一起被称为“大历十才子”。


凤(Fèng)远古有个部落首领叫帝喾,是黄帝的后代,帝喾有个大臣叫凤鸟氏,主管历法天文,以指导人民按照节气时令耕地播种和收割。这个官职很重要,所以凤鸟氏的家族也兴盛,以后世代以凤为姓。另外一支凤姓,出于唐代南诏国王族,生活在现今的云南大理。凤姓名人有凤翕如,明朝人,原籍江苏吴县,后来做衡州知府。


花(Huā)花姓和华姓同出一源。唐朝时,花与华字意有了些区别,所以花姓和华姓渐渐分开。花姓人物最早的是花木兰,传说是南北朝人。花姓名人如花木兰,因为父亲年老,她扮男子替父从军,立有战功。花敬定,唐代大将军,英威无比,为国家立了大战功,杜甫还作诗赞扬他,全国百姓也称赞他。花云,明朝将军,帮朱元璋打天下,智勇过人,战功多多。


方(Fāng)远古有个神农氏,是著名农业部落首领,他的后代中有一位叫榆罔,将儿子封在方山那一带。那儿子本来叫“雷”,受封方山后又叫方雷,方雷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世代姓方。方姓名人有方腊,宋代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明清时候,安徽的桐城出了许多文人,他们做学问极为认真细致,功力深厚,称为桐城学派,对中国近代文化很有影响。当地有许多姓方的学问家,如方式济、方孝标、方孝孺、方观承等。


俞(Yú)相传远古黄帝时,有个名医叫俞跗,他就是俞姓的始祖。据说他能割开皮肉,将体内五脏进行医治。中国的医术讲究穴道气脉,而腧字就是指人身上的穴脉,所以远古医师就姓俞了。当然俞姓的后代不再专门从医。俞姓名人还有俞文俊,唐朝人,武则天做皇帝他觉得不对,就写书交皇上,直说自己的意见,结果被流放到岭南,所以他的后代现今生活于广东、广西。俞大猷是明朝的福建总兵,文武双全,对孙子兵法很有研究,和戚继光一起打击沿海的倭寇。


任(Rén)远古黄帝的小儿子叫禺阳,受封于任邑。随后禺阳建立起了任国,在今山东济宁一带。任国公族的子孙,就以任为姓。任姓名人还有任棠,汉代人,不做官,将学问传给学生,教书也教德。有一次太守来拜访他,任棠就奉了一盅清水和一枝连根草,太守想了一阵,明白任棠是说,做官要清如水,并要把有势力的坏人连根拔除。从此就流传开一句成语,叫“任棠之情”,意思是请愿当官的为百姓做好事。任昉,南北朝时人,散文最出名。


袁(Yuán)上古周朝时,有个贵族叫伯辕。伯辕的孙子叫涛涂,将祖父名字的辕省去左半边,作为姓,也就成为了袁姓的始祖。袁姓名人有袁绍,东汉末年的贵族,手握兵权,称雄一方,袁姓一族成为望族。袁术,三国时人,袁姓贵族的族人,在寿春称帝,但治理国家无方,被刘备打败。袁崇焕,明朝人,做兵部尚书,有才智,敢作敢为,但却受冤枉而死。


柳(Liǔ)春秋时期,鲁国有位贵族叫展禽,改姓了柳下,史书上称他柳下季,柳姓就是由此开头的。展禽在鲁国是管理行刑、监狱的官,为人刚直,传说女人坐在他怀中,他也心不乱,所以有成语叫坐怀不乱。他死后,人们追加他称号“惠”,称作柳下惠。柳下,是现今河南濮阳县柳下屯。柳姓名人还有柳公权,唐代的大书法家,作品称柳体,是千百年来练习书法的范本,笔画刚健,结构紧凑美观。柳宗元,唐代大文学家,主张做文章不要花巧,要简练实用。柳永,宋代文学家,他作的词当时全国歌女都唱。


酆(Fēng)上古时,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他的弟弟封于酆邑,他的后代以地名为姓,酆姓就是由此产生的。酆邑就在现今的陕西户县一带,古时那里农作物和桑叶都盛产,是个好地方。酆姓历史上的名人有酆舒,春秋时人,曾经在潞国当过首领,而被记入史书。酆去奢,宋代有名的道家,隐居茅山。
[ 此贴被hawkins001在2007-03-20 23:58重新编辑 ]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3-21
鲍(Bào)古代春秋时期,有个叫敬叔的贵族,在齐国做官,因为有功,受封于鲍邑,人称鲍敬叔,后代就以鲍为姓。鲍邑在现今山东一带。鲍敬叔的儿子叫鲍叔牙,后人多居住在山东、河南等地。鲍姓名人中鲍叔牙是个历史上有名的贤人,他和当时的大能人管仲是知己,管仲常对人说,生我的是父母,而能知道我心思的只有鲍叔牙,于是后来就有了“管鲍之交”这句成语,形容知己老友的心心相印。


史(Shǐ)远古时候,黄帝有一名史官叫仓颉,后代以先人的官职为姓,就形成了史姓。仓颉被中国人尊为造字的圣人。仓颉的后代有的姓仓,有的姓史,分为两支。史姓名人还有史晨,汉朝时的文官,在山东任职,山东曲阜的孔子家庙中,有两块碑文是史晨写的,一是《奉祀孔子庙》,二是《飨孔子庙》。史可法,明朝著名将领,做文章也好,在扬州抗击清兵时,坚守到最后,被杀。


唐(Táng)远古时,尧曾经在“唐”那个地方做首领,就是现今的河北唐县。尧的族人就有以地名为姓,世代姓唐的。到了周朝,周昭王将尧的后代中一个叫刘累的那一族的后人,封到河南的一个地方,专管祀奉他们的祖先尧,那个地方也就称为唐州,也就是象征尧曾经做首领的唐邑。这一族,形成了唐姓的另一支。唐姓名人有唐甄,清初思想家。唐寅,即唐伯虎,明代大画家。


费(Fèi)古代春秋时期,鲁国有个人物叫父,因有功劳受封为费邑的首领,现今山东鱼台县费亭一带,他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世代延续。还有一支费姓起源更古老,是远古大禹治水时,伯益因功受封于大费,商代时伯益的后代就有一个叫费昌,在朝中做官,他也是以地名作为姓的,他的后代形成费姓。现今山东省有个费县,古时称费邑,鲁国国君因为季友有功,封他为费邑的首领,季友子孙就以地名为姓。费姓名人有费?,三国时的著名人物。


廉(Lián)远古黄帝的玄孙叫大廉,大廉的后代形成了廉姓。元朝时,维吾尔族中有一人叫布鲁海牙,元朝廷封他为肃政廉访使的时候,正好他儿子降生,他就给儿子取名叫廉希元。廉希元的后人与汉人一起生活,友好相处,形成了一支廉姓。廉姓名人还有廉颇,战国时期的大将军,力大能拔山,战功赫赫。最初,他不满意蔺相如拜为相,觉得自己功更大。后来知道蔺相如一心为国,深受感动,负荆请罪,和相如结成生死之交。廉范,东汉时人,做官为老百姓着想,百姓中流传着颂扬他的歌。


岑(Cén)古时周武王建立周朝时候,分封了一大批功臣和贵族,他的堂弟姬渠,被封在“岑”这个地方,今陕西韩城一带。姬渠所封的爵位是子爵,所以人们称他为岑子,就是封地加上爵位的称呼法。岑子后建岑国。岑国的公族子孙,世代就以国名为姓,形成岑姓。到了汉代和唐代时候,岑姓成为屈指可数的名门望族,族中人许多当宰相或将军。岑姓名人还有岑彭,汉朝开国功臣,做大将军,封为侯爵。岑参,唐代大诗人。


薛(Xuē)远古大禹为王的时候,有个贵族叫奚仲,受封于“薛”地,在今山东滕县一带。奚仲于是建立了薛国。在上古夏、商、周三代,薛国都很兴盛,到了周朝末年被并入楚国,楚国国君也优待薛国的公族,有封为官的,其中有一个叫薛登的公子,让后代全都以薛为姓。薛姓名人有薛仁贵,原是个贫苦农民,跟随唐朝皇帝南征北战,成为一个威名赫赫的大将军。薛 ,明朝文士,举为进士,做官的职务也不小,但又辞去官职一心做学问,受称颂。


雷(Léi)远古时,黄帝娶的一个妻子,姓方雷。方雷氏是方雷国公族的女子,后来她的子孙,有的姓方,有的姓雷,雷姓就这样形成了。黄帝时候又有个大臣单姓雷,人称雷公。雷公是个医师,发明了中草药的制作。雷姓名人还有雷义,东汉时候的文士,他有个好朋友叫陈重,两人常一起谈学问和做诗。当地太守向朝廷说陈重品德好。陈重就说雷义更好,推荐了雷义。而当地的刺史推荐雷义才学好,雷义推荐了陈重。于是就有了“雷陈之谊”这句成语。雷学淇,清朝的学士,有一部古书残缺,他花九年时间考证补全,留给后世


贺(Hè)贺姓由庆姓转变来,因为汉朝时汉安帝的父亲叫刘庆,朝廷不让别人名字有叫庆的,就让天下姓庆的人都改为姓贺,而庆、贺两字的意思相近。贺姓名人有贺知章,唐朝诗人,爱喝酒,性格豪放,喜欢交朋友,自称是狂客。贺公铸,宋朝人,贺知章的后代,为人也学贺知章,豪放侠义,做词也好,有一句千古佳句“梅子黄时雨”就是他的。贺长龄,清朝人,被朝廷派到西南边疆做云贵总督,管理云南和贵州两省的事。


倪(Ní)古代周朝时候,有个诸侯国叫邾国。邾国国君叫邾武,他把自己的二儿子封在“ ”这个地方,今山东滕县一带。倪姓就从那时发源的。邾武的二儿子叫“肥”,他受封后就建立起了 国,后来肥公子的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倪姓名人还有倪瓒,元朝的著名画家。元朝时候许多文化教养很高的文人,有兴趣作画,他们在画中寄托着淡泊的心情和对世上事情通达的看法,画面素雅,不怎么添加色彩,这类画叫文人画,在美术史上很有地位。倪瓒就是文人画的大画家。


汤(Tāng)汤是上古著名的氏族领袖,他打败夏朝的暴君桀,建立了商朝,汤就是商朝的开国君王。汤王的后代有人就以祖先的名为姓,世代姓汤。汤姓的远祖,一直可以追溯到黄帝。黄帝有个儿子叫玄嚣,玄嚣有个儿子叫 极,极又有个儿子叫帝喾,帝喾的儿子叫“契”,契的第十四代的后人,就是汤。汤姓名人有汤显祖,明朝的著名戏剧家,创作剧本《牡丹亭》。汤和,明朝大将,随着朱元璋南征北战,打下大明江山,是开国功臣,受封为将军,爵位为公爵,称信国公。


滕(Téng)西周时,周武王封弟弟叔绣于滕国。至战国初期,滕国被越国所灭,不久复国,后又被宋国灭掉,滕国国君的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称为滕氏。滕姓望居河南开封。滕氏名人有东汉京兆尹滕延;五代画家滕昌祚;梁代孝子滕昙恭,传说五岁时,他的母亲患了热病,想吃西瓜,滕昙恭所住的地方不产西瓜,急得他大哭不止,忽然不知从何方来了一个和尚,送给他一个西瓜,他拿回家去给母亲吃了,一时传为美谈。


殷(Yīn)殷姓正宗源出于子姓。商朝中期,频生内乱,盘庚即位后,将商都从奄迁到殷(即今河南安阳小屯村,解放后有大量重要文物出土),国势趋于稳定,所以历史上称为殷商。周武王灭商纣后,不少商族遗民便以殷为姓。殷姓望居河南汝南。殷氏名人有东晋时期的文学家殷仲文,史料记载他的诗开始改变东晋玄言诗的风尚。


罗(Luó)罗姓源于熊姓,是以国为名的姓氏。西周时有诸侯国罗国,国君姓熊。春秋时为楚国所灭,国人遂以罗为姓。另外,唐代突厥可汗斛瑟罗的后人、北魏破多罗氏和叱罗氏及清代皇族爱新觉罗氏中都有人改姓罗氏。罗姓望居豫章(今江西南昌)。罗氏一脉最著名的当推文学巨著《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这部小说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对中华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毕(Bì)源出于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名叫姬高,封在毕国,称为毕公高。毕公高与召公一起辅佐周康王,使周的经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成康之治”的盛世。毕公高的后代以国名为姓,称为毕氏。毕姓望居河内(今河南陟县西南)等地。宋朝人毕 ,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他以胶泥刻字,火烧制成个体活字,一次可印近千册。这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被列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郝(Hǎo)郝姓源出于子姓,是伏羲氏的后裔。传说殷王乙封其子子期于郝乡,后世子孙以地名为姓,称为郝氏。另外,历史上乌桓氏之一、唐代南蛮郝、杨、刘三姓之一的郝骨氏改为郝氏。郝姓望居太原、长安。历代名人有:郝懿行,清代人,对古代哲学有研究,著《尔雅义疏》。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手下有一猛将,名叫郝摇旗,后被俘牺牲。


邬(Wū)邬姓来源有三,一是古帝颛顼后裔陆终氏第四子求言(妘姓)别封于邬,后代子孙以邬为姓;二是春秋时晋国正卿祁氏的家臣臧(杨姓)为祁氏管理封地邬邑,他的后代改称邬氏。邬姓望居南昌。邬姓历代名人有:唐代书法家邬彤,擅写草书,曾与书法家怀素论草书,怀素自叹不如。


安(An)安姓为黄帝嫡系后代。黄帝之孙名安,居于西方,建立安息国,其后人以安为姓。东汉时,安息国太子安清放弃王位,出家为僧,四方游化。后定居洛阳,取名安世高,为佛经汉译的创始人。另有三支,一是历史上的安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带)的后人;二是北魏时安迟氏分为安、迟两姓;三是源于唐代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安禄山本姓康,冒姓安,其后代也都称为安氏。安姓望居姑臧(今甘肃武威)。安姓名人还有:安重荣,五代十国将军。


常(Cháng)常氏起源有三,一是远古时期人们只有名,没有姓,黄帝手下有两位大臣,名叫常仪和常先,其后代以其名字中的“常”字作姓,称为常氏;二是出自姬姓。春秋时,卫国康叔的支孙以封地为姓,称为常氏;三是出自恒姓。北宋时,为避真宗赵恒名讳,恒姓人改为常姓。常姓望居太原及山东平原。明代开国功臣常遇春,非常英勇,立下赫赫战功,自称可率十万兵横行天下,号称“常十万”。


     


乐(Yuè)与读音为“lè”的“乐”分为二姓。乐源出于子姓,与常姓相同,是以上辈名字中的一个字命名的姓氏,这是中华姓氏来源的主要途径之一。西周末,公子衎字乐父,他的孙子以祖父字中“乐”命氏,称为乐氏。乐姓望居南阳。乐姓最著名的人物便是战国时期与管仲齐名的燕国名将乐毅。他曾率军攻破齐国七十余城,后来齐国以反间计,迫使乐毅出奔赵国,最终客死他乡。


于(Yú)源出于姬姓。周武王的第三个儿子叔分封在邘国,与冯姓相同,后代去邑为姓,称为于氏。另外,唐代淳于氏为避宪宗李纯之讳,也改姓为于。于姓望居河内(黄河以北,今河南武涉县西南)。明代民族英雄于谦为于姓中著名人物,他出身进士,土木堡之变后,升任兵部尚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后蒙冤被杀。于成龙,清朝直隶总督,水利专家。


时(Shí)时姓起源有二。一是春秋时南方有时国,后被楚国所灭,国人以国名为姓;二是以先人名字命名的姓氏。春秋时齐国有一贤士,为人们尊称为时子,他的后代以其名字中的“时”为姓。时姓望居陇西、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明代有宜兴制壶名家时大彬,技艺高超,后来宜兴人将他供为陶神。


傅(Fù)商朝盘庚迁殷,国势兴旺之后又趋于衰落。商高宗即位,为使商朝强盛,遍访贤士。他梦见一仙人向他推荐一个贤人,醒后,他依梦中的贤人形象,请画师画了图像,命人四处寻访。结果在傅岩找到了一个叫说(yuè)的人,与画像极为相似。高宗拜他为相,果然天下大治。傅说的后人以傅为姓。傅氏另有一支,因黄帝裔孙大由封于傅邑,其后代以地名为姓,称为傅氏。傅姓望居河北清河、山东临清等地。清代太平天国有一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名叫傅善祥,东王杨秀清将她选入府中,成为政务上的得力助手。傅维鳞,清朝人,著《明书》。


皮(Pí)春秋时,周公后人仲山甫曾经辅佐周宣王,致宣王中兴,被封于樊国,他的子孙以国为姓称樊氏。后来樊国王族中又有人因排行第二,受封于皮氏邑,时称樊仲皮。樊仲皮的后人以他字中的“皮”为姓,称为皮氏。皮姓望居天水、下邳。皮姓名人唐代文学家皮日休,他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的传统,其诗文与陆龟蒙齐名,人称“皮陆”。


卞(Biàn)西周时,曹叔振铎的子孙分封在卞,他的后代称为卞氏。卞后为鲁邑。春秋时卞邑大夫卞庄子曾力杀二虎,是出了名的勇士。齐人伐鲁时,由于惧怕卞庄子,特意绕道而行。卞氏另一支相传为黄帝曾孙的后代,因封地卞国而得姓。卞姓望居济阳(今山东定陶县西北)。春秋时楚国有玉工卞和,得一璞玉,屡无人识,后雕制为璧,为稀世之宝,称“和氏璧”,战国时蔺相如“完璧归赵”即指此玉。


齐(Qí)商朝末年,吕国有一名人,姓姜名尚字子牙,以国名为姓,又称吕尚。周文王出猎时在渭水河畔遇到了在此钓鱼的姜子牙,交谈中,文王得知子牙是一满腹经纶的文武全才,便同车回宫,拜为国师。后来姜子牙先后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因功分封在齐国,死后谥号齐太公。其后人统治齐国600多年。至战国初期,权臣田氏废了齐康公,自立为齐侯。齐康公的后代便称为齐氏。齐姓望居河南汝南。历代名人有齐召南,清朝学者,著有《历代帝王年表》。现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齐白石。


康(Kāng)康姓起源于谥号。西周建立后,武王之弟叔受封于殷墟一带,建立卫国,因遵循周公之制,所以治国很有成效,死后谥号为“康”,意为能够“令民安乐”。其王族有的以祖上谥号命姓,成为康姓。另有两支,一是西域康居国王子定居中原,后世子孙以国为姓,称康氏;一是宋初匡姓人为避赵匡胤之讳,改姓与匡读音相近的康。康姓望居京兆(今陕西)。近代改良派首领康有为,与梁启超、谭嗣同等策划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国外。


