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沛---胡氏考
◎胡光锋(江苏)
我族堂号安定,据家谱记载系宋.康侯.安国公(1074-1138)之后裔,安国公谥号文定,故又有“文定”堂之说。安国公子三:长曰寅(1089-1156),字明仲、号致堂;次曰宁,字和仲、号茅堂;三曰宏(1106-1162),字仁仲、号五峰。
我迁古沛之始祖胡九思(汝宏)公遭明末兵荒与兄九如、弟九龄自浙来徐,始迁祖居沛湖陵城,旋迁於城西南千秋乡胡家楼。因迁沛后家谱始创修于清.宣统二年,故仅溯至九思(汝宏)公,甚为憾。而九如公、九龄公之宗派寻觅至今无果也。
查阅《中华姓氏通史—胡姓》(黄启昌.著2000年版),由《古沛—胡氏族谱》载系宋.康侯.安国公之后裔,可上溯至福建崇安胡氏,崇安胡氏源于江西奉新华林胡氏,其祖宗可追溯到刘宋时的名将胡藩(字道序),由藩可追溯到…胡公满,明.杨士奇《东里续集》卷12《华林胡氏族谱序》说:“华林之胡,盖出于满(胡公满)”。华林,今南昌奉新之境,其谱云:先世家邳之宿迁(今江苏宿迁),官至刘宋太子左卫将军,藩有功于朝,赐土于南昌,乐华林山水而居之,遂终焉。杨荣《文敏集》卷15《胡氏族谱序》云:“予之族实出于胡公满,乃有虞氏之裔也。……及安定徙宗城(今河北威县),由宗城居合肥,至壮侯藩始迁豫章(今九江一带),遂分为三派。”据此可推知:华林胡氏源于安定,乃胡公满的后裔,从安定到华林经历了一定时间的迁徙过程,在此过程中又演变成了三派,一支居今河北威县;一支居今江苏宿迁(或安徽合肥);另一支就是华林之胡。胡藩为华林胡氏之祖,徙居华林的原因是封土于南昌,喜欢华林的自然景色,于是就定居于此,成为华林人。藩有60多个儿子,第14子欲“夺国”,宋文帝事发,取消了胡藩侯爵的继承,使华林胡氏在隋唐数百年间默默无闻。自藩传24世至唐末五代的胡槀成(为一个字),官至侍御史,有5子:长子珰(留居华林);次子瑜(徙居陈留今开封一带-江西崇仁及福建崇安);三子琼(徙居晋陵今常州);四子王告(为一个字),(徙居九江、高邮);五子球(徙居武宁)。华林胡氏无愧于天下胡氏之大宗的称号,今南昌市南19里处有宋太守塚(即胡藩墓)成为华林胡氏的历史见证。
崇安胡氏的宗族叫胡瑜,在华林胡氏一分为五的大迁徙中排行老二,率宗支徙居陈留(今开封一带)居住,为避五代战乱(907-960),也称“五胡之乱”,其后裔又辗转迁徙江西崇仁、浙江会稽(今绍兴)、奉化一带,有个叫胡夔的,携家室到了福建崇安籍溪,是为崇安胡氏之始迁祖。胡安国便是他的六世孙。《崇安县新志.氏族志》云:胡夔是从江南迁到崇安籍溪,“江南”的范围很广,很可能是今安徽、浙江,江西一带。《江西通志稿》就说胡瑜之后由陈留还迁江西崇仁就是佐证。崇安胡氏很可能是经历了陈留至崇仁、南昌或又浙江,再至崇安的迁徙过程。宋游酢《宣义胡公墓志铭》中也说胡渊(安国之父)其先江南人,唐末避地建州崇安之籍溪里。也就是说崇安胡氏并不是由陈留一直迁到崇安的。胡夔落居崇安籍溪,象其他客民一样,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二传至敏,三传至容时,家庭并没什么大的起色,到玄孙胡罕时,开始名于乡里。罕负气节,重信诺,乡邻间有什么纠葛,不决于有司,而请他出面调解。