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024阅读
  • 2回复

宣义胡公(南宋著名学者、理学家胡安国之父)墓志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7-08-14
公讳泽之 姓胡氏 其先江南人 唐末避地于建州崇安之籍溪 曽祖 皆率徳不耀负气节 重然诺 乡邻有竞者 不决于有司 而听其一言 环左右数百家 终岁无讼 资产本饶给 群从数数称贷 无所偿 以故致空匮 怡然终不恨 公生而聪敏 蚤岁能缀文 及冠试于有司 不与选而益务强识 下至阴阳卜筮之书无不精究 亲老家贫于是往来授学江浙间 岁终度父母所须力能致者 尽市归以献退无私焉 丁外艰 母有末疾不复远游 里闬教生徒晨夕归省祁寒暑雨不移晷 毎诸生馈食有鲜肥 悉持归 以佐母膳 母怜其诚为之强进而疏食饮水 躬自安之 既永感晚寓江湖间而家焉 岁时追慕常欲归省坟垄 子孙以年高力谏止之 公曰吾少不能致禄养一恨也 晚以贫故不能处先庐终洒扫二恨也 今虽七十 筋力犹健 得一归上冢死且瞑目矣 既归表识阡原 补植松槚 徘徊顾瞻一恸而去 行道为之恻楚 以子通籍再封宣义郎 宣和元年(1119)十一月壬子卒于所居之正寝 子男五人 二早卒 安国朝奉郎新差权发遣提举江南东路学士 安止 安(老)皆幼 女二人 长适宿州教授范舜举 次在室 孙男女四人 完贡入太学 方庆历皇佑间书籍多未刋皆手传 公为儿童时 父所传书于同乡仙洲吴居士之家 居士阅其所写论语字体谨慎 终二十篇文无误 又视瞻凝审 重叹赏之 有女未嫁 聪睿少伦 读书能探微为 择对不轻许 察公端悫特以妻之 公既资纯孝又得贤配相与 竭力以事 其亲虽厄穷贫窭而闺门之内雍如也 初安国典教荆州 数与守忤 公知其性峻 促使求田问舍而夫人又每诫其子曰 人患无徳义耳 汝慎毋得以生事累其心 公乃自为葺庐舍 买田数顷 语妻孥曰 古者人有恒产故士不仰禄 今之宦游者率低徊饩廪以自负于义 一招废斥 置父母妻子于饥寒恝然无念可乎 居无何其子 使湖外论荐隠士属吏诉之 以为所荐者党人邹公浩所嘱 而故相范公之门人也 坐是除名 归而托于所葺之田庐安处 无外营亲旧乃知公识微而虑远也 后朝廷复其子官总益部而涉远道历险涂 恐难以奉安舆将归诚控闻又恐不知者 随而媒孽之以贻亲忧 踌躇未决 公察其意乃曰 世间祸福非人谋所及 汝自择于义可也 卒听其子弃官就养处约 虽久讫无悔辞 自其子入官尽斥其俸余以赡兄弟之子 又取其子而教之 激其惰而扬其能 必欲成就而后已 临终语安国曰 儒者特立独行 不加少以为多 汝当以古人自期 言讫而逝 次年庚子三月辛酉 其子遵治命以公入夫人之兆将葬来请铭
铭曰
孰不为事 事莫严于亲 孰不为守 守莫先于身 惟此两者 公得之于已而又以成其子之仁少也文词发策上第壮也 学行望隆缙绅而 且惕然内省 力久不息 以要于古人则公之子也 公谁与伦

来源:  游廌山集卷四  宋代游酢撰
[ 此贴被咕咚冰鱼在2007-08-14 08:03重新编辑 ]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8-14
附录:

游酢(1053~1123),字定夫,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学者称廌山先生,亦称广平先生(《宋元学案》卷二六),初从程颢学。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调越州萧山尉。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召为太学录,除博士。二年,知河清县。应范纯仁辟,为颍昌府教授。历齐州、泉州签判。元符三年(一一○○),召为监察御史。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出知和州。四年,管勾南京鸿庆宫,居太平州。政和元年(一一一一),知汉阳军。七年,知舒州。宣和元年(一一一九),知濠州。罢归,寓历阳。五年,卒,年七十一。谥文肃。有文集十卷,已佚。后人辑有《游马山先生集》、《游定夫先生集》行世,卷次不一。事见《龟山集》卷三三《御史游公墓志铭》,《宋史》卷四二八有传。http://guoxue.baidu.com/page/renming/d3ce/f5a1/d3cef5a1.html

游 酢 传

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人。初与兄醇俱以文行知名,所交皆天下士。程颐见之京师,谓其资可以进道。程颢兴扶沟学,招使肄业,尽弃故所习而学焉。第进士,调萧山尉,近臣荐其贤,召为太学录,迁博士,以奉亲不便求知河清县。范纯仁守颍昌府,辟府教授,纯仁入相,复为博士,签书齐州、泉州判官,召还为监察御史。历知汉阳军、和、濠三州而卒。