伍(Wǔ)春秋时,楚庄王有个小宠臣名叫伍参,是楚公族的后人。公元前597年,楚晋争霸,两军在邲对峙。孙叔敖见晋军势大,主张撤军,庄王犹豫不决。这时,伍参详细分析了晋军的弱点和楚军的有利条件,力主开战,最终说服了楚庄王,使楚军取得了胜利。于是庄王封伍参为大夫,称为伍氏。伍姓望居安定(今甘肃固原)及武陵(湖南溆浦南)。春秋时楚国人伍子胥,他的父兄都是楚国大臣,先后被楚平王所冤杀,伍子胥出逃至吴国,为吴王重用,整军经武,国势日盛。后率吴军攻破楚国,掘墓鞭尸。


余(Yú)春秋时,晋人由余因避乱逃亡至西戎,在西戎为臣。后来奉命出使秦国,因见秦穆公是个贤君,便留在秦国为臣,深得穆公重用。他为穆公出谋划策,攻灭西戎十二国,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名字中的“余”为姓,称为余氏。余姓望居新安、下邳等地。余姓名人有余萧客,他是清朝文人,著有《古经解钩沉》。清代京剧名家余三胜,他在徽汉合流形成京剧的过程中,对老生唱腔颇多创造,他的孙子余叔岩继承了谭鑫培一派的艺术特点而有所变化,形成了自己善用唱腔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艺术风格,世称“余派”。


元(Yuán)春秋时,因卫国大夫元 的封地在元,其后世子孙即以元为姓。此外,据史料记载,纥骨氏、是云氏、景氏、拓跋氏等改姓元,其后代亦称元氏。元姓望居河南(今河南洛阳)。元氏名人有唐代文学家元次山、元稹,前者反对六朝骈丽文风,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后者为白居易好友,提倡新乐府,世称“元白”。


卜(Bǔ)卜姓是古代从事占卜者的后代。古代的人非常迷信,做事前常用火灼龟甲兽骨推测吉凶,推测的结果刻在甲骨上,这些文字就是我们现在称做甲骨文的古文字。相传夏帝太康的弟弟封在莘国,他的后裔中有做卜人的,便以卜为姓。另外,北魏时有鲜卑族须卜氏改姓卜,其后代亦称卜氏。卜姓望居西河(今山西离石县)、武陵、河南。孔子弟子卜商,在孔子死后到魏国讲学,李克、吴起都是他的学生。相传《诗》、《春秋》等儒家经典,都是由他传授下来的。


顾(Gù)顾氏起源有北南两支。一支出自夏朝附庸国顾国,顾国为商汤所灭后,原王公族人以国名为姓,为北顾氏。另一支出自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后裔,勾践第八代孙被封为顾余侯,他的子孙留居会稽(今绍兴),以顾为姓,为南顾氏。顾姓望居江浙无锡一带。历代名人有顾炎武,清朝学者,著有《日知录》。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擅长人物肖像,注重点睛,著有画论多部,对中国画的发展影响极大,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


孟(Mèng)春秋时,卫国国君叫卫襄公,卫襄公的儿子叫公孟。公孟的子孙有的姓公孟,有的省去公字而姓孟。孟姓望居山西平陆。孟姓名人有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世称亚圣。他继承了孔子的“仁”,倡导“仁政”、“王道”,提出“性善论”和“劳心者治人”的儒家思想。有孟浩然,唐代大诗人。有孟郊,唐代诗人,他的诗歌创作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瘦硬。


平(Píng)战国末期,韩哀侯之子婼封于平邑。秦灭韩后,婼率族人迁居于下邑,他的孙子以原封地命姓,成为平姓。另外,战国时齐国大夫晏婴字平仲,他的子孙以其字为姓,也称平氏。平姓望居河南沁阳一带。历代名人有:平当,汉朝人,官至丞相。平安,明朝燕王朱棣以反对削藩为借口起兵,建文帝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平安,骁勇善战,几次将燕王打败,但最终为燕王所俘,朱棣爱惜他的才干,让他做了北平都指挥使,但他在燕王北巡时自杀。


黄(Huáng)黄氏出自赢姓,为陆终的后裔。陆终后人受封于黄国,后被楚国所灭,子孙以原国名为姓。另外一支为台骀的后代,台骀曾被颛顼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他的后人曾建沈、姒、蓐、黄诸国,其中黄国后人以国为姓,成为黄姓。此外,唐代邕管(今广西南宁)少数民族也有黄姓。黄姓望出江夏、固始十多郡。历代名人有三国时蜀汉名将黄忠,旧小说、戏曲中把他描写成为勇敢善战的老将,人们以“老黄忠”作为老当益壮的比喻。宋人黄庭坚,诗人,为江西诗派始祖。


和(Hé)和姓起源于唐尧时期。当时祝融氏重黎的后人羲和为掌管天地四时的官,他的后代以祖上的官职为荣,就以首任此官的祖先的名字作为姓氏,于是就有了和姓。和姓另一支源自春秋时期的楚国。当时有一位名叫卞和的玉工,他因在荆山得到了一块璞玉而名扬天下,后来他的支庶子孙便有人以他的名字为姓,这样,就有了和姓的另外一支。和姓的名人中有后周太子太傅和凝,他官至鲁国公,一生写了许多作品,曾经著有《香奁集》。


穆(Mù)穆姓出自子姓,发源于河南商丘。“穆”在我国古代是帝王诸侯死后的谥号,意为贤良、和气。春秋时期,宋宣公死后他的弟弟和继承王位,而他死的时候又把王位传给了宋宣公的儿子与夷,与夷即位后,给和加谥号“穆”,史称宋穆公。后来,宋穆公的支庶子孙以祖上的谥号作为自己的姓氏,于是就有了穆姓。历史上巾帼英雄穆桂英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她与著名的杨家将一起,率领军队抗击辽国的入侵,保卫宋朝国家和百姓的安全。


萧(Xīāo)萧姓起源于西周初年,始祖名大心。春秋时期,宋国武将南宫长万杀死了宋闵公,另立公子游位国君,宋国众公子逃往萧邑(今安徽省萧县),萧邑大夫大心把众公子组成了一支军队,他们在曹国帮助下,杀死了南宫长万,大心由于功勋卓著而受封于萧,建立了萧国,人称萧叔,后来萧国为楚国所灭,大心的后代子孙便以国名为姓。西汉的名臣萧何是萧姓中的佼佼者,他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


尹(Yǐn)尹姓是上古少昊氏的后裔。少昊帝的儿子殷担任掌管百工的官——工正,受封于尹城(今山西省隰县东北一带),人称尹殷,他的后代子孙便以封地作为姓氏。还有一支尹姓出自少昊裔孙寿。寿在尧时任师尹,这个官职已经达到了三公的地位,是众官之长,他的后人就以祖上的官职作为姓氏。宋代名将尹继伦,任北部边疆的巡检史,辽国军队入侵时,他率领将士奋勇抗击,打败了入侵者,由于他面部的肤色较黑,所以在辽兵当中流传有“当避黑面大王”的说法。尹:宋代哲学家。


祁(Qí)祁姓源自姬姓。上古时,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在这二十五个儿子当中有一子名叫祁豹。后来,祁豹的后世子孙就以自己祖先的名字作为姓氏,有了祁姓。此外,还有一支祁姓出自陶唐氏,为上古三皇之一尧的后代。尧是华夏部族的首领,复姓伊祁,他的后世子孙省去了伊字,这样就有了祁姓。清代有位画家名叫祁焕,他非常擅长画兰竹,并且以收藏图书、古砚为个人爱好。祁韵士,清朝进士。


毛(Máo)毛姓是以封邑名作为姓氏的。周朝时周文王姬昌的儿子聃,爵位为伯,所以世称伯聃,又因受封于毛邑(今河南省宜阳一带),便以封邑取名毛伯聃,他的后世子孙也就以其封邑之名当做自己的姓氏了。明代的学者常熟人毛晋是著名的藏书家,他不仅拥有举世闻名的藏书楼——汲古阁以及丰富的宋元善本书籍,而且保存、刊刻了许多古籍,使一些重要典籍得以保存和流传,他还编著了文化史上重要的著作《毛诗名物考》、《明诗记事》等。


禹(Yǔ)禹姓是以人名命名的。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部落联盟的领袖,也是历史上“三皇”之一,他曾经大力治水和发展农业生产。他的后裔便以先祖的名字作为姓氏,于是就有了禹姓。禹姓还有一支。春秋时期有一个鄅国,是当时楚国的附庸,这个国家的子民以国名“鄅”为姓氏,后来又去邑旁改为禹字。禹姓名人有:禹之鼎,清朝画家。


狄(Dí)西周时期在齐、鲁、晋、卫四国之间生活着一个狄族,狄族的子孙后代就以族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于是有了狄姓。此外,狄姓还有另外一个起源,上古时炎帝的后裔、周成王的舅舅孝伯,因为住在参卢,所以姓参卢氏,后来周成王封孝伯于狄城(今山东省青县东南),并且建立了狄国,在狄国灭亡后,参卢氏的族人就以国名“狄”作为自己的姓氏。狄仁杰是唐代的一位名臣,武则天执政时曾经担任文昌右丞,也是小说《狄公案》中的主角。


米(Mǐ)在春秋时代,楚国的后代当中就已经有了米姓。而今天的米姓其实还有一个来源,那就是隋唐时期的“昭武九姓”——居住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的九个国家,这九个国家当中有一个米国,米国人经常有人到中国定居,他们就把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北宋的著名书画家米芾,是楚国米姓的后裔,他不仅书法作品独步书坛,而且山水人物画也自成一派,我国书法史上有苏、黄、米、蔡——宋代四大家的说法。


贝(Bèi)周文王的后代召公康,其封地为蓟,他的支庶子孙则以河北省巨鹿的(左水右贝)水作为采邑,并且建立了(左贝右阝)国,从此这一支的后世子孙就以国名(左贝右阝)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又去掉邑旁而成为贝姓。此外,在今天山东省博兴县东南部,有一个叫贝丘的地方,世世代代居住在那里的人们以地名作为姓氏,形成了贝氏的另外一支。明代文学家贝琼不仅诗文好,而且博览各种历史书籍。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3-21
明(Míng)古代部落首领燧人氏有一个重臣叫明由,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名作为姓氏。此外,春秋时期,秦国的丞相百里奚有个儿子,他的字叫孟明,在秦国的军队里做将军时曾经率领将士攻打晋国,并且取得了胜利,为秦国在西部的霸业奠定了基础。孟明去世后,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名字“孟明”作为姓氏,后来又改为明姓。明克让,隋朝文人,著《古今帝王记》。明玉珍,是元末红巾军起义的领袖之一,他占领川蜀之地以后,自称陇蜀王。


臧(Zāng)春秋时期,鲁孝公有个儿子叫驱,驱的封地在臧邑(今山东省境内),人们称之为臧驱。后来,他的后世子孙以他的封地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于是就有了臧姓。另外,鲁惠公有一个儿子名叫子臧,他的后代则以他的字作为姓氏,这是臧姓的另一个源头。臧洪,东汉末年人,曾游说各地首领,共同讨伐董卓。臧中立,是宋代的名医,他在元丰年间来到鄞南胡,每天治愈数千名病人。


计(Jì)计姓出自姒姓,发源地在今天的山东省东胶县西南。夏朝时有一个计国,是大禹后人的封地,周朝时被灭,后人便以国名作为姓氏,这样就出现了计姓。计姓的另外一支形成于西周初年,当时周武王封少昊金天氏的后人于莒,同时在计斤建立国都,后来该国的后世子孙就以祖先的最初建都之地的地名作为姓氏。计然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谋士,他博学聪颖,足智多谋,曾经做过越王勾践的重要臣属范蠡的老师。


伏(Fú)伏姓出自风姓。上古太昊伏羲氏的后代子孙中,有人用伏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有了伏姓。在南北朝时期,后魏改俟伏斤氏为伏姓,形成了伏姓的另外一支。西汉时有才女伏羲娥,她的父亲伏胜曾在家中的夹壁墙里得到一部《尚书》,后来,汉文帝派大臣晁错前去学习,可是伏胜已经年迈,于是就由其女伏羲娥诵传口授,终于使得《今文尚书》能够流传。


成(Chéng)成姓出自姬姓,发源地在今天的山东省宁阳。西汉初年,周武王分封他的弟弟,也就是周文王的第五子叔武于,建立国。从此,叔武的后世子孙就以国名为姓氏,后来又去邑为成,形成了后来的成姓。在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若敖有公子成虎,成虎的儿子则以他父亲的名字为姓,于是形成了成姓的另外一支。春秋时有一著名琴师叫成连,历史上的那位摔琴谢知音的伯牙,就是他的学生。


戴(Dài)周武王推翻殷商政权建立周朝以后,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河南商丘,并且建立了宋国,在宋国有一位谥号为宋戴公的国君,他的后裔便以他的谥号为姓,戴姓即由此产生。此外,戴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兰考县,后被郑国所灭,其国人以国名命名姓氏,形成了戴姓的另外一支。戴逵,晋代文人,书画文章均好。戴德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人称“大戴”,他编纂的《礼》85篇,是研究我国古代儒家学说、社会历史和文物制度的重要参考文献。


谈(Tán)谈姓出自子姓,是殷商皇族的后裔。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在商朝灭亡后,于河南商丘的封地建立了宋国,36世后有谈君,他是由于受封于谈地而以封地作为姓氏的。后来楚国灭掉了他的国家,不过他的支庶子孙仍然以谈为姓氏。此外,谈姓还有另外的一支,在周朝时有一位大夫叫籍谈,他的子孙以他的名字作为姓氏——谈氏,这一族人在秦朝末年因为要避项籍的名讳,于是改为谈姓。谈一凤,明朝举人,做知县官,其子谈恺举为进士,后升兵部右侍郎。


宋(Sòng)宋姓出自子姓,起源于战国时期。微子启在商朝灭亡后于封地建立了宋国,他仁德贤明,深受子民的拥戴。七百余年后,宋国被齐、魏、楚三国所灭,亡国后的王公贵族散居到了各地,他们相约以原来的国名为姓氏,就这样有了宋姓。宋之问,唐代的著名诗人,他的名诗“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至今脍炙人口。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3-21
茅(Máo)茅姓出自姬姓,发源地是今天的山东省金乡县西南。周公旦是西周时周文王的儿子,他的第三个儿子名叔,叔受封于茅邑,世称茅叔,茅叔建立了茅国。后来茅国被与其接壤的邹国所灭,茅国的王族子孙就相约以原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于是,就有了茅姓。茅焦是秦始皇时的一个客卿,当时秦皇太后与嫪毐私通,蓄谋作乱,事情败露后,秦始皇把太后打入阳宫,并且下令,凡为此事进谏的人一律处死。茅焦则冒死进谏,晓以利害,秦始皇悔悟了,于是,把太后接回咸阳。


庞(Páng)庞氏出自高阳氏。黄帝的孙子颛顼生有八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儿子名叫庞降,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名字作为姓氏,于是,出现了庞姓。西周初年,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受封于庞乡,自此,他的后世子孙便以封地之名作为姓氏,这样就形成了庞姓的另外一支。庞涓,战国时魏国大将。庞统是东汉末年刘备的谋士,在步入仕途之前,他与诸葛亮齐名,当时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称他为“凤雏”。


熊(Xióng)传说黄帝曾在有熊(今河南新郑)建都,所以黄帝的后代中有人以都城为姓,称熊氏。熊姓的另一个来源是起源于芈姓。商末有个叫鬻熊的人,姓芈,为黄帝的后代,他是周文王的老师。周成王封他的曾孙熊铎于楚,至熊渠时恢复祖姓芈,楚被秦灭后,子孙仍为熊姓。明朝万历进士熊廷弼,镇守辽东,当时后金(清)崛起,他整肃军队,加强防务,令后金不敢进攻。熊廷弼后被魏忠贤冤杀,崇祯二年平反昭雪。


纪(Jì)出自姜姓。西周时,炎帝裔孙被封于纪(今山东寿光县),建立纪国,因属侯爵,所以被称作纪侯。纪国为齐国所灭,纪侯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纪姓另有一支由舒姓改成。纪姓望居平阳郡(今山西临汾西南)。清代学者纪昀(纪晓岚),乾隆年间进士,才思敏捷,学识渊博,曾负责编纂《四库全书》,民间有铁齿铜牙之喻,流传着许多有关他机智幽默的故事。


舒(Shū)周朝封皋陶的后代于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建立舒国,曾被徐国所灭,后又复国,不久又亡于楚国,其国君族人以舒为姓。舒姓另有两支,一是出自任姓,相传为黄帝的后代;另一个是出自清代,为满族舒穆鲁氏所改。舒姓望居巨鹿郡(今河北平乡)。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老舍原名舒庆春,话剧《茶馆》为其经典之作,至今常演不衰。


屈(Qū)屈姓来源有三个。一支是夏代屈骜的后代;一支出自芈姓,春秋时楚武王的儿子瑕被封于屈邑(今湖北秭归),他的子孙以屈为姓;一支为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当时的复姓屈突改姓屈。屈姓望居临淮郡(今安徽盱眙县西北)。战国时楚国人屈原,任三闾大夫,主张坚决抗秦,国破投江而死。他所作的《离骚》,文辞优美,对后世文学发展影响极大。屈原忧国爱民,深受百姓爱戴,今天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就是由当时人们纪念他的方式演化而来。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3-21
项(Xiàng)春秋时期,楚国公子燕受封于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建立项国。后项国被齐国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姓。项姓望居辽西郡(今河北卢龙县东)。历代名人有项羽,楚国贵族出身,传说力可拔山,气能盖世,他曾破釜沉舟大败秦军,坑杀降兵二十余万人,自封西楚霸王。公元前202年,与刘邦争夺天下,被韩信用兵困于垓下,后突围至乌江,自认无颜见江东父老,遂自刎而死。


祝(Zhù)祝姓有两个来历。一支源出于己姓,周武王封黄帝的己姓后裔在祝国(今山东临沂县东南),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另一支以官职命名,这也是中华姓氏的一个重要来源。古代设有专门负责祭祀时致祝寿文辞和传达神意的官职,叫做祝史。世袭祝史官职的人,其子孙便以祝为姓。祝姓望居太原。祝允明,明代文学家、书画家,书法学怀素、黄庭坚,与唐寅、徐祯卿、文征明并称“吴中四才子”。


董(Dǒng)相传黄帝后裔董父被舜帝封于鬷(音zōng)川(今山东定陶北),并赐以董姓,其子孙沿习为姓。另有一支以官职命姓。春秋时,周大夫辛有的两个儿子在晋为董史,管理晋国典籍史册,他们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称为董氏。董姓望居陇西郡(今甘肃兰州、秦川一带)。西汉思想家董仲舒,汉武帝采纳了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开创了此后二千余年以儒学为正统的局面。


梁(Liáng)西周时,大夫秦仲率兵征讨西戎,不幸战亡。秦仲的5个儿子请命为父报仇,他们同仇敌忾,最终打败了西戎,收复了失地。周宣王论功行赏,封二儿子康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附近)立国为君,为梁康伯。后梁国为秦国所灭,其后代便以梁为姓。梁姓望居安定郡(今甘肃固原)。清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梁启超,举人出身,曾加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晚年任教于清华学校,一生著作宏富,书斋号饮冰室,位于今天津市河北区。


