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451阅读
  • 1回复

华容胡氏族谱与古华容县地望新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8-08-04

华容胡氏族谱与古华容县地望新证

□ 江良发 江 澄 
来源:华容科技信息港
网址:[url]http://www.hnhrkj.com/hrd/hk49.html
[/url]
  要: 华容胡氏族谱所记载的胡刚、胡宠、胡广等汉代历史名人,清楚地证明,古今华容一脉传承、同为一地。1999年修订出版的《辞海》关于“华容”的注解是错误的。
古华容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从《二十五史》,到杜佑的《通典》;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沈括的《梦溪笔谈》;从历朝历代的地方志书,到1983年修订出版的《辞源》和1999年修订出版的《辞海》,以及现代的史家论著和众多出版物,对古华容的诠释可谓多种多样,综合起来,至少有五种不同的说法:(一)古华容县在今华容县;(二)古华容县在监利县,包括监利县东、周老咀、监利县西北、监利县北、监利与潜江之间;(三)古华容县在潜江县西南;(四)古华容县在天门市(竟陵);(五)古华容县在钟祥县西北境。以此看来,古华容的地理位置究竟在哪里,古今华容是否存在承袭关系,仅仅依靠文献记载,和从文献到文献的考证,是无法澄清的,也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必须要有更加真实可靠、而且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能澄清这一千古疑题。
近年来,笔者发现了一些新的史料证据。特别是新近发现的华容《胡氏族谱》,为澄清长达一千多年关于古华容的疑问,弄清古华容的真实地理位置,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以下,笔者就华容《胡氏族谱》记载的有关资料,结合史籍文献、地方志书、其他有关古今文献,对古华容县地望做一些新的探索和考证。
    《后汉书·胡广传》载: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也。毫无疑问,胡广这个“华容人”所指华容,就是汉代的古华容。最近,笔者在华容县找到了胡广的家谱——华容《胡氏族谱》,这为确定古华容地望找到了直接证据。族谱有两种版本,一种是1996年华容胡氏与岳阳其他县区的胡氏合修的岳阳地区《胡氏族谱》,另一种是1947年华容胡氏第十次续修的《南郡华容胡氏族谱》。此外,笔者还借到一本《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这本书是由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所离休干部胡海(1927- )历时14年、行程4万公里、遍访全国18个省份后写出来的,近百万字,堪称中华姓氏单姓种巨著。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全国胡氏的源流、分布、迁徙等情况。
《胡氏族谱》(以下简称族谱)始修于宋代,由朱熹撰序。在宋代正式修谱之前,胡氏家族就保存着记载胡氏先人生、卒、葬、配、嗣等资料的家乘《墨谱》,且此《墨谱》至今仍在,弥足珍贵。胡海的《大通考》将《墨谱》中记载汉晋时期胡氏先人的部分称之为“汉谱”,并认为此谱“实乃华夏汉文化之美也,宜其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从明代起,族谱实行计次编修。自明正统二年(1437)到民国三十六年(1947),共编修10次。过去所修族谱,均题名为《南郡华容胡氏族谱》。华容胡氏的堂号系南郡堂,又名安定堂。1996年所修族谱,将岳阳地区各县区的胡氏支派联合起来,合为一本谱牒。编修人员还请湖南省社科院研究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何光岳先生撰写了《胡氏源流考》,作为岳阳地区胡氏合谱的序言。
