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胡氏世系考
龙川胡氏 东晋胡焱后代,世居绩溪龙川,因地而名
附:世系仅供参考!有错误请斑竹指正,空白之处请斑竹或胡氏宗亲们填好!
1妫姓胡氏-安定胡氏(今宁夏固原)-龙川胡氏(今安徽绩溪)-103锦涛!
1 陈胡公妫满―
2 陈申公皋羊―
3 陈孝公突―
4 陈慎公圉戎―
5 陈幽公宁―
6 陈?公孝―
7 陈武公灵―
8 陈平公燮―
9 陈文公圉―
10陈桓公鲍―
11陈宣公杵臼―
12陈穆公款―
13陈共公朔―
14陈灵公平国―
15陈成公午―
16陈哀公弱―
17陈悼太子师―
18陈惠公吴―
19陈怀公柳―
20陈闵公越―
21陈衍(迁阳武避难生陈琏、陈?)―
22陈?公字汝清(始姓胡)―
23胡澄公(胡姓始祖)
24贵
25鳞
26涣
27宏
28武
29臣
30怀
31安
32益
33鉴
34源
35景
36烈
37建(安定胡氏)
38[涿山]
39雯
40敏
41崇
42惠
43简,策,符
44元成
45聪
46从?
47贤,赞
48辉,炳
49广
50平,章(广之子)
51班
52辛
53遵
54奋
55胡焱(奋侄,字子琰, 又名福明,原籍山东青州濮阳县板桥村。西晋建兴年间官
授散骑常侍职,领兵镇守歙州。 东晋成帝司马衍,鉴于胡焱保障一方政绩突出,
赐以田宅,胡便居家华阳镇。镇守新安,咸康三年(337)从濮阳迁家龙川(大坑口),
世称龙川胡氏)
56-57-58-59-60-
61-62-63-64-65-
66-67-68-69-70-
71-72-73-74-75-
76-77-78-79-80-
81-82-83-84-
85泽阴
86若川(1403―1480)
87寄龄(1445-1500)
88尚仁(1474-1513)
89胡宗宪
90胡松奇
91-92-93-94-95-96-97-98-
99胡永源
100胡树铭
101胡炳衡
102胡增钰
103胡锦涛
104胡海峰,胡海清
1妫姓胡氏-安定胡氏(今宁夏固原)-华林胡氏(今江西奉新)-浯塘胡氏(今江西高安)-西岭胡氏(今湖南浏阳)-129耀邦!仅供参考!
1 陈胡公妫满―
2 陈申公皋羊―
3 陈孝公突―
4 陈慎公圉戎―
5 陈幽公宁―
6 陈?公孝―
7 陈武公灵―
8 陈平公燮―
9 陈文公圉―
10陈桓公鲍―
11陈宣公杵臼―
12陈穆公款―
13陈共公朔―
14陈灵公平国―
15陈成公午―
16陈哀公弱―
17陈悼太子师―
18陈惠公吴―
19陈怀公柳―
20陈闵公越―
21陈衍(迁阳武避难生陈琏、陈?)―
22陈?公字汝清(始姓胡)―
23胡澄公(胡姓始祖)
24贵
25鳞
26涣
27宏
28武
29臣
30怀
31安
32益
33鉴
34源
35景
36烈
37建(安定胡氏)
38[涿山]
39雯
40敏
41崇
42惠
43简,策,符
44元成
45聪
46从?
47贤,赞
48辉,炳
49广
50平,章
51班
52辛
53遵
54康,广,奋,烈
55质(康之子)
56威
57献
58彪
59奋
60华
61启
62明之
63德基
64怀宁
65随
66仲任
67藩(江西奉新华林胡氏始祖)
68镇,锹,[金壹],铭
69谐之
70时显
71贞生顺,?
72顺
73颖
74湛,生兴,宣,宁,实
75宣
76秉,生机,枢
77机,生晟,昱
78晟
79元
80曦
81杰
82?