杜(Dù)上古时期,舜封尧之子丹朱于唐。周成王时,唐国因不服王命被灭,成王改封唐国后人于杜(今西安市东杜陵)。宣王执政后,杜国君在朝任大夫,人称杜伯。杜伯因得罪了宣王的宠妃,被宣王屈杀。杜伯子孙大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一支以杜为姓。杜姓另一支为北魏时期鲜卑人独孤浑氏改姓。杜姓望居京兆郡(今陕西长安东)。唐朝诗人杜甫,身经安史之乱,一生飘泊流离,晚年入蜀,居成都草堂。他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有“诗史”之称,被誉为“诗圣”。


阮(Ruǎn)出自偃姓。东夷族首领皋陶的后人在商朝时被封在泾水与渭水之间的阮国(今甘肃泾川县东南),商末时被周文王所灭,国人便以阮为姓。阮姓望居陈留郡(今河南开封陈留镇)。三国时代的阮瑀,为“建安七子”之一,在曹操军中任职,擅作檄书,传说他的作品曹操不能增减一字。阮瑀后人阮籍、阮咸,一个擅诗文,一个精音律,同列“竹林七贤”之中。


蓝(Lán)蓝姓现在多写做“兰”,其实“蓝”与“兰”本不一宗。史料记载,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封邑在蓝田(今陕西蓝田县),他的子孙以地名为姓,称蓝氏。而兰姓则出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名兰,他的一支后人以王父名为姓氏。蓝姓望居汝南郡(今河南汝南县东南)。明末清初画家蓝瑛,作品早年笔墨秀润,后周游各地,风格一变,下笔苍老坚劲,他擅画山水,笔笔入古,被推为浙派之最。


闵(Mǐn)源于姬姓。鲁庄公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不到两年便被庆父所弑,因年纪尚轻,谥号鲁闵公。古代闵与悯、愍字义相同,都有怜惜之意。鲁闵公的后世子孙以其谥号为姓,称为闵氏。闵姓望居鲁郡、陇西郡。“二十四孝”之一的闵子骞,是孔子的学生,他幼年丧母,受后母虐待,冬天后母所生的两个孩子身穿絮着棉花的棉衣,而他和亲弟弟衣内絮的是芦花。他父亲得知后,要把后母休掉,他劝阻说:“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父亲听从了他的劝告,后母因此非常羞愧,从此善待他们兄弟与自己的亲生子一样。


席(Xí)为籍姓所改。春秋时晋国大夫伯黡,掌管晋国的典籍,因官职得籍姓。到了秦末,他的后代籍瓖在项羽手下为臣,项羽名籍,因此籍瓖避讳改姓席(古代籍、席同音)。席姓更早的记载是在尧帝时,有一位席氏老翁作了一首击壤歌,尧帝听后很佩服,称他为席师。席姓望居安定郡(今甘肃固原)。明代有遂宁人席书,官至武英殿大学士,遇事敢作敢为。


季(Jì)远古时期,顓顼后裔陆终的第三个儿子为季连,他的后代以排行为姓,称为季氏;季姓另一支为鲁桓公之子季友之后。季友曾避难逃到陈国,后季友回国,做了国相,其子孙以“季”字为姓。季姓望居渤海郡(今河北沧县)。秦末季布,为楚地游侠,以言之可信驰名,楚国有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便是成语“一诺千金”的来历。


麻(Má)春秋时期,楚国有一熊姓大夫,曾食邑于麻(今湖北麻城县),他的一个后人叫熊婴,做了齐国的大夫,他以祖先食邑为姓,改姓麻,史称麻婴,其后世子孙都从了麻姓。麻姓望居上谷郡(今河北保定、易州、宣化一带)。麻秋,后赵时期武将,筑城驻军,人称麻城。金代麻九畴,有神童之称,通晓经典,为文精密奇健。


强(Qiáng)强姓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裔。春秋时齐国公族有公叔强,其后人以祖字为姓。郑国大夫强鉏即为公叔强裔孙。另有一说,十六国时前秦苻坚的后代亦称强氏。强姓望居天水郡(今甘肃通渭县西南)。唐代水利专家强循,在华原修渠,灌溉了大片土地,使众多百姓受利,这条渠被称为“强公渠


贾(Jiǎ)周朝康王时,封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于贾(今山西襄汾西南),称贾伯,他的后代以贾为姓。到了春秋时期,贾国被晋国所灭,晋襄公把贾邑封给了舅舅狐偃的儿子狐射,狐射因与晋国大臣赵盾争权,失势后被迫逃亡,他的子孙便以贾为姓。贾姓望居武威。贾姓历代名人有贾仲明,元代末年至明代初年的戏曲作家,所做杂剧有《升仙梦》等。唐朝有著名诗人贾岛,以“推敲”诗句出名。


路(Lù)古代传说中黄帝后裔玄元,因有功,被封为路中侯,他的好几代子孙都延承这个爵称,后来渐渐变成了这个氏族的姓。他的后代以路为姓;此外,春秋时有潞国(在今山西潞城东北),公元前594年被晋国所灭,国人称潞氏。因“潞”又写作“路”,所以也称路氏。路姓望居内黄郡(今河南)。西汉有伏波将军路博德,因跟从霍去病征讨匈奴立有战功,被封为符离侯。


娄(Lóu)源于姒姓,是大禹的后代。周武王灭商后,把夏帝少康的后代东楼公封于杞国(河南杞县)。至春秋时期,杞国在周围大国的威胁下被迫东迁,杞君有一支子孙被封在娄邑(今山东诸城西南),后来以娄为姓。此外,北魏时匹娄氏、伊娄氏、乞娄氏、乙娄氏都有人改姓娄。娄姓望居谯郡(今安徽境内)。西汉初年有大臣娄敬,因建议刘邦入都关中有功,被赐姓刘。刘邦被匈奴打败后,他提出“和亲”政策,被采纳。


危(Wēi)危姓出自我国古代南方部族三苗族。三苗族原居于河南南部至洞庭湖、鄱阳湖一带,曾与丹朱联盟与舜争夺天下,战败后舜将三苗族人迁徙到西北的三危山(今甘肃敦煌东),三苗后裔以危为姓。危姓望居汝南郡。明初文学家危素,能诗文,亦善书法,著有《说学斋稿》、《云林集》。朝廷大规模地修编史书时,请他参与编写的部分有宋代史、金国史、元代史、辽国史等。


江(Jiāng)江姓出自嬴姓。颛顼裔孙伯益之后被封在江(今河南正阳西南),江国后来被楚国灭掉,国人便以江为姓。江姓望居济阳郡(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另有一说为河南兰考县东北)。江姓历代名人,南朝梁有文学家江淹,少年时孤贫好学,早年即以文章著名,晚年所作诗文不如前期,人谓“江郎才尽”。江灵鹣,清末文士,任湖南学政,参加戊戌变法。


童(Tóng)相传古帝颛顼有个儿子叫老童,他的后代以祖上名字为姓,称童氏。另有一说出自胥姓,晋国大夫胥童因与周朝权臣栾书积怨很深,栾书受宠于厉公后,胥童于是被杀害,他的后代为避仇杀,于是改姓童。童姓望居雁门郡(今山西西北)。童汉臣,明朝进士,任泉州知府,抗倭有功。


颜(Yán)古帝玄孙陆终第五子名安,周武王封其后裔挟于邾(今山东曲阜南陬村),后有邾武公名夷父,字颜,称之谓颜公。他的后代以祖字为姓,称颜氏。另外,周朝鲁侯的后代有一支被封在颜邑,其子孙也以颜为姓。孔子的母亲就是鲁国颜氏之女。颜姓望居琅玡郡(今山东诸城)。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他的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人称“颜体”,他的行书《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二。


郭(Guō)周武王灭商后,分别封叔叔姬仲、姬叔于东虢和西虢。周平王东迁以后,把西虢强行划归郑国,引起其他诸侯的不满,楚王借机兴师问罪,平王大为恐惧,忙把姬叔的后裔姬序封于阳曲(今山西太原市北),作为补救办法。姬序号为虢公,因虢与郭同音,转化变音,其后代便称为郭姓。元代的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数学、水利很多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成就,他编制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了300年,他曾计算出一年有365.2425天。郭子仪,唐代大功臣。


梅(Méi)梅姓出于子姓,是商汤的后裔,发源于今天的安徽省亳州东南。商朝国君太丁封他的弟弟为伯爵,封地是梅,世称梅伯。梅伯曾经多次劝谏昏庸无道的商纣王,结果被纣王用酷刑杀害。他的支庶子孙便以封地的地名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有了梅姓。北宋时期的梅尧臣,是著名文学家,曾经和欧阳修同僚,与当时另外一个文学家苏舜钦齐名,文学史上称“苏梅”。


盛(Shèng)盛姓出自姬姓,起源于今天的山东省泰安市南的华丰一带。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分封了许多同姓诸侯国,在这些诸侯国当中有一个盛国,春秋时期,该国为齐国所灭,后来这个国家王公贵族的后裔就以国名作为姓氏。历代名人有:盛彦师,唐朝名将。元代的盛时泰,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不仅擅长画山水竹石、工于书法,而且才思敏捷,下笔往往数千言。汉代的盛姓名人有盛宪、盛豫。


林(Lín)林姓出自子姓,是商汤的后代。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他的叔叔比干因屡次劝谏而被杀害。当时比干的夫人身怀有孕,为了避难逃到了牧野(在今河南省汲县境内),并且在树林中的一座石屋里生下一男婴。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因其生在林中而赐林姓。还有一支林姓是出自姬姓。东周时周平王有庶子林开,林开生子叫林英,其后世子孙便以林为姓了。林逋是北宋时的诗人,他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上,以梅花和仙鹤为伴,典故“梅妻鹤子”即讲此事。清末领导虎门销烟的名臣林则徐,也是林姓中的佼佼者。


刁(Diāo)刁姓出自姬姓。周文王时有一个雕国,这个国家的国民多姓雕,后来简化改为刁姓。还有一支刁姓源于春秋时期,齐国大夫童刁的后代,以祖上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据记载,另外有一支刁姓的祖上,是具有很高雕刻技艺的人,其后人则以家族的特殊技能“雕”作为姓氏的,后来也简化改为刁姓。刁姓名人有后魏时的大将军刁整,还有清代的书法家刁戴高。


钟(Zhōnɡ)钟姓发源于今天安徽省的凤阳东北。春秋时期,宋桓公的儿子敖在晋国做官,敖的孙子伯宗是晋国的大夫,因为敢于直谏而被害。伯宗的儿子伯州犁逃亡到了楚国,后来任楚国的太宰,食邑在钟离,其后人即以钟离作为姓氏,后简称钟。钟繇是三国魏的大臣,著名的书法家,与王羲之齐名,世称“钟王”。历史上钟姓名人还有春秋时期的钟子期,他能领会伯牙弹奏高山流水的意境,他死后,伯牙摔琴痛失知音。


徐(Xú)徐姓出自赢姓,发源于今天的安徽省泗县。东夷部落首领陶之子伯益,因为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其子若木被封于徐国,春秋时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国君的后代,便以国名作为姓氏,于是有了徐姓。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游记作家,他著的《徐霞客游记》不仅文辞优美,而且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徐姓一族的名人还有三国时的徐庶,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徐渭。


邱(Qīu)丘姓出自姜姓,发源于今天的山东省昌乐。西周初年,姜太公被封于齐地,并且建立齐国,都城在营丘,几年后又迁都临淄(今山东省境内),不过姜太公的子孙仍然有一支留在营丘,后来这一支就把地名作为了自己的姓氏,这样就有了丘姓。到清雍正帝时,为了避讳孔子的名(丘),改丘为邱。元代的丘处机,是道教全真派的创始人,他曾经朝见成吉思汗,并且被封为国师,号长春真人。


骆(Luò)骆姓出自姜姓。姜太公的后代有一个名叫公子骆,他的后世子孙以他的字作为姓氏,这样就有了骆姓。周朝有一个名叫大骆的人,他的祖上曾经做过商纣王的臣属,其长子成建立了大骆国,周厉王时被西戎所灭,他的后世子孙就以国名为姓氏,于是,又形成了骆姓的另外一支。骆宾王是初唐时的著名诗人,也是“初唐四杰”之一。他写过一篇名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武则天称赏他的文采。三国时吴国有一名将叫骆统。


高(Gāo)高姓的一支源于远古时代高台宫殿的建筑者,其始祖是黄帝时的大臣高元。还有一支是出自姜姓,姜太公的六世孙齐文公吕赤被封于高(今河南省禹县),人称公子高,后来他的孙子傒就把祖父的封地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另外,春秋时期,齐惠公的儿子人称公子祁,他的字叫子高,其后世子孙就以他名字中的“高”字作为姓氏,这是高姓的第三个来源。唐朝的高适,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在作品中所表现的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生活,都有许多独到之处。


夏(Xià)夏姓源于姒姓,是大禹的后裔。西周初年,大禹的后裔东楼公被封于杞(今河南省杞县)建立了杞国,其后凡是没有被封的大禹的后裔基本都姓夏;杞国到杞简公时被楚国所灭,杞简公的弟弟佗逃亡到鲁国,佗的后世子孙也以夏作为自己的姓氏。夏姓还有一支源于妫姓,春秋时期,陈宣公杵臼的小儿子子西,字叫子夏,后来,子夏的孙子就以祖父的字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他的后代也就姓夏了。汉代有夏姓名人夏馥。夏统,晋朝人,自小贫困,但孝敬老人。


蔡(Cài)蔡姓源自姬姓,发源于今天的河南省上蔡西南。周朝时,周武王的弟弟叔度之子胡,为鲁国的卿士,后来被封于蔡,称蔡仲,并且建立了蔡国。大约六百年后,蔡国被楚国所灭,蔡仲的后世子孙则以蔡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形成了蔡姓一族。汉代的蔡邕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女儿蔡文姬也是一位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才女,有《胡笳十八拍》传世。


田(Tián)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大禹的后代胡公满于陈(今河南省境内),并且建立了陈国,其后代都以陈作为姓氏。胡公满的十世孙陈厉公有一个儿子,其字叫敬仲,史称陈敬仲,陈宣公因为要立嬖姬的儿子款为太子,杀死了原太子御寇,陈敬仲担心灾祸殃及自己,就逃亡到了齐国,改称田氏,从此,他的后代子孙也就姓田了。田姓名人有战国时代的齐将田单,秦末的田横。


樊(Fán)樊姓出自姬姓,发源于今天的河南省济源县。虞仲有一个孙子叫仲山甫,因为他战功显赫,被封为樊侯,后来他的子孙后代,便以祖上的封地之名作为自己的姓氏。樊姓还有一支是出自子姓,在商朝的中后期,商汤的子孙形成了七个大族,樊姓便是其中之一族,周朝建立以后,周武王就把这七族遗民划归齐国管辖,所以这一支樊姓族人大都生活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春秋时的樊迟是孔子的弟子。秦朝末年的樊哙,在项羽设的鸿门宴上闯帐救刘邦,成为至今仍然脍炙人口的历史人物。


胡(Hú)胡姓源于姬姓和归姓。在周朝之时,同时存在着两个胡国,其一是在今天河南省漯河市东的姬姓胡国,另一个是在今天河南省阜阳的归姓胡国。在春秋时,它们先后被楚国灭掉,而两国国君的后世子孙仍然姓胡。除此之外,胡姓还有一个起源,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大禹的后裔胡公满与陈,并且建立陈国,后来楚国灭掉了陈国,王公贵族们或者以国名为姓而姓陈,或者以先祖的名字作为姓氏而姓胡。胡安国是宋代的太学博士;胡林翼是晚清的著名大臣。


凌(Líng)凌姓出自姬姓,发源于今天的河北省。周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康叔受封于卫,并且建立了卫国,在康叔庶出的儿子当中,有一个人曾经担任周朝掌管冰室的官——凌人,其后人便以其官职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有了凌姓。凌濛初是明代著名的小说家,他创作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也是至今仍然被广大读者所喜爱的古典文学名著。


霍(Huò)霍姓出自姬姓,发源于今天的山西省霍县西南。周武王在位时封叔武于霍,并且建立了霍国,世称叔武为霍叔,春秋时霍国被晋献公所灭,此后,霍国王室的后世子孙便以国名为姓。霍去病是西汉时的著名将领,他曾经先后六次出击匈奴,有效地抵御了匈奴军队对中原地区的侵扰,至今陕西省兴平还存有霍去病的坟墓。霍元甲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武术大师。


虞(Yú)大禹继承舜担任部落联合首领之后,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城,建立诸侯国虞国,其后世子孙便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还有一支虞姓出自姬姓,周武王执政后,封仲雍的庶孙于虞,并且建立了虞国(在今天的山西省平陆),春秋时期,虞国被晋国所灭,虞国的王族子孙就以国名作为姓氏。秦末的虞姬,是一位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她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姬,传统戏剧《霸王别姬》就表现了她与项王之间生离死别的故事。虞世南是唐初的名臣,也是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万(Wàn)万姓出自姬姓,发源于今天的山西省芮城。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中有一个芮国(在今天的陕西省大荔县朝邑城南),这个国家传到芮伯万的时候,因为宠姬太多,被母亲芮姜赶出国去,住在了魏城,其子孙就以祖上的字作为姓氏。还有一支形成于春秋末年,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大夫名叫毕万,因辅佐晋献公有功,受封于魏地,并且建立了魏国,后来魏国被秦国所灭,其后世子孙便以祖字作为自己的姓氏。万章是“亚圣”孟子的弟子。


支(Zhī)支姓的来源比较复杂,而且模糊。传说尧舜时期有一个叫支父的人,他的子孙后代以支为姓。另外,据记载,周朝的后代中有一个支姓的家族。再有,古代正室妻子的长子称嫡子,其余的儿子都被称为支子,于是,古代王公、诸侯的支子分支的时候,就以支为姓了。还有一种说法,称支姓人为月支国人的后代。支谦是汉末的高僧,他精通梵语,曾经翻译佛经数十种。支可大,明朝文人,做湖广巡抚。


柯(Kē)柯姓出自姜姓,发源于齐国(今天的山东省境内),是传说中炎帝的后裔,为姜子牙的嫡系子孙。此外,柯姓还出自姬姓,春秋时期吴王有个儿子叫柯虏,其后世子孙就以他的字作为自己的姓氏。另据记载,古代的少数民族羌族和鲜卑族的成员中也有姓柯的。柯维骐是明代的宋史专家,著有《宋史新编》。柯九思是元代著名的书画家,并且擅长鉴别金石书画。


     