罕就是安国的祖父。罕子渊,字泽之,生长于较富裕的家境中,故从小读书识文,早岁便能作文,弱冠时曾参加乡试,但屡试不中,于是更加发奋学习,潜心经史百家,乃至阴阳卜筮之书,无不精研。后来,由于父亲慷慨贷人以资财,而“数贷无所偿”,结果使得家境衰落,为维持生计,赡养父母,胡渊很早就挑起了家庭的负担,往来于江浙间,以授徒为生。胡渊娶同乡仙洲吴居士之女为妻,生有5个儿子,两个早卒,其余三个为安国、安老、安止。2女,长嫁宿州教授范舜举。
安国兄弟三人,以安国最有出息,崇安胡氏就是从他开始光大起来的。安国登绍圣4年进士第,官至太学博士。靖康初除太常少卿、起居舍人,皆辞。南宋高宗时除中书舍人兼侍讲,献时政论21篇。晚年寓居江湖间(今江西、湖南湖北一带),在湖南衡山之下,潜心研究《春秋》,著有《春秋传》30卷,为宋人治《春秋》经典之作。崇安胡氏一门多治儒业,以胡安国为代表,其子侄辈更将胡氏之学发扬光大,子:胡寅、胡宁、胡宏,侄:胡宪、胡实,都是南宋有名的学者。号称南宋“东南三贤”的朱熹、吕祖谦、张木式(为一个字)都曾师从于胡氏兄弟,朱熹、吕祖谦为胡宪的学生,张木式(为一个字)是胡宏的学生,可以说,胡氏一门成为了南宋学术界的一大渊薮。清代黄宗羲在其学术史巨著《宋元学案》中专为胡氏列有《武夷学案(胡安国.胡宁)》、《衡岳学案(胡寅)》、《五峰学案(胡宏)》、《刘胡诸儒学案(胡宪)》四大学案,由此可见,胡氏在宋代乃至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崇高地位。谢山《书宋史胡文定传后》云:“致堂(寅)、籍溪(宪)、五峰(宏)、茅堂(宁)四先生并以大儒树节南宋之初,盖当时伊洛世适,莫有过于文定一门者。”
安国有孙子大原、大经、大常、大本、大北、大时等,他们所处正值南宋末年,元兵南下,政局混乱,但他们仍继承家学,称名于时。胡宏在《文定书堂上梁文》中说:“我祖武夷传世,漳水成家。自戎马之东侵,奉板舆而南迈。乃眷祝融之绝顶,实系诸夏之具瞻。崖谷萦回,奄有荆、衡之胜;江湖衫带,旁连汉、丐之雄;既居天地之中,又占山水之秀。回首十年之奔走,空怀千里之乡邦。燕甲未适于庭闱,温情不安于枕席。……背枕五峰,面开三经。就培公竹,将置琴书。良为今日之规,永作将来之式。……”从这里可以看出,崇安胡氏,胡安国的祖居地是在福建武夷山下,因为金兵南犯东侵,自南宋初避地湖湘,为避乱胡氏一家经历了上10年的奔走迁移,最后才定居于奄有荆、衡之胜,旁连汉、丐之雄的祝融峰下,即今的湖南衡山。崇安胡氏三代奋起,学识卓异者辈出,成为南宋时期无与伦比的学术世家。胡氏在学术上的突出贡献,一是上承伊洛,下启南宋理学;二是开创了湖湘学派。崇安胡氏自宋以后衰微下去,其后裔分布在福建、江西、浙江、湖南、湖北等地,随着历史长河的延伸而不断求得生存和发展。
查对胡氏宗亲寻根系统--族居表数据库,经比对与浙江缙云县胡村胡氏有干系,该支系远祖世系可溯至胡安国-字康侯-北宋人,此与我支系可查族谱记载有部分相同之处。
