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397阅读
  • 2回复

寻找金紫胡氏系子孙eagle1200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8-04-07
寻找金紫胡氏系子孙eagle1200,看到请联系  QQ363532906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4-11
什么叫金紫胡?赐教一下!!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04-11
绩溪金紫胡氏

    据《绩溪金紫胡氏家谱》卷首旧序》所载,绩溪金紫胡氏的远祖可以追溯到东汉时的胡广。胡广在东汉灵帝时,担任司徒兼太傅。当时他的子孙居住在湖广岳州。胡广下传至晋代时,他的后代胡琰在山东为官,于是迁居青州濮阳县板桥村。岁月蹉跎,到了唐代时,胡氏的后代胡宓司职散骑常侍,迁居歙城乌聊山下。然而好景不长,伴随着改朝换代,胡氏子孙又一次迁居他乡。时至五代,胡宓的后代胡沼供职南唐,担任客都之官,迁居绩溪。胡氏当时在东市建宅,西市为库,富甲一方,称盛一时。绩溪胡氏从此开始兴旺发达。

    胡沼下传数世至胡峤。据《绩溪金紫胡氏家谱》卷首《策公传》、《咸公墓志铭》所载,胡峤生子胡准。胡准生有3子:长子胡符、次子胡筠、三子胡策。兄弟3人待人宽厚,在乡里素有“东吴三佛”的美誉。当时兄弟3人修建了一座美仑美奂的棣华阁,作为游乐之所。一时之间棣华阁内,高朋满座,名土咸集。许多文人士大夫挥毫泼墨,在棣华阁内留下了珍贵的墨宝。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春,安徽一带发生丁一场百年难遇的大荒,饿殍满地,死者埋壑。面对惨不忍睹的景象,胡策捐粟数万斛,赈济难民。内忧又值外患,当年秋天,契丹在北方边境聚集大量兵力,虎视眈眈,意欲南犯。宣抚范仲淹奉命调兵镇守北疆,但是朝廷财政困难,粮饷不济,士兵士气低落。忧心国事的胡策闻听此汛,慷慨解囊10万余钱,暂时缓解·厂前线的困难。当边事安定之后,胡策的输财助国、富而能仁被朝廷嘉奖,诏补社斋郎,不久晋升为信州铅山县尉。胡策生有3子:长子胡宏、次子胡成、三子胡咸。兄弟3人铭记父亲的教诲,千里求师,寻访各地名师。在得到各地名师的指点和垂训之后,兄弟3人又在太学游学十数年,以出众的才华脱颖而出,成为太学中的经学领袖。此后,胡宏于宋仁宗皇祜年间登进士第,担任处州司法参军。胡咸生有4子:胡舜陟、胡舜申、胡舜俞、胡舜举。兄弟4人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之下,相继成才,光大门庭。其中胡舜陟更是成了一代名臣。

    胡舜陟字汝明,登宋徽宗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进士第,后担任监察御史、侍御史。为官期间,他屡次上奏皇帝,直言敢谏,忠心耿耿。南渡之后,胡舜陟历任知庐州、徽猷阁待制、淮西制置使、广西经略。他所到之处,政绩斐然。但最终被奸相秦桧谄害,含冤屈死在狱中。当时百姓闻听噩耗,为之痛哭流涕。不久,胡舜陟一案被平反昭雪,他被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新安伯、太师、明国公,绩溪金紫胡氏的得名就来源于此。胡舜陟也因此成为绩溪金紫胡氏的名世之祖。

    至此,胡舜陟将金紫胡氏带人了一个全盛时期,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所居之地几乎占了半个县城,时任县令赵循道有诗云“安定平阳只两家”,胡家就是其中之一(《绩溪金紫胡氏家谱》卷首《旧序》)。当时,胡氏不仅人丁兴旺,而且人才辈出,登科进士,跻身仕途的更是举不胜举;胡舜申补登仕郎,担任严州府录事参军,后提拔为宣教郎,萧山知县。胡舜举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登进士第,担任德庆军节度判官。胡舜陟生有4子:胡元永、胡元任、胡元辅、胡元高。胡元永早殇。胡元任担任补将仕郎,后转任修职官、监衡州南岳庙事。胡元辅补承务郎,转任承奉郎、监建康府粮料院事。胡元高补承务郎,后改承事郎、江东提举司。金紫胡氏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簪缨世家,书香门第。

    胡姓为绩溪的著姓大族,除了上文提及的绩溪金紫胡氏、绩溪遵义坊胡氏及明经胡氏之外,还有一支历史最为悠久的龙川胡氏。东晋大兴元七年(公元318年),散骑常侍胡焱镇守新安,咸康三年(公元337年)濮阳迁家龙川(大坑口),世称“龙川胡”。

摘自:王庭洽著《中华姓氏谱----胡姓卷》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