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104阅读
  • 2回复

共和国开国将领——胡氏将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9-06-24
中将——胡奇才(1914-1997)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革命。一九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军委警卫营班长、排长,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二团三营九连副连长、指导员,三十一团一营政委,三十三团、三十五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十二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七○团副团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大队六队队长,延安赴山东干部大队大队长,山东纵队第八支队副支队长,第四支队政治委员、第一支队司令员兼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山东纵队第一旅副旅长,鲁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山东军区第三师副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满人民自治军第三纵队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辽东军区司令员,东北空军副司令员,辽西军区司令员,赴朝参观团团长并代二十兵团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兼参谋长、顾问组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此贴被古戈在2009-06-26 15:55重新编辑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6-24
开国少将——胡华居
  1914-1979
 四川达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二七六团排长。1935年参加长征。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第四游击支队中队指导员、支队政治处副主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第三大队代政委、冀鲁豫军区新编第三旅七团政治处主任、冀鲁豫军区第二十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三旅政治部主任、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十一纵队三十二旅旅长、第二野战军十七军五十师师长兼政委。建国后,任贵州省军区镇远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解放军第八步兵学校政委、济南军区装甲兵副政委、新疆军区副政委、济南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9年4月在济南病逝。 系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开国少将——胡正平,湖北省黄安县人
    胡正平(1915—1994)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军部排长,第十师师部通信连指导员,第三十团副营长,第十二师三十六团营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三纵队一总队总队副,游击第四支队队长,第三十二团团长,冀鲁豫军区独立团政治委员,湖西军分区九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湖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独立旅副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独立二旅旅长,第八纵队二十二旅旅长,第十八兵团六十一军一七八师师长,军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北军区参谋长,第二步兵学校校长,重庆步兵学校校长,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宁夏省军区副司令员,长庆油田三分部指挥。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开国少将——胡大荣,湖北省黄梅县人
    胡大荣(1914—2004)湖北省黄梅县人。一九三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四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通信队队长,红军大学步兵学校队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参谋、副营长、营长,一一五师军政干校校长,后方司令部司令员,东进支队参谋长,教导第五旅十三团团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一团团长,鲁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第九旅旅长,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师长,第三野战军三十五军副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胶东军区副司令员,浙江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工程兵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开国少将——胡备文,吉安人氏
