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625阅读
  • 2回复

一位病休老民警的艰辛寻亲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8-01-06
http://jiangwei1016.bokee.com/viewdiary.18544539.html

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约翰·肯尼迪

一位病休老民警的艰辛寻亲路

2005年11月的一天,秋风拂过枯黄的野草,让人感到阵阵寒意,余法海费尽周折来到羊楼洞老营盘一处荒山,立即被眼前一百多块荒凉悲壮的墓碑震撼了。

他扒开一处野草,一个字一个字地抚摸,当擦净碑石上的风蚀物,看清碑文时,老余的手开始不停地颤抖,墓碑上赫然刻着:“抗美援朝烈士崔东华之墓,27军295师排级朝鲜语翻译”。

他找了好几个墓碑,半跪身子抄下碑文,“张运君,长沙市11区东乡当恒村人,38军集训队战士,1953年2月1日牺牲时21岁;张敦林,山东白龙县四区十四乡人,67军199师516团1营3连战士,1951年10月29日牺牲……”每个碑头都铭刻着“不朽”、“千古”、“永在”等字样。老余环视142个墓冢,悲凉彻骨,耳边仿佛听到了他们远方亲人在深情呼唤。

突然天色阴沉,几滴秋雨下来了。要回家了,老余在烈士墓碑前庄严地鞠一躬,“我一定要为你们寻找亲人”。

余法海是赤壁市公安局病休老民警,一次偶然的机会,有羊楼洞村民告诉他附近荒山上有处墓群,他于是开始了实地考察。此后,老余分五次抄下碑文,整理出了一份羊楼洞烈士寻亲名录。从此,他开始不厌其烦地发信函、打电话,不断向媒体呼吁,走上了艰辛的寻亲之旅。

本报特派记者 蒋伟 发自湖北

为英烈魂归故里

“志愿军烈士孙善文的亲人终于找到了!他的女儿孙淑兰要来祭拜父亲!”2007年9月12日,余法海接到了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心里十分高兴。打电话的人是《震撼世界一千天——志愿军将士朝鲜战场实录》主编、原40军志愿军老兵林源森。

“第55位了!”老余在寻亲名录中找到“张善文”,认认真真地画上一个五角星,心里长舒一口气。孙善文是迄今找到了亲人的第55位烈士,他是46军137师战士,在朝鲜站上负伤,1952年8月5日在羊楼洞野战医院医治无效而牺牲。

老余通过地方史志中行政区划变迁的资料,查到张善文烈士当年户籍所在地“宛平县12区长辛店”为今“北京丰台区”,他写信给林源森和当地民政部门,在林的热心帮助下,找到了烈士的女儿——现年77岁的孙淑兰。林源森称老余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之友”, 还特别赠给他一块“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5周年”的镀金纪念章。林发动起在京的志愿军老战友,为寻找亲人提供线索。

他把羊楼洞142位烈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两年来,他不辞辛苦去抄墓碑、查史料、访战友,找出了一段感人的历史: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1951年中南军区在湘鄂赣交界处的羊楼洞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预备医院”,承担抢救抗美援朝战争中负伤的志愿军指战员的医治任务,从抗美援朝前线和中南军区各战场送来的伤残军人,有142名因伤势过重而救治无效牺牲后就地掩埋了。

老余对碑文进行了详细统计,从这些烈士来自24个省区118个县市,其中湖南最多有28人,还有一位为台湾省花莲县人,其中只有女兵3名,共计涉及21个军、35个师、87个团,有些还来自朝鲜战争中赫赫有名的“万岁军”38军。

烈士们大部分为志愿军,其他为解放军和公安军,有三分之二的烈士牺牲时年仅二十多岁。后来医院撤销,加之部队番号和我国行政区划变迁等原因,牺牲在这里的英烈一直无人知晓而成了历史的遗憾。

一聊起为烈士寻亲的事,余法海就显得精神矍铄,很难将他与一个换过肾的“老病号”联系起来。余法海曾担任基层派出所所长、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一等功表彰,是位老党员。2003年,他却突然患了慢性肾衰竭,四处找不到肾源。后来,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的帮助下,将一位因公牺牲的解放军战士的肾移植到了余法海体内,才使他的生命得以延续。

余法海说他经常梦见这样一个情景:烈士们当年在弹雨纷飞的战场上倒下,英烈的亲人还在村口遥望远方、悲痛欲绝,50多年苦苦盼望着亲人回家。每当想到这里,老余心里很难受。“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感恩之旅!英烈们离开亲人50多年了,我们应该让他们魂归故里!”