昝(Zǎn)昝姓是由咎姓发展而来的。商朝时朝廷里有一个大司马,他的名字叫咎单,其后世子孙都随他姓咎。最初的咎字是多义的,后来演变为专指灾祸。于是,咎姓人便认为自己姓咎不吉利,就在咎字的“口”加了一横,这样便有了昝姓。另外一支昝姓是由后魏时的叱卢氏改姓而来的。昝殷是唐代著名的妇科医生,著有妇产科专著《经效产宝》。昝如心是明朝的学者。


管(Guǎn)管姓出自姬姓,发源于今天的河南省郑州市。周武王在建立周朝之后,封他的弟弟叔鲜于管,建立了管国,历史上称叔鲜为管叔鲜。在周成王即位以后,管叔鲜与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等人发动叛乱,叛乱失败后管叔鲜被杀。此后,他的后代便以其封地之名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有了管姓。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著有《管子》一书。管宁是东汉末年的学者。


卢(Lú)卢姓出自姜姓,发源于今天山东省的长清县。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文公有子名高,高又有孙名傒,傒的封邑在卢,他的后世子孙则以地名作为姓氏。此外,古代庐姓中有人改庐为卢,这就形成了卢姓的另一支。卢照邻是初唐时的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他使得七言歌行达到了空前完美的程度。卢纶是唐代的“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著名诗人,他的《塞下曲》为著名的蒙学读物,为《唐诗三百首》所收录。


莫(Mò)莫姓出自高阳氏,发源于今天河北省任丘北部。上古时的“五帝”之一颛顼曾经建有鄚城,居住在这个城里的颛顼的支庶子孙,都把城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并去掉右偏旁,这样就有了莫姓。莫邪是春秋时期吴国铸剑巧匠干将的妻子,她为了帮助丈夫铸出好剑,舍身投入到炉火之中,终于铸造出了一双锋利无比的雌雄剑。莫友芝是清代著名的目录学家和书法家。


经(Jīng)春秋时,郑国公子共叔段被封于京(今河南荥阳县东南),其后代以封邑为姓,于是有了京姓。到了汉元帝时,大臣京房因得罪朝内权贵被冤杀,他的后代为避仇而改姓经。另外,春秋魏国有经侯,他的后世子孙也以经为姓。经姓望居荥阳。明朝江都名士经承辅,隐居平山之阳,终身不仕。清朝固原提督经文岱,咸丰年间参与围剿太平军,在直隶俘获太平军首领林凤祥。


房(Fáng)相传尧帝的儿子丹朱没有治国的才能,尧便把帝位传给了舜,这便是历史上的禅让制。舜帝后来封丹朱的儿子陵于房国(今河南遂平),陵的子孙便以地名为姓。房姓望居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东)。唐朝初年的名臣房玄龄,在职时,夙夜勤强,明达吏治,与杜如晦共管朝政,有“房谋杜断”之说,后被封为梁国公。


裘(Qiú)春秋时,卫国一大夫受封于裘,他的后代以封邑为姓,称裘氏。另有一支始于周朝,周朝负责制造皮革衣物的官称为裘官,任此官职的后人便以官名为姓,也称裘氏。此外,据《广韵》记载,裘姓一支为仇姓改成。裘姓望居渤海郡(今河北沧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裘盛荣,幼年在富连成科班学艺,后吸收了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各派之长,融会贯通,并结合本身条件,形成了一种韵味醇厚、节奏鲜明、善于表达感情的唱腔,世称“裘派”。


缪(Miào)古代“穆”与“缪”同音通用,所以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也称作秦缪公,他的庶子以谥号命姓,称缪氏。缪姓望居兰陵郡(今山东峄县东)。缪姓名人有:缪朝宗,宋文天祥的助手,专写政策和军令。清朝女书画家缪嘉蕙,光绪年间入宫供奉绘事,深得慈禧宠信,相传慈禧所作书画大多由她代笔。


干(Gān)春秋时,宋国有个大夫叫干?,他的后代以他名字中的“干”字为姓,称干氏;另外,北魏纥干氏改为干氏;战国时有干隧之邑(又写作邗,今江苏吴县境内),这一带的百姓多以地名为姓,也称干氏。干姓望居颖川(今河南长葛、许昌一带)。春秋时吴国制剑名家干将,传说他铸的宝剑非常锋利,后来便用他的名字泛称宝剑。


解(Xiè)出自姬姓,周朝贵族良的封地在解(今山西解县),他的子孙以地名为姓,称解氏。此外,解县本是古地名,春秋时属晋国,当地居民因地为姓,也多姓解。另有复姓“解毗”改为单姓“解”。解姓望居平阳、雁门二郡(今山西临汾和代县)。解开,元代文士,与弟弟解阖一起被称为“吉水二解”。明朝有解缙,官居翰林学士,曾主持纂修《永乐大典》。相传他自幼聪明伶俐,著名相声艺人刘宝瑞的单口相声《解学士》讲的便是他的故事。


应(Yīng)周武王克商后,封他的第四子于应(今河南鲁山县境内),他的后代以封地为姓,称应氏。另外,历史上西域人姓氏中有应氏。应姓望居汝南郡。汉末有著作家应劭。献帝时,因社会动荡,致使旧章湮没,书籍罕存,应劭重新订立了朝廷制度和百官典制,他的儿子为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宗(Zōng)周朝时设有辅佐天子掌管宗室之事的春官,春秋时鲁国改称宗伯,负责宗庙祭祀礼仪,有世袭此职者,其后代便以“宗”为姓。另外,春秋时,宋襄公的弟弟敖在鲁国为官,敖的孙子伯宗被三郤所害,伯宗的后代为避仇,便以祖上的字为姓,称宗氏。宗姓望居河东郡(今山西夏县)。北宋名将宗泽,用岳飞为将,积极抗击金兵,曾多次上书请高宗还都,收复失地,被奸臣所阻,忧愤成疾。


丁(Dīng)周朝时,姜子牙的儿子伋死后谥号为丁公,他的子孙以谥号为姓,称丁氏。三国时,吴国将军孙匡因不慎烧毁了军需用品,惹得孙权大怒,认为孙匡有辱孙姓,勒令他改姓丁,其后代多未恢复祖姓。另外,古代西域人名中,最后一字多为丁字,后代迁入中原与汉人融合后,多改姓丁。丁姓望居济阳郡(今山东陶县或河南兰考县)。清末爱国将领丁汝昌,身居北洋海军提督,日军攻破威海卫后,一些将领不听其指挥,并勾结洋人胁迫他投降,最终他兵败自杀。


宣(Xuān)宣姓出自于谥号。周朝时有个周宣王,他的子孙以宣为姓;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侨如,曾企图除掉季孙氏和孟孙氏,失败后逃往卫国为卿,死后谥号为“宣伯”,他的后裔以宣作为姓;春秋时宋国一位名叫力的国君死后谥号为“宣”,史称“宋宣公”,他的子孙有的以宣为姓。宣姓望居东郡(今河南濮阳县南)。东汉光武年间有位御史名叫宣秉,云阳人,生性节俭,刘秀曾叹道:“楚国二龚,不如云阳宣巨公。”


贲(Bēn)贲还有一个读音为Féi,今不多见。春秋时有位勇士叫孟贲,是贲父的后代,孟贲的子孙以贲字作姓,这个贲字读作“奔”;另据《风俗通》载,秦非子之后有贲氏,这个贲字读作“肥”。贲姓望居宣城。汉代有贲赫,随从刘邦平灭淮南王英布,立下战功,被封为期思侯。贲亨,元代的将领。出生入死,因为军功,升到大将军。


邓(Dèng)殷王武丁封他的叔父于邓国的曼城,称曼氏,后来又改封邓国。公元前648年被楚国攻灭,其后裔以邓为姓。邓姓另一源头为李姓,南唐后主之子李从镒被封为邓王,南唐灭亡后,李从镒之子李天和逃匿,改姓邓。邓姓望居南阳郡。历代名人有:邓禹,汉代将领,二十四岁挂将印。邓廷桢,清朝将领,和林则徐一起禁烟,守卫虎门。


郁(Yù)古时有郁国,春秋时为吴国大夫的封邑,其国人多为郁姓。春秋时鲁国有宰相郁贡,他的后人以郁为姓,称郁氏。此外古时西域有郁立国,国人多以郁为姓。历史上还有郁夷县、郁秩县、郁致县,当地人也有以郁为姓的。郁姓名人有:郁继善,宋朝名医。明朝景泰年间进士郁文博,官居湖广副使,后辞官回家,专心校勘典籍,曾校勘陶九成《说郛》一百二十卷。


单(Shàn)源出于姬姓。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少子于单邑(现河南孟津县东南),单伯世袭周朝卿士,其后世子孙以封邑为姓,称单氏。另外,北魏时鲜卑部族阿单氏、可单氏、谒单氏均改为单姓。单姓望居南安郡(今甘肃陇西县附近)。宋代水利学家单锷,博学多识,曾独乘小船在苏州、常州、湖州间考察三十余年,著成《吴中水利》一书,对水利科学发展颇有贡献。单俊良,明代巧匠,制造出用木齿轮带动的牛力水车,减轻农民辛苦。


杭(Háng)源出于姒姓,是大禹的后代。传说大禹治水后,剩余许多舟航(即小板船),禹便让自己的一个儿子统管起来,封为余航国(今浙江余杭县),其后人便姓航氏,因古代的船是木头做头,所以后人去舟字加木字,便成了今天的杭姓。杭姓望居丹阳郡(今安徽宣城)。清朝经学家杭世骏,学识渊博,经史词章之学无所不通,曾受命校勘《十三经》和诸多史书,著述颇富。


洪(Hóng)上古时有共工氏,在黄帝手下负责治理水利,因不满黄帝部族的排挤,曾几次反叛。尧帝时天下洪水肆虐,因共工氏不与合作,使得治水工作很不顺畅,尧帝于是命大禹负责治水,将共工氏放逐到江南蛮荒之地。共工氏后人因先辈曾负责治水之职,便给共字加水旁,作为自己的姓氏。另外,豫章弘氏(或宏氏)为避唐高宗太子李弘之讳,皆改为洪姓。洪姓望居豫章(今江西南昌)。清朝戏曲家洪升,所著《长生殿》声驰至今。清代有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


包(Bāo)春秋后期,楚国有个大夫叫申包胥。楚臣伍子胥蒙冤逃至吴国后被吴国重用,他领兵攻破楚国都城。申包胥到秦国求援兵,在秦廷滴水未进,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被他感动,派大军援楚,终使吴国退兵。楚国安定后,申包胥拒绝厚赏,躲到山里隐居起来,他的子孙以他名字中的“包”字为姓,称包氏。包姓名人有:北宋名臣包拯,以廉洁著称,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他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小说、戏曲多取为题材。至今包拯已在百姓心中深化为理想中的为官者的形象。


诸(Zhū)春秋时,鲁国大夫受封于诸(今山东诸城西南),其后裔以封邑为姓,称诸氏。西汉时,历代名人有:无诸被封闽越王,他的后代以其名字中的“诸”为姓。五代后周人诸葛十朋,在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不愿做宋朝臣民,隐居在会稽山。历代名人有:明朝人诸观,为官清廉,曾自誓:“贪墨之吏,犹不贞之女,一有点污,何以见人?”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3-21
左(Zuǒ)周朝史官有左、右之分,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世袭左史之职的后人便以官职为姓,称左氏。另外,春秋时,齐、宋、卫等国公族中都有左、右公子的称号,左公子的后代便以左字为姓,形成左氏。左姓名人有:西晋文学家左思,出身微寒,不好交游。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一时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成语“洛阳纸贵”便出自此处。左丘明,鲁国太史,撰《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


石(Shí)春秋时卫国有一贤臣叫石碏.石碏因儿子石厚帮助公子州吁刺杀了卫桓公,篡夺了君权,便设计请陈侯将二人抓捕,送回卫国处死。石碏的大义灭亲之举传为佳话,后世代为卫国大夫。石厚的儿子石骀仲以祖父的字命姓,称石氏。此外,郑国大夫石癸,宋国公子段(字子石),他们的后代也都称石氏。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有军事政治才能,曾大败曾国藩的湘军。


崔(Cuī)春秋时,齐丁公之子季子,把君位让给了兄弟叔乙,自己去了崔邑(今山东章丘),从此称为崔氏。崔氏子孙一直是齐国公卿之一。西汉时崔氏裔孙被封为东莱侯,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山东临清一带)。东汉以后崔氏成为山东望族,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明末画家崔子忠,擅画人物、仕女,师法南唐周文矩,衣纹多曲屈转折,笔墨清丽,与陈洪绶齐名,有“南陈北崔”之称。


吉(Jí)周宣王时有个大臣叫做尹吉甫,因赫赫军功而闻名,他的后代以他名字中的“吉”字为姓,称为吉氏。另外,黄帝裔孙伯儵封于南燕(今河南延津),赐姓为姞,他的支庶子孙去女旁改为吉姓。历代名人有吉中孚,唐朝大诗人。著名抗日将领吉鸿昌,原为国民党三十军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因反对蒋介石进攻红军,被强令出国,1932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组织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1934年冬在天津国民饭店被国民党特务刺伤被捕,后英勇就义。


钮(Niǔ)《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东晋有钮滔,其后为钮姓。据一些学者考证,钮姓祖籍应是现在的江苏。《百家姓》载钮姓望居吴兴郡(今浙江吴兴县)。历代名人有钮衍,明朝清官。钮琇,清文学家,著有《觚剩》一书,记述明末清初杂事,幽艳凄动,文体似唐人小说。清代文字学家钮树玉,著有《说文解字校录》、《说文新附字考》。


龚(Gōng)周厉王贪婪暴虐,被国人赶出都城,这就是历史上的“国人暴动”。当时有个王室贵族名叫姬和,因封地被称为共(河南辉县)伯,他受人爱戴,便由他代理朝政,史称“共和行政”,直至厉王的太子长大成人后,共伯归还了政权,又回到封地,他的子孙因国命姓,称共氏。古时“共”、“龚”同音通用,后来传为龚姓。另有一说龚姓为上古共工氏为避仇而在共上加龙而成。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在林则徐广东禁烟时,便预见英国可能侵犯,建议加强战备,不与妥协。在哲学上他认为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他的诗文瑰丽奇肆,自成一家。


程(Chéng)程姓出自风姓,发源于河南省洛阳市东部。颛顼有两个孙子重和黎,西周建立以后,重和黎的后代被封于程,并且建立了程国,后来程国被灭,其子孙便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有了程姓。春秋时期,晋国有个贵族叫荀驩,他的采邑是程地,其后世子孙就以“程”作为了姓氏,于是有了程姓的另外一支。程颢、程颐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对于我国传统哲学的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史称“二程”。隋唐时期的程咬金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至今仍然有民间俗语“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嵇(Jī)嵇姓出自姒姓。大禹死后埋葬在会稽山,他的后代在会稽山上建立了宗庙。少康即位,封王子为会稽首领,称会稽氏,后会稽氏一族人被迁往谯郡嵇山,于是就改姓嵇,此后,会稽氏的后裔就以“嵇”作为姓氏了。嵇康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也是著名文学家。嵇康的儿子嵇绍在“八王之乱”时,为了保护晋惠王而被杀,鲜血溅到了惠王的身上,典故“嵇侍中血”就是出自此事。


邢(Xíng)邢姓出自姬姓,发源于今天的河北省邢台市。西周时成王封周公旦的儿子于邢,并且建立了邢国,春秋时被卫国所灭,其后邢国国君的后代便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就有了邢氏一族。还有一支邢姓出自韩姓。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韩宣子的食邑是邢丘(今天河南省温县),后来居住在这里的韩宣子的后人,大都改为邢姓。邢峙,南北朝时候北齐文士,精通四书五经。邢是北宋时的经学家,曾任礼部尚书,著有《尔雅义疏》等。


滑(Huá)滑姓出自姬姓,西周时有一个滑国,国君与周朝王室是同族,最初建都于滑(今天河南境内),后又迁都于费,再后来被晋国所灭。亡国后,滑国的子孙便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有了滑姓。滑寿是元朝末年的医学家,他不仅精通《素问》、《难经》,而且融通张仲景、刘守真、李明之三家学说,所以给人治病有“奇验”,他还著有《读伤寒论抄》等医书多种。


裴(Péi)裴姓出自赢姓。舜时东夷部落首领伯益的后代中,有一名叫飞廉的人,他的裔孙被封于邑(今天山西省的闻喜县),其后人即以其作为姓氏。后来,去掉邑字,改加衣字,这样就产生了裴姓。裴秀是晋代的地图学家,曾经做过司空,著有《禹贡地图》十八篇。裴度是唐宪宗时的宰相,他在削藩和平息藩镇叛乱中功劳卓著。


陆(Lù)陆姓发源于今天的山东省平原县一带。古代部落首领颛顼的孙子吴回,在尧时任火神祝融。他有一个儿子叫终,被封于陆乡,所以叫陆终。其后世子孙就以“陆”作为自己的姓氏,于是就有了陆姓。陆姓的另外一支产生于战国时期,当时齐宣王的小儿子田通受封于陆邑,他的后代便以陆为姓了。陆羽是唐代的茶艺大师,被人们奉为“茶神”,他著有《茶经》一书。陆游是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也是文学史上的伟大文学家。


荣(Róng)黄帝时,有一个叫荣援的人,黄帝封他为诸侯,并且建立了荣国,他曾经奉黄帝之命铸钟十二个,其后世子孙都以荣为姓。西周时期,周文王原大夫荣夷公先人的采邑是荣邑(今天河南省巩县),他因此而取荣姓,其后世子孙也随之姓荣,这就形成了荣姓的另外一支。荣启期是春秋时期的一位隐士,善于论说人生,又善于弹琴,孔子非常佩服他。


翁(Wēng)在夏朝初年,有一位贵族叫翁难乙,他可以说是翁姓的始祖。另外一支翁姓则出自姬姓,西周时期,周昭王有一个庶子,他的采邑在翁山,其后世子孙就把先祖的采邑名作为自己的姓氏。翁万达是明代的兵部尚书,有《东涯集》传世。翁方纲是清代的经学家、书法家和金石学家。翁同龢是清代光绪皇帝的师傅,曾经参与清末著名的“戊戌变法”。


荀(Xún)相传在远古时期,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个儿子有十二个姓,荀姓就是其中之一。荀姓还有一支是出自姬姓,周文王的儿子被封于郇(今山西省临猗县),并且建立郇国,史称郇伯,后来他的子孙就把封地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并改为荀字。另外,春秋时期晋国的隰叔被封于荀邑,为荀侯,其后世子孙也以封邑名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是荀姓的又一个来源。荀况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有《荀子》一书传世。荀彧是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


羊(Yáng)西周有一个种官职叫羊人,担任这个官职之人的后世子孙,就以先人的官职名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有了羊姓。另外一支羊姓出自祁姓,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盈的后裔,最初因为封地为羊舌,其后人就以封地名作为姓氏——羊舌氏,后来又去掉“舌”字,而成为羊氏。羊姓历代名人有羊祜,担任过晋代尚书右仆射。羊欣,南朝宋的书法家。