83征儒,生钊,钢
84钊,生克理,?,瑾,班,瑶
85克理
86明德,生应麟,民,大。大生辰未详
87应民,生?臣,明,佐
88?臣,生善,章,彦
89善,生清献,修,慎
90清献(字汤老,号嵩山),生魁
91魁,字城(华林一世祖),生?,瑜,琼,[王告]1,球。
92?,字可宗。生令严,令谟
93令严,字荣之,号壮叟。生元凤
94元凤,字天瑞,号竹亭。生仲尧、仲雅8人
95仲雅,字维常,号东明,仲尧五弟。生用先
96用先[浯塘一世,华林胡氏大成谱名用简、字傅仁、号亘古]
97汪[浯塘二世(在江西高安县,今龚坊乡浯塘村)
98-99-100-胡镐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
111-112-113-114-115-116-
117胡京贵
118胡允钦(西岭胡氏开基始祖,字建十)京贵次子
119-120-121-122-123-124-125-
126胡钟
127胡成,字海文,生于1858年,卒于1896年,年仅38岁
128胡祖仑
129胡耀邦 胡耀邦的父母双亲和哥哥姐姐都参加了革命。父亲胡祖仑是乡苏维埃政府的土地委员,
母亲刘明伦当上了乡妇联主任,哥哥胡耀福是儿童团长,后任团支部书记,大姐也参加了苏区妇联。
130胡德平
据华林胡氏宗谱载,华林胡氏最早出现于南北朝的刘宋,始迁祖为刘宋名将胡藩。《宋书.胡藩传》记载说,
胡藩,字道序,号永维,豫章人。祖父胡随,曾任散骑常侍;父亲胡仲任,官至治书侍御使。胡藩随前宋武帝
刘裕起兵,屡立战功,被封为阳山县男,历任鄱阳太守,太子左卫等。明代学者杨士奇《东里续集》卷12《华
林胡氏族序》记载说,华林之胡乃胡公满后裔,源于安定(今甘肃省固原县和镜原县境内),先居宗城(河北
威县),再迁邳州宿迁(江苏宿迁)。公元424年,胡藩因有功于刘(裕)宋朝廷,赐土豫章(即今江西南昌)
之西,食邑五百户。因爱华林山清水秀,从宿迁迁至华林,在此开山卜居,繁衍后代,成为华林胡氏始迁祖。
华林胡氏盖由此来。传至唐末胡魁,官迁侍御史,因唐朝亡,于是归隐华林祖居地,“大兴华林之旧地”,修
建房屋,创建家塾,督课儿孙,以教育振兴家族。在祖居地上,胡魁组织重建了邱岭村庄,他把对唐王朝灭亡
后自己再无心出仕的心理与重建家园联系起来,将扩建后的浮邱岭称为“潜园”。在胡魁的努力奋斗下,一度
沉寂了的华林胡氏开始走向发达。人口不断增多,原居地山多田地少的状况已不适应逐渐发达的家族生存与发
展,自北宋起,渐往山北的今奉新县(古称海平、新吴)迁徙,因而奉新也曾成为华林胡氏的居住地,在那里
也留下了许多足迹。由于我国家族中修写家谱多是在造纸工艺和印刷术为民间普及应用的北宋时代才开始(在
此之前,靠用竹简难以形成大量族谱文本)、在苏东坡、欧阳修倡导之下才逐渐走上规范的,而到北宋中期,
华林胡氏已多自华林周岭(浮邱岭)搬迁至奉新居住。此时开始规范修家谱,且这些迁居地仍然围绕着华林山,
所以有些胡氏家谱上写成“奉新华林”。在几千年的历史朝代更替中,邑际交界之处属地的变更频繁是不可避
免的,因此却把不少的胡氏后裔寻找始祖地引向了误区,将今江西省奉新县的一些地方当成华林胡氏的始祖居
地。虽经左寻找右对照,怎样也不符合《华林祖居图》和《图记》所描述的方位和特征:丫口石之西,华林山
南麓。不过,有的胡氏家谱上特地记载了这样一句话:“华林祖居,昔隶奉新,今隶高安界”(康熙丙寅讨下
知祖堂《总谱凡例》)。这才是真实的历史记录,华林胡氏的始祖居地是在华林山的南峰浮邱岭(即今高安华