宋史《道学列传(程氏门人)•游酢传》

游文肃传略

游酢,字定夫,建阳人。少颖悟,过目成诵。程颐一见,谓其资可适道。后程颢令扶沟,设庠序,教人召酢职学事。元丰五年,登进士,调萧山尉,改博士。以便养,求河清县。范纯仁出判河南,待以国士,有疑义辄与参订。移守颍昌,辟为学教授。还朝复相,即除酢太常博士。纯仁罢,酢亦乞外。徽宗立,召为监察御史,出知和州,岁余,管勾南京鸿庆宫,居太平州。复知汉阳军,历舒、濠二州。罢归,寓历阳,因家焉。卒葬其处。酢操行纯粹,处事优裕,历官所至,民载之如父母。所著有《中庸义》、《易说》、《诗二南义》、《论语•孟子杂解》、《文集》各一卷。学者称廌山先生,谥文肃。                         

(原载 乾隆二年《福建通志》)

【译文】 游酢:字定夫,建阳人。自幼聪颖好学,经书看过一遍就能熟记在心,倒背如流。程颐刚一见到  他,就知道他将来可以担当重任,传承道统。后来,程颢调任扶沟知县,筹备设立学校,派人迎请游酢到学校赴职。元丰五年游酢中进士后,初任萧山县尉,改任博士。嗣后,游酢以便于奉养双亲为理由,请求就近调任河清县。范纯仁贬官后,出判河南,将游酢视为当作国家栋梁,在学术上遇有疑难问题,经常与他一起切磋交流。范纯仁出任颍昌府长官时,又聘请他担任学府教授。范纯仁回朝复职,执掌宰相大权后,立刻任命游酢担任太常博士。后来范纯仁罢官,游酢也请求外任。宋徽宗即位后,游酢被召回任监察御史,出任和州州官。一年之后,调为宫观官掌管南京(商丘)鸿庆宫,居住太平州。过了不久之,游酢又被起用治理汉阳军,历任舒州和濠州州官。罢官后寄居历阳,在此安度晚年。游酢逝世后也埋葬在这里。游酢一生品行纯正,高风亮节,处理政务,得心应手。在任期间,足迹所到之处,百姓拥戴犹如父母。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中庸义》、《易说》、《诗二南义》、《论语•孟子杂解》、《文集》各一卷,被学者尊称为廌山先生,谥文肃。
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219082.htm


南宋著名学者、理学家—胡安国

        胡安国(1074——1138年),字康侯,世称武夷先生。南宋著名学者、理学家。崇安籍溪里(今上梅乡)人。少年从师程颐之友朱长文及颖川蕲裁之钻研程氏理学,又与杨时、游酢友善。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及第,试度定第一,但因在策问中没有诋毁元佑党人的语句,遂改以何昌列居榜首。哲宗复试,亲擢第三,为太学博士,任常州府判官。胡安国辞不赴任,后任荆南教授,不久提举湖南学宫。在任内推荐寒士王绘、邓璋。权奸蔡京以王、邓为范纯仁党人,诬陷胡安国是“推举贤能不善”,遂将胡罢官。

        大观四年(1110年),胡安国复官。宣和年间(1119——1125年),提举江东路学事,不久辞职。宣和末年(1125年),出任尚书员外郎及起居郎。徽宗皇帝召对,任中书舍人,但为耿南仲所忌,出知通州。南宋高宗即位后召为给事中,命校点《左传》,并兼侍读,专讲左氏《春秋》。他极力反对前宰相朱胜非出任江、淮、荆都督,弹劾朱与黄潜善、汪伯彦重用张邦昌,结好金国,天下愤抑,不宜重用。不久又落职退居衡山,著《春秋传》,授宝文阁直学士。

        绍兴元年(1131年),上诏为中书舍人兼侍讲。当时有右司谏陈公辅奏请朝廷查禁二程学说。胡安国上疏说:“孔孟之道不传久矣,自程颐兄弟始发明之,然后知可学而至;今学者师孔孟而禁程,是入室而不由户也。”还献上《时政论》,擘划军国大计,建议高宗“当立于恢复中原”、“必至于扫平仇敌”,积极主张抗金,收复失地。

        绍兴五年,朝廷召胡安国为经筵旧臣,令其纂修《春秋传》。绍兴八年书成,高宗称之为“深得圣人之旨”,擢升宝文阁直学士。同年四月十三日病逝,享年65岁。谥文定。

        胡安国一生,虽历官40年,而在职不及6载。谢良佐常说:“康侯(安国)正如大冬严雪,百花萎死,而松柏挺然独秀也。”他为人处事素重操守,讲忠信,性格耿直,不趋炎附势。钦宗曾问中丞许翰“识胡安国否?”许答:“自蔡京得政,士大夫无不受其笼络。超然远迹不为所污如安国者鲜。”胡安国不但不与权贵为伍,而且每逢排斥和打击;他事无巨细,从不苟且。有人劝他“事之小者,盍姑置之”?他说:“事之大者无不起于细微,今小事为不必言,至于大事又不敢言,是无事而可言也。”胡安国少年时已有出尘脱俗之想,登科第后,安贫乐道,不求闻达,辗转流徙,宦囊羞涩,曾告诫学子:“对人言贫者。其意将何求?”

