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公传注释
(1)连城公:娄子集胡氏金乡支十七世,七世祖汝枢公裔孙,诞辰于清朝道光末年,光绪二十年前后去世,享年五十多岁。
(2)皖匪:即捻军,起义前称捻党。它是北方地区以农民为主反抗清朝统治的一种群众团体或组织。捻党产生于清初康熙年间,1853年,太平军进入安徽,并于5月初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北伐推动了当地捻党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捻党遂转变为捻军。1855年11月,各路捻军齐集皖北雉河集(即今安徽涡阳县城),推张乐行为盟主,建立五旗军制。从此,捻军由分散向统一发展。
(3)小阎王:即张宗禹,绰号小阎王,安徽雉河集人,家有沃土四千余亩,清末捻军领袖。初随叔父、大汉盟主张乐行参加捻军起义。后转战苏豫陕鄂皖,受太平天国梁王封。1864年与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整编捻军,以骑兵为主,步兵配合,流动作战。1865年歼灭清科尔沁王僧格林沁部,并粉碎湘军曾国藩的封锁。1866年从河南率西捻军入陕,联合回民军。1867年元月于西安灞桥大败清军,12月为援助遵王赖文光所率东捻军从陕北南下,经山西至直隶,逼天津,南下山东,被清军包围。1868年8月转战至骇河边,下落不明。咸丰七年,张乐行攻占六安,命张宗禹率多旗赴五河打捎。宗禹日:“别部不遵吾令将奈何?”乐行日:“杀之!”进至五河,捆载而归。李昭寿时已降清。督兵追之。宗禹传令,返掉拒敌。蓝边黄旗旗主张文之亲信随从十八人,傲不听命,宗禹悉诛之,投尸水中,众皆股票。宗禹挥众反攻,大败昭寿。张文归见乐行,泣诉亲信见杀状。乐行以洁宗禹,宗禹日:“叔命之矣,“禹何敢违!”乐行日:汝真阎王哉!”由此众称张宗禹为小阎王。
(4)左公帅:指左宗棠(1812、11、10-1885、9、5),汉族,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号湘上农人,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时为亲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5)关陕征回匪:指1862-1877年间,发生在西北地区爆发的大规模的反清回民起义。首领白彦龙、王明章、杨文治、马正和、张泗明、冯君幅、赫明堂等十余人。
(6)守备:武职。其职守是管理营务和粮饷。
(7)爵帅刘公:即刘锦棠(1844~1894),字毅斋,湖南湘乡人,父亲厚荣、叔父松山,都是湘军中的军官。刘锦棠10岁时,其父因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而丧生。成年后,投入叔父所在的湘军,随同叔父镇压太平军和捻军,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积勋至州同、巡守道,还获得了“法福灵阿巴图鲁”的荣誉称号。1870年,刘松山在甘肃金积堡围攻起义回民马化龙部被击身亡。清廷根据陕甘总督左宗棠的推荐,命刘锦棠接统他叔父留下的老湘军。这一年他才26岁。马化龙在刘锦棠的猛攻之下投降,刘锦棠也因战功而得到了云骑尉的世职。一年多以后,他又攻占西宁、肃州(今酒泉),被派署理甘肃西宁道。后任督办新疆军政事务亲差大臣。
(8)赏戴花翎:赏,赏赐;奖赏。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花翎有单眼、双眼、三眼(“眼”即孔雀翎毛上圆花纹)之别。
(9)抚标:清代称巡抚所直辖的绿营兵为抚标。
(10)副将:官名。清武职从二品,位次于将军。
(11)不遑:遑(音,黄),闲暇,空闲。不遑,没有时间。
(12)省母:省(音,醒),探望,察看。看望母亲。
(13)张抚部:待考。
(14)蹬蹭:遭受挫折。蹬(音,凳),蹭(音,ceng去声)。
(15)怅惘:惆怅迷惘。怅(音,唱),惘(音,枉)。
(16)张公:即张宗本(1838~1911年),字修卿,乳名大恩,清末将领,巨野县丁官屯乡老张庄人。张公与连城公同为山东同乡。