林周岭村),现已划归高安市管辖,之后,胡氏后裔不断繁衍昌盛,由此播迁中华各地和海外。饮水思源。世
界民族对自己的发祥之地,对祖先赖以生存发展的地方,普遍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怀想、亲热之情。“民出于土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胡氏后裔们再发达再辉煌,迁离故土的时间再长,也难忘这块风水宝地、也对她有
着恩情似的感激。再者,了解自己家庭的发脉,乃是人们普遍的共识,不光要知道目前生活在何地,还要知道
自己的先祖生活在何地,是“从哪里来”。与会者们有的已年迈古稀,期望在有生之年能最后看到自己的发脉
之地,以便向儿孙们有个圆满的答复交待;有的正值中年盛纪,带着父母和儿孙们的重托,前沿后继,来华林
寻找先祖遗迹;有的尚处青春年华,正沐浴着胡氏祖先的福荫甘露,更是踌躇满志地来祖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要亲眼目睹圣祖们的风范和发达辉煌之路……
俺家宗谱上说的
你那有谱,我这里也有谱所云:华林胡氏西山支宗谱》曰:“壮侯藩,仲之子,字道序,号永维,南昌人,仕刘
宋元嘉中为太子左卫将军,以从鲜卑讨虏,循有功,封吴平县五等爵,生子六十人,事见宋书。赐土豫章之西
,爱新吴华林山水之美,始就其地而卜居焉”。《尧湖胡氏重修支谱序》曰:“胡氏之先邳州宿迁人也,自太
子左卫将军藩卜居华林山麓,嗣是奉新人。”《胡氏宗谱?都昌支谱》中有现居台湾的华林胡氏后裔胡恺老先
生于1995年写的文章《月夜访华林》:“为着写《土目胡氏志略》这本小册子,我决定要到奉新华林访寻我的
老根。……”《华林胡氏宗谱?华林祖居图引》第77页曰:“华林峰峦层叠……其北棣奉新、南棣高安、盖二
邑界地,昔吾祖卜居于此。借新吴故,世为奉新人。”《中华姓氏通史胡姓》一书第57页曰:“华林在江西奉
新县境内。奉新为汉南昌县地,后汉灵帝置新吴县.....五代时南唐割据江南,改为奉新县。”明扬士奇《东
里续集》卷12《华林胡氏族谱序》说:“华林之胡,盖出于满(胡公满),华林,今南昌奉新之境。”《光禄
寺丞仲容公墓志》中说:“公惟仲容,字咸和,豫章奉新人也。”
《安定胡氏家乘序》中说(胡直儒所写):“直儒之族,由刘宋元嘉中仕为太子左卫,镒壮候,惟藩者,世居
豫章之新吴(奉新古县名)华林。”既然是世居,又何来北迁奉新之说?华林胡氏由奉新迁往奉新,岂不是自
相矛盾?说到家谱,世居奉新,自然会写上奉新华林,即使在北宋以前有家谱出现,也只能是写上“新吴华林
”,而不是“高安华林”。
在上文中多次提到浮邱岭在高安周岭村,请问可有史料记载?记得高安网站有这样的解释:“因当地口语“周
”、“邱”几乎同音,久而久之,后人便把“浮邱岭”叫成了“周岭”。”这未免有些迁强附会之嫌。《诗韵
合壁》记载:“在奉新县西华林山,有浮邱石室及李八百洞”;据康熙版《奉新县志》记载:“投龙洞在元秀
峰南五里,云是浮邱公栖息之地,原名浮邱石室,唐玄宗投金龙于此,遂名投龙洞。”;《太平环宇记》曰:
“昔浮邱公隐居之所,今南峰号为浮邱岭,吴猛于此立坛,基址犹存。”;《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华林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半属高安,其山峰耸拔,高险奇秀,山腰李八百石室上,每有紫云如盖,一名浮云山,南有