      《春秋传》为其传世之作,他从潜心攻读《春秋》到著作《春秋传》30卷,历时30载,宋高宗诏令经筵读本。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行科举新制,《春秋传》被钦定为经文,与《春秋》齐名,《春秋传》遂风行天下。遗著还有《资治通鉴举要补遗》等。
来源:http://hi.baidu.com/wysly/blog/item/6c08991b0f9d2e198618bf8c.html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8-15
宣义胡公(南宋著名学者、理学家胡安国之父)墓志铭

      公讳渊,字泽之,姓胡氏,其先江南人,唐末避地于建州崇安之籍溪。曽祖敏、祖容、皆率徳不耀,父罕负气节,重然诺,乡邻有竞者,不决于有司,而听其一言,环左右数百家,终岁无讼。资产本饶,给群从数,数称贷无所偿,以故致空匮,怡然终不恨。公生而聪敏,蚤岁能缀文,及冠试于有司,不与选而益务强识,下至阴阳卜筮之书无不精究,亲老家贫于是往来授学江浙间,岁终度父母所须,力能致者,尽市归以献退无私焉,丁外艰,母有末疾不复远游,里闬教生徒晨夕归省,祁寒暑雨不移晷,毎诸生馈食有鲜肥,悉持归以佐母膳,母怜其诚为之强进,而疏食饮水,躬自安之。既永感晚寓江湖间而家焉,岁时追慕常欲归省坟垄,子孙以年高力谏止之,公曰:吾少不能致禄养,一恨也,晚以贫故不能处先庐终洒扫,二恨也,今虽七十,筋力犹健,得一归上冢死且瞑目矣。既归表识阡原,补植松槚,徘徊顾瞻一恸而去,行道为之恻楚,以子通籍再封宣义郎,宣和元年(1119)十一月壬子卒于所居之正寝,子男五人,二早卒,安国朝奉郎新差权发遣提举江南东路学士,安止、安(老)皆幼,女二人。长适宿州教授范舜举,次在室,孙男女四人,完贡入太学,方庆历皇佑间书籍多未刋皆手传,公为儿童时,父所传书于同乡仙洲吴居士之家,居士阅其所写论语字体谨慎,终二十篇文无误,又视瞻凝审,重叹赏之,有女未嫁,聪睿少伦,读书能探微,为择对不轻许,察公端悫特以妻之,公既资纯孝又得贤配相与,竭力以事其亲,虽厄穷贫窭而闺门之内雍如也,初安国典教荆州,数与守忤,公知其性峻,促使求田问舍,而夫人又每诫其子曰:人患无徳义耳,汝慎毋得以生事累其心。公乃自为葺庐舍,买田数顷,语妻孥曰:古者人有恒产,故士不仰禄,今之宦游者,率低徊饩廪以自负,于义一招废斥,置父母妻子于饥寒,恝然无念可乎居无何?其子使湖,外论荐隠士属吏诉之,以为所荐者党人邹公浩所嘱,而故相范公之门人也,坐是除名,归而托于所葺之田庐安处,无外营亲旧,乃知公识微而虑远也,后朝廷复其子官,总益部而涉远道历险涂 恐难以奉安舆将归诚控闻又恐不知者,随而媒孽之以贻亲忧,踌躇未决,公察其意乃曰:世间祸福非人谋所及,汝自择于义可也。卒听其子弃官就养,处约虽久讫无悔辞。自其子入官,尽斥其俸余以赡兄弟之子,又取其子而教之,激其惰而扬其能,必欲成就而后已。临终语安国曰:儒者特立独行,不加少以为多,汝当以古人自期。言讫而逝,次年庚子三月辛酉,其子遵治命以公入夫人之兆将葬,来请铭。
铭曰
孰不为事,事莫严于亲,孰不为守,守莫先于身,惟此两者,公得之于已,而又以成其子,之仁少也,文词发策上第壮也,学行望隆缙绅而且惕然内省,力久不息,以要于古人则公之子也,公谁与伦?

来源:  游廌山集卷四  宋代游酢撰

      感谢咕咚冰鱼宗亲转录我先祖安国公之父胡渊的墓志铭,本人第一次阅读,对先祖的家世有了深入的了解。为方便宗亲阅看,本人先行断句,不当之处还望宗亲多多指教!
胡铁华
2007/08/15
胡宏言:“行贵精进,言贵简约”
涌田博客:http://blog.sina.com.cn/jtgs305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