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2059阅读
  • 2回复

胡慧珊:纪念馆里延续的文学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9-08-11
这是2009年的旧帖。

来源:南方周末  2009-08-06 14:40:34  作者:李宏宇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nfzm/200908060235.asp

胡慧姗纪念馆目前还没有对外开放。

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建川博物馆聚落。从汶川地震博物馆出口处走进一旁的小树林,不到20步就到了这座小小纪念馆的门前。没有任何路标指示,地震博物馆进出的游客很难注意到树林里的小房子。

工作人员打开门上的挂锁,10平方米的小屋里一片娇嫩的粉红。谁都能看出这是一个中学女生的房间,纪念馆设计和建造者刘家琨会告诉你这个女孩的确切身份:“胡慧姗,女,四川省都江堰聚源镇聚源中学初三·一班学生,生于1992年10月11日,埋于2008年5月12日下午2:28分汶川地震,卒时不详。享年15岁,火化时间2008年5月15日。生前喜欢文学,梦想成为作家。”

书架上的同学录最后一页,署名“安”的同学给胡慧姗留言:“……以后打扮漂亮点,找个帅点的BF(男朋友)。最重要的是HAPPY!”但没有以后了,团员证、计划生育证、免疫接种证、作业本、乒乓球拍、直发夹板……房间里原本应该继续用下去的一切物件,都在那个时刻突然变成了胡慧姗确确实实存在过的证明。

脐带和乳牙

刘家琨穿了一件T恤,上边印着标语:“Architecture is politics(建筑是政治)”,他说:“我本人不是很期望这个。”

2009年5月12日,建川地震博物馆正式开馆,胡明和刘莉原本以为女儿的胡慧姗纪念馆会同时开放。为此他们没有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失子家庭外出旅游”。但纪念馆没有开,他们也没去安仁。

成都建筑师刘家琨熟悉聚源,1994年他真正开始建筑生涯时,接手的项目就在聚源中学后边。他在博客里记录了去年5月15日到灾后的聚源镇的情景: “这些湿嗒嗒的书包和外套太真实了,这些烂鞋底一样的计算器,压扁的不锈钢饭盒,墨绿色油漆的座椅碎片,粘接的作业本……都太真实了。尤其是气味太真实了。这气味永生难忘……踩上废墟突然不安:会不会给下面的孩子加重负担?看得见的运走了,看不见的还是看不见。”


在“讨说法”的父母中,刘莉比较特殊,她还保留着女儿的脐带和乳牙。她不停讲述女儿在世时的种种,刘家琨默默听着,父亲陪在一旁,偶尔劝慰。

像大多自发去往灾区的志愿者一样,刘家琨并不知道究竟该怎样帮助他们。他想塞给他们一些钱和生活用品,但父亲胡明拒绝了。灾难过后,胡明很快恢复了开出租车的营生。“那次临走的时候,也是为安慰,‘再生一个孩子,还叫胡慧姗’,就这么顺口一句。”刘家琨看到悲痛中的母亲眼睛一亮。

“我想干点力所能及的事。”建筑师力所能及的就是盖房子,一个很直接的念头冒出来,能不能修个纪念馆?

刘莉当时就跪下了,爸爸不爱说话,但在这个事情上,他多说了两句:挺感谢。



胡慧姗喜欢粉红色,纪念馆内墙全部刷成粉红。妈妈刘莉拿出了她所有遗物,除了脐带,刘莉把女儿的两颗乳牙也交给刘家琨,一颗陈列在纪念馆,另一颗帮她做成坠子 图/南方周末记者 李宏宇



纪念馆采取救灾帐篷的样式,建材取自灾区建筑废墟为材料制造的“再生砖”,外表刷上青灰的涂料。为了给物品留出足够的陈列空间,房子没有照帐篷的样子在墙面开窗,改在斜顶上开了圆形的天窗 图/南方周末记者 李宏宇

世界上最好的地

一个念头变成了真要去做的事,具体问题马上就来了。地点是最大的问题。建在聚源镇当地显然不可能,也不可能建在住宅小区里,胡明和刘莉没有私宅。

几个月后他想起了樊建川。樊建川给他的回答是:这事你必须找我,因为不光是建的问题,建了以后谁给你管?