浮云宫和吴仙坛。”;浮云山万年宫牌坊上书云:“北位清高,冯水一方之胜。圣恩重立,浮邱恒古之光。”
一切记载资料表明,浮邱岭在浮云山元秀峰南。
胡氏族人说:“安定郡望有华林”,华林胡氏始居华林山已经有一千多年,饮水思源,寻祖问根,那么根在何
方?宋镇南军节度使鼓城郡王赵曾经写过一首诗:“明朝圣代表门闾,胡氏新吴四世居。”,这两句最明白不
过了,根就在奉新。不是吗?那同居八百口的华林胡氏一世主唐御史胡诚和赐封为徐国夫人的一世祖母耿氏,
以及那华林事业振雍熙的宋国子监主簿胡仲尧都长眠于奉新的青山秀水之间,华林胡氏先祖建孔子庙,造南津
桥,发廪减市直以振饥民的事迹都镌刻于奉新的济美牌坊,永载史册。华林胡氏根在奉新的事实却永远也不会
改变。
胡氏重修族谱序
夫三才之道混沌时以定之,日月星辰,刚气上腾;山川土石,柔气下凝;资阳以昌,用阴而成。然刚者有下济之道,施布雨露;而柔者亦具上御之德,发育万物。圣人作易以两仪而名之,而人参於其中,性能殊异,盖人备智慧心机极端灵敏,身处宇宙,设施社会集团,形成辉煌灿烂之结构。昔者上古洪荒之世,尝於野外穴居。有巢以后伐木构室,及至伏义神农乃习稼穑、医药、饲牲畜,男女婚配以成家道。俟及唐、尧、虞、舜开化改革,与日俱新,尤是别尊卑、按人伦、立纲纪、制礼乐、讲道德、守仁义、敦文艺、习科技、倡举贤慧智能。御其纲领,导之以政,齐之以刑,竟自绵绵延於今,足达数千年之经历,且而永垂不朽。斯所谓三才之道并辔而显著矣。总之三才之始,决不外乎阴阳之气,而形成矣今三才之论,祥悉其由,而人类之肇未可不究其本,圣人云:万物本乎天地,而人应考其祖宗之鞠育,据此必当追思木本水源,力求慎终追远,堪称人子之道,唐代以前各族姓氏俱未备於谱籍,民间藏查如有名贤忠孝节义者,悉由史官刊入纲栳,惟皇室帝胄存以玉牒以作备查。自唐太宗好文开科取士,敕令拟备族谱发挥追远报本之念,继后各姓孝子贤孙积极搜经觅典,粥录本姓世系,拟稿撰谱,迄今数百年仍然继往开来。
我族胡姓远自虞舜满公之后,自满公以下有数十世沦陷稽查,殛自受姓祖以来传至廿一世澄公,澄公之后由陈州徙河东,再迁南郡华容,由华容再徙寿春、徙安定,安定原有族七,分散四方,独喜公自安定徙宿迁,而宿迁之外徙者又多。西晋时至藩公,因夷匪磁乱有功於朝,乃封土於豫章新吴,而后迁居华林。我祖清渊公适为清江令,由华林再徙新喻湖田破港之八家村,其时已生二子,长曰:山则,次曰:嵩则。嵩则未迁,其发展后之子孙移居傍村之?上、鄱头、丰溪、滩头等各村。而山则之后嗣即迁往宜春新泽、新祉、镜赋等地。其六世孙宗之公,为唐代尚书中书令,时生有五子,长二三无传,独其四子匡邺公从镜赋迁至安福安成之城东,而匡邺公之四世孙之长孙兆昌公迁斗塘,次孙兆吉迁前村。兆昌公长孙元振公之十一世孙从望公,在明之景宗宪宗时即天顺成化年间,曾仕广西象州刺史於,明孝宗弘治十二年终世,此祖性善忠良,忠君恤民,卸任后民感其德建以生祠奉之,其人高行福厚生有十二子,自谅日后繁衍容居不敷,乃成化年间悉督眷属徙至青山,始为青山基祖。迄今已达五百余年,其发展之后嗣除其外徙全国各地者未能如数胜计,仅惟本村人口尚有二百余名,其嗣续之人才能佐国安民德高望重者在清室光绪时有瀛卿,民国初期有展堂(胡汉民),即今之清华北大毕业出国入仕者有宁琪、汀、乃中、向洋等人,上述光后毓世之英豪才斡悉系基祖阴骘所荫之至感也,先宗自有谱籍记载以来,汲汲於心尝谓改朝换代之间切宜警惕沦陷,毁溃先宗遗德,抛弃木本水源,万历中期由我先祖名望之士倡辑胡氏族谱一架,公推忠厚善良之人妥善保管,迭至明末崇祯自成之乱鲜为堕失,幸遗不溃。及至清初康熙中期,彼时文望兴隆,全国各地倡掀辑谱者急似涌潮。