於(Yū)於姓发源于今天的河南省。相传黄帝时有一臣属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他名叫於则。於则因为结束了古人赤脚历史的大功,被封于於,他的后世子孙便以封地之名作为姓氏,这样就有了於姓。另外一支於姓出自熊姓,黄帝的一个孙子被封于商於(今天河南省淅川),他的后人就以祖上的封地作为姓氏。於仲完,明朝洪武年间任县官,是受百姓爱戴的好官。於竹屋是明代的画家,他以擅长画墨竹而闻名于世。


惠(Huì)远古时期的部落联合首领颛顼有孙子叫吴回,吴回的儿子当中有一个叫陆终,陆终的二儿子叫惠连,他的后代子孙就以“惠”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有了惠姓。惠姓的另外一支出自姬姓,是周惠王姬阆的后裔,他们是以祖上是谥号作为姓氏的。惠施是战国时宋国人,名家的代表人物,历史上称之为惠子,他还是庄子的好朋友。惠生是后魏时的高僧。惠士奇是清朝大学者。


     


  甄(Zhēn)甄本是制陶所用转轮的名称,古代制作陶器的人叫做甄工。相传舜曾在黄河之滨指导东夷部落制作陶器,他的后代子孙有的以这种职业技术为姓,称甄氏。上古部落首领皋陶的次子名仲甄,在夏朝时为卿仕,受封于甄,他的后裔也取姓为甄。北周时有数学家甄鸾,著有《五经算术》、《周髀算经注》等。唐代有名医甄权,因母亲得病才精研医术,著有《脉经》、《针方》、《明堂人形图》等。


麴(Qū)麴本是酿酒的主要原料,西周时成为掌管酿酒业的官名,世袭此职的人便以麴为姓。另外,汉代鞠谭的儿子因避难改姓麴,他的后世子孙亦称麴氏。历代名人之中晋代有麴允,官居右仆射,与游氏世代为豪门大族。隋朝时高昌国(在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国王麴伯稚,本为榆中人,与隋华容公主和亲,促进了中原汉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团结。


家(Jiā)源自于姬姓。周朝时,有个大夫叫家父,是周孝王的儿子,曾作《节南山》一诗讽刺幽王沉湎酒色,不理朝政,他的后世子孙以他名字中的“家”字为姓。春秋时,鲁庄公的孙子名家驹,他的后代也称家氏。家姓历代名人还有北宋时眉州家氏三兄弟,名安国、定国、勤国,各有官职,与苏轼兄弟有交往。


封(Fēng)炎帝的后代有一人名钜,曾是黄帝的老师。夏朝时,封钜的后代于封父(今河南省封丘),为诸侯国,后来以地名为人名,封钜的那个后代就被叫做封父。到了周代,封国灭亡,国人分为两姓,一支为复姓封父,另一支便以单字封为姓。后魏时有个大臣名叫封隆之,有奇谋妙策,知大政方略,经历了五代帝王,始终保持名节,有博大长者之称。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3-21
芮(Ruì)源于姬姓。周武王封姬良夫于芮,后为诸侯国,为伯爵,称芮伯,在周王室任司徒,曾作《桑柔》一诗讽谏周厉王不要搜刮民财。春秋时,芮国被晋国所灭,芮伯后裔以国名为姓,称芮氏。宋朝有个知县叫芮及言,为官廉洁,精于政务,他的戒言“少饮酒,饱餐饭,勤出厅,公事办”为天下称赏。


羿(Yì)羿姓为夏朝著名弓箭射手后羿的后代。后羿,原为东夷有穷氏部落首领,善于射箭。夏朝帝王太康贪恋田猎,不问朝政,被后羿逐杀。但后羿夺得王位后仍然以狩猎为乐,不理民事。神话传说尧帝时十日并出,植物枯死,猛兽长蛇为害,后羿射去九日,射杀猛兽长蛇,为民除害。


储(Chǔ)相传上古时有储国,储国人的后代以储为姓,称储氏。又有一说,春秋时有齐国大夫储子,曾与孟子相交,他的子孙也以储为姓。唐朝诗人储光羲,擅长田园诗,笔意细腻,意境优美。清朝学者储欣,博通经史,青年时以善作八股文著名,所编《唐宋十家文选》曾风靡一时。


靳(Jìn)战国时期,楚怀王有一侍臣名尚,深得怀王的夫人郑袖的信赖,官至大夫,后又被封于靳江(今湖南宁乡),也被称作靳尚,靳尚的后代便以靳为姓。另外,十六国时匈奴族也有靳姓。靳姓名人有靳贵,明朝大学士。清朝康熙年间有大臣靳辅,是水利专家。曾因势利导,治理苏北黄河水灾,著有《治河书》。


汲(Jí)源自于姬姓。春秋时期,卫宣公的公子居住的地方叫汲(今河南汲县),他的后代以汲为姓;另外,齐宣公的子孙中有受封于汲的,他的后代以封邑为姓,也称汲氏。西汉名臣汲黯,性倨少礼,好黄老之术,为官以清静治民,常直言纳谏,并反对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汲固,南北朝时梁朝的义士。


邴(Bǐng)《通志》载,邴也作丙。邴姓始于春秋时期,有两个源头。一支出于晋国,晋大夫豫的封邑在邴,他的子孙以邴为姓;另一支出于齐国,齐大夫邴的封地也叫邴(今山东省费县东南),他的后代以封邑为姓,也称邴氏,也有去邑成姓,称丙氏。西汉有邴汉、邴丹兄弟,为当时的名士。十六国前赵时有建筑学家邴辅,多才多艺,皇室宫殿由他设计督造。


糜(Mí)糜姓最早始于夏代,是以谷物名称命名的姓氏。黍的一个变种称为“糜子”,当时专门种植豆黍之类农作物的人,有的以“糜”为姓。另有一说来源于封邑名,楚国有大夫封于南郡糜亭,他的后世子孙以糜为姓。此外,楚国工尹糜之后也称糜氏。三国时,刘备手下有糜竺、糜芳二兄弟,曾为刘备所重用。糜竺的妹妹嫁与刘备,就是那个长坂坡将阿斗托付给赵云后,投井自尽的糜夫人。


松(Sōng)松姓起源于秦朝。秦始皇率众登泰山封禅,途中遇雨,正好山上有五棵大松树,枝叶繁茂,围起来像个大亭子。秦始皇便躲避在松树下。后来这松树被秦始皇封为“五大夫”,此松至今仍屹立于泰山山腰。后来居于泰山的人有的便以松为姓。松姓望居东莞郡。隋朝有松,性格刚烈,尤重名义,死于杨厚之难,城中人皆痛哭流涕。明代长芦盐官松冕,为官严明廉洁。


井(Jǐng)源自姜姓。周朝建立后,姜子牙被封于齐,他的后代有人在虞国为大夫,受封于井邑,因是伯爵,便被称为井伯,他的子孙便以井为姓。后来晋国假途灭虞,井伯的后代井奚逃到了秦国,被秦穆公重用为大夫,封于百里,被称做百里奚,他的支庶子孙有的以百里为姓,有的仍用井姓。东汉大儒井丹,字大春,受业于太学,通五经,善谈论,性清高,时人谓“五经纷纶井大春”。明朝大理寺评事井田,识达大体,人称贤者,其子井源为驸马。


段(Duàn)春秋时,老子李聃的孙子李宗在晋国为官,封于段干,他的后代一支姓段,一支姓干。段姓另一源头为春秋郑武公的儿子叔段。因长子寤生出生时难产,因此母亲讨厌寤生,对叔段却百般溺爱。寤生后来继位称为庄公,叔段企图夺取君位,结果被庄公打败,逃到了共国,被称为共叔段,他的后裔形成了共、段两姓,因此古称“段共一家,干段同族”。清朝著名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段玉裁,师从戴震,他的《说文解字注》声驰至今。


富(Fù)富姓起源有二,黄帝、炎帝之后各一支,都出自春秋时期。周襄王时有姬姓大夫名富辰,直言敢谏,不避贵胄,为人称道,他的后代有的以其名字为姓,称富氏。另外,鲁国有公族大夫富父终甥,为炎帝之后,后来富父氏一支简化为单姓富氏。唐朝有富嘉谟,文章典雅厚实,与吴少徵齐名,成一家文体,时称“吴富体”。宋朝富弼,与文彦博同朝为相,曾劝神宗“二十年口不言兵”。


巫(Wū)远古之人信奉神灵,巫被看做神的代言人,掌握着祝祷、占卜、治病等技能,后代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职业,被称做巫人、巫祝、巫臣等等。担任此类职官的后人有的以巫字为姓。传说黄帝时有医师巫彭,是巫氏之祖。明朝巫凯,性格刚毅果断,有勇有智,威惠并行,镇守边关三十余年。


乌(Wū)乌姓出自金天氏,相传帝少昊以鸟名任命职官,其中就有乌鸟氏,掌管高山丘陵,其后人便以乌为姓。金天氏少昊为黄帝后代,所以乌姓也是黄帝的后裔。另外,北魏时代北乌石兰氏改姓乌氏。唐朝有乌重胤,最初为昭仪节度使从史的部下,从史欲叛乱,他将其擒获,受到唐宪宗的嘉奖,被封为张掖郡公,后来又讨伐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大小百余战,三年平定,唐文宗时官拜司徒。乌重胤待人谦虚有礼,当时名士如石洪、温造、韩愈等都在其幕府。


焦(Jiāo)焦姓起源有二。《广韵》载,周武王灭商后,追封上古圣王的后裔,封神农氏的后人于焦,其子孙以焦为姓,今山东嘉祥县南焦城村是其遗址。另据《通志》载,周朝初年有同姓诸侯国焦国,后来被晋国所灭,王族便以国名为姓,称焦氏。清朝人焦循,对经、史、历、算、声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清代画家焦秉贞,艺术上吸取了西方宗教画中的透视明暗画法,康熙年间供奉内庭,曾绘有《避暑山庄图》。


巴(Bā)相传伏羲氏有个后裔叫后照,他来到四川东部的巴水上游,见此地山清水秀,便定居在这里,他的子孙以巴水为姓,称巴氏。过了几代后,巴氏出了个英雄叫务相,他当上了巴水上游五个氏族的领袖,号称廪君。在廪君的领导下,五个氏族和睦相处,逐渐兴旺起来,建立了巴国。在战国中期,巴国被秦国攻灭,巴人便以国名为姓,称巴氏。东汉有巴肃,曾与窦武等人合谋诛除阉党,为人“有私不隐,有罪不逃”,一身正气。明朝人巴思明,进士出身,直率敢谏,屡受贬谪,尤不屈附。


弓(Gōng)弓姓一个来源为职官名。传说黄帝之子挥负责制造弓箭,受封于张,后来主管制造弓箭的职官叫弓正,挥的后代一支姓弓,一支姓张。弓姓另一来源为祖辈名。春秋时鲁宣公的弟弟后代名叔弓,曾任大夫,多次出使列国,他的后代中有以祖上名字为姓的,称弓氏。前秦,苻坚手下有大将名叫弓蚝,被封为上党郡公,因勇猛无畏,被誉为“万人敌”。


牧(Mù)相传上古时期,黄帝为部落首领时一直想统一天下。他曾梦见一人能开千钧之弓,驱赶上万只羊。于是便四处寻访这样的人,终于在大泽找到,便任命他为将,并给这个人取名为力牧(即有神力并能牧万羊之意)。力牧助黄帝治理天下,立有大功,他的后代便以祖上名字为姓,一支姓力,一支姓牧。另外,春秋时卫国国君之后有放牧为生的,也称牧氏。明朝有牧相,余姚人,与理学大师王阳明同为王华的弟子,后来考为进士,官至广西参议,直言敢谏。


隗(Kuí;Wěi)隗姓有两个读音,为二姓,其中kuí音出自商代。汤灭夏桀后,封其后人于隗,建大隗国,春秋时为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姓,称隗氏。Wěi音原为周朝北部少数民族赤狄人的姓氏,春秋时晋国大举进攻赤狄诸部落,赤狄人后裔汉化后沿用隗姓。三国时魏有隗禧,既懂经籍,又善星象,他的学生众多,著有《诸经解》行世。


山(Shān)相传炎帝神农氏生于烈山,他的儿子柱称为烈山氏,柱的后代有以“山”为姓的。周朝掌管山林的官员叫山师,又称山虞,有人世袭此职,子孙便称为山氏。后魏时有少数民族复姓时难氏,进入中原后,改为山姓。晋朝初年有山涛,与嵇康、阮籍等交游,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吏部尚书,虽居荣贵,但生性节俭,常把俸禄散给邻居百姓,被当时人称做“璞玉浑金”。明朝有山云,官居总兵,善于用兵,与士卒同甘共苦,每战必胜。


谷(Gǔ)源自于嬴姓。古帝颛顼的后代被虞舜赐为嬴氏,其后代非子被周王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市西南),他的后代以谷为姓。春秋时,诸侯伯绥受封于谷(今湖北谷城),后谷国为楚国所灭,谷郡后裔以国为姓,称谷氏。另外,古代有姓,后去邑改为谷姓;北魏鲜卑复姓谷合氏,进入中原后,改为单姓谷。汉朝有谷永,官居大司农,博学经书,所言必守信用。清朝文学家谷应泰,著有《明史记事本末》等。


车(Chē)春秋时,秦国大夫子车仲行辅佐秦穆公,因政绩突出被称为贤良,与子车奄息、针虎并称“三良”,穆公死后,以“三良”殉葬,子车的后代大多改为车姓。汉武帝非常迷信,其晚年时,逼太子刘据自杀。天下人对此事甚为不平,大臣田千秋为太子辩明冤屈,武帝非常后悔,封田千秋为大鸿胪,并任命他为丞相。昭帝即位后,顾念田千秋年高德勋,特允他乘小车出入宫廷,号称“车丞相”。他的子孙有的便以这引以为荣的事件为姓,改成车姓。晋代吏部尚书车胤,以勤学著名,他少年时因家贫,曾以萤火虫照明读书。清代诗人车鼎晋,为《全唐诗》编纂者之一,另有著作多部。


侯(Hóu)春秋时,晋哀侯和缗侯均为晋武公所杀,哀侯和缗侯的子孙逃难他国后,便以祖上受封爵位为姓,称侯氏。另有一说,上古黄帝时的史官仓颉本为侯冈氏,他的后代中有一支简称侯姓。战国时魏国有隐士名侯嬴,七十岁时被信陵君尊为上客,秦国围赵时,曾献计信陵君,窃得虎符,并荐勇士朱亥击杀魏军统帅,夺取兵权,胜秦而救赵。明末清初才子侯方域,诗古文取法韩欧,才气横溢,与方以智、冒襄、陈贞德全称“四公子”。


宓(Mì)宓姓源自于伏羲氏,伏羲古时作宓羲。宓与伏二字,古时同音通用,因此宓姓与伏姓同出一宗。孔子弟子宓子贱,也作伏子贱;汉代人伏生,也作宓生,他是子贱的后人。相传远古时有宓妃,为伏羲氏之女。春秋时的鲁国人宓不齐,字子贱,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做过单父宰(卿大夫封邑的长官),以“鸣琴不下堂而治”出名,孔子称其为君子。


蓬(Péng)据《万姓统谱》载,蓬姓源自姬姓,西周时封君主支庶子于蓬洲(今四川蓬安),其子孙以蓬为姓。另据《姓氏考略》和《太平图话姓氏综》记载,蓬姓为以草命姓。晋代人蓬球(一说为西汉人),传说他入山伐木,忽然闻到奇异的香气,迎着这股香气来到了一个地方,一片宫殿楼阁雕梁画栋。他走进宫殿,只见四个仙女正在抚琴弄箫。蓬球心中害怕,连忙退出,待回头一望,却什么都不见了。他回到家中,只见自己的房屋已变成了废墟,屈指一算,已过了九十余年。


全(Quán)古时称钱币为泉,西周时有泉府之官,负责管理货币交流和集市贸易。泉府官的后人以职官为姓,便有了泉姓,又因“全”、“泉”同音通用,于是也便有了全姓。另外,古代有全椒(安徽)、全州(广西)、全山(福建),当地有人以居住地为姓,称全氏。元代有位少数民族首领叫万全,其子以父字为姓,改姓为全氏。清代历史学家全祖望,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并受万斯同的影响,为南明史专家,对史料校订也有所贡献,曾续修黄宗羲《宋元学案》,七校《水经注》。


郗(Xī)周武王时的司寇叫苏忿生,负责诉讼事宜,有清正之声。苏忿生的后代受封于郗(今河南沁阳),其后人便以封邑命姓为郗姓。晋朝人郗鉴,博览经籍,官至车骑将军,与王导、卞壶同受遗诏辅佐少主。唐朝有郗纯,兖州人,高风亮节,为张九龄、李邕所称颂。


班(Bān)春秋时,楚国若敖的孙子出生后曾被母亲弃于野外,吃虎乳长大。因虎有斑纹,其后代子孙以此事件命姓氏,为班姓。后汉班彪,专心史籍,他的儿子班固和女儿班昭先后续父所著《汉书》,使此书终成千古名著。班彪幼子班超,胸有大志,曾投笔自叹:“大丈夫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来出征西域,官至西域都护,安抚五十余国,被封为定远侯,在西域三十一年,威名大震。成语“投笔从戎”即源于此。


仰(Yǎng)仰姓一支出自舜帝时大臣仰延之后。仰延精通音乐,当时瑟为八弦,仰延将其改造为二十五弦。仰延的后世子孙以祖上名字为姓,便形成了仰姓。另一支源自于嬴姓,为秦惠王之子公子卬之后(卬,古仰字)。公子卬的后裔以祖字加“人”而成仰姓。仰氏名人有仰忻,宋温州永嘉人,以力学笃行而著称。五十余岁时,执母丧尽孝,负土庐墓侧,郡守曾将他住的地方命名为“孝廉坊”。仰瞻,明朝长洲人,曾任大理丞,因执法严正,为权贵者嫉。


秋(Qiū)秋姓为少昊氏之后。少昊是黄帝后代。春秋时,少昊后裔仲孙湫在鲁国为大夫,他的裔孙有人名胡,世称湫胡,在陈国为卿士。湫胡的支子以祖字去水为秋姓。另有一说秋姓一支以职官为姓,西周时有职官司寇,时称为秋官,居此职人的后裔有的以秋字为姓。清末有鉴湖女侠秋瑾,浙江山阴人,曾赴日留学,提倡女学,徐锡麟在安徽起义,秋瑾拟响应,事泄被捕,坚贞不屈,被害于绍兴轩亭口。


仲(Zhòng)仲姓源出有四:古帝喾时,有八个极善良的人,号称“八元”,其中仲堪、仲熊的后人以祖上名字为姓,称仲氏。商汤王左相仲虺的后代和春秋时宋庄公之子(字子仲)的后代,也以祖上名字为姓,称仲氏。春秋时,鲁国公子庆父字共仲,因乱鲁遭谴责,庆父死后,他的子孙为避仇,有的便改姓仲。孔子的弟子仲由,字子路(季路),性格爽直勇敢。南宋学者仲并,幼好读书,母教甚严,后中进士。