根据族谱记载,迁居华容的始迁之祖胡刚(前50~29?)字以直,号介堂,生于汉宣帝甘露四年(前50)八月十五,卒年不详。胡刚原居湖北襄阳,汉平帝时,经大司徒马宫引荐,官大司空掾。值王莽篡权,胡刚清高有志节,遂解衣冠悬府门,亡命交趾,隐于屠肆之间。公元23年,王莽败,胡刚返回襄阳故里,途径华容,喜章华胜景,遂落籍华容,定居于章华台附近,即今胜峰乡清水村。 
胡刚系华容胡氏一世祖。1996年修谱时,经胡兆熹、胡燕先生考证,自周武王的女婿妫满封为陈侯,谥号为第一世祖算起,胡刚当为第三十七世。1947年第十次修谱时,胡修益、胡修民等所撰《南郡华容胡氏授姓源流考》称,妫满为黄帝第四十八世孙。何光岳所撰《胡氏源流考》称,妫满是轩辕黄帝的第三十六世孙、帝舜的第二十八世孙。
自胡刚而下,族谱对胡氏人丁的繁衍发展情况,一代不漏地作了记载,包括历朝历代的胡氏外迁人口,什么时候由谁迁往何地,都记得很清楚。胡氏家族自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即胡刚以下第三十二世开始使用统一的世系派序自汉从隆盛,宗芝启兴云……六十字的派序,到现在使用了一半。胡刚后裔本支一直世居华容,已有近两千年历史。目前,华容县的胡姓人口基本上是胡刚的后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华容县胡氏人口总数为1.36万人。
胡氏家族世居华容留下了累累墓冢。其中始迁祖和前十世的墓园有两处,都在华容县城内。族谱载有其墓庐图。一处名叫蒲团园(今荷花市场西头),葬有胡刚及夫人陈氏的合冢墓茔,在唐代,立有曾任澧州司马、北海太守,当时文名天下的江都李邕(678~747)题写碑文——“汉逸士胡刚墓的高碑,宋代立有华容知县胡绾题写、用石料镌刻的墓庐联:生前抗节薄新莽,殁后崇封近圣宫,元末明初毁于战火。后于明代成化年间复修高碑,由当朝礼部尚书黎淳(1423~1492)题写墓庐联:墓宇重刊,贤明有后;汉朝往事,文献足徵。另一处名叫柏枝园,在蒲团园以北不远处(今县公安局大院及以北地段),有胡刚以下二至十世胡氏先人墓茔20余座。墓地布置考究,排列有序。这些墓茔安葬着以下胡氏先人:胡刚长子胡宽及夫人周氏,胡宽(前19~50),字忠汉,又名功立,曾任扶风令;胡刚次子胡实(前16~51)及夫人赵氏;三世胡聪的夫人官氏,胡聪(公元8~86)在东汉明帝时为副尉,从耿恭分屯西域,胡聪死后葬县城东姚氏庙附近(胜峰乡石佛村);三世胡清及夫人虢氏;三世胡浴及夫人陶氏;四世胡善的夫人闵氏,胡善(46~113),字南甫,曾任华阴令,死后葬县城以北石山矶;六世胡康、胡庚兄弟及夫人梅氏、柳氏,胡康和胡庚系胡广的弟弟,胡康(96~169),字仲始,曾任河南郡卷县令,胡庚(102~189),字叔始,曾任江州刺史;胡广第三子、七世胡宁,胡宁(126~?),曾任议郎、江苏沛县令;胡广之孙、胡硕之子八世胡根,胡根(163~1697岁夭折,葬叔祖康公墓侧,曾立有东汉大文豪蔡邕撰写的碑铭;九世胡班及夫人熊氏,胡班(200~272),字英官,曾任潮州司马,拜执金吾将军;十世胡龙及夫人丁氏,胡龙(233~299),字云从,曾任怀州主簿。
关于五世胡宠的墓葬,族谱记载没有葬入始祖墓园,葬在蒲团园东棂星门下(今荷花市场东南部),这与《水经注》所载夏水又迳交趾太守胡宠墓北,历范西戎墓南的地理位置是吻合的。夏水又名沱江,即华容河。当时,华容河自石山矶分为两道,一为现在的河道,向东南流淌,胡宠之墓由于其子胡广在墓前立有显目的墓碑,河水从其不远处流过,所以郦道元将其作为河水流经此处的标记;另一河道入田家湖,经过范蠡墓南,向南流入赤沙湖,再汇入洞庭湖。胡宠的墓碑直到明代还保存完好。明正德六年(1511)状元杨慎(1488~1559),在其所撰《水经注所载碑目》一书汉交趾太守胡宠墓碑条下记曰:在华容县,世误以为胡广,非也。慎同年孙世其,华容人,语予云,此碑今存。且叹道元考据之精确焉”。胡宠(73~150),又名胡贡,官至交趾都尉,系胡善之子、胡广的父亲。
族谱记载了墓园保护的一些情况。清嘉庆年间,由于墓园被损毁占压,胡氏裔孙胡承统等曾向时任知县周宪呈《保墓词状》,得允许重刊墓碑,修复墓庐。清咸丰年间,由于土匪蜂起,毁县衙、抹祖冢、碎墓碑,墓园屡遭破坏。后县署扩建占压甚多。清光绪年间,又有胡氏后裔胡德光等向知县刘朝昆呈《柏枝园蒲团园保墓词状》,得获准退让县署占压之地,允许培竖挂祭。民国年间,墓园时被挤占,但墓庐尚存。解放以后,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墓园全部用作建设用地,不复存在。其中胡刚墓毁于1958大跃进
