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453阅读
  • 0回复

[★★★【胡姓逸事】][转帖]唐僧是“偷渡出国” 孙悟空是胡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7-03-13
中国人对唐僧(即唐玄奘)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明朝小说家吴承恩的《西游记》而来。在人们的印象中,唐玄奘去西天雷音寺取经是奉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差遣的,然而,有历史资料却显示,他的西天之行,在当时的法律上,属“偷渡”!
  史料记载,玄奘自幼家贫,父母早丧。13岁时就出家。他为了学习佛法,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先后师从于当时有名的佛法大师慧休、道深、道岳、法常、僧辩、玄会等,造诣日深。但多年在各处学习,他深感异说纷纭,无从获解,便产生了亲自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会通一切的念头。
  公元631年,玄奘抵印度的达摩揭陀国,并入天竺佛教最高学府那兰陀寺受学。后来,又游学天竺各地,著述立论,宣讲大乘,获得较大的声誉。643年,玄奘启程回国。645年2月25日(唐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携梵文佛经657部和各种佛像回到长安,轰动了整个长安城,受到唐太宗的亲自召见。
  玄奘在印度期间,虔诚地学习佛法。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以后,在19年之中翻译的最大的一部经,就是《大般若经》,共有六百卷。翻译成中文后,这部巨著又传播到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
  玄奘除了译出经论75部,总计1335卷外,还口述《大唐西域记》。该书是玄奘西行求法历时十几年、行程五万余里、经过一百多个国家所写的游记。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到中亚、西亚、南亚地区内许多国家的山川地形、城邑关防、交通道路、风土习俗、物产气候、语言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并有不少佛教传说。全书共12卷,约11万字,记述的国家达138个以上,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极为重要的地理著作。
  然而,唐朝的法律规定,凡需越渡关塞要津出国者,须向官府申请并取得“过所”后方可通行。“过所”其实就是签证,在唐太宗执政早期办个去印度的签证非常难。唐玄奘等了三年都批不下来,最后他决定孤身一人偷渡出国。
  在凉州一带,玄奘遭官府访谍缉拿,于是东躲西藏,昼行夜伏,来到瓜州城外的大唐边关玉门关(现已淹没于甘肃安西县双塔水库水面之下)。唐代玉门关凭河而建,匏河(今疏勒河)下广上狭,洄波曲流,湍急难渡,可又非渡不可。
  正当玄奘为如何偷渡成功一筹莫展的时候,当地一个胡人石槃陀出现了。他心慕佛法,在玄奘手里剃了度。这位胡人弟子砍树铺草,垫沙搭桥,让玄奘过了匏河,又凭借经验带师傅绕过玉门关关口。经此番折腾,玄奘才最终得以踏上通往自己的“镀金”理想国度———印度之途。
  回国后,玄奘为供奉从印度取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亲自设计监造,耗时大约两年建造了闻名的佛家建筑———大雁塔。被佛家视为圣物的《贝叶经》和舍利子就珍藏在大雁塔中。
  贝叶是印度贝多罗树的叶子,用水沤后可以代纸,印度人多用以写佛经,所以佛经也称为“贝叶经”。贝叶耐磨轻便,千百年后字迹仍可清晰辨认,其内容主要有古印度文学、法典、语法、佛法经典,以及医学、戏剧、数学和天文学等。但在《贝叶经》的发源地印度,由于宗教之争、战乱和气候炎热、潮湿等种种原因,早期的《贝叶经》写本几乎已失传。玄奘从印度带回来了657卷《贝叶经》,被佛家视为宝物珍藏在大雁塔中。
  大雁塔中还秘密典藏着佛家的另一圣物———玄奘大师头顶骨舍利子。大雁塔地宫中有一条狭窄的入地甬道,穿过甬道有一座八尊贴墙、慈眉善目的紫铜佛像。玄奘头顶骨舍利子就典藏在甬道尽头的一个铜质微型佛塔中,舍利子其色如褐色泥土,形如小山,价值连城。
  后来,学术界有人提出石槃陀就是孙悟空的原型。胡人长得尖嘴猴腮毛茸茸的,跟猴子确实有点像,胡僧与“猢狲”音近,“唐僧取经,胡僧帮忙”易传为“唐僧取经,猢狲帮忙”,从而也就为玄奘取经故事的神魔化提供了基础。
  就在离玉门关约九十公里处的西夏东千佛洞的壁画上,有一位头带光环的云游和尚双手合十向观音膜拜,身后一位满脸长毛、两眼环形、鼻孔向前、牙齿外露的猴形人着远行装牵马相随,可为“石槃陀是孙悟空原型”作证。可惜石槃陀远没有孙悟空那么忠心,一进入莫贺延碛沙漠,看见环境恶劣就跑掉了。
(来源: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