精神支柱

57岁的老余满头白发,换肾后不能大幅度弯腰,走路也不能太快。病休后,为烈士寻亲成了他每天生活的全部内容。在家里,老余最关心的是电话和信箱,家里的电话他都要抢着去接,一旦有媒体记者和学生告诉他找到了线索,或者有烈士亲人回函,就会令他兴奋一整天。

站在烈士墓碑前,老余一次次扪心自问:面对这些为保家卫国和解放祖国而不惜流血牺牲的烈士们,我们作为后来人,作为所有活着的人,应该为沉睡在这里的英烈们做点什么呢?

2006年4月开始,在赤壁市在人武部的帮助下,他发起了“百封信函、千人协查、万里电波,为142位烈士寻家乡找亲人”的活动。情况却出乎他想象之外,半个世纪来由于我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太大,“寻亲”工作遇到了重重困难,信寄出去不久就有40多封信被打上“查无此地”的字样被退回。

原碑文上的行政区划分都有不小的变更,如辽东省、辽西省一合并为辽宁省;原北京赤峰县划归到内蒙古,原广东北流县现归广西管辖;同音不同字,近音字现象也造成诸多县名不准确,如吉林的双羊县应为双阳县,湖南的郁县应为攸县等,加上许多墓碑仅有省名或县名,导致大部分信件石沉大海。

第一次寻亲,余法海还是收获不小,从全国各地的回函回电中找到了8位烈士的亲人。

为了查烈士户籍地名,他买来了大部头的史志和地名志,还学会了上网、打字,还要赴烈士户籍所在地寻找。顾不上身体有病,去羊楼洞考察成了他的必修课,有次考察途中被雨淋,感冒发烧好几天。

    2006年5月,他背着家人将定期去做化验检查的钱,用于去湖北仙桃找张荣烈士的亲人,没顾及到路途远,抗肾源排异的药带少了,结果导致体内产生毒负作用,一回家就瘫痪病危。儿子心急如焚,把他送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医生怒斥余法海,“你不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吧,再晚来一步就没命了!”

这一次,老余在病床上躺了两个月,儿媳给他做了一双拐杖,家人轮流看管。

老余每天要吃五次抗排异的药,每月中旬要按时到武汉检查排异情况,单这两项每月就要花掉他三千多元,老伴下岗后还在外面做清洁工维持生活。为换肾几乎倾家荡产了,一家人生活得很拮据。儿子反对他,“何必出去讨人嫌,忙上忙下,倒贴钱不说,身体出事了怎么办?”

9岁的孙子从不找爷爷要零花钱,连他也知道爷爷为烈士寻亲要花钱。老余不抽烟喝酒,出门从来舍不得买矿泉水,他说,一块钱又可以多发一封信函找亲人。

两年来,为寻亲老余花完了1万多元的积蓄,成叠的车票,老余都保存在那里,没有人报销自己留个纪念。所有亲人和民政局、公安局的信函,他都分门别类保存好,寻亲资料堆起来有一尺多高。

最令老余痛苦的是,有些人说他为了名利才为烈士寻亲的,各种流言风语通过家人传到自己耳朵里。“但一想到为烈士找到了这么多亲人,我精神上很快乐!”

赤壁市委和民政局举办关于羊楼洞烈士的活动都要请老余帮忙,一次会议上,当着赤壁市众多部门负责人的面,市委副书记金燕特别提出:“我要特别感谢老民警余法海同志,您为羊楼洞烈士墓群的事辛苦了!”烈士亲人和领导的一句感谢,老余就很满足了。

现在,家人由反对变成了理解,老伴成了老余的助手,负责收发信件,老余成了各地寻亲的总指挥。“他呀,满脑子都是寻亲,一天到晚比记者还要忙!”老伴说。

儿子也拿他没办法,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只要他高兴,我们也不好干涉。老余很担心自己的身体,但对寻亲始终满怀激情,“我57岁了,说不定哪一天我的肾就不行了,只要我还活着一天,我就要把寻亲干到底!”



烈士将不再寂寞

寻亲路上,老余有很多感动,河南籍烈士田炳义1952年牺牲后,女儿才三岁,家里只收到了一张烈士证明书,后来妻子改嫁。寻亲活动找到了田炳义的妻女时,继父带着全家来拜祭烈士时声泪俱下,“田烈士啊,我帮你把女儿抚养长大了,你看到了吗!”,他坚持让女儿改回了原姓田。

志愿军烈士张霖的家人就没有那么幸运,在余法海找到北京平谷区他的儿子张丞之前,现年61岁的他没有收到过任何关于父亲的信息,55年了,一家人还以为是失踪或者叛逃了。张丞怕受歧视,甚至从不敢向别人说父亲是志愿军。老余陷入了沉思,因为地址不详、行政区划变迁等原因,142位烈士中还有多少家人至今杳无音讯。