按照族谱的记载,我们完全可以肯定,西汉名臣胡刚的始迁之地、胡刚及其以下胡氏先人的安葬之地、胡氏家族近两千年的世居之地,就是现在的湖南省华容县。
    胡广是东汉名臣,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胡广的母亲去世很早。查族谱,知其母江陵黄氏(75~93)生于明帝永平十八年乙亥二月初三,卒于和帝永元五年(93)八月十八,年仅19岁。其母亲葬在古蒲团园附近。胡广的母亲死后,胡广的父亲胡宠续娶了原配的妹妹黄列嬴(76~169)为妻,生了弟弟胡康和胡庚。
对胡广的记载,族谱与有关文献的记载是一致的。胡广(91~172),字伯始,系胡刚六世孙。生于和帝永元三年辛卯五月初五,卒于灵帝建宁五年壬子三月初八。寿八十二。胡广成人以后,曾入郡府为散吏。二十七岁时,由南郡太守法雄举为孝廉。到京师参加章奏考试,被安帝定为天下第一。胡广进入仕途后,虽多次被罢官免职,或因病告假辞职,但朝廷总是对其“礼任甚优,”每次都是“未尝满岁,辄复进升。”历尚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仆射;累升太中大夫、尚书令、太仆、太常、司空、录尚书事;出为济阴、汝南太守;入拜大司农、大司空,授太尉、进太傅。居朝50年,历事安、顺、质、冲、桓、灵六帝。五作卿士,七蹈相位。胡广去世后,天子痛悼,诏五官中郎将持节奉册,赠以太傅安乐乡侯印绶,给官署专制梓楠棺木,赐葬洛阳原陵光武帝墓地,谥文恭,允诺其子孙一人世袭郎中爵位。熹平六年丁巳(177),灵帝思感旧德,命画师绘制胡广和太尉黄琼的画像,悬挂在宫内,诏蔡邕撰颂。蔡邕奉诏撰写的《胡广黄琼颂》,也一同悬挂在宫内,供皇帝和百官瞻省。
胡广所处的时代,是东汉中后期。当时的吏治腐败非常严重。胡广为了挽救走向衰落的汉室江山,在杨雄、崔骃所作《官箴》的基础上,经过修订、增补,出台了作为朝廷规范各级官员思想行为的文献《百官箴》48篇,全力帮助皇帝整顿吏治。胡广的一生以奉行中庸之道著称,其性格“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由于他一生“体真履规,谦虚温雅”、“柔而不犯,文而有礼,忠贞之性,忧公如家,”最终获得了“穷宠极贵,功加八荒”的成就。胡广“尊而弥恭,劳思万机,”一直到年迈体衰,在任上去世,没有些许懈怠。对胡广的评价,东汉末年史学家赵晔在《东观汉记•胡广》中写得简练而准确:“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裨之益。”范晔在《后汉书•胡广传》里用两句话作了概括,显得颇为精到。一句话是引京师谚语:“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另一句话是“汉兴以来,人臣之盛,未尝有也。”这说明,胡广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不但受到几代皇帝的器重,受到当朝文武百官的尊敬,而且还受到天下百姓的拥戴。真是难能可贵。(待续)
作者单位:中共华容县纪委,原载《船山学刊》2006年第四期)
注释:
①乾隆皇帝称赞《通典》本末次第,具有条理,亦恢恢乎经国之良模矣
②详《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七。
③详《梦溪笔谈》卷四,辨证二。
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为明嘉靖甲辰年岳州通判许岳重刻本。
⑤妫满封陈侯,详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陈杞世家》。
⑥杨慎《水经注所载碑目》为上海图书馆藏明嘉靖十六年朱方刻本。
⑦赵晔《东观汉记•胡广》,详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二十五别史(6)》第204页。
 