   胡备文是江西省吉安县人,1916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4军11师31团宣传队队长、师政治部青年干事、军委无线电总队报务员、军委2局股长、电台科副科长、3处副处长、系主任、2处处长、1处处长兼政委、2局副政委。解放战争,毛泽东转战陕北,军委2局为了保证中央对情报的需要,组织了一个五、六十人的技术侦察情报工作班子,随毛泽东行动,代号是昆仑纵队二大队,胡备文担任了大队长。二大队的任务是直接向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提供技术侦察情报,具体任务是全面侦控胡宗南、马鸿逵、邓宝珊等军事系统。二大队从空中截获了敌整编1军31旅、135旅从延安分兵北犯的情报,以后敌军出动的情报一份一份地送到前沿部队,保证青化砭战斗取得了胜利。毛泽东见到胡备文,拿他的名字开玩笑:你怎么只“备文”,不“备武”呀?敌31旅被歼灭后,整个密码系统全部更换了,胡备文带领二大队很快解开了新的密码,毛泽东为此奖励给二大队一百万元边币和两匹马。蟠龙战斗前,周恩来要求3天内破开敌人全部密码。胡备文集中5个台的力量,对胡宗南两个军部、5个师部及所属十几个旅实施全面控制,大量截获其电报,在3天内破译出全部密码。中央军委还曾要求二大队3天内找到并弄清马家军81师、骑1旅、骑2旅的无线电台联络情况,抄到其电报,一周内破译其密码电报。马家军在密码使用上有特性,不用国民党惯用公文格式,在报文里加了不少怪称呼,密码编码简单,但文字结构很麻烦,二大队还是如期解开了马家军的密码。当时刘戡率敌军对中央机关穷追不舍,形势经常吃紧,有一次中央机关隐蔽在山坳里,胡备文截获到敌后勤系统的一份电报,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这份电报分析刘戡的部队要撤,就在一个叫小河的地方住了下来,后来敌军果然撤了。由于二大队工作出色,周恩来也曾奖励二大队一千五百万边币。毛泽东也十分关心二大队,有一次行军,与二大队失去联系,毛泽东一边派人去找,一边在雨地里等,直到找到二大队,毛泽东问胡备文:你们大队都过来了吗?胡备文回答都过来了,毛泽东才放心上路。在辽沈、淮海、平津等战役中,2局获中央军委传令嘉奖。建国后,胡备文历任军委情报部3局局长、军委技术部2局局长、总参谋部叁部副
部长、部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去世。

开国少将——胡定千
胡定千是湖北省孝感县人,1910年出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30师39团连司务长、排长、
红四方面军4军12师36团副连长、指导员、营政委、红9军27师79团政治处副主任
。胡定千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从延安到鄂豫边的干部。
1934年底,中共河南省委和豫南党组织遭到破坏,党的活动基本停止。1935年3月
,省委委员王国华从中央苏区回到家乡确山县,开始恢复豫南党组织,省委军委
书记周骏鸣出狱后,也回到家乡确山县,找到王国华。8月鄂豫边区工委书记张星
江主持会议,决定以天目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张星江和周骏鸣拉起了队伍
,开始只有7个人,到1936年底,这支队伍发展到130多人。1937年2月,周骏鸣到
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7月回到鄂豫边,部队发展到200多人,改编为豫南人民
抗日军独立团,12月独立团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队,周骏鸣任团长。1938年
2月中央从抗大抽调10多名营团干部,由彭雪枫带领到第8团队驻地确山县。这批
干部有赵启民、成钧、李木生、祝世凤、朱绍清、胡定千等,赵启民任参谋长兼
政治部主任,成钧任1营长,朱绍清任2营长,李木生、祝世凤、胡定千分别任叁
个营的教导员。这批干部中,赵启民、成钧后来授中将衔,朱绍清、李木生、祝
世凤、胡定千后来授少将衔。以后胡定千历任团参谋长、支队司令员、团长、军
分区参谋长、新四军2师6旅参谋长、华东野战军7纵参谋长、鲁中南军区第6军分
区司令员、浙江军区嘉兴军分区司令员。建国后,胡定千历任华东军区政治干部
学校副校长、政治师范学校副校长、军事学院预科系主任、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副
司令员、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开国少将——胡荣贵,山西省定襄县人
    胡荣贵(1913—2004)山西省定襄县人。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七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抗日战争时期,任决死第一总队干事、工作队队长,决死纵队第三总队连政治指导员,第一总队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决一旅三十八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一旅政治部主任,中原野战军四纵队十一旅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四兵团政治部副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云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昆明军区政治部主任,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开国少将——胡炳云
    胡炳云(1911~1996.2.28 )原名胡能清,焯号:胡老大。四川南充人,1911年出生。家境贫寒,年幼丧父,又遭哥嫂嫌弃,17岁到国民党28军第7混成旅当号兵,旅长是着名的共产党员邝继勋,这个旅有不少地下党员,对胡炳云培养有加。1929年6月,邝继勋率部起义,起义失败,胡炳云跑到重庆找到另一名共产党员罗南辉,罗告诉他邝已到鄂豫皖根据地,胡炳云只好跑到成都谋生。后来胡炳云又参加国民党29军,以后胡炳云在陕南遇上红四方面军12师,胡炳云为12师入川做向导,并参加了红军。这个师的师长正是邝继勋,不过胡炳云没有去找他。1933年肃反中,胡炳云被保卫局抓了起来,他想起邝继勋可以证明他的历史,但此时邝继勋已被张国焘杀害。
   胡炳云却大难不死,因为部队办了一个号兵训练班,急需教员,胡炳云就当了教员,直到罗南辉当了红33军副军长后,才证明了胡炳云的历史,胡炳云在红33军当了连指导员。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胡炳云所在的红33军98师294团和红1军团红1师红4团合并,他就这样到了红一方面军。毛、张分裂后,有人劝他回四方面军,他拒绝了。红4团出身是着名的叶挺独立团,人才济济,胡炳云以作战勇敢而出名。胡炳云是“腊子口上红6连”的连长。红军长征到腊子口,红4团政委杨成武把主攻腊子口的任务交给了2营6连,并且把团里的一部分轻重机枪交给胡炳云指挥。腊子口地势险要,山口宽约叁十米,两边是悬崖陡壁,周围全是高山峻岭。山口下面两座山峰之间,是一条流速很急,深不见底的石沙河,河上横架一座木桥,把两座山连接在一起,要通过腊子口一定要通过此桥。
    甘肃军阀鲁大昌在腊子口布置了两个营的兵力,在桥上构筑了碉堡,桥西有纵深阵地,桥东有碉堡群。胡炳云指挥6连攻击,因地形不利,兵力无法展开,几次冲锋均未成功。这时毛泽东和林彪一次又一次派人来了解战况,问突击班现在在什么位置?有什么困难?要不要增援?胡炳云指挥攻击到半夜,连续进攻十几次,仍未奏效。遂组织敢死队,每人配一支短枪,身挂手榴弹,背插大刀。深夜,一组战士沿河岸的崖壁摸到了桥底,才被敌人发现,正当敌人只顾朝桥下射击时,胡炳云带领十个敢死队员冲到桥边,猛掷手榴弹,并冲进了敌人的工事,率领战士在桥面上和敌人短兵相接,舞起了大刀。这时红4团团长带两个连迂回成功,天险腊子口终被打开。胡炳云在腊子口战斗中身负重伤,被红1师评为战斗英雄。红一方面军缩编为陕甘支队时,胡炳云到着名的红2连任副连长,在直罗镇战斗中,当敌人敢死队猛攻红1军团指挥所时,胡炳云率红2连和警卫连把敌敢死队压下山沟,保卫了军团部。
