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 (本资料不全,请见最新发帖)
一、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4人)1人:胡正寰
胡正寰(1934.7.18-)。零件轧制专家。湖北省孝感市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长期对轴类零件轧制这一新课题进行研究与应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三个全面掌握此技术的国家之一。该课题被国家科委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成果选集》(1979-1988),他是这一领域主要开创人。所领导的课题组已在全国24个省市推广零件轧制生产线100多条,其中9条卖给美国等国家。开发投产的零件400多种,包括汽车、拖拉机、摩托车等的轴类零件。累计达300多万吨,直接经济效益10亿元。领导的课题组获国家级奖5项,省部级一、二等奖11项。发表论文100多篇,专著5本。培养博士、硕士生近50名。 曾获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5人) 2人:胡光镇;胡启恒(女)
胡光镇 (1927. 8. 26-- ) 电子工程及通信技术专家。出生于江苏省松江(现属上海市)。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先后在民航局、电子部和总参等研究部门工作,历任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及研究员等职务。长期致力于通信电子技术研究,20世纪60年代率先研制出多种全晶体管化多路通信设备,70年代研究数据通信技术,建成数据传输系统,80年代以来一直跟踪卫星通信技术及数字网技术,在建设系统工程中作出重要贡献。五十年来,先后主持研制和完成了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设备和系统10余种,取得了重大成果。1996年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01年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著有数十篇学术价值较高的论文和研究报告。
长期以来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参加国际电联(ITU)研究组活动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作为中国通信学会及电子学会会士,兼任中国通信学会理事及中国电子学会通行学会委员,国家无线电管理局咨询专家组成员,以及其他兼职任务。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启恒(女) (1934.6.15-- ) 自动控制技术专家。生于北京,原籍陕西省榆林。1963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研究生部,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科技文献中心副理事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我国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领域最早的探索者之一。从手写数字的识别开始,发展了识别算法和邮码识别样机。作为模式识别的应用项目,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研究了基于模式的信息分析和决策规则的归纳推断方法,领导建成了我国在模式识别领域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她致力于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在相应领域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三、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4人)2人:胡永康;胡壮麒
胡永康(1940.2.5-)。石油炼制专家。云南省曲靖市人。1961年毕业于云南大学获学士学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石油炼制加氢裂化催化剂和加氢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研制成功3825轻油型和3903中油型两种类型加氢裂化催化剂,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外同类先进催化剂水平,并已用于8套工业装置,总加工能力达760万吨/年,经济效益显著;开发成功了品种多样的加氢裂化催化剂系列及工艺技术并得到推广。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3825、3903工业制备和工业应用”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壮麒(1929.8.31-)。金属材料专家。上海市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高温合金的研制及亚稳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究。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一级空心涡轮叶片材料及民航机长寿命叶片材料;研制成功抗热腐蚀定向结晶叶片、定向结晶钴基合金叶片及特种微晶粉末;研制成功我国直升机用第一个增压器;提出了约束性凝固过程中溶质的非平衡再分配理论。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歼八歼七-Ⅱ所用发动机配套的多孔气冷铸造一级涡轮叶片的研制与推广”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超声气体雾化微晶金属粉末工艺”获198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80多篇,著作6本。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四、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95人)2人:胡见义;胡思得
胡见义(1934.3.25-)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专家。北京市生人。1959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石油学院获硕士学位。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总地质师、高级工程师。研究总结和建立完善中国陆相油气藏理论与勘探。发现许多大型油气田;研究与总结了我国油气藏类型系列;探索与研究海相环境天然气田的形成,为发现我国鄂尔多斯盆地大气田和国外气田作出了贡献;主持与研究完成了我国第一部《中国油气资源评价研究总报告》。所完成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个人突出贡献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和一等奖、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重大科技成果奖多次。并获中国科技基金会“孙越崎能源大奖”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现从事海外油气合作科研项目和研究生教学,为博士生导师,已有近30人毕业或出站。著作有“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石油地质学前缘”等10余部。论文有80多篇。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思得(1936.3.31-) 核武器工程专家。浙江省宁波市人。195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一直从事并先后参加或主持领导了多项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工作。在突破原子弹阶段,氢弹的研究设计和发展以及核试验的近区物理测试中做了大量组织领导工作,创造性地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主要完成者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五、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96人)
六、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37人)
七、农业学部(64人)
八、医药卫生学部(107人)2人:胡之璧(女);胡亚美(女)
胡之璧 女(1934.11.03- )。中药生物工程专家。安徽省潜山县人。1959年华东药学院研究生毕业。1984年获联邦德国图平根大学理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中药生物技术研究,应用现代细胞生物工程技术,在国际上首先培育出转化得率最高的洋地黄细胞株,即著名的“胡氏细胞株”;将近代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应用于中药研究,在国际上首先将农杆菌Ri质粒,成功地引入几十种中草药基因组中,培育出多种转化器官培养系,其中有些品种有效成份含量为天然中药的几十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克服中药资源紧张,开创中药生产与研究的新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亚美 女(生于1923.4.27- )。儿科血液学专家。北京市人。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曾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现任北京儿童医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华医学会副会长。50年代研究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小儿营养性贫血治疗和预防方案;60年代悉心研究婴儿腹泻的病因,临床和病理生理,制定并推广了合理的输液方案,使该病的病死率由20%下降至1%。70年代末,对组织细胞增生症X、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类溶血性贫血,特别是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治进行了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使五年无病存活率达74.4%,属国际先进水平,挽救了无数危重病儿的生命。至今已有700多例白血病患儿已存活5年以上即治愈了。作为主编之一编著的《实用儿科学》是一部经典的儿科医学大型工具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九、工程管理学部
十、已故1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胡海涛
胡海涛(1923.10.21--1998.10.31)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专家。四川省自贡市人。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获学士学位。地质矿产部环境地质所研究员。50年代,负责进行三峡工程坝区、坝段、比选工程地质勘察,提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初步设计要点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推荐三斗坪坝址为三峡工程设计坝址。参与撰写《长江三峡工程地质地震论证报告》。60年代中期,主持青藏铁路选线及站场供水的水文工程地质调查,成果获科学大会奖。80年代初,负责广东核电站规划选址的区域稳定性研究;90年代,主持并参与黄河大柳树坝址工程地质论证研究。学术上继承发展了李四光教授提出的“安全岛”学术思想,建立了区域地壳稳定性的理论和方法;并提出了“地下水网络”学说。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专著3本。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此贴被南山在2013-12-19 19:3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