2008年9月,胡慧姗纪念馆有了地。刘家琨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地”。“那时候在灾区跑,满眼都是帐篷,所以就做了帐篷;灾区遍地都是红砖,所以用红砖铺地。这是我个人对灾区特别直接的印象。”刘家琨说。

那段时间,刘莉在认真地考虑再要一个孩子。但她已经41岁,又有比较严重的哮喘,医生要求她必须先治疗哮喘,至少一年后再考虑怀孕。今年2月,纪念馆还在土建,刘家琨收到刘莉发来的短信:她怀孕了。

3月,纪念馆开始装修。这个为最普通的生命而建的小小纪念馆,在公共舆论中被赋予了远超出建筑师预料的意义。刘家琨一直只觉得这是件“一对一”的私事:“我的初衷就是心愿,我也不想改我的初衷。首先我不是要做一个象征的东西,第二我害怕说得越来越热闹,更开不了。”

至于未能开馆,樊建川把原因揽到了自己这里:“其实不是谁不让开,是我自己压了一下。如果我们成了一个焦点,可能还是对当前的情况不太有利。”

“5·12”周年时纪念馆没能开,反倒让刘家琨感到踏实:“如果开馆她肯定要过来。现在没开最好,我希望她能平平静静地把这个孩子生下来。”

(标题书法:刘莉)
[ 此贴被南山在2012-05-24 21:28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8-11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许多人不愿面对和提起。因为十万多个鲜活的生命在五一二那瞬时的灾难中陨落。
  在这里我们祝福胡明和刘莉这对胡氏夫妇坚强,走出灾难留给他们的阴影,开始新的生活!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2-05-24
胡慧珊:纪念馆里延续的文学梦
这是2012年的新帖。

胡慧珊:纪念馆里延续的文学梦2012年05月16日 13:29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http://phtv.ifeng.com/program/lnrs/detail_2012_05/16/14564892_0.shtml

核心提示:胡慧姗,女,四川省都江堰聚源镇聚源中学初三一班学生,生于1992年10月11日,埋于2008年5月12日下午2:28分汶川地震,卒时不详。享年15岁,火化时间2008年5月15日。生前喜欢文学,梦想成为作家。日前,知名建筑师刘家琨为在“5·12”地震中丧生的小女孩胡慧珊盖了一座纪念馆。红砖铺地,灰砂抹墙,体量、形态就像灾区最常见的一个救灾帐篷。通过一个圆形的天窗,阳光洒入房顶下这片粉红色的空间——粉红色是这个叫做胡慧珊的都江堰聚源中学普通女生生前最喜欢的颜色。



凤凰卫视5月15日《冷暖人生》,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一个世界上最小的纪念馆,只为一个普通的女中学生而建,一件件小小的遗物,国家的档案馆里,第一次珍藏了寻常百姓的名字,《冷暖人生》特别节目,少女胡慧姗,汶川地震四周年祭。

在成都郊区,有一个著名的博物馆群落,樊建川抗战博物馆和5·12地震博物馆,在气势恢弘的地震博物馆旁边,有一片小树林,沿着一条碎石小路走进去,有一座特殊的小小的纪念馆,其面积仅19平米,是以一个15岁少女的名字命名的,胡慧姗纪念馆。这座纪念馆于2009年5月10日落成,而自它落成之日起,偶然经过的人们,就对胡慧姗的身份充满了好奇。

刘家琨,成都的一名建筑师,他正是胡慧姗纪念馆的建造者,打开纪念馆的铁门,柔和新嫩的粉色扑面而来,和冷硬的水泥外墙形成了令人震动的对比。

室内陈设普通无奇,一个十五岁少女的所有特质,被父母宠爱、爱幻想、爱浪漫,青涩的情窦初开,小小的情绪化,小小的文学梦一一呈现,只是这在废墟中捡回的,沾有泥土的书包和压裂了的手机,隐隐露出一丝残酷。