伊(Yī)相传尧出生在伊祁山,他的后代有的以伊为姓。商朝大臣伊尹曾居伊川,他的后代以地名为姓,称伊氏。伊尹曾助商汤灭夏,在商初曾辅佐四代五王,他的儿子伊陟也是商王太戊的贤相。伊尹为后世公认的伊氏之祖。另外,后魏鲜卑族人中有伊娄氏,后分为二姓,一姓为伊,一姓为娄。清朝著名书画家伊秉绶,曾任扬州知府,书法擅隶,劲健沉着,所画墨梅自成一家。人得其一诗一字,以为至宝。


宫(Gōng)周朝时有专门负责宫廷修缮和清洁事宜的官,名宫人,世袭此职的后人便以宫为姓。春秋时鲁国孟僖子的儿子韬食邑于南宫,其后代以南宫为姓,后又化为南、宫二姓,孔子的弟子南宫适便为此支后裔。另外,周朝初年有封国名宫阝(今山西平陆东),后为晋国所灭,国君族人去邑成姓,称宫氏。春秋时有虞国大夫宫之奇,晋献公伐虢,以璧玉宝马向虞国借道,宫之奇以“唇亡齿寒”之理力谏虞君,虞君不听,宫之奇知道虞国必亡无疑,便投奔了曹国。后来晋国灭虢之后,果然在回师途中顺便也把虞国灭了。


宁(Nìng)宁姓出自赢姓,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襄公的曾孙去世以后,谥号为“宁”,称为宁公,他的后世子孙当中有的人就以先人的谥号作为姓氏,于是,就有了宁姓。另外,宁姓还有一支出自姬姓,发源于今天河南省的修武县。周文王的儿子康叔被封于卫,并且建立了卫国,他的后人中有一个卫成公,卫成公的儿子又被封于宁邑,此后,他的后代子孙便以祖上的封地名作为了自己的姓氏。宁越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自幼勤奋读书,十五岁就成了周威王之师。


仇(Qiú)仇姓出自九吾氏。在夏朝时,有一个诸侯九吾氏,商朝时立国号为九,商朝末年,九侯被纣王所杀,其族人被迫外逃避祸,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在自己的九姓旁加了“人”字而成为仇姓。此外,春秋时期,宋国有大夫仇牧,他为了替宋公报夺命之仇,亲自带兵讨伐宋万,结果经过一番生死拼杀,仇牧在宋万的家门口被宋万摔死。后来,仇牧的后代就以他的名字作了姓氏。仇博是宋代的一位名人,他聪颖博学,13岁时作的《至乐堂记》,得到文坛领袖苏轼的称赞。仇英是明朝著名画家。


栾(Luán)栾姓出自姬姓,发源于河北栾城一带。西周时期,周文王的儿子唐叔虞被封于晋,并且建立了晋国,后来有晋靖侯,其孙子名叫宾,又被封与于栾邑,世称栾宾,他的后世子孙便以封地名作为姓氏。还有一支栾姓出自姜姓,姜太公的后辈中有一位叫子栾,后来其支庶子孙就以他的字作为姓氏。栾文博是后魏时的宿儒,有门徒数千人。栾清是唐朝诗人。栾恽,明初官员,整顿朝廷保卫边疆。


暴(Bào)暴姓最初形成于商朝,发源地在今天河南省境内。商朝时,有一位名叫辛的大臣,被封为公爵,封地是暴邑。他建立了诸侯国暴国,世称暴辛公。到了春秋时期,暴国并入郑国,暴辛公的后世子孙即以原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有了暴姓。暴鸢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大将。暴胜之是西汉时的御史大夫。暴昭是明代的刑部尚书。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3-21
甘(Gān)甘姓最早产生于夏朝,发源地在今天河南省的洛阳市西南。那时在众多的诸侯国当中有一个甘国,后来,甘国被其他诸侯国所灭,亡国后的甘国君主后裔,便以原封国名作为姓氏,于是就有了甘姓。商朝时,甘盘为相,甘盘的后世子孙则以祖上的名字作为姓氏,这样就形成了甘姓的另外一支。此外,周惠王的弟弟被封于甘地,他的后代子孙以封地名作为姓氏。甘德是战国中期齐国的天文学家,有《甘石星经》传世。甘泳是宋朝的诗人,著有《东溪集》。


钭(Tǒu)钭姓出自姜姓。周朝时,姜太公为周武王打天下,后受封于齐,建立齐国。到了战国时期,田和篡夺了齐国的君位,这在历史上叫田氏代齐。原来齐国的君主康公被迫流落于海上,他与同行者的生活十分艰难,不仅要经常住在山洞里,而且要依靠野菜充饥,甚至把酒器钭当做饭锅来烹煮食物,于是,其支庶子孙为了纪念先祖,就以酒器名“钭”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有了钭姓。钭滔是宋朝处州的刺史。


厉(Lì)厉姓出自姜姓。在周宣王时,姜子牙的后代姜无忌去世,谥号为厉,历史上称之为齐厉公,其后世的支庶子孙便以他的谥号作为姓氏,于是就有了厉姓。此外,西周时有一个诸侯国叫厉国(在今天湖北省随县),春秋时期改为随国,原来厉国君主的后代们则以原国名作姓氏,形成了厉姓的另一支。厉文才是唐代的容州刺史。厉鹗是清代的文学家,他著有《宋诗纪事》。历志,清朝画家,诗、书、画三才齐备。


戎(Róng)戎姓出自姜姓。在西周时期,有一个戎国,它是齐国的附庸,后来戎国灭亡了,其公族便以国名作为了姓氏。此外,在西周时,有一名管理军械的官员名叫戎右,他的后世子孙也都以“戎”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形成了戎姓的另外一支。戎姓还有一支是出自少数民族,在商朝以后有一个戎族,他们居住在燕北地区,后来这族人当中有不少人把族名作为姓氏。戎赐是汉朝一位著名的官员。戎昱是唐代的诗人。戎益是宋代平江知府。


祖(Zǔ)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他的后人祖乙、祖辛、祖丁等都先后做了商王,其支庶子孙以“祖”作为姓氏。另外一支祖姓是奚仲的后代,祖己、祖伊都在商朝为相,其后世子孙也以祖作为姓氏。祖逖是晋代的名将,年轻时他为报效国家而发奋习武,成语“闻鸡起舞”就典出此事。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并著有数学著作《缀术》和《九章本义注》。


武(Wǔ)武姓发源于今天广西省的水淳县北部,在夏朝时那里有一个武罗国,后来这个国家的子孙后代就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武姓还有一支出自姬姓,据传说,周平王的少子出生时手掌心有一个篆体的“武”字形手纹,因而赐他姓武,其后人也就随之姓武了。此外,春秋时期,宋国君主戴公的儿子司空死后谥号“武”,史称宋武公,他的支庶子孙以祖上的谥号作为自己的姓氏。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训是清代的一位名人,他终生集资兴办义学。


符(Fú)符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后裔。“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和调遣军队的凭证。春秋时期,鲁顷公的孙子在秦国担任符玺令,专门掌管符信玺印,其后世子孙则以“符”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有了符姓。符令谦是南唐时赵州刺史,他不仅勇猛善射,而且政绩显著。符彦卿曾任天雄军节度使,并被封为魏王,宋朝建立后,他被封为太师。


刘(Liú)远古尧帝的子孙中,有个叫刘累的,据说他能驯化龙和驾龙飞奔,他就是刘姓始祖。另外一支刘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后裔,西周时期,周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今天河南省偃师西南),其支庶子孙以封邑名作为姓氏。刘邦是汉代的开国皇帝。刘勰是南朝梁的文学理论家,他的《文心雕龙》一书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划时代巨著。刘基曾经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明朝初年任御史中丞、弘文馆学士,有《郁离子》等作品传世。


景(Jǐng)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大夫叫景差,属于楚国公族中的一个大族,他的后世子孙便以景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有了景姓。还有一支景姓出自姜姓,是战国时期齐国公族的后裔,齐国君主杵臼去世后,谥号为“景”,历史上称之为齐景公,他的支庶子孙就以其谥号作为了自己的姓氏。景鸾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景延广是五代时后晋的著名将领。


詹(Zhān)据传说“五帝”之一的舜,曾经封黄帝后裔中得詹(受尊敬)的人为詹姓,这样就有了詹姓。另外一支詹姓出自姬姓,周宣王在位时,封支庶子孙于詹,为侯爵,并且建立詹国,其后世子孙以封国名作为了自己的姓氏。还有一支詹姓是以官职作为姓氏的,古代称管理占巫的官员为詹尹官,他们的后世子孙多以祖上官职中的“詹”作为姓氏。詹希原是明代的大书法家,有“国朝第一”的美誉。詹天佑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铁路专家。


束(Shù)战国时期齐国有一疏姓部族,汉代的?广就是这一部族的后裔,?广的曾孙孟达为了避免西汉末年“王莽之乱”带来的灾难,从东海迁居阳平,并且去掉了?姓的足字旁,改为束姓。束皙是西晋的文学家,太康年间汲郡有人盗掘战国魏襄王墓,发现了数十车古代的竹书,束皙等人从这些竹书中整理出了《竹书纪年》等75部(篇)古人的著作。束遂庵是元朝的山水画家,有《君山酹月图》等作品传世。


龙(Lóng)相传上古之时,舜做部落联合首领,他的手下有一大臣名纳,为龙氏,他的后世子孙都姓龙。另外一支龙姓,传说黄帝有重孙名叫董父,他生性好养龙,因此被赐为豢龙氏,于是,他的后裔便把其祖上的职业和姓名作为了自己的姓氏。龙且是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项羽的部将。龙章是宋代著名的画家,他与其子龙显、龙渊都以擅长画虎而闻名于当时。


叶(Yè)叶姓发源于今天河南省的叶县。春秋时期,楚庄王有曾孙沈尹戌,生一子名叫沈诸梁,诸梁被封于叶,建立叶国,为公爵,世称叶公,其后世子孙都以封国名作为了自己的姓氏。此外,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也有叶氏,他们则构成了叶姓的另外一支。叶适是南宋的著名哲学家和文学家,是“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著有《水心文集》。叶东卿是清朝著名的金石学家。


幸(Xìng)幸姓起源据说与幸臣有关。古时候,有大臣得到君王的宠爱信任而成为幸臣,其后世子孙引以为荣,于是就以“幸”作为自己的姓氏。幸灵是晋代的名医。幸南容是唐代的进士,对文学、史学、哲学很有研究,学识渊博。幸寅逊在五代十国时曾经担任简州刺史,后来跟随后主孟昶归顺宋朝,九十岁时还做官,心怀壮志。


司(Sī)在上古时期,部落首领神农氏的属下当中,有专门负责占卜的大臣名司怪,他的后世子孙便以“司”作为姓氏。春秋时期,郑国有大夫名叫司成,其后代以祖先的字作为了姓氏,于是形成了司氏的另外一支。还有一支司姓也形成于春秋时期,当时晋国有大夫叔虎,他的手下有卿士司臣,其后世子孙也把“司”作为自己的姓氏。司轲是明朝的一位名医。司九经曾经担任过清代的总兵。


韶(Sháo)在远古时期,部落首领舜的属下有乐官,曾经创作了名曲《韶》,优美动听。据记载,孔子在齐国听了《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乐官的后世子孙以其祖上所作乐曲的曲名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有了韶姓。此外,古代有韶州,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则以地名“韶”作为了自己的姓氏。韶石是晋代的一位良吏。韶护明朝洪武年间曾经担任户部主事。


郜(Gào)郜姓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裔,发源于今天山东省的成武。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被封于郜,并且建立了郜国,后来宋国把郜国给灭掉了,于是郜君的后世子孙就以原来的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有了郜姓。郜知章是元代的著名诗人。郜坦是清代的学者,著有《春秋集古传注》。郜琏是清代的画家。


黎(Lí)黎姓,发源于今天河南省的浚县。当年颛顼的裔孙因为战功受封于黎阳,建黎国,后来黎国灭亡,其后世子孙便以故国名作为姓氏。还有一支黎姓出自陶唐氏,是尧的后裔,商朝时,在今山西省黎城一带有黎国,商朝末年被周武王所灭,西周建立后,曾分封商代遗民,尧的后代就被封于黎,为侯国,世称黎侯,其后世子孙则以祖上的封国名作为姓氏。黎干是唐代的谏议大夫。黎元洪是北洋军阀政府总统。黎民表、黎民衷、黎民怀为明朝三名士,善诗、书、画,被称三绝之才。


蓟(Jì)蓟姓发源于今天的北京市西南,是黄帝的后裔。周武王建立西周以后,曾经封黄帝的后裔于蓟地,并且建立了蓟国,蓟国后来被燕国所灭,于是,原来蓟国君主的族人,便以故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形成了蓟姓。蓟子训是东汉时的一个著名人物,据说他有神异之道。


薄(Bó)相传上古时,在今天山东省的曹县东南有薄国,是炎帝后裔的封国。薄国君主的族人,便以封国之名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有了薄姓。此外,在春秋时期,宋国有一大夫被封于薄城(今天河南省的商丘),他的后世子孙以封地名作为姓氏。薄姬是汉文帝的母亲,历史上称为代太后。薄珏是明朝的兵器制作专家,并且著有《格物测地论》等。


印(Yìn)源自于姬姓。春秋时期,郑穆公之子字子印,子印的孙子名段,在郑国为卿大夫,以其祖父的字中的“印”为姓,称为印氏。印姓历史名人有:宋朝印应雷,通州人,官居温州知州,曾用计设宴,巧除温州乱卒。明朝印宝,地方官,做事果断干练。地方上许多事情难以公断,而印宝办事有原则,又精通世故,去了以后一一办妥。


宿(Sù)周武王克商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伏羲氏的后裔被封在宿国(今山东东平),其后人以国名为姓,遂成宿姓。宿姓历史名人有:后魏驸马宿石,十三岁为官,以忠义闻名,娶上谷公主,升任吏部尚书,封太原王。明朝宿进,官居刑部员外郎,嫉恶如仇,曾上书要求追究刘瑾近人王敞等大臣的责任,并求抚恤被刘瑾迫害致死者,因而得罪明武宗,被削职。


白(Bái)上古炎帝时有大臣名白阜,曾协助炎帝治水、疏通江河,他的子孙以祖上名字中的“白”字为姓。白阜被尊为白姓始祖。此外,秦国名臣百里奚的后代白乙丙、秦文公的后代公子白、楚平王的后代白公胜,他们的子孙都以“白”为姓。秦国名将白起,在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中大胜赵军,坑杀俘虏四十多万人。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


怀(Huái)相传上古中原地区有个部落叫无怀氏,那里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古代人理想中的社会。据说怀姓就是无怀氏的后人。另外,周武王封文王之子叔虞食邑于怀(今河南武陟),后又改封于晋,其后代有的以原封邑为姓,取为怀姓。清朝怀应聘,秀水人,好文学,有《冰斋文集》行世。


蒲(Pú)蒲姓源出有二:禹建立夏后,追封先贤和先王的后代,因舜曾在蒲邑建都,便把舜的后代封于蒲(今山西永济),舜的后代因此以地名为姓,成为蒲氏。另一支源于有扈氏,有扈氏为羌族的酋长,因家里水池中生有蒲草,长五丈,形似竹子,人们以为吉祥之兆,都称之为蒲家,故以蒲为姓。明有蒲宗瑞,为官清廉,他辞官回乡途中遇盗,盗贼却发现他囊空如洗,时人称为清白吏。清朝文学家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屡试皆落第,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邰(Tái)传说少女姜嫄见田野上有一巨大的脚印,好奇地踏上去,因此怀孕生了个男孩。将他丢弃在小巷里,牛羊小心地从他身边绕过;将他丢弃在冰河上,成群的小鸟用羽毛为他保暖。姜嫄改变主意将孩子养大,为其取名为弃。弃长大后成了种庄稼的能手,帝尧任命他为大司农,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其子孙以地名“邰”为姓。也有传说弃是帝喾与姜嫄的儿子。明朝有孝子邰茂质,他母亲害怕雷鸣,每遇雷雨,他便用身体护着母亲,母亲去世后,当逢电闪雷鸣时,茂质一定要到母亲的坟前守护,直到雷停雨止。闻雷护母被列为古代“二十四孝”之一。


从(Cóng)从姓源自于姬姓。东周时期,周平王的小儿子精英被封于枞(今安徽桐城),建立枞国,为侯爵,世称枞侯。枞侯的后代便以国名“枞”为姓。枞侯后代枞公在汉代为大将军,他的后代有的去“木”改为“从”姓。明朝有从贞,为官清廉如寒士,负责漕运时,爱惜士卒,一时称名臣。从所向,明朝官刑部主事,为官清廉,有仁声。


鄂(è)春秋时,晋国大夫顷父之子嘉父叛晋,奔至鄂,称为鄂侯,他们的后代以鄂为姓;春秋时,春秋时楚王熊渠之子熊红被封于鄂,其子孙以鄂为姓;还有一支为岳飞之后,岳飞曾被封为岳鄂王,他遇害后,儿子岳霆、岳震逃至江南,子孙后散居各地,其中黄梅的一支以祖辈封号为姓,改姓鄂。汉朝有开国功臣鄂千秋,刘邦立国后嘉奖功臣,鄂千秋不思高官厚禄,首举萧何有万世之功,当封第一,刘邦听其言,又封鄂千秋为安平侯。


索(Suǒ)索姓是汤王的后裔。商朝建立后,其王公贵族逐渐成为七支,形成七姓公族。周朝克商,为了削弱商族的旧势力,把殷商遗民分封给几个同姓诸侯国作为臣民,鲁侯伯禽分得“殷民六族”,其中就有索氏,他们是索姓的先人。晋朝有索靖,敦煌人,张芝的姊孙,工书法,尤擅章草,传张芝草法而变其形迹,并学韦诞,而险峻过之,其字骨势峻迈,富有笔力,前人评为“精熟至极,索不及张;妙有馀姿,张不及索”。索靖也非常看重自己的书法,将他的字势命名为“银钩虿尾”,著有《草书状》传世。宋代有河北转运使索湘,以善断狱、长于吏治驰名。


咸(Xián)帝喾为部落首领时,有个大臣叫咸邱黑,是咸姓的始祖。咸姓另源于巫者,商朝有贤臣名咸,因以卜祝巫事为职业,被称为巫咸,他的后代以祖先名字为姓,称为咸氏。另外,春秋时晋献公的王妃骊姬发难,欲立奚齐为嗣,驱逐公子重耳和夷吾,导致晋国内乱,后废其晋国公族,称为咸氏。咸姓历史名人有:唐朝咸冀,为“开元十八学士”之一。明朝咸唯一,山东莱阳人,贯通五经,熟析经义,讲学终生。