全文见: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5643
[ 此贴被南山在2012-04-03 19:44重新编辑 ]
胡宏言:“行贵精进,言贵简约”
涌田博客:http://blog.sina.com.cn/jtgs305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04-03
《胡氏族谱》拜阅浅识
转帖: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ca6ca01009p2m.html

《胡氏族谱》拜阅浅识
江 良 发

一、1996年由胡兆熹先生纂修的《胡氏族谱》是一部相当珍贵的史实佐证资料。其内容博大精深,征引经史文献之多、之当,为其他姓氏族谱所无法比拟。估计是我中华民族姓氏族谱中,纂修最为精当的姓氏族谱之一。

二、《胡氏族谱》从内容到形式,几臻完美。但印刷质量太差,没有认真校对,讹错甚多。

三、编纂过程中,仍有一些疏漏和错误,应考实订正。

1、胡广三子胡宁,字稚威,错为“靴威”;胡广次子的名字,族谱记为“胡靴”,而明隆庆《岳州府志》载为“胡韡”,明万历《华容县志》卷之七亦载为“韦华”,究竟叫什么名字,值得斟酌。

2、胡贡(又名宠),华容五显庙神主,五显庙遗址在县城西门范蠡巷县政协宿舍前。此记载与明隆庆《岳州府志》记载不同。《岳州府志》记载:“旧志以学南五显庙为汉太傅广故基”。明万历《华容县志》载:“五显庙,在南街。”

3、全族公祖世系中,第二世至第四世的在位时间,不符合常理和逻辑。二世妫满长子犀侯在位41年,次子皋羊在位38年,三世突在位66年,四世圉戎在位60年。三代四人在位时间共205年。以假设犀侯15岁即位,45岁生子来推算,犀侯薨于位时为56岁,儿子突才11岁;其弟皋羊不论年岁大小,在位38年,再传位给突,此时突已49岁,突在位66年,就是115岁;假设突也是45岁生子,到115岁薨于位时,其子圉戎也已70岁,再在位60年,就是130岁。假如其生子年龄均按正常的25-30岁计算,则突的年岁当为130-135岁,圉戎的年岁当为145-150岁。由此看来,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对时间的推算要科学。

4、胡广的第三个儿子和第四个儿子可能搞颠倒了,或者把生日记错了。三子胡宁,生于顺帝永建五年(130),而四子胡硕却生于顺帝永建三年(128),哥哥小,弟弟大。据胡海的《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所录华容胡氏旧谱的记载,胡宁生于永建五年(130),胡硕生于永和三年(138);又说胡硕卒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41,此亦大错。但根据蔡邕《胡硕碑》反推,胡硕卒于建宁元年(168),年41岁,则硕当生于永建三年(128),宁当生于永建元年(126)。而蔡邕的《汉交趾都尉胡君夫人黄氏神诰》又说硕与黄太夫人均于建宁二年去世。