在墙壁陈列的起始位置,是四川诗人翟永明为纪念馆写的一首诗,作者以胡慧姗的语气自述,我叫胡慧姗,生于1992年10月11日,末于2008年5月12日,享年15岁零6个月23天。

事实上胡慧姗的确没有任何特殊和传奇之处,她就是都江堰聚源中学,在地震中遇难的众多的普通生命中的一个。

刘家琨:我为胡慧姗做也就是为她父母做,后来问的人越来越多,我也知道我就是为一个普通的生命做。

解说:5·12地震后,刘家琨带着几名自己公司的员工和一些救灾物资赶往灾区做志愿者,他们行程的第一站是都江堰聚源中学,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现场的巨大废墟和成群的悲痛欲绝的父母,还是让他极度震撼。

刘家琨:很震惊,然后气味又那么大,非常刺激,被吓着了,脑子有点空白,胡慧姗的爸爸妈妈,特别是她妈妈,当时是拿出她女儿的脐带和乳牙,我知道一个父母要保存这些东西,保存十多年,她有多么的爱她,这个我能体会,那就是她的一切。

不哭了,坚强点,这么多孩子都去了。

刘家琨:这一对夫妇,一个特别细腻,一个特别男人,反正就叫缘份吧,我也说不清楚,反正就是比较抓我。

解说:废墟上的匆匆一面后,这对夫妻的身影就此在刘家琨心中挥之不去,几天后他又辗转在地震棚里找到这对父母,但他发现物质上的资助,根本缓解不了他们的丧女之痛,这时一个念头突然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刘家琨:一边跑那个灾区,他们两口子这事老是挂着我,挂着我,我总想给他们做点什么,干什么力所能及的呢,我碰巧就是个建筑师,只有这个修房子是我最擅长的事情,所以我想到给他女儿修一个什么纪念馆这样的一个念头。也有点自我怀疑,是不是在这种很严酷的,这种大的状态下面,去给一个小孩修一个纪念馆,是不是有点诗情画意。

记者:小资情调。

刘家琨:是不是有点这个,我都挺犹豫的。

解说:尽管刘家琨对自己的这个想法也曾怀疑、犹豫,尽管作为一名建筑师,他正面临着庞大的震后重建工作,但这个念头却始终无法抹去,最终他决定再次找到胡慧姗的父母。


刘家琨:我都没敢看,不太敢看她,我自己不知道我这样做对不对,没谱,就是说出来了,就是一个心愿说出来,说给她父母的,没想到她妈妈一下给我跪下了。

解说:然而答应了这对夫妻,刘家琨才意识到,没有地方可以建纪念馆,发愁之时他想到了正在筹建5·12地震博物馆的四川商人樊建川,没想到樊建川一口答应。草图很快画好了,刘家琨把纪念馆的外观,就设计成灾区最常见的帐篷的样子,而此时胡慧姗的母亲刘莉,早已把女儿的全部遗物分门别类整理妥当。

刘家琨:其实留也没留太多东西,但是她是她父母心肝啊,她的一举一动,一件小小的东西,对她父母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最珍贵的,脐带没有给我,因为这是她的唯一的肉身,那个乳牙都给我了,两颗,她说她要打一颗坠子。

解说:2009年2月,胡慧姗纪念馆终于破土动工,而就在几个月前,震后第一个新学期开始时,逝去的胡慧姗从未更新过的QQ空间突然变得活跃,原来正是她不懂计算机的母亲,自学上了网和打字,把她生前的文字一点点地敲进一片空白的空间里。