籍(Jí)春秋时期,晋国贵族名伯黡,管理晋国典籍文献,他的后代以职官为姓,形成典姓和籍姓两支。另据《广韵》记载,古时“籍”与“藉”二字相通,藉姓也称籍姓。籍姓历史名人有:汉初籍孺,为汉高祖宠幸之臣,高祖起卧,不离左右,公卿大臣大都托他说情于高祖。明朝孝子籍馨芳,内黄人,痛父早亡,负土起坟,诵经三年,乡人共迎归家。


赖(Lài)赖姓,是炎帝的后裔。周朝初期,武王封炎帝的后代于赖(今湖北随县),建立赖国。春秋时,赖国被楚国所灭,原赖国君主后人被迫迁至鄢(今河南鄢陵),后人便以原国名为姓,称赖氏。南宋江南茶贩,因反对朝廷专卖茶叶,加重茶税,推举赖文政为领袖,发动起义,后为辛弃疾设计招降。明朝有赖世隆,用兵颇有计谋。清朝有赖镜,他的书法、绘画、诗歌时称“三绝”。


卓(Zhuó)卓姓是春秋时楚国王族的后裔。楚威王有儿子名公子卓,他的后代以祖字为姓,称卓氏。公子卓的裔孙卓滑,曾任楚国大夫。汉朝有才女卓文君,与才子司马相如相爱私奔,相如家徒四壁,文君当垆卖酒,后终为富贵。明朝人卓敬,为洪武年进士,遇事敢言,他曾向建文帝进谏,迁燕王于南昌,建文帝不听,后来终被燕王夺去了皇位。燕王当政后捕杀卓敬,当时人们都说:“国家养士三十年,惟得一卓敬。”


蔺(Lìn)是春秋时晋国王族的后裔。晋穆公的公子建立韩国,为子爵,被称为韩子,他的子孙以韩为姓。传至韩厥(韩献子)时,他的玄孙名康,在赵国为官,食邑于蔺,其后裔便以食邑命姓,成为蔺姓。战国时期赵国有名相蔺相如,初以完璧归赵驰名,继以将相和,廉颇负荆请罪著称于海内。隋朝人蔺亮,文帝爱其骁勇,令统兵守新安镇,因曾屯兵浦口山上,当地百姓至今仍把浦口山称为蔺将军岩。


屠(Tú)远古时,黄帝等部族与九黎族在涿鹿大战,擒杀九黎族首领蚩尤之后,将其族中人遣散各地,其中一部分被安置在邹、屠(今山东境内)等地,他们的后裔以地名为姓,成为屠姓和邹姓。又有一说,古人有以屠宰为业者,他们的后代以屠为姓。明朝屠隆,有异才,落笔数千言立成,官至礼部主事,常招名士饮酒赋诗,游历名山大川,而政务不误,著作亦多。清朝九江知府屠倬,工诗古文,尤擅书画金石篆刻。


蒙(Méng)蒙姓一支是颛顼的后裔。夏朝建立后,封颛顼之后于蒙双,有子孙以地名为姓,成为蒙姓和双姓两支。蒙姓另一支来自职官。周朝有专门主持祭祀蒙山的官吏,称为东蒙主,其族人世居蒙山,便以山名为姓,成蒙姓和蒙山姓。秦国大将蒙骛即为这支蒙姓的后人。秦朝有大将军蒙恬,其祖父即为蒙骛。蒙恬曾奉秦始皇之令,率兵三十万大败匈奴,后又主持修筑万里长城。相传蒙恬是毛笔的发明者和改良者。


池(Chí)池姓源于嬴姓,秦国有大司马公子池,为秦国王族,他的后代支庶子孙以祖字为姓,形成池氏。另据《风俗通》所载,池姓为以物命名的姓氏,古代称护城河为池,居住在护城河边的人便以“池”为姓。池姓历史名人有:明朝人池浴德,嘉靖进士,官居太常寺少卿,公正廉明,判断无误。他的儿子池显方,为天启年间举人,工诗文,小有名气。清朝道光年间进士池生春,举止文雅,以不欺为根本,工书法,著有《入秦日记》等。


乔(Qiáo)黄帝去世后,安葬于桥山(今陕西黄陵),黄帝的子孙和一些大臣留守在黄帝陵墓,世代相因,便以山名取为桥姓,后来有的简化为乔姓。东汉桥玄的后裔桥勤为西魏丞相宇文泰的臣属,宇文泰取乔字“高远”之意,叫桥勤去“木”为乔姓,桥勤不敢不从,其后世子孙沿袭下来,成为乔氏。明朝有乔允升,天启年间任刑部尚书。清朝人乔光烈,任宝鸡令时修成惠民渠,劝民种桑养蚕,后人称“乔公桑”。乔光烈后改任湖南巡抚,他居官三十年,洁己奉公,为天下清正吏。


阴(Yīn)周朝有阴邑,其大夫的后裔以食邑为姓,称阴氏。阴姓另一支源于姬姓。周文王第三子管叔鲜的后代有管夷吾(即管仲),为齐桓公辅政名相,他的七世孙管修为齐卿田氏所逐,逃往楚国后被封为阴邑大夫,他的后世子孙便以封邑为姓,称阴氏。隋朝人阴寿,果敢有武略,以监军率部征尉迟回,三军纲纪严明,为不败之师,被封为赵国公。明朝人阴秉衡,博闻强记,隐居不仕,一生著述,孜孜不倦,世称“阴孟子”。


郁(Yù)相传大禹的老师叫郁华,他便是郁姓的始祖,其后裔以祖字为姓,称郁氏。此外,古代有郁国,春秋时为吴国大夫的封邑,其后代子孙也称郁氏。明校勘家郁文博,曾校刊陶九成《说郛》。明画家郁勋,字元渍,工书善画,长于花鸟,曾画《岁寒图》,写老梅寒雀,佐以水仙山茶,笔致秀发而神采丰胜。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3-21
胥(Xū)胥是以祖辈的名字命名的姓氏,起源于华胥、赫胥二氏。华胥氏相传为太昊之母姓,其后人多以胥为字。春秋时晋国大夫胥臣,官为司空,便是华胥氏的后代,他的后世子孙正式形成胥姓。赫胥氏为上古炎帝部落的姓氏,其族人后裔有的以赫为姓,有的以胥为姓。明朝人胥必彰,常德人,官居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贵,人称“真御史”。


能(Nài)能,古同“耐”。周成王时,大臣熊绎因功受封为男爵,建立楚国,他的儿子熊挚因身有残疾,不能立为国君,便被封于夔,为楚附庸国。后来,楚国以夔国不奉祀祖先为罪名,灭掉了夔国,其国人为避株连之难,将熊姓去四点改为能姓。唐朝人能元皓,原为安禄山的部将,安史之乱时为淄青节度使,后归唐。清朝有史学编译家能图,译辽、金、元三代史书,以功加太子少保。


苍(Cāng)相传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个叫苍林,他的后代以祖辈名字为姓,称苍氏。黄帝的孙子颛顼有八个儿子,都是治世能臣,世称“八恺”,其中长子名苍舒,他的后代也以祖字为姓,形成苍姓一支。大约汉代以后,苍姓改为仓姓。另外,古代“苍”与“仓”通,所以传说中上古造字的仓颉,也作苍颉。汉朝人苍英,官居江夏太守。


双(Shuāng)双姓与蒙姓同出一宗,是颛顼的后裔。夏朝建立后,封颛顼之后于蒙双,有子孙以地名为姓,成为蒙姓和双姓两支。另外,双姓也是历史上少数民族的姓氏,如唐代的双舍。双姓历史名人有:南朝宋的双泰贞,武艺高强,居家以孝闻名,母亲在世时,屡招为军官不就。宋朝人双渐,进士出身,为官政尚宽和,有古循吏之风。


闻(Wén)闻姓出自复姓闻人氏。在春秋末年,鲁国有一位叫少正卯的人,他学识渊博,名气也很大,但是因为与孔子的观点不同,并且吸引了许多孔子的弟子跑到他那里旁听讲学,结果惹恼了孔子。由于少正卯在当时有很高的声誉,是远近闻名的人物,所以被人们称为“闻人”,他的后世支庶子孙当中就有人改为闻人氏,后来闻人氏中的一部分人再改为单姓“闻”,这样就有了闻姓。明朝名士闻璋家风好,其子孙均有学问,有任兵部主事的,有任吏部尚书的。闻一多是现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


莘(Shēn)莘姓一族是古帝祝融的后代,相传祝融的后人分为八姓,莘姓便是其中之一。此外,古时候,在今天山东曹县的西北曾经有一个有莘国,商朝的汤王就娶过有莘氏之女,有莘国的后世子孙便以国名“莘”作为姓氏。第三支莘姓形成于夏朝,在夏朝初年,夏王启封帝喾之子挚的后代于莘地,并且建立了莘国。后来莘国灭亡,王族的后裔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明朝县官莘野,多才多艺,对百姓很好,人称“贤县令”。莘开是清代的书法家、画家和篆刻家。


党(Dǎng)党姓出自夏朝,居住在党项的王族多姓党。另外一支党姓出自姬姓,在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的封邑在上党,其后世子孙便以封地名作为了姓氏。还有一支党姓出自任姓,相传春秋时鲁国大夫党氏,是黄帝的小儿子禹阳的后裔,因为他的封邑名为党,所以也称党氏。党湛是清朝的一位名士,他常对人讲:“人生须做天地间第一等事,为天地间第一等人。”


翟(Zhái;又读Dí)翟姓出自隗姓,春秋时期,隗姓狄人居住在翟国,后来翟国为晋国所灭,翟国人大多与晋人相融合,翟姓就是翟国人的后代。另外一支翟姓出自祁姓,黄帝的后裔中有人居住在翟地,并且建立了翟国,其后世子孙以居住地之名作为姓氏。翟方进是汉朝的丞相、高陵侯。翟兴、翟进兄弟是宋代的名将。


谭(Tán)谭姓是颛顼的后代,西周建立后,颛顼的后代被封于谭(今山东历城),并且建立了谭国,为子爵,世称谭子。到了春秋时期,谭国为齐国所灭,谭子逃到莒(今山东莒县),其后世子孙以原封国的国名作为姓氏,这样就有了谭姓。另外一支谭姓是由籍姓而来,周大夫籍谈的后人,为了避项籍之讳而改为谭姓。谭嗣同是清朝末年维新派的著名人物,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贡(Gòng)贡(Gòng)贡姓起源于端木氏,是孔子的弟子子贡的后代。子贡本名端木赐,字子贡,春秋时期卫国人,他曾经担任过鲁国的宰相,善于辞令,精明能干。其家族昌盛,他的后世子孙中有一部分人为了避祸,就以祖上的字“贡”作为自己的姓氏,不过仍然有一部分人姓端木。贡禹是汉代的博士,曾经担任御史大夫。贡祖文是南宋的著名将领。贡师道,元朝文人做翰林学士和国史编修的官。


劳(Láo)劳姓起源于西汉时期。那时在今天山东省青岛市东面的海域上,有一座名山——崂山。据传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经派方士徐福率领5000童男童女,从这里上船出海寻访长生不老之药。在古时候,崂山又叫劳山,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很少与大陆人来往,一直到西汉时期才开始与大陆的人相通。为此,西汉朝廷赐劳山之民为劳姓。劳钺在明代成化年间曾任湖州太守。劳梓,明朝县官,深受百姓爱戴。


逄(páng)逄姓出自姜姓。炎帝有裔孙名叫陵,商朝初年受封于逄,建立了逄国,为伯爵,世称逄伯陵。后来周武王灭掉了逄国,该国的后世子孙便以原国名作为姓氏,这样就有了逄姓。另外一支逄姓起源于夏朝,有一位非常出名的弓箭手叫逄蒙,他曾经拜后羿为师,其后代也以逄为姓。还有一支逄姓起源于春秋时期,是齐顷公的车右官逄丑父的后代。逄安是东汉时的左大司马。逄文龙是宋朝的一员名将。


姬(Jī)相传黄帝的降生地有一条叫做“姬”的河,于是便以“姬”作为姓氏。姬姓是一个大姓,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时候,姬姓国就有53个。后来这些姬姓国的子孙后代,大都以封国名、封邑名或者祖上的名、号作为姓氏,于是,以姬为姓的人迅速减少。在唐代,为了避李隆基的讳,姬姓又多改为周姓。姬发是周武王,对西周的建立与发展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明朝姬敏曾任西安的知府,有德操。


申(Shēn)申姓发源于今天河南省的南阳。周宣王时黄帝的后代被封于谢,并且建立了申国。春秋初年,申国被楚文王所灭,其后世子孙便以国名作为姓氏。另外一支申姓是炎帝的后裔,发源于今天的上海市一带,在炎帝后裔中有人被封于申地,称申吕,并且建立了申国,为伯爵,世称申伯吕,申国灭亡后,其后世子孙也以国名作为姓氏。申不是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韩昭侯曾经以之为相。申时行是明朝名士,为状元。


扶(Fú)大禹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其属下有扶登氏,他就是扶姓的始祖。此外,西汉初年有一位名叫嘉的巫人,相传他的母亲在汤溪河边遇到一条龙,回家后就怀了孕,后来生下嘉。嘉善于祈祷占卜,汉高祖因其扶掖汉室有功,不仅授之以官,而且赐姓扶氏,他的后世子孙以扶作为姓氏。扶少明是汉代的学者。扶克俭,明朝文士,在山东、辽东一带为官,为民造福,政绩很好。


堵(Dǔ)堵姓出自姬姓,发源于春秋时期的郑国。春秋时期,郑国的大夫泄寇是执政大臣之一,与叔詹、师叔并称为“三良”,因为他被封于堵邑(今河南省的方城一带),所以又被称为泄堵寇。他的后世子孙就以封邑名“堵”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有了堵姓。此外,楚国人堵敖的后人,也有以堵为姓的。堵简是元朝浙江行省检校、诗人、画家,名重当时。堵允锡,明朝文士,举为进士当了官,善于领导军队。


冉(Rǎn)帝喾为炎帝部落首领时,属下的八个部落当中就有冉姓,其后人世代姓冉。另外一支冉姓出自姬姓,季戴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个儿子,周武王封之于冉阝(今湖北省荆门),称冉阝季戴,其后世子孙以封邑名“冉阝”作为姓氏,后又去邑旁改为冉姓。还有一支冉姓出自叔山氏,春秋时期,楚国有大夫叔山冉,其后代的一支以祖字为姓,称冉氏。冉雍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弟子。冉瞻是晋代的西华侯。


宰(Zǎi)宰姓源于姬姓,春秋时期,周公孔曾经在周朝任太宰,人称宰孔,其后世子孙就以“宰”作为了姓氏。此外,在周朝太宰是掌管王家内外事务的官,太宰又称宰父,其后世子孙大都以祖上的官职作为自己的姓氏,称宰父氏和宰氏,后来宰父氏也改为宰氏,这样就形成了宰姓的另外一支。宰予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也是孔子的弟子。宰应文,明朝人,大孝子,因父母去世,就将父母形象刻成木人,像对待活人一样尊重他们。


郦(Lì)郦姓出自轩辕氏,夏朝建立后,大禹追封先代遗民,封黄帝后人于郦邑,建立郦国,郦国灭亡后,其君主族人便以原国名作为姓氏,这样就有了郦姓。此外,郦与丽、骊三字同音,骊山氏的后人也以郦为姓。郦炎是东汉时的学者,有文才,性至孝。郦道元是北魏时期著名地理学家,著有中国古代地理学名著《水经注》。


雍(Yōng)雍姓出自轩辕氏,发源于今天河南省的内黄,西周建立以后,黄帝的后裔中有人被封于雍,其后代子孙便以封地名作为了姓氏。另外一支雍姓出自姬姓,周文王的儿子被封于雍(今河南省沁阳),建立雍国,为伯爵,世人称之为雍伯,其后世子孙以封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雍云阝是宋朝的山水画家。雍熙日是明代的围棋高手,著有《弈正》。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3-21
谷阝(Xì)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子弟叔虎因作战有功,晋献公把郤邑封给他,建立郤国,为子爵,称郤子,他的后世子孙以封地名作为姓氏。郤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他与郤至、郤錡并称“三郤”。以智慧、口才、文章等才能闻名,郤正是三国时期蜀汉巴西太守。郤诜是晋代的雍州刺史。


璩(Qú)古时候有一个叫蘧邑的地方,那里的人最初是以地名“蘧”作为姓氏的,后来蘧姓改成了璩姓。据说是因为“璩”字在我国古代是指一种非常名贵的玉环,而“蘧”与“璩”两个字又是同音字,所以改蘧姓为璩姓。此外,璩姓还有一支是最早制作装饰品“璩”的匠人的后代,他们以祖上的职业作为了自己的姓氏。璩伯玉是周代的著名人物。璩伯昆是明朝广东道御使。


桑(Sāng)桑姓出自金天氏,发源于今天山东省的曲阜北,是少昊的后代。少昊本为高辛氏,是帝喾的儿子,名挚,因以金王,所以号金天氏,又因住在穷桑,并且在那里登上了帝位,所以又号穷桑氏。其后世子孙当中有一支以祖号“穷桑氏”作为姓氏,后来简为桑氏。另外一支桑姓出自赢姓,起源于春秋时期,当时秦国有大夫公孙枝,字子桑,其后世子孙以其字“桑”作为姓氏。桑弘羊是汉武帝时著名大臣,对于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桑春荣是清朝的刑部尚书,曾经因平反大狱而享誉朝野。


桂(Guì)桂姓出自姬姓,发源于幽州(今天北京市和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省一带)。周朝王族的后裔姬季桢曾任秦国博士,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被杀,其弟季眭为避株连之祸,便按自己名字的读音将季桢的四个儿子更改姓名,老大叫桂奕,桂姓就是桂奕的后代。桂怀英是明朝的大儒,著有《桑榆集》。桂宗儒、桂宗蕃明朝文士,学问极好,曾参与编写《永乐大典》,桂中行是清朝湖南按察使,因为有政绩,老百姓称之为“青天”。


濮(Pú)舜任部落首领时,其子孙散封于濮地,这些人的后代便以地名作为姓氏。另外一支濮姓是颛顼的后代。颛顼帝之裔孙陆终的后代当中住在濮地的人,以地名作为姓氏。还有一支濮姓,是卫国康叔的后代,春秋时期,卫国有大夫被封于濮,(今天河南省濮阳市),其后世子孙就以封地名作为了自己的姓氏。濮万年和濮道兴兄弟是宋朝的人物画家。濮阳涞是明朝时南昌府的通判。


牛(Niú)周朝建立以后,封商朝皇族微启于宋地(今河南商丘),建立了宋国。微子启有后人名叫牛父,曾任宋国司寇。宋武公时,长逖军队进攻宋国,牛父率军抵御,不幸战死,后来其后世子孙以他的字“牛”作为自己的姓氏。另外一支牛姓是由寮姓改姓而来的,北魏时有一个名叫寮允的大臣,被赐姓牛,其后世子孙也随之以牛为姓。牛弘是隋朝的吏部尚书。牛僧孺是唐朝时的宰相,是一位著名的政治人物,著有《玄怪录》。