5、胡硕的葬地需考证。族谱载,胡硕葬县城东靖庐山(在原宝慈观侧,今华一水库内)南面,乾巽向(朝东南)。读蔡邕《汉交趾都尉胡君夫人黄氏神诰》,知胡广的继母黄太夫人于建宁二年(月份应为十月,谱载为二月,)在京师洛阳太傅府去世,“是月辛卯,公之季子陈留太守硕卒于洛阳左池里舍”。蔡文后面写道,“十月既望,粤翼目己卯,葬我夫人黄氏及陈留太守硕于此高原,洛阳东界关亭之阿。”这说明胡硕葬在洛阳,而不在华容。葬在华容靖庐山下的胡硕墓,可能是其衣冠冢。这样,又可解释蔡邕为什么写两篇《胡硕碑》。

6、胡康的卒年也须考证。按照蔡邕《胡硕碑》记载,胡硕“除郎中,宿卫十年,遭叔父忧”。说明其叔父先于胡硕去世,但族谱记载,胡硕卒于建宁元年,胡康卒于建宁二年,其叔父后于胡硕去世。此误也。

7、胡渊子胡勍(363-406),生于东晋哀帝兴宁元年,死于安帝义熙二年,年44岁;胡勍子光烈(419-486)生于东晋恭帝元熙元年,卒于南齐武帝永明四年,寿67岁。这个记载有严重错误。父亲406年就死了,儿子419年才出生,儿子出生的时间比父亲死的时间晚了13年。这说明,胡勍与光烈之间还有一代,此两人不是父子关系,而应该是祖孙关系,两者的出生时间相距56年。

8、洪山头沙港村四组的“亮明脊”并非胡广故居遗迹。1996年修谱时,编修人员根据1983年华容县政府编写的地名录所载“亮明脊”录入总谱(胡氏族谱总谱第111页),没有做考证核实。2006年5月23日笔者同李春阳亲往亮民脊考察,亮民脊所住居民全为吴姓人口。一吴姓老者说出了这个地名的由来:古时吴姓有一人,以教书授业为生,所教学生中,有一人后来做了皇帝(估计是朱元璋或朱棣),遂封其为州府官。但这位先生教书有方,做官无能,只好弃官归家。皇帝为谢师恩,赐修鳌鱼亮脊大厦,题匾曰“鳌鱼亮脊,民家第一”。现在吴氏后人还保存着这块匾牌。鳌鱼亮脊的房屋毁坏才几十年,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对房屋的朝向、天阳还记忆清晰。后人将此地取名为“亮明脊”。

                          (2005年9月至2006年5月)

9、胡彬与其父母的关系和胡彬的寿年,似存在疑问。族谱载,胡彬(324—369)系胡玺(269—349)长子,字瀛质,号明之,东晋明帝太宁二年甲申九月九日生,官内史,参与刘牢之军击败苻秦,加右仆射。废帝太和四年己巳卒,年四十五,葬楚王台。首先,胡彬与其父母的关系存在疑问。胡玺作为晋封建武将军,一生娶了两位夫人,原配夫人赵氏(270—292)生长子胡彬,继夫人王氏(288—?)生次子胡渊(326—402)。胡彬出生时,父亲已经55岁,其母亲赵氏夫人已经去世32年。按照常规常理,胡彬与胡玺的关系,更像祖孙关系,而不像父子关系。其次是胡彬的寿年存在疑问。按照族谱和《晋书·刘牢之传》,胡彬为宣城内史时,曾参加著名的“淝水之战”。太元八年(383)五月,胡彬奉谢玄之命,与刘牢之拒苻坚将苻融和张蚝于寿阳。胡彬不可能于369年去世,至少应该在383年以后才去世。如果出生时间准确,胡彬寿年至少在59岁以上。

                            (2008年5月16日)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