刘莉:开机或者啥子,反正啥子都不懂,我说我一定要把它学会了,先让女儿一个空间,我就想着的是,不能把她忘了,不仅是我们不能忘,朋友算是,随时想她的时,就回来空间来看看她啥子样子,不会把她忘记了,晓得吗,我就一直是这个愿望,啥子愿望都没的。我觉得让更多的人晓得,曾经有一个胡慧姗,我觉得她灵魂就生活在里面,我晓得她有灵魂,我随时都感觉到,有时候上网,我就感觉到她就在我身边,陪着我在挨着我。

解说:将近一年的时间,刘莉只有通过替女儿更新空间,才能找回过去和女儿共同生活的感觉,无话不谈情同姐妹,也只有这个片刻,她才觉得一切生活都未曾改变。

刘莉:她就喜欢学习,她不比吃、不比穿,她讲得就是哪个成绩好,她不是死读书的人,数学、语文、英文还有物理都是名列前茅,都平均。打篮球、游泳这好得很,还打跆拳,唱歌唱歌得好,英文好,随便说啥子把她难不倒。

解说:刘莉和丈夫是下岗职工,多年来夫妻二人起早贪黑摆地摊做小生意,才开了一家不大的美容店,2008年2月夫妻俩为了改善女儿的学习条件,借钱买了一套新房子,一家三口才搬出了居住多年的,不到20平米的危房。生活中开朗上进,从小到大担任班长的胡慧姗,是这个普通家庭的最大安慰,然而2008年5月12日,这一切却戛然而止了。

刘莉:我们女儿早上7点钟给我打电话,声音还很嗲,妈妈我的牛奶忘了,你回来给我带来嘛。

解说:中午时刘莉接到了一个老顾客打来的电话,预约下午到店里洗脸,不料下午2点多,刘莉正在工作时,一阵剧烈的晃动突然袭来,地震发生了,当时她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就是在家中生病的父亲。

刘莉:我就赶紧去找我爸,把我爸早点扶出来,我没想到我们女儿出事,我晓得我们女儿那个学校还是有点好,看外头,新新展展的,我看子弟校的娃娃回来了,没的事,我们学校没的事,我们老师全部都我们娃娃喊到操场,他说等到自己家长来接。我当时第一印象就说,我们女儿也在等我去,我说然后想出去,到处都堵车,我说再缓一下,不是那么堵就把她接回来。

到6点多,我们爱人他们后来才跑回来,跟我说我们女儿死了,我当时纯粹不知道咋了,纯粹脑袋像要爆了一样,当时我纯粹不相信,我说你乱说,我说是不是那儿砸了,晕了,你把她弄去抢救,结果他说死都死了。

解说:刘莉不肯相信胡慧姗已经遇难,她拉着丈夫急切地冲出家门,但在震后道路堵塞,城市一片混乱中,晚上8点夫妻二人才赶到了学校。

刘莉:学校纯粹整个楼全部坐下来,坐到底,没有一个,没一根顶梁柱,没有一根柱头可以立起,全部像饼干一样,就是压下来一层一层,当时救援的时候,一层预制板揭开全部铺的一层娃娃,救出来然后又是预制板揭开又是一层娃娃,基本上没有跑出来的。

解说:直到晚上11点,刘莉和丈夫才在一片尸体中找到了胡慧姗,她和班上其他29个遇难的同学一起被挖掘出来。

刘莉:额头这个地方就是被砸了,预制板好象打下来,铲下来,额头这儿给她铲了窝进去的两个大疙瘩,乒乓大两个窝进去,没有破皮,然后她一身干干净净,一点血都没流。看她那个样子,根本就不像死了,就像睡着了一样,我就使劲摇她嘛,喊她醒,她就没反应。

然后我一挨到她,我爬到她身上去哭,我说你醒嘛,你醒嘛,我晓得你晕了,你身上冰、手冰的,我使劲地擦,我说我擦热乎了她就醒了嘛,可能她太冷了。然后我们女儿鼻血一下就流出来,使劲地流,使劲地流,我当时第一印象是确实死了,因为我听老年人说过,如果见到亲人流鼻血那就死了。