寿(Shòu)周武王建立西周以后,将吴地分封给周章,周章建立吴国。他的十四世孙寿梦主吴时,因国势强大而为诸侯国,寿梦称吴王,其支庶子孙中有的人就以寿梦名字中的“寿”作为姓氏,这样就形成了寿姓。还有一支寿姓是彭祖的后裔。寿良是汉代的兖州太守。寿宁是元朝的一位高僧。


通(Tōng)春秋时,巴国有大夫受封于通川,其后世子孙以封地名“通”作为姓氏。另外一支通姓出自彻姓。相传在秦汉之际,上蔡(今天河南省上蔡西南)乡间有个读书人,因有过人的学识而出任为丞相,并被封为彻侯,他的后世子孙就以其爵位名作为姓氏。到了汉武帝时,因避武帝刘彻之讳,又改彻为通。通证是清代的画家,喜欢画山水画。通复是清代的诗人。


边(Biān)商代有诸侯国边国,国君为伯爵,被称为边伯,其后代称为边氏。另外,春秋时宋平公公子字子边,他的后代以祖辈名字为姓,取为边氏。边韶,汉代大学者,学生数百,他白日装睡,暗中观察学生言行。有一次学生做诗嘲笑他,他马上回诗一首,说自己在梦中正与孔子商量教学。明朝人边贡,进士出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倡导文学的复古运动。


扈(Hù)扈姓为大禹的后代。夏朝建立后,禹的子孙有一支封于扈(今陕西户县北),建立扈国。禹去世后,启继承了王位,引起了一些诸侯国的不满,扈国便是其中之一。扈国起兵讨伐启,战败被灭,其国人以扈作姓。扈姓后又分为户、二支,户姓为扈字去邑而成姓,姓因秦改扈为而成姓。北宋有扈蒙,与李穆等同修《五代史》,又与李昉同编《文苑英华》,并详定《古今本草》。


燕(Yān)黄帝有后代名伯倏,在商朝被封于燕(今河南延津东),建立燕国,为与蓟地燕国相区别,历史上被称作南燕。南燕灭国后,伯倏的后人以国名为姓称燕氏。燕姓另一支源于姬姓。周武王克商后,封召公奭于燕,建立燕国,定都于蓟(今北京西南)。秦统一六国后,燕王的子孙以国名为姓,遂成燕姓。宋朝有著名画家燕文贵,他的山水、人物自成一家,有“燕家景致”之称。宋朝发明家燕肃,曾造指南、计里工鼓,计算方向和里程,十分细密;还曾创造莲花漏法以计时,分刻不差。


冀(Jì)相传唐尧的后代被周武王分封在冀(今山西河津),春秋时被晋国所灭,其国人便以冀为姓。晋国灭冀后,大夫谷阝芮因迎立晋惠公有功,被封于冀,世称冀芮,他的后代子孙以祖上封邑为姓,称冀氏。冀芮后因罪被杀,他的儿子冀缺被降为庶人,后来被人推荐任下军大夫,因俘得白狄首领,升为卿,重得冀封。北周人冀俊,沉谨廉洁,工隶书,特别擅长模写,曾受文帝令模写魏帝敕书,惟妙惟肖。清朝人冀如钖,官至工部尚书,所谏多切中时弊。


郏(Jiá)周朝时,有地名称为郏鄏(今河南洛阳西)。居住在这里的人以地名为姓,称郏氏。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名张,因祖上受封于郏,便以食邑为姓,称郏张,他的后代世代沿袭,成为郏姓望族。宋朝有水利专家郏亶,他的儿子郏侨辑其所著为《吴门水利书》传于世。


浦(Pǔ)浦姓出自于姜姓,也可说源于吕姓,是西周齐国太公姜子牙的后代。春秋时期,有个姜太公的后人投奔了晋国,成为大夫,因食邑在浦,便成浦姓,大夫浦跞、浦选即为其后。明朝人浦源,工诗善画,游历于福建,与林鸿辈号为“十才子”。明朝学者浦南金,学识渊博,好古文辞,编有《修辞指南》和《诗学正宗》。清朝学者浦起龙,雍正年进士著有《史通通释》、《读杜心解》等书传世。


尚(Shàng)尚姓一支为姜太公的后裔,周朝名臣姜太公(名尚),被周武王尊为太师,又称师尚父,姜尚的后代有的以祖上名字为姓,称为尚氏。另一支为职官命名姓氏,秦统一六国后,设有六个带有尚字的官,即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沐、尚书,“尚”字在此有掌管之意。这“六尚”官的后裔,有的便以“尚”为姓。元朝著名戏曲家尚仲贤,刻画英雄人物颇有成就,所作杂剧颇多。


农(Nóng)农姓出自神农氏,是炎帝的后裔。西周立国后,周武王封神农氏后裔为农正官,负责农业生产和农业丰稔祈祷诸事,其后代子孙便以“农”为姓。农姓历史名人有:农益,平南人,明永乐年举人,是明代的一位名儒;农志科,沅州人,明宣德年间任靖州学正,农猷是明代的淳安令。


温(Wēn)周武王的儿子叔虞的后代被封于温(今河南温县),其后以封地为姓,成为温姓一支。春秋时晋国大夫谷阝至权倾一时,他的封邑在温,他的后代以封地为姓,成为温姓的另一支。唐朝诗人温庭筠,与李商隐齐名,其诗辞藻华丽,词多写闺情,风格浓艳,因有诗集《花间集》,也被称做“花间派”。


别(Bié)古代封建宗法制度中,次子以下为小宗,小宗的又次子称之为别子,与嫡长子一系的宗子相区别。古时别子不得以祖上姓氏为姓,而另为一族,故称“别子为祖”,以祖父字、官、封邑、爵、谥号为姓,其中有的以自己在宗法制度中嫡庶方面的地位为姓,遂有别姓。对于别姓,只有《姓苑》上记载有“别氏,京兆人,望出天水、京兆”等字。唐代有尚衡义军牙将别.宋朝有别之杰,嘉定年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加兵部尚书,后参知政事。


庄(Zhuāng)春秋时宋戴公名武庄,他的后人以其名字中的“庄”为姓,称庄氏。同期楚国国君楚庄王的后代也形成了一支庄姓。庄姓在汉朝时曾因避明帝刘庄之讳,改为严姓,至魏晋南北朝时,有的严姓恢复祖姓,仍为庄姓,因此历史上有“庄严一家”之说。战国时哲学家庄子,名周,曾谢绝楚威王厚币礼聘,专心著书立说,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与老子并称“老庄”。清朝经学大师庄存与,著有经注经解多部,开清代今文经学派,世称“常州学派”。


晏(Yàn)黄帝后裔颛顼的孙子名陆终,他的儿子为晏安,其后代遂为晏姓。春秋时,齐国公族大夫晏弱因封邑在晏而得氏。晏氏在齐国世袭为大夫,与高、国、鲍三姓并为齐国四大望族。春秋时齐国大夫晏婴,他食不重肉,妾不衣锦,一件狐皮大衣穿了三十年,以俭德名扬天下,后人把他的言行集成《晏子春秋》。宋朝名臣晏殊,性刚正,奉养清俭,平居好贤。晏殊也是一位词人,尤擅小令,语言婉丽,承袭南唐风格。


     


柴(Chái)柴姓出自姜姓,是周朝太师姜子牙的后裔。周武王封子牙于齐,建立齐国,其后有齐文公,文公之子字高,他的孙子字傒,以祖父字为姓,名高傒。高傒的十代孙字柴,名高柴,身高不过五尺,相貌奇丑,但是品行很好,是孔子的贤徒之一。高柴的孙子字举,以祖父的字为姓,名柴举,他的后代延用柴姓。后周皇帝柴荣,在位五年,曾改革政治,整顿军事,奖励生产,扩大了版图,为后来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瞿(Qú)瞿姓一支源于人名,商代有一大夫,因封地在瞿上而得名瞿父,他的子孙以祖先名为姓,形成瞿姓。瞿姓另一来源为地名,古有瞿阳,居住在这里的人,有的以“瞿”为姓。明朝人瞿景淳,官至礼部左侍郎,力拒严嵩,清介自持,曾总校《永乐大典》,修《嘉靖实录》,他的两个儿子(汝稷、汝说)都入仕为官,皆有学问。瞿晟,明朝进士,为百姓修渠,灌溉千亩沃土。


阎(Yán)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武王封一位王族仲奕于阎乡,仲奕的后代以祖上封邑为姓,称阎氏。另外,受封于阎城的周康王之子的后代都因封地以“阎”为姓。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擅画人物、车马、台阁,笔力圆劲雄浑,他的肖像画善于刻画人物性格,传世作品有《步辇图》(宋摹本)和《历代帝王图》。


充(Chōng)古代非常注重祭祀活动,朝廷每年都需要大量的牲畜来祭祀天地和祖先。周朝时设有“充人”一职(“充”的本义是“养育”,古代官吏职务级别低者多称“人”),专门负责饲养祭祀用的牲畜,有世袭充人一职的,其后代以职官名为姓,称充氏。另外,春秋时齐国公族有大夫充闾(姜姓),他的后代以祖上名字为姓,形成充姓另一支。战国时齐国有充虞,是孟子的弟子。秦代有方士充尚,善于祈祷占卜巫事。


慕(Mù)慕姓出自慕容氏。远古时,中国的东北部有鲜卑国,王族以“慕二仪(天、地)之德,继三光(日、月、星)之容”为由,取姓慕容。其后裔融入中原后,有的省略为单字姓“慕”。元朝人慕完,官至刑部侍郎,持法公允,后被封为魏郡公。清朝人慕天颜,官至江苏巡抚,一生治水卓见成效,曾疏浚多条河流,后任漕运总督。


连(Lián)连姓起源有四。黄帝孙子颛顼的曾孙陆终有子名惠连,他的后代以祖字为姓,成连姓。春秋时期楚国有连敖、连尹之官,居此官职的后人以官名为姓,称连氏。春秋时齐国公族大夫连称的后人以祖上名字为姓,称连氏。古代鲜卑族有是连氏、太连氏,入中原后改为连姓。宋朝有应山人连庶、连庠二兄弟,曾举进士,善于处理政事,号为良吏。连庶廉洁奉公,人称“边底清”;连庠为人严肃,人称“连底冻”,“应山二连”一时称名。


茹(Rú)古代有柔然部族,为游牧部落,常居阴山一带,北魏时建立柔然国,又称茹茹。西魏时,柔然部族为突厥所破,其族人多以原族名茹茹为姓,形成茹姓。另外,汉代有人名如淳,其后代加草字头为茹姓。明朝书画家茹洪,善作窠石竹木,学郭熙笔法。山水画气韵奇古,永乐中以书画荐,召入京师,名重一时。清朝人茹棻,乾隆年间状元,官至兵部尚书。


习(Xí)古代有诸侯国习国,其国君后世子孙以习为姓。另外,春秋时有地名少习,居住在这里的人,有的以地名命姓,形成习姓另一支。三国时吴国尚书习温,正直廉洁,他的儿子习宇为官好讲排场,出行常用大批车马导从,习温斥责道:“生在乱世,处在尊贵的位置应当甘守清贫,这样才能没有日后的忧患,怎么能像你这么比着侈靡呢?”习凿齿,晋朝文人,著《晋汉春秋》。


宦(Huàn)宦姓非常罕见,古籍中或不记载,或记载很简略。关于宦姓源头,《姓氏考略》引清人张澍说,“当取意于仕宦,不以宦阉为姓”。今江苏、贵州等地有宦姓。关于宦姓历史名人,据《江阴县志》载,宦绩为明朝永乐二年进士。


艾(Ai)艾姓一支源于夏代,是禹王的后代。夏朝少康时有大臣名汝艾,他的后代以祖字为姓,称艾氏。通常认为,汝艾为艾姓始祖。春秋时,齐景公有宠臣名艾孔,因封邑在艾,便以艾为姓,这是艾姓的另一支。宋代画家艾宣,工花羽翎毛,尤长野生动物,苏东坡曾为其画题诗。清朝顺治年进士艾元征,济南人,官至刑部尚书,政绩尤著。


鱼(Yú)春秋时,宋襄公的弟弟公子目夷,字子鱼,见识不凡,宋襄公曾多次不听从子鱼的劝谏,终招致泓水大败,失去霸主地位。子鱼孙辈嫡传一支以祖父名字为姓,称鱼氏,支庶孙以“鱼孙”为姓。另外,唐朝神策大将尚可弧,本为鲜卑族宇文氏别支,后为权臣鱼朝恩养子,改名鱼智德,再后受赐姓改名为李嘉勋,不允复本姓,他的后代子孙形成鱼、李、尚三姓。明朝永乐进士鱼侃,官开封府知府,断决明允,不讲情面,时人称为“鱼包老”。


容(Róng)黄帝有史臣容成,相传他创制了中国第一部历法。他曾随黄帝游历黄山,黄山因此而得名。容成又精于修炼之术,据说采阴补阳之法就是他发明的,后来道家把他尊为真人,称容成子。容成的后代以容字为姓,他也被尊为容姓始祖。另外,舜帝儿子仲容,其后也为容姓。古有容氏之国,国人以容以姓。周朝礼乐之官为容,其后代以祖上职官为姓,也称容氏。明朝万历时进士容若玉,官至江西岭北道御史,多善政,清廉正直,有将帅之才,因劳疾卒于官,家无长物,同僚周济才得以归葬。


向(Xiàng)炎帝有一个名叫向的裔孙被封为诸侯,其后代子孙便以先人的名为姓氏。另外一支是尧的后裔,周朝时有向国,后来向国灭亡,国君的后世子孙就以原国名作为了自己的姓氏。向秀是魏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有名篇《思旧赋》传世。向士璧是南宋的著名将领。


古(Gǔ)古姓起源于殷商时期,周武王姬发的曾祖是周太王古公亶父,在西周建立以后,古公亶父的后代,就以祖上的名字“古”作为自己的姓氏。另外一支古姓出自古成氏,古成氏原为苦城氏,苦城是古代邑名,当年居住在那里的人们是以邑名作为自己姓氏的,后来人们又将苦城二字去掉草字头和土字旁,变为古成氏,古成氏中的一支再改为古姓。古铣是南北朝时期的学者,著有《长生保要》。古之奇是唐朝人,写《县令箴》,是说当县官应做些什么,极有见地。


易(Yì)易姓形成于春秋时期,齐桓公有宠臣雍巫,字易牙,有非常高超的烹调技术。齐桓公死后,易牙同竖刁等作乱,失败后被杀,易牙的子孙则以易为姓。易延庆北宋太宗时任大理丞。易充是宋代的学者,著有《中洲文集》。易元吉,宋代画家,爱画禽鸟、走兽,就自己驯养了许多野生动物,亦于观察绘画。


慎(Shèn)慎姓发源于今天安徽省的颖上县西北,是春秋时楚国太子建的儿子白公胜的后裔。白公胜的后裔当中有人被封于慎邑,其后世子孙便以封地名作为姓氏。另外一支慎姓形成于战国时期的魏国,是墨子的弟子禽滑厘的后代,禽滑厘,字慎子,其后代子孙是以祖字作为姓氏的。慎到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法家人物,著有《慎子》。慎温其,宋代的词人。


戈(Gē)夏代东夷有寒国,浞是寒国人,所以历史上称之为寒浞。他当了国君后,分封他一个儿子在戈国,其后代子孙就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另外一支戈姓是禹王的后裔,少康的儿子灭掉了寒浞的儿子重新建立戈国,并且分封夏朝同姓人于戈,其后世子孙也以封地名作为姓氏。戈讪是明朝的著名画家。戈公振是我国现代著名新闻学家,著有《中国报学史》。


廖(Liào)廖姓起源于今天的河南省唐河县西,在黄帝的后裔中有一个叫叔安的人,被封于廖国,世称廖叔安,他的后世子孙就以廖作为自己的姓氏。还有一支廖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后代,周文王有一个叫多伯廖的儿子,他的后代子孙便以祖上名字作为姓氏。廖扶是东汉时期的学者。廖化,三国时刘备手下大将,果敢勇猛。


庾(Yǔ)相传在远古帝尧时代,有掌庾大夫。以官名作为姓氏,这样就有了庾姓。此外,在周朝有主管庾廪的官,而负责管理仓库庾廪的大都是世袭之官,他们的后人便以官职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是庾姓的第二个起源。庾亮是晋代的左卫将军。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著名的作品有《哀江南赋》、《咏怀廿七首》等。


终(Zhōng)终姓是黄帝的后裔。陆终是颛顼的重孙,他的孙子以祖父的字“终”作为姓氏。此外,在夏朝有一个太史令名叫终古,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名字中的“终”字作为姓氏,这就形成了终姓的另外一支。终军是汉朝谏议大夫。终郁是唐朝玄宗时的一个县令,是大诗人杜甫的朋友。


暨(Jì)暨姓是颛顼的后人。在颛顼的后代中有一人,因为受封于大彭,所以称大彭氏,号为彭祖,在商朝大彭氏的后人当中有人被封于诸暨,后来其后代子孙便以封地名“暨”作为了姓氏。另外一支暨姓出自概姓,是春秋时期吴国公族的后代,当年吴王夫差的弟弟名叫夫概,其支庶子孙就以“概”作为姓氏,后来去掉木字再加旦而成为暨姓。暨艳是三国时期吴国人,曾任尚书。暨陶是北宋时期元丰年间的状元,官至奉议郎。


居(Jū)居姓出自杜姓。西周时期有大夫杜伯的儿子隰叔在晋国做官,被封在先邑,其子孙中有人便以“先”为姓,晋文公时提拔先姓后人先轸为中军元帅,后来他的儿子先且居继任中军元帅,其后人有的就以父名中的“居”字作为了姓氏。居节是明朝人,擅长书画,是著名才子文徵明的朋友。


衡(Héng)衡姓出自伊姓,汤王曾经三次邀请伊尹做他的丞相,商朝建立后,伊尹被尊为“阿衡”,他的后代子孙便以其职官“阿衡”的“衡”字作为了姓氏。还有一支衡姓出自袁姓。东汉末年大将军袁绍在官渡之战以后被曹操打败,继而他的几个儿子又自相残杀,其孙为避仇杀而逃居衡山,并且以所住衡山之名作为姓氏。衡胡是汉朝的学者。


步(Bù)步姓发源于今天山西省的临汾市南。在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郤豹的孙子扬被封于步邑,人称步扬,后来他的支庶子孙就以祖上封邑名作为了姓氏。另外一支步姓,是在后魏时期由少数民族的三字姓步鹿斤氏改姓而来的。步骘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丞相。步熊是晋代的方士,喜好卜筮术数。


都(Dū)春秋初年,郑国有个公族大夫叫子都,他非常勇敢,又是当时很出名的美男子,所以深得郑庄公的宠信。他的子孙在他死后,便以其字“都”作为姓氏。另外还有一支都姓,春秋时期,楚国有公子田,受封于都邑,故称之为公都氏,他的支庶子孙当中有人就单独以“都”字为姓。都国蔚是汉朝的一个著名人物。都杰,明朝文士,任兵部尚书。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