引自《浙江缙云胡氏志》:源流胡氏历史来源有四:一、出自妫姓,以人名为氏。西周初年,舜的后裔胡公满受封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县),后被楚国所灭。其族人四散,有的即以先公之名“胡”为氏,有的即以国名“陈”为氏,故历来有“胡陈为一家”之说。至于妫满因何称为胡公,《岩坑胡氏宗谱》说因为长寿的缘故,“年及期耆,故谥曰胡”。二、出自归姓,以国名为氏。周代有异姓诸侯胡国,故址在今安徽省阜阳县。后被楚国所灭,其国人有的以“胡”为氏。三、为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时,北魏有胡骨(亦作纥骨)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改为汉姓“胡”氏。四、据《周书•李远传》所载,敕 有胡氏。
缙云胡氏主要有东山胡氏、胡村胡氏、潜明胡氏、岩门胡氏、岩坑胡氏5支。据各支《胡氏宗谱》所载,其源均出自妫姓。前4支以安定为郡望。安定郡,汉时所置,相当于今甘肃平凉地区的一部分及宁夏西部。岩坑胡氏据称其祖胡则被封为保定郡公,故以保定为郡望。浙江缙云县胡村胡氏据《五云胡村胡氏宗谱》所载,本支胡氏可考证始祖为汉初胡害,因灭秦破楚有功,胡害封贳齐侯。至晋元康年间(291—299),裔孙胡伯序因逢“五胡之乱”,从北方迁到今江西南昌。至五代,胡珍从南昌迁会稽(今绍兴)。约北宋中叶,胡珏从南昌迁奉化县排溪。胡珏有三子:次子仲章,三子仲隆自排溪分别迁剡县(今嵊州)和新昌;长子仲文,其曾孙胡安国(1074—1138),字康侯,福建建宁崇安人,理学家,《宋史有传》。据胡谱《致堂公传》所载,胡安国长子胡寅(1098—1156),字明仲,实其弟之子,历任校书郎、门外员外郎等职,从建宁迁居丹阳,生五子,“逢时不靖,适金辽之乱,兵数扰,皆挈眷避难于婺、处、温三州”。其次子胡栋,字大桢,高宗时任义乌教谕。奉调温州,途经缙云南乡,见其地山球水绕,风景甚好,即辞官居此,且以姓名其地为“胡村”。本支胡氏入缙迄1994年已历34世,总计人口5523人,其中胡村2597人,析居胡源乡大坑、沿路头、章村等10多个村庄计639人,散居五云镇、壶镇、新建、舒宏、姓潘、梨仓等31个村庄计1179人,迁居省内杭州、丽水等10多个县市计863人,迁居外省计245人。
我江苏徐州沛县的一支胡氏(古沛胡氏),由始迁祖胡九思而来,有“文定家声,汝宏门第”之称,我们的辈份排位是:九维经治 永山睦怀 从本继(金)玉 成光明绪 孝友同敦 修德尚志 慎恭存敬 荣树宏基 ,后续辈份为在沛后续,至2008年该支系已历17世,总计人口约13000人,其中沛县约8000人,丰县约4000人、徐州周边等多个城乡约1000人 。
待考问题:1、胡九思系安国公几子之后?
2、胡九如、胡九龄支系今安在?
附推考:古沛胡氏世系间断略表
胡公满(安定堂之祖)→…… 胡藩(华林胡氏始迁祖)→……→(经24世至唐末五代)
胡槀成(为一个字)→次子胡瑜(居陈留今开封一带,为避五代战乱,后辗转迁徙至江西
崇仁、浙江绍兴一带及福建崇安等地)……→胡夔(崇安胡氏之始迁祖)→胡敏→胡
容→胡罕→胡渊→胡安国→胡寅、胡宁、胡宏→大原、大经、大常、大本、大北、大时
→……→胡九思(古沛胡氏之始迁祖)→(接古沛胡氏族谱)至今
[ 此贴被南山在2010-08-27 16:4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