解说:几天以后,聚源中学的遇难学生都被火化,但人们发现每天下午2点28分,一个女人会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整整两个月,她不肯离去,一次又一次地,不断地来到废墟前,嘴里喊着女儿的名字胡慧姗。

刘莉:每天都觉得她的灵魂在这儿守着,等着我去,每天都要去,到那个时候就心慌不晓得咋的,就想去见她,就在她遇难的地方,去给她烧嘛,就去哭,去伤心。

坚强点,那么多孩子都去了。

刘莉:我就觉得我自己都像要疯了一样,脑壳纯粹想不起我们女儿啥样子,我生怕就把她忘了,我就找啊找啊,就找她从前的东西,找书包,就找到书包,眼镜全在,然后就书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张卡片,我一看她的QQ号。

解说:看着一件件熟悉的遗物,刘莉不停地责备自己,她的记忆一次次地回到地震发生前,设想着那天如果不去店里,如果早点出门,如果和女儿在一起,或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刘莉:我想想这些我就觉得对不起她,如果我不在洗那个脸,可能就把她接出来了,说不定这个地震的时候,我们正在街上看病,街上没垮了,到处都没垮了,就那学校垮了。就哪怕是就房子垮下来,地震我如果跟她在一起的话,我绝对给她挡啊,我绝对肯定是让我们女儿活,所以说就不给我机会晓得吗,垮成这个样子。

解说:每天不停地在废墟中寻找女儿的生命凭证,努力地一点点拼凑还原她15岁的生命,这成了刘莉精神上最大的支撑。

刘莉:我女儿不可能不给我留最后一句话就走了,临终遗言总可以有一句嘛,我就去找他们同学,拜访他去,我就问哪个,哪个听胡慧姗在里头说过话,他们就跟我说,他们有一个同桌的男生,然后我就问他。他说当时我们胡慧姗第一次晃的时候,她就站起来想跑,她动作又很敏捷,跑跑得很快,他们老师呢就说坐下,安静,不准动。她就吓到了,就不晓得咋的就坐着就没动,他们老师就迈出去了,第二次摇的时候就晃凶了,我们女儿就怕爬起来就跑。


解说:然而胡慧姗还未跑到门口,整间教室就塌了下去,她被水泥石板击中,头部受了重伤,掩埋在废墟中。

刘莉:男娃娃就说,我听到她说的话了,他说我听见她说就是喊自己要坚强,要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我回去看我爸爸妈妈有没有死,知道吗,到那个时候她还想着爸爸妈妈有没有死。然后她就等啊,等啊,等了半天,可能有半个多小时候,她就说我不行了,我脑壳疼,我先睡一会儿,等妈妈来救我,一直到走了还等着妈妈来救她,当时真的想着跟她一起走了算了。

解说:这个指甲就是那天,我找到她给她穿衣服,当时穿衣服,亲自穿衣服绞下来的指甲,可能这就是对她最亲密的接触和纪念,最记得这个脐带,当时掉下来过后,我们就用这个纸,餐巾纸包住,它是湿的,很珍贵的东西,这是她唯一的肉身。

解说:2009年5月,胡慧姗纪念馆终于落成,刘莉把她收藏的女儿的遗物都交给了刘家琨,纪念馆的设计元素非常简单,刘家琨把房间刷成了胡慧姗最爱的粉色,因为不太了解少女的心思,他还专门找到了公司里最年轻的女职员,来帮他决定室内物品的摆设,同时纪念馆门前种上一株金桂树,这是刘莉决定的,因为她说女儿在自己心里正是最“金贵”的。

刘家琨:就是给一个小女孩做一个,她自己的一个小小的说闺房也可以,或者她一个人的天堂也可以,那她喜欢什么就是什么。

解说:纪念馆的落成让刘家琨感到高兴,而更让他欣慰的是,就在不久前,他收到了刘莉的短信,刘老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怀孕了。