为是我族先祖文人亦乘趋势,乃将本期出生死亡者重新整顿世系复而辑之,保旧易新,迨至乾隆末节圣恩沐赦,汉族敕督中华诸姓凡有忠孝节义之人,概迅上呈褒赠以表旌节,我族适迩乘隙藉机重整世系辑修以易旧迹,而增光顾,即此而后乃至民国六年丁巳。从望公十五世孙瀛卿公,因仕任湖南黔阳知县,解印退归林下休老,寻思本宗族谱自乾隆至今已百余年翻阅草谱世系粥录漏简晦谙不明,故而敦敦诚函文全国各地与我同宗一派者,会集於斯研论宗谱重任,此间各地同宗文士一涌赴会聚讨雅志,兴怀一味乐极同心,遂於丁巳仲春整稿,本岁秋末冬初乃始大功告成,当时赞襄其事者约百余名,笔下未堪祥录。以此观之瀛卿公於追远报本之情,仰观如泰山之高,俯视若东海之深情,孚意契永垂不朽而已矣。即自丁巳至今已逾八十三载,若具草谱刊登明悉时间不堪为长,其所极悲憾者惟解放以来五十多年,政治压力较泰山还重,仅然抓革命促生产,对於宗亲戚族毋得挂怀以念之耳。特在六四至七八年所颁布史无前例的破旧立新酷苛策示,大力悍毁农村名胜古迹,严促毁族灭亲,强调勒烧族谱并古典书籍,其最恶毒者逐家之生庚簿一应焚毁。从此逐户之世系极难考查其出生死亡之细节,大有碍於辑谱之重大关键,今岁孟春下旬本族嗣裔上进、正荣声闻邻村各姓俱皆倡掀辑谱高潮。为是邀集华成、尚钦、宁民、正求、德全、安庆等人共同商议整理新辑胡氏族谱。经研究酝酿一致同意,乃设立辑谱办公室,并公举执事人员。当时公推上进、宁民为主持,负责各项具体任务;正求掌握经济出纳,德全负责处理账务。其余均为缮写世系整理。所谓资金安排现已决定,凡属宗裔之男应贡献人民币陆拾元,女的三十元为支配辑谱的应用开支,此外凡属在外寄居者一律申文函告,以便迅於行事,在研究之过程中,本拟请匠代印装订,适逢本族嗣孙德平由部队转业返乡,等候分配,彼自雅志兴意参与辑谱重任,且自购电脑印刷机一架,印刷装订极为简便而且精彩,志愿敦诚负责印刷并装订,但嘱不受待遇,仅惟收纳成本费而已,似此良机偶凑之优美幸遇,乃我先祖洪福获荫之光辉成。就今据此届辑谱倡首主事人员有上进、宁民、华成、正荣、德平、尚钦、安庆德、尧德、全及岭仔下花园里等诸位之本宗后嗣孝子贤孙,心怀高尚之道义观点,志厥悠远之木本水源,频力追求先祖之丰功伟绩,培就本身之慎终报本之辉煌德化,为告诫其续后开来之儿孙敦敦诚诚谨饬先宗之遗泽,亦所谓振作三才之道恢宏三纲之义五伦之肇九族之显而是耶。圣人云:考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斯之谓乎。
余心老惭愧而乏能,身处红尘已近古稀,前程岁月仅在朝夕,凡值大小各事未能达其鞠躬尽瘁之力,以报先宗於九泉之下,兹惟搜集枯肠,片言鲜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二零零一年夏历辛巳孟秋月 ?旦从望公十五世孙迪先百拜顿首谨撰
从我的宗谱看,胡藩公是胡氏第四十二世,(九世安为司马相如师,十五世建,二十七世广为汉名相,三十二世三十三世为安定郡胡质胡威,三十六世奋)四七世顺,四八世颖,四九世湛,五0世兴,五一世宣,五二世秉,。。。。六四世舜臣,六五世清献,六六世勺,六七世瑜,六八世令弦,六九世元仁,七0世旦,七一世克义
烦华林老家的人帮俺查查,同你们是否一致,从谱上看,我的先人是从德安迁来的,不知德安老家情况怎样(现在原住地有没有人,具体地址等)在德安还有几代是;七二世宏珍,七三世公清,七四世德铭,七五世邦叟,七六世贵启,七七世均时,七八世发茂带其子七九世伯源从蒲亭太平桥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