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9749阅读
  • 30回复

找到一册安徽明经胡氏族谱抄本(原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8-08-28
此谱以明经公为始祖。
偷懒先抄一段:西递是一个由胡氏家庭几十代子孙繁衍延绵而形成的古村落。她奠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距今已有九百五十余年。据胡氏宗谱记载:“西川胡族,其先本姓李,唐昭宗李晔之幼子,因避朱温之乱,由近侍郎胡三护带至婺源考水,后改姓为胡,取名昌翼。后五代,中后唐明经科进士。子孙因以明经别其氏,称曰:“明经胡”。北宋皇佑年间(1047)明经胡之五世孙胡仕良由婺源去金陵(南京)途径西递,深深被这里的山形水势所吸引,认定西递是一块极为难找的风水宝地。一年后,举家迁来西递居住,从而写下了胡氏家族壬派分支在西递九百五十余年繁衍生息的历史。


请大家记住,西递的明经胡是壬派子孙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8-28
资料很好,请宗亲继续提供本宗资料。

明经胡氏的资料在宗亲网偶有出现,但一直没有宗亲发布详细的资料,甚为遗憾。诚邀楼上宗亲出面主持,为我们介绍更多的明经胡氏情况。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资料当然是多多益善。

南山 2008.08.28
[ 此贴被南山在2008-08-28 10:35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08-29
         考水“明经胡”

         改姓隐居:考川(水)明经胡氏, 本姓李, 为李唐帝室之胄。对“明经胡”始祖因何由原李姓改为胡姓、并因何隐居婺源考水,《婺源县志》、《考川明经胡氏宗谱》有着较详明的记载。谱云:“我考川胡氏, 自唐季世居县之西北三十里, 本曰胡村。始祖十七府君者, 讳昌翼, 字宏远,实唐昭宗子也。”唐天祐元年(公元904 年)正月, 朱全忠(朱温)奉表称: “岐兵逼畿甸,请上(昭宗)迁都洛阳。”二月, 昭宗至陕州, 因东都宫阙未成留止。三月朔日, 皇后何氏产太子。四月, 全忠奏:“宫室已成, 请发车驾。”昭宗遣宫人谕:“皇后新产,未任就路, 请俟十月东行。”全忠疑昭宗“徘徊俟变”, 遣牙将寇彦卿曰:“汝速至陕, 即日促官家发来。”何皇后谓昭宗曰:“自今大家夫妇, 委身贼手矣。”窃以新产子“效袴中儿, 护以御衣, 侑以宝玩,匿讳民间。”时婺源人胡三公清宦于朝, 与金吾上将军孙德诏谋, “庇匿以归”, 义养为子, 遂从胡姓, 取“大得覆翼”之义, 名曰“昌翼”。后唐同光乙酉(公元925 年),胡昌翼以《易》登明经进士第。胡三公“授以御衣瑶玩, 以示太子实。”他“遂不仕, 隐居考川(得诗人考之意又曰考水)。”由于胡昌翼“倡明经学, 为世儒宗,尤邃于《易》”,故人号“明经翁”。享年九十有六,于宋咸平己亥(公元999年) 十月三日卒。其后子孙世以经学传家, 署其族曰“明经胡氏”。

        后裔分迁:胡昌翼隐居考水后,人口逐渐繁衍。清道光七年(1827年),大理寺正卿杨怿曾说:“新安考川胡氏,皆宗明经。自明经迄今凡九百余年,其为派有十,其世居考川者不下千人,其散居新安六邑及占籍他省者不下数万人。”文林郎胡晖吉亦说:“吾族自始祖明经公从义祖姓, 卜居婺源之考水,九百有余岁矣。族姓日繁,迁徙日广,自大江左右,远至滇南、黔中,莫不有明经胡氏。”《考川明经胡氏志清公支谱•道光壬午述言》云:胡昌翼“笃生三子。长延进公、次延宾公皆宦于外,而遂家焉。三延臻公,公(生文昊、文晟二子)有十孙,是以谱牒分为天干十派。”即“乃即天干始甲终癸之十字,以名其行派。”根据上述,可知胡昌翼的长子延进(后改“延政”)、次子延宾已于早年外迁。按《绩溪县志》记载,胡延进系因“北宋开宝年间知绩溪县事,赐居胡里(今湖里)。”因之,胡延进是为考水“明经胡”最早迁居绩溪的胡氏。