2009年9月27日,一个41岁的高危早产孕妇,被送进某医院的手术室,这个人正是刘莉。

刘莉:我当时一直是清醒的,麻药没把我麻倒,我一直控制自己的意识,我说我一定要看到这娃娃下来,一定要晓得她是健康的,那个教授拿个刀在肚子上,给我划我都晓得,划了又使劲,把这个口口扯开来,把娃娃抱出来。他就问我,我说刘莉你希望得到个啥子,我说我希望得到个女儿,然后他就跟我说,对了你心想事成了,我心里好高兴啊,说不出来,他就把她抱出来,我就看她头发好黑啊。

解说:作为一名极易流产的大龄孕妇,为了保胎,刘莉曾一度紧急住院治疗,如今经过九个多月的艰难孕育,女儿终于出生了,但没有想到早产20多天的婴儿,出生时心肺功能虚弱,立刻被送去抢救,听到这个消息,刘莉突然呼吸困难,昏死了过去。

刘莉:就像死了的人一样,然后那个医生呢,就把眼睛给我弄开,那个瞳孔定起来,就不转,知道吧,是吓惨了,华西(医院的)医生晚上值夜班的,全部跑到楼上来抢救我,我只听到那么多人在喊我。

我们大女儿就叫我,她就求我,妈妈你不要这样子,你这样子妹妹咋办,爸爸咋办,我已经懂事了,我已经晓得自己照顾自己了。

解说:经历了九个多月艰难孕育的小女儿,生命却出现了危急,这再次把刘莉推向了绝望的边缘,因为地震后她就一直把重新孕育生命当做自己唯一的希望。

刘莉:娃娃是活的,哎呀,我心里一下就舒服极了,好久简直(没这种)心花怒放了。

地震几天下来我就说我要生,在地震棚我就念念叨叨,我说我要生,要生,为啥子说要生,我总觉得我女儿有灵魂,她有资格重新投胎,我不可能剥杀她投胎的权利,只要我能怀上,我肯定要生。

我做了一个梦,好蹊跷的梦,听到我们大女儿的脚步声,我就听她回来了,我就问她,我就哭,我说是不是你回来了,她不理我,我就哭了,我说快来妈妈这来,就站在我的边边,床边上,然后我就摸她,冰得很。我说乖乖,妈妈好久没看到你,好想你,我说来来来挨着妈妈睡,妈妈给你暖和,她就来挨着我睡。我说我晓得是上帝喜欢你,我也喜欢你咋办呢,你去求他,把你放了嘛,给你一个重生的机会,你求他可不可以吗,她又说可以。所以我就怀上这个娃娃,我就一直觉得是我们娃娃投胎,就是重生了。

解说:2011年9月27日凌晨2点,《一封天堂寄来的挂号信》出现在地震遇难少女胡慧姗的QQ空间里,为了是向妹妹道一句生日快乐,亲爱的妹妹恩恩你好,我是你的姐姐姗姗,我们的妈妈会用她心灵的感应来传递我们的情感,姐姐不能在现实生活中陪伴你健康的长大,但你放心,姐姐会在天堂里为你遮风挡雨,为你祈祷,祝你健康成长。

写信的人正是刘莉,两年前,刘小女儿胡惠恩,出生一个月后才脱离了危险,如今长大的她,在家人眼里不仅长得和胡慧很像,甚至性格也有相似之处。

刘莉:就是很关心人,就比如说刚才她看你哭了,她会把你抱着亲,她会问你,你哭了啊,两姐妹还是有那种心灵相同的地方,我带她去长坟,她在坟上她很规矩,平时你看她烦得啥样子,到处都是花或者是什么,她从来不去扯,她不扯,她规规矩矩站那儿,给那个姐姐磕头,她就认认真真地磕,很虔诚。

你叫啥名字。

胡惠恩:胡惠恩。

刘莉:说大声点儿?