经历失望、沮丧、犹豫,余法海从未放弃寻亲之旅,从墓碑上抄来的烈士名单成了他最大的心病,家里的固定电话成了他的寻亲热线,封闭阳台上搭建的小书房成了他的寻亲资料室。一忙起寻亲的事情,饭菜凉了都顾不得吃。

寻亲路上,老余不再孤独,在他的感召下,今年初,华中科技大学400多名学生加入了位烈士寻亲的行列。2006年春节,华科大重庆寻亲组的大学生给老余打来电话,称找到了志愿军29兵团的“烈士”胡金海还活着,几家媒体在等着写稿,为了准确核对信息,他偷偷拿走老伴准备给孙子的压岁钱,花了100多块打的往返羊楼洞烈士墓核对碑文。原来,77岁的胡金海老人抗美援朝时期,曾奉命护送一名伤员来羊楼洞野战医院,因医院将伤员资料弄错,被误当“烈士”50多年。

余法海的奔走呼告有了很大的反响。2006年3月1日,湖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曾求腾少将收到他的信后,立即带领几位师团级干部来羊楼洞考察142烈士墓群和野战医院遗址,并表示将支持烈士墓群的建设。

2007年4月清明节期间,赤壁市委市政府与华中科技大学寻亲团在羊楼洞烈士墓群举行了隆重的祭奠活动。野战医院健在的十多名老战士们坚持回到了五十多年前工作战斗过的地方,缅怀142位英烈,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有的戴着心脏启膊器,有的因中风行动不便,他们在子女的掺扶下,个个精神抖数。

“你在天堂还是英雄的战士!” 87岁高龄的黄兆华拄着拐杖来到周国玉的坟前,俯下身子,颤巍巍地抚摸碑文,如当年教周识字一样,一字一字地念出声来,然后敬酒、行军礼……

在墓碑前,老战士们一脸严肃地一起高声合唱他们那个年代的战歌:“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记者获悉,赤壁市对羊楼洞烈士墓群的保护、修缮和纪念工作都十分重视,4月18日,赤壁市委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羊楼洞烈士陵园修复和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金燕任领导小组组长,民政局、人武部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由民政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金燕告诉《法制周报》记者,赤壁市已将羊楼洞烈士墓群纳入市烈士陵园管理所统一管理,列为该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民政部门正在规划修缮和保护工作,还请华中科技大学为陵园建设免费绘制了规划图。“他们是为了国家和人民而牺牲的,我们不仅仅要对得起烈士,还要对得起烈士的亲人,让烈士的灵魂得到安慰,让我们自己也得到安慰,大力宣传和弘扬烈士的革命精神。”

近年来,赤壁市党委每年清明节期间都要组织干部职工和中小学生到烈士墓群进行祭扫和吊唁活动,赤壁市民政局修缮了墓地围墙,并雇请专人守墓保护墓地,有关部门还修建了通往墓地的水泥公路。

寻亲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从今年8月开始,《法制周报》组织了烈士户籍所在地的报纸组成了全国媒体寻亲团,将寻亲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截至目前,有来自18个省区的18家报社加入了寻亲行列,有包括本报在内的40多家媒体对羊楼洞烈士寻亲予以报道。

今年9月,《法制周报》与赤壁市委市政府发起了“为羊楼洞142位英烈立碑的活动”,并面向全国征集烈士纪念碑碑文、题词,以传颂英烈精神、弘扬革命传统,彰显烈士的尊严和荣耀。此次活动中,将由赤壁市委、市政府与《法制周报》一起为142位烈士树立纪念碑,让后人永远缅怀这一段光荣历史。

截至目前,在余法海、大学生、志愿军老兵和媒体记者等的共同努力下,已寻找到了55位烈士亲人的下落,很多烈士亲人在分别50多年后,来到羊楼洞拜祭,让英烈们魂归故里。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1-06
四川籍烈士胡金海并没牺牲,还活在人间。
“寻亲小组”找到“烈士”本人

    “太不可思议了,我们找到了‘烈士’本人!”昨日,四川“寻亲小组”组长明亮说,“寻亲”名单上的四川籍烈士胡金海并没牺牲,还尚在人间。

    明亮说出了找到胡金海老人的过程:首先他们来到重庆市江津县民政局查询,在民政局记载的资料上没有找到胡金海老人的名字,后来他们去了江津县档案局和江津县武装部查询。可惜,档案局已经将20年前的档案进行了封存。最后,在武装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终于查找到了胡金海老人的资料,根据资料上提供的地址,14日16时许,“寻亲小组”找到了胡金海老人的家。