        又,查阅歙县《胡氏家谱》, 见有明经胡氏迁居龙川的记载:胡延政的次子“百禄公, 字廷坚,号禹焦,讳嵩。登开宝三年(公元970 年)进士第, 授迪功郎, 除湖州通判, 升潮州知府。..迁歙(县)三十五都章奇;后辛酉(1021 年)迁绩溪十二都龙川。”[15]绩溪县大坑村的《考川明经胡氏宗谱》(康熙己亥抄本)亦载有此说。这说明, 早在北宋时就有明经胡氏迁入龙川,迁居者是胡嵩(百禄公)。

        ——以上文字是本人转于网上。

    本人手中家谱为其三子延臻公之后,即公(生文昊、文晟二子)有十孙,是以谱牒分为天干十派,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是谱其他九派不载,唯存己派,显然为其后人也。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08-29
一世
始祖明经公(讳昌翼,字宏远)
生子三:延进、延宾、延臻

二世
延进(字以礼)、延宾(字以敬)、延臻(字以福)
延臻生子二:文昊、文晟

三世
文昊生子四:令福(甲派)、令勤(乙派)、令诜(丙派)、令左君右页(丁派);
文晟生子六:令恭(戊派)、令宝(己派)、令询(庚派)、令绪(辛派)、令极(壬派)、令敏(癸派)
[ 此贴被jsbhdxw在2009-04-21 07:05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08-29
王廷洽著 《中华姓氏谱胡姓卷》 章节选
http://whgx.library.sh.cn/datalib/2004/HundredName/DL/DL-20031210172208/


李昌翼改姓为胡
    李唐皇家的后裔为胡三公拯救于危急之中,其后发达,遂为明经胡氏。

    当时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握有重兵,权倾朝野,唐昭宗乾宁四年(公元897年)8月,朱全忠的部下韩建尽将诸王斩尽杀绝于十六宅。不久,已有身孕的淑妃何氏被立为皇后。朱全忠借故岐兵威逼京畿,第二年正月,唐昭宗在朱全忠的胁持之下,无奈起驾迁往洛阳。二月迁都人马来到陕州,因为东都洛阳宫殿的情况尚不清楚,于是滞留于陕州。三月朔日,何后临产,四月,宫阙建造完毕,朱全忠请求发车起驾。皇帝就将太子托付与三公。胡三公临危受命,不顾个人的安危,将太子带回婺源考川。昭宗来到洛阳之后,不久就被朱全忠杀害。唐哀宗天祜元年(公元904年),德王裕等九位皇子也惨遭杀害。李唐宗室仅存哀帝,而李昌翼隐存于外。

    李昌翼与义父胡三公来到考川之后,因为义父姓胡,也因为婺源有“十胡九汪”之说,改姓为胡,融于众胡之中,可以掩人耳目。取名为昌翼,也是为了感谢胡三公的覆翼、养育之恩。胡昌翼避乱于考川之后,闭门少出,不愿招人耳目。几年之后,年少的胡昌翼就以天资聪慧闻名遐迩,引起乡人的注目和惊奇。弱冠后的胡昌翼登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明经科进士,所以后人尊称他为明经公。胡昌翼长大后胡三公将他的真实身世坦言相告,并且出示当初从宫中带出的御衣和宝玩。胡昌翼无意仕途,隐居于乡中,开设书院,传道授业解惑。不久他的身份逐渐被乡人所知,乡人不忌国法,纷纷尊称他为太子。胡昌翼在乡里好善乐施,曾经为了便于乡人出外,而伐木架桥于二十四都朱源溪上,乡人称呼此桥为“太子桥”。南宋时由14世孙胡安国重修,13世孙胡次焱定名为“明经桥”,到了元时,胡昌翼的15世孙胡明善将太子桥由木桥改建为石桥,并邀请当朝尚书汪泽民出席桥的落成典礼,作《明经桥碑记》,立石于桥侧。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8-08-30
四世
令宝(己派祖)生子二:士才、士练

五世
士才生子三:汉言(考川己伯一派)、汉衍(考川己伯二派)、汉平(考川己伯三派)
士练生子三:槩、浍(疑为:桧——笔者注)、杭

六世
汉言(考川己伯一派)生子三:日宣、日朝、日昕
汉衍(考川己伯二派)生子三:武、贡、理
汉平(考川己伯三派)字衡甫,号乐道居士。寿64,配俞氏,再程氏,生子三:富、夔。

七世
富,字赴道,号崇礼居士。寿72,配周氏,再祝氏。生子四:铎、光、本、仲。
夔,配王氏。生子一:介。
[ 此贴被jsbhdxw在2009-04-21 07:06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8-09-01
八世
铎,字彦振。生子一:由义。
铎,字如晦。生子二:松、杞。
本,字彦中。生子三:鼎、琏、令德
仲,字彦德。生子三:骏、俨然、汝弼
介,字仲节。生子二:表东、处仁