幼年家贫,成人后倜傥不羁,因越货事发,离开家乡。1868年(清同治7年),投靠陕甘总督左宗棠,随军营去陕西,因多有功劳保举守备,赏戴蓝翎,奉命统领西征马队。他与士兵同甘共苦,军纪严明,训练有方,勇而有谋,攻城掠堡,屡立战功。1872年进军肃州,连破城堡百余座,被补为都司,赏戴花翎。第二年,攻克肃州,*西北回民军,补为游击,加参将衔。1875年(光绪元年)随桂总兵出关,讨伐阿古柏叛乱,收复乌鲁木齐、和阗等地,阻碍遏制了俄英帝国主义对新疆的侵略。1876年,被用作参将,加副将衔,并赏他“竖勇巴图鲁”名号(“巴图鲁”即英雄好汉)。1877年,攻克达坂、托土各城,升为总兵,交军机处记名等候选任。接着他又攻克了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四城,赏换“奇臣巴图鲁”名号。1878年,交军机处记名为提督。1879年,朝廷赏穿“黄马褂”。1891年,补为于阗参将。1893年补乌什副将。1894年为阿克苏总兵。1898年为喀喇噶尔提督。1902年正月加阿克苏任镇总兵。1903年,交卸总兵职务回籍。1904年,奉命仍回阿克苏本任。不久,奉电补山东兖州镇总兵。1911年(清宣统3年)4月,卸职回家,同年7月病故。 现嘉祥县孟姑集有张宗本德政碑一座,上有“奇臣巴图鲁张军门”字样。
(17)陶公:即陶模(1835—1902),字方之,一字子方,秀水(今嘉兴)人。清同治七年(1868)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初任甘肃文县、皋兰知县,光绪元年(1875)冬任秦州知州。十年署甘肃按察使,次年擢直隶按察使。十四年迁陕西布政使,护理陕西巡抚。十七(1891)年迁新疆巡抚,后署陕甘总督。二十六年调两广总督。
(18)付将衔:官名。清武职从二品,位次于将军。
(19)中军守备:官名。清武职正五品。其职守是管理营务和粮饷。
(20)诰敕:帝王对臣子的诏书命令。诰(音,告),敕(音赤)。
(21)建威将军:明清之制,正一品的武职将领为建威将军。
(22)遽卒:仓猝去世。遽(音,巨),仓猝,急速。
(23)咸:全,都。
(24)贵公:疑为“贵”即“桂”字之误。贵公,应为桂公,即桂成,时任清军付都统。曾受命随僧格林沁追剿捻军。于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日在山东菏泽李家庄被捻军赵浩然部击毙。
(25)铨用:旧时指选拔官吏。
(26)尚炽:尚,还;炽,热烈,旺盛。
(27)烽烟顿:烽烟,比喻战火或战争。顿,略停。
(28)褒美:表扬赞美。
(29)都司:官署名,即都指使司的简称。
(30)擢游击:擢,提拔。游击:官名。清武职从三品,位次于参将。
(31)参将:官名。清代绿营的统兵官,位次于副将。
(32)勖:(音,续)勉励。
(33)甘肃抚部陶公:待细考。。
(34)饶公:饶公,即饶应祺(1837--1903) ,湖北 恩施老城人。中举人后授知县衔,任刑部江西司行走,因父丧回乡未到任。后入两湖总督李鸿章幕僚,又去甘陕总督左宗棠军中供职,屡立军功,先后任同州、甘州知府,兰州道台、新疆喀什喝尔道、镇迪道道台(兼按察使职),新疆布政使、巡抚,在新疆任职18年。
(35)畀:(音,辟);给,给予。
(36)遽卒:遽(音,巨),仓猝,急速。卒,去世。
(37)两爵帅:指左宗棠、刘锦棠。
(38)参付:官名,位次于参将。
(39)孙吴:指孙膑、吴起两位军事理论家。
(40)浜死:浜,小河。此处指攻城战斗牺牲死在城河边的官兵。
(41)张军门宗本:即张宗本,山东巨野人,清末将领。详见注释(16)。
(42)夏制军辛酉:即夏辛酉(1843~1908) 字绍襄、庚堂,郓城县夏庄人。平民出身。清同治七年(1868年),在左宗棠部下当兵,随军进驻陕西,立战功升任守备。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沙俄为分裂中国,蓄意挑动新疆少数人造反,夏辛酉奉命征剿,先后攻克乌鲁木齐、玛纳斯达等城,保举总兵补用,赏戴花翎,穿黄马褂。清光绪三年(1877年)夏,又平定南疆。清光绪四年(1878年),新疆巡抚刘锦堂奏上让他统帅刀矛队,在阿尔吐什等地作战,取得胜利。再次保举他为总兵补用,赏赐他头品顶戴,三代正一品封典。经过6年的征战,平定了新疆之乱。
(43)厚糈:供给充足。厚,不刻薄;糈,粮食。
(44)遐龄:高龄(年纪大)。遐,长久。
(45)阃:(音,捆)。门槛,门限。
(46)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拨军队的信物。
(47)韬钤:古代兵书有《六韬》及《玉钤》,后因称用兵谋略。
(48) 汉之班定远:即班超,东汉名将,公元32年生。字仲升,扶风安陵(今咸阳东北)人。汉朝出使西域有功被封为定远侯,固有班定远之称。
(49)唐之郭令公:即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他和李光弼带领军队收复了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为唐朝建立了盖世奇功,受到朝廷和百姓的敬重,连皇帝都不直呼他的名字,而呼为大臣。人称其郭令公。
(50)嗛:(音,浅)。同“谦”,虚心,不自高自大。
(51)哲嗣文宪:哲嗣,称别人儿子的敬词。文宪,连城公之子。
(52)踵庆袭美:后世子孙继承上辈勇武功高的美德。
(53)厥后寝昌:他的后人安祥昌盛。
[ 此贴被古戈在2012-03-05 17:2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