    “我进屋看到一位老人独自在家,他当时有些激动,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不但对答如流,就连胡金海老人当年的番号还有入伍时间等一些资料,他都回答得相当吻合。老人后来点头承认,他就是胡金海本人!”明亮说。
    记者联系到了胡金海老人。在电话中,78岁的胡金海说,他是1949年入伍的,当时18岁,部队所在地是石家庄。 老人回忆说:“当年我们坐火车从石家庄出发,到东北去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一次战斗中,一位文艺女兵不幸受伤,并且伤势严重,我们4人就抬着担架将她送往部队医院。一路上,为躲闪敌军飞机轰炸,我们哪敢走大路,就只能穿小道,送到医院后又迅速返回到了战场上。”他还说,1953年停战后,他又赶往福建参加战斗。1955年复员,他又回到四川,现在是位驻林工。

    截至昨日16时,在全国范围内,已有7位英烈家属与“寻亲小组”取得了联系。河南2位、湖北2位、湖南2位、重庆1位。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01-06
抗美援朝负伤被误当烈士50多年 老兵胡金海墓前忆上甘岭
发布时间:2007-08-21 04:06网友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进入论坛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记者杨丁 实习生金莹
  先是以尿解渴,后来大家找石头哈气凝水
  抗美援朝负伤,被误当烈士50多年。昨日,记者深入采访了当事老兵胡金海。
  据了解,现居于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桥南村的胡金海,1951年参军。1953年,在朝鲜战争中负伤。前日,在赤壁羊楼洞,他坐在战友们的墓地中间,回忆往事,感慨万千。
  据胡金海回忆,在上甘岭战役中,他所在的部队被敌军围困。由于水源缺乏,喝水成了困扰战士们的一大问题。实在渴得受不了了,就在嘴唇上涂上一层薄薄的牙膏,润一润。
  很快,牙膏用完了,没办法,战士们只有用水壶接下自己的尿液,以尿解渴。越往后,尿液变得越珍贵稀缺,因为没有进水,很多同志好几天都尿不出来。
  后来,战士们找来一块光滑的石头,几个人围在一起往石头上哈气,热气碰上冷石头,就会在石头上凝结成小水珠。他们欣喜若狂,一个个挨着哈气,水珠形成后,便用舌头添一点石头上的水珠……
  胡金海说,上甘岭战役结束后,战士们下山时听到山下哗哗的流水声,都兴奋不已,他跑到河边,一口气喝了3军壶水。
  燃烧弹从天降,眼睁睁看着战友火海永生
  在金城狙击战中,胡金海带的班和炊事班的12名战士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晚上,炊事班的同志正准备生火做饭时,被敌军的侦察机发现,敌机随即朝他们丢下燃烧弹。熊熊的火焰立即吞噬了几名炊事班的战士,离这些战士所处方位仅10米之遥的胡金海,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被点着。紧接着,只听见“嘣”的一声响,一枚炸弹落在他的身边。他大叫“不好!”忙卧倒在旁边的树沟里。趴在地上等了半天,并未听到炸弹爆炸,抬头一看,才发现原来是一枚“哑弹”。那几名被烧着的战士没有他那么幸运,全部牺牲了。胡金海讲到这里,悲痛不已:“在战场上,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战友的牺牲,增加我们的信心,燃烧我们的斗志!”
  墓主人到底是谁?可能是一名女战友
  据胡金海判断,埋在“胡金海墓”里的人,极有可能是在战斗中,跟他一起负伤的战士。胡金海回忆,当时,与他一起的还有好多同志被送到赤壁的医院救治。战乱时,情况较混乱,加上他离开医院后,又马上加入部队,重新开始征战。可能是别人把类似的资料搞错了。
  胡金海称,在他返回部队后,也听说过跟他一起送入医院的战友中,本团有一名女战士牺牲,是名文艺兵,她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下肢,最后医治无效牺牲,“墓里面的人可能就是她”,胡金海说。
  前晚,胡金海离开公墓时表示,在他有生之年,他每年都会来给战友们和“自己”扫墓。
  羊楼洞烈士墓未找到亲人的鄂籍烈士名单
  曾友清,男,恩施县杉木区太阳河乡11村人,1950年入伍,公安军中南总队通讯员,1952年4月16日牺牲时19岁。
  杨道星,男,巴东县清太平乡11村人,1950年12月入伍,恩施军分区警卫团战士,1952年12月3日牺牲时19岁。
  刘炳武,男,云梦县二区人,1947年入伍,省军区政治部战士,1952年10月26日牺牲时32岁。
  李全生,男,监利县人,1948年入伍,48军,1952年7月3日牺牲时25岁。
  报道追踪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