九世
由义,字安正。生子三(不载)。
松,字乔年,号瑶碧居士。生子四(不载)。
杞,字椿年,号安雅居士。生子五:知万、知柔、知刚、知微、知几。
鼎,字国镇。生子四(不载)。
琏,字国器。生子一(不载)。
令德,字国显。生子三(不载)。
骏,字天授。生子二(不载)。
俨然,字人望。生子二(不载)。
汝弼,字国擢。生子三(不载)。
表东,登绍兴丙辰(1136)进士。
处仁。

十世
知万,字子通。生子一:端彦。
知柔,字子和。生子一:端俊。
知刚,字子仪。生子三:端义、安定、端智。
知微,字子发。生子一:端礼。
知几,字子用。生子二:端文、端信。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09-02
十一世
端彦,生子二:景李、景修
端俊,字德仲。生子一:允能。
端义,字宜仲。(出淮)
安定,字安仲,授兴国州学正。(迁居汪口)
端智,字平仲。(迁居东流县)
端礼(不载)
端文(不载)
端信(不载)

十二世(迁居歙坤沙己伯三派
景修,字仰望,居歙富源,即今之坤沙也。生子一:四九。

十三世
四九,生子三:鼎乙、荣乙、圣乙。

十四世
鼎乙,生子二:芝义、弥高。
荣乙(不载)
圣乙,生子一:原德

十五世
芝义,洪武丁酉年(1357)归附从军,就擢徽州府守御,戊戌年(1358)选充小旗征进浙江、江西、江州鄱阳湖、永州、广西、河南等处,洪武十四年(1381)征进云南有功,就擢普定卫守备,洪武十五年(1382)卒,弟弥高代后。生子三:叶、胜、贵。
弥高,洪武十五年(1382)补充小旗,十八年(1385)升充总旗,调擢四川都司大渡河守御千户所百户耿隆下。西蕃攻围本城,同千户章珪出北门与贼杀,有功。二十三年(1390)病老,侄子贵代。
原德(不载)

十六世
叶,生子二:富、寅。
胜,生子二:端、宝。
贵,洪武二十三年(1390)袭四川都司大渡河守御千户所百户耿隆下总旗。三十五年(1402)(jsbhdxw按:洪武无三十五年,实为建文四年矣)升四川成都卫后所镇抚。永乐四年(1406)同指挥周信征进安南,追袭黎贼,有功。病卒南京崇礼卫,2008-9-2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8-09-02
“这是一册清代的毛笔抄本。字迹工整,但不甚佳,估计是从家谱中转抄。毛装,用纸捻装订。”

我是越来越糊涂了。楼主是湖北鄂州大湾胡氏,看资料是属于华林胡的分支。却在这里发明经胡氏的资料。“如果是明经胡公的墓地,那可和华林胡没什么关系啊”,不清楚楼主究竟是做什么工作的,这册抄本从何而来?还烦请楼主多写几个字,不要让我们猜闷葫芦啊!

南山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8-09-03
引用第8楼南山于2008-09-02 08:00发表的  :
“这是一册清代的毛笔抄本。字迹工整,但不甚佳,估计是从家谱中转抄。毛装,用纸捻装订。”
我是越来越糊涂了。楼主是湖北鄂州大湾胡氏,看资料是属于华林胡的分支。却在这里发明经胡氏的资料。“如果是明经胡公的墓地,那可和华林胡没什么关系啊”,不清楚楼主究竟是做什么工作的,这册抄本从何而来?还烦请楼主多写几个字,不要让我们猜闷葫芦啊!
南山

这里要说明一下,这本家谱我以一个偶然的机缘得到。个人认为是一本年代较早的抄本。我想解决的是几个问题:首先,这本家谱是什么年代的抄本?它是由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抄自什么什么版本的家谱?其次,如果有该抄本母本的出现,自然最好,我以上的几个问题几乎马上可以推理,从而得到答案。如果找不到母本,那这部家谱应该更有史料价值。至少,我目前来看,他对明经胡氏已派的迁徙路线记载的比较清晰。当然,还有一种比较小的可能是,这本家谱中的一部分(应该是近前部分),也有可能是记载者家族的稿本。倘如此,更应该好好保存。我希望坤沙的后人有人帮助印证,坤沙者,我已经查过。原属歙县,现属于黄山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