胡惠恩:胡惠恩。

刘莉:胡惠恩,你有没有姐姐,有没有姐姐。

胡惠恩:有。

刘莉:姐姐叫啥名字,姐姐叫啥名字,姐姐叫啥名字,姗。

胡惠恩:姗。

刘莉:胡慧姗。

胡惠恩:胡慧姗。

解说:2012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四周年,在这四年里少女胡慧姗一直“活”在她的网络空间里,母亲刘莉把她熟悉的文字敲进电脑,用她的语气写信、写日记和朋友聊天,把她生前接触过的人和物都拍了下来,有书、玩具、奖状、甚至她喜欢吃的饭菜,这里即像一座虚拟纪念馆,又像一部时光机,里面的少女在虚拟世界和她现实世界的朋友同步成长。

刘莉:建了个相册,就相当于她在空间里面生活,就反正让她生活在里面,永远都生活在里面。

解说:而这四年来,收藏胡慧姗生命痕迹的并不仅仅是母亲和刘家琨,还有一个名叫姬勇的老档案工作者,姬勇1980年代初,就在成都市档案馆工作,5·12地震后,档案馆的工作重点,就是搜集和整理能够记录灾难的文献资料,姬勇至今还记得,他第一次到聚源中学时的情景。

姬勇:一边往里走,往人群里靠近,一边在想怎么办,其实我都觉得我是经历了很多事的人,比较冷静的人,可那个时候我还是,跟您说实话腿哆嗦,因为我已经看到了那个坍塌的废墟。

解说:这时他看到一个废墟中四处翻找的男子,终于他找到了自己孩子的一本获奖证书,姬勇试探着问他,能否将这证书捐给档案馆保存。

姬勇:我说我们来是想收一些遇难孩子留下来的,遗存的一些实物类的东西,有他个性的东西,留给后人,留给历史,当时他还是很疑惑地把我看着,我是农民,农民的娃娃的东西,你们是国家的档案馆,你们有必要吗?

我说老周你知道吗,5月19号那天,全中国下半旗,全国人民都为遇难的同胞在默哀,包括你的儿子,那么国家的档案馆为什么不能保存一个普通老百姓,你农民儿子的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呢?他一听你等着,我说你干吗?他说我帮你通知家长,当时我一下释然了,我觉得我开头了。

解说:在聚源中学,由于场面的复杂,姬勇无法将更多孩子的遗物征集过来,他只好将他们的照片和火化证明摆在一起,立照存证,在这其中我们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胡慧姗,只是当时的姬勇并无法知道,这个女孩将会以另一种特殊的方式被人们记住。先后共有35名地震遇难者的遗物被姬勇存档,他把这些档案归入了一个全宗,全宗的编号恰好是365。

星星,星星,你住的那么高,不怕掉下来吗?我想知道,你在那里快乐吗?秋叶,秋叶,静静地洒落在地,我想知道,是谁把你染成了黄色,是魔术师吗?彩虹、彩虹,你五彩缤纷的衣服是,从哪儿来的呢?我想知道,你为什么在天上,呆一会儿就不见了呢?

这首诗的作者叫曾雨濛,写诗的时候她仅仅十岁,是都江堰新建小学四年二班的学生,如今这首小诗被静静地安放在成都档案馆高高的档案架上,每天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们,都会专门来这里调节这儿的温度、湿度,使它们和周围那些重大的绝密的历史资料一样,被精心地保存着。

陈晓楠:你觉得就说记录下来这个小的生命,他留下来的这个印记,对你来讲,有什么样的价值?

姬勇:那么多人的生命就在那一刻终止了,用一个数据,有多少多少万,或者说我们经济损失有多少多少个亿,我觉得那个非常抽象,他们是谁。

陈晓楠:对,他们是谁?

姬勇: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工人、农民,在什么位置上?他们在做什么,尽可能的让每一个数据,变成一个一个我们可视的,用心灵去触摸的这么一个人物。

2009年四川全省经审核认定的,在大地震中,死亡学生和失踪的学生共有5300余名。

震后大量丧子母亲选择了再次生育,但由于年龄和经过状况等原因,她们中很多人已永久失去了再生育的可能。
[ 此贴被南山在2012-05-24 21:37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