    胡炳云在这次战斗中腹部受伤,肠子都流了出来。着名的美国记者斯诺曾经采访过胡炳云和他的红2连。由于他作战英勇,从连长直接升到红4团的副团长。组建八路军时,胡炳云任115师343旅685团1营副营长,在平型关战斗中,营长受伤,胡炳云在火线上代营长。685团改称苏鲁豫支队后,胡炳云任一大队长。这支队伍被人们称为“胡大队”。在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南、运河以西、淮河以北的伪军中,流传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碰上胡老大”之说。张爱萍在皖东北工作时,国民党灵壁县县长、第5游击纵队第2支队司令许志远和国民党安徽省第6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盛子瑾有宿怨,为了一致抗日,张爱萍设了一个“鸿门宴”,自扮项伯,为两人说和。
     会谈开始,左边坐着盛子瑾和江上青,右边坐着许志远和他的副官,张爱萍和苏鲁豫支队政委吴法宪坐在中间。会谈效果不错,酒宴上握手言和。宴罢,张爱萍安排胡炳云派兵力送盛子瑾和江上青一程,结果在小湾村遭地主武装袭击,胡炳云带部队赶来,江上青已中弹身亡。江上青是江泽民的养父。1947年胡炳云担任华东野战军11纵司令员时,在一次突围战中,他率领该纵31旅毙伤敌2000余人,使全旅成功地从海上突出重围,受到华东野战军通报表扬。8月,胡炳云率领11纵与12纵一同攻克盐城全歼敌42集团军第1师,俘敌少将师长以下5000人。接着11纵又歼敌51师7500人。这时11纵已发展到50000人。
    在淮海战役中,11纵攻占陇海线运河车站阻击敌邱清泉、李延年兵团东援,尔后参加追击李延年兵团战斗和围歼杜聿明集团战斗,共毙伤敌6508人,俘敌6323人。1949年,胡炳云担任29军军长,指挥29军参加渡江战役,歼敌2105人,参加□沪战役,主攻吴淞、宝山、月浦,歼敌3183人,俘敌9460人。在福州战役中,胡炳云的29军经过500余里山地行军,完成迂回敌后任务,歼敌1100人,俘敌将官15人。29军还参加解放泉州、扫清漳厦外围、攻克厦门战斗。29军的一个团参加了金门攻击战。29军还参加过大担战斗。建国后,任10兵团参谋长、福建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1953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9兵团参谋长。
    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历任济南军区参谋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6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总参谋部叁部部长、叁部政委、成都军区副司令员,1963年到1967年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陕西省军区司令员。曾兼任陕西省委书记。1979年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开国少将——胡继成
胡继成是安徽省金寨县人,1915年出生,原名胡继承。1931年参加六安县游击大
队,后编入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
警卫班长、排长、红25军75师223团副连长、75师保卫连连长、团部参谋、红15军
团75师司令部作战参谋、科长、115师344旅688团副营长、688团参谋长、冀鲁豫
支队第5大队大队长、冀鲁豫军区第5纵队6旅2团团长、新四军3师8旅24团团长、
旅参谋长、山东滨海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解放战争,胡继成到东北,先担任
2纵4师副师长、师长,后调任5纵15师师长。15师是南满独立3师的基础,原来是
安东军区的保安部队,属地方武装,战斗历史不长,善于行军和游击战。胡继成
后来担任42军126师师长、42军副军长。
1950年,胡继成入朝作战,任志愿军42军副军长。
在朝鲜的一次战斗中,42军125师撞上了装备精良的劲敌美骑兵第一师第七团,1
25师的主要指挥员在打与不打的问题上议来论去,决定不下来。请示刚跟上来的
副军长胡继成,胡继成未明确表态。在军中心指挥所的42军军长吴瑞林要求坚决
打,派军参谋长廖仲符去军前指传达命令,督促命令的贯彻实施。可125师和124
师的指挥员仍犹豫不决,胡继成见两种意见相持不下又未能及时定下决心,一直
到12月1日凌晨仍然议而不决。廖仲符一看不行,赶紧回到军中心指挥所向军长报
告。正在吃早饭的吴瑞林哗啦一声把碗摔了:“你回去告诉他们,今天晚上必须
打,谁再说个不字,老子拿他是问。”
可惜为时已晚,骑七团早在大批飞机掩护下逃走。
胡继成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胡继成回国后就读于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1954年毕业,历任42军军长、广州军
区副参谋长、参谋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副政委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开国少将——胡登高,莲花县人氏
     胡登高,1914年出生,江西莲花荷塘路边村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学校第四分校特科队区队长,第六军团18师53团机枪连长、17师50团副营长、营长,补充团参谋长,代团长。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抗大分校大队长、大队教育主任,延安军事学院院务部部长,抗大总校校务部部长,东北军政大学第一支队支队长,东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第四野战军卫生部政委(部长孙仪之)。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建国后,任解放军第三十三文化速成中学政治部副主任、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1年11月12日逝世。  
[ 此贴被古戈在2009-06-24 15:55重新编辑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6-24
共和国的功臣,胡氏的优秀传人.
相互学习.真诚探讨,互位交流.缘情永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