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7590阅读
  • 15回复

舜帝至妫满世系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9-09-21
   
   
    即倡议: 姚、妫、虞,陈、胡、田、袁氏联合起来!共同研考有虞氏及虞舜至妫满世系!力争形成共识!

今先抛一砖,望多引些玉来!


舜帝至妫满世系
 
     一、舜帝至妫满有多少代
 
    (一)、虞舜帝出生接近年

     姚、妫、虞,陈、胡、田、袁氏是五帝之一虞舜帝后裔,属有虞氏。公元前2070年夏朝立,时年舜帝约103岁,舜帝约诞生于2070+103=公元前2173年。 

    (二)、妫满出生接近年 

    《夏商周年表》所确定的时间,周武王伐纣并建立周王朝是在公元前1046年。立国初,周武王便大封功臣及贤君后裔。《史记》曰:“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曰:“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于诸陈。”这说明周武王嫁女与封妫满于陈国是前后时间。周武王嫁女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将来外甥撑政执政,以利周朝江山长期稳固。若说政治婚姻,周武王无求于妫满,满只是圣君之后裔,其父在周为陶正。周武王的女儿除非弱智或再婚不会到三十岁还没出嫁吧?此时周武王不会找一个与自己岁数差不多的人当女婿。因此,公元前1046年时的妫满在25—35岁这个范围是较为适合的,取30岁这个中间数是可行的。妫满的出生接近年约为1046+30=公元前1076年。 

    (三)、舜帝至妫满有多少代(世) 

    舜帝至妫满前后共用时2173-1076=1097年。在1097年里可繁衍多少代呢?用代间隔常数30年进行匡算,1097÷30=36.56代,取整为37代,括两头为38代(世)。留余地取37世,即舜帝为一世,妫满为三十七世。 

    二、“妫纳几姓”说 

    (一)、虞舜身兼多姓 

    汉许慎《说文解字》曰:“姚,虞舜居姚墟,因以为姓。”虞舜,本有虞氏,生于姚墟(山东荷泽县南50里今诸城县),以出生地为姓曰姚;
    汉许慎《说文解字》曰:“妫,虞舜居妫汭,因以为氏。”虞舜,本有虞氏,婚后生活、发迹在妫汭(山西永济市区东南虞乡),以住地为姓亦曰妫。
    有说“舜上尧门为婿改姚姓为妫姓,五代后复姚姓。”这是姚姓人的自圆其说。其实,虞舜身兼二姓,到公元前2112年六十一岁的虞舜登帝位在蒲坂建都,改国号为虞后,人称虞舜,也可认为是舜帝之新姓。没等到“五代”,舜帝29年(公元前2084年)封子义均到河南啇地,人称啇均,啇均择地筑城曰虞城,其后代便以虞为姓,传至虞(妫)满。
    在舜帝身上姚、妫、虞三姓该是,同时兼之。姚、妫、虞三姓是有虞氏下衍最早的姓,同是舜帝身兼和创立。姚、妫、虞三姓直属虞舜后裔,古时虞舜之后裔们没有将自己是姓姚?是姓妫?是姓虞?严格地区分开来。因此现时的姚、妫、虞三姓及各自下衍的氏姓,自妫满以上是同根同世系的。
 
    (二)、妫纳几姓是局部所指
 
    妫纳几姓说,实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单项局部所指,并不是由虞舜帝繁衍下众氏姓的总括!如:晋前书籍中有说“妫汭五姓-陈、胡、田、姚、虞。”;到唐宋可见“妫汭-陈、胡、田、袁、齐、王、孙姓”等;菲律宾《妫满五姓受姓系之书》中的妫汭五姓:“胡、芦、田、陈、姚”;台湾有《媯汭五姓大族譜》,陳甲木民國59年修。甲木曰:“奉原居於媯汭地方之重華公為聖祖,其後代以出生、居地、受封等不同因素,先後又衍生了姚、虞、陳、胡、田五個不同的姓氏。”
    从上引可知,各地所指缺乏共性。有以舜帝为始妫纳下衍姓;有以妫满为始妫纳下衍姓;有以所处地域之有为条件称妫纳姓。至于上述这些姓与姓之间的关系,他们是没弄清的。
 
    (三)、简析“妫纳几姓说”
 
    1、氏、姓发展的三大阶段及特点 
 
    1〉、氏、姓起源于远古氏族部落名号,在周朝前氏、姓没有严格区分,不分大小、先后的。有的氏族部落先用氏,氏下立姓;有的氏族部落先用姓,姓下立氏。
    2〉、氏、姓在周朝,情况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周朝“姓”为广人人均有,“氏”为少为贵,只有士大夫以上及贵族才准有“氏”,用于“别贵贱” 。在周朝凡有“氏”者,一般都有一定量的地盘,这就是“胙之土而命之氏”的精髓之处。
    3、周朝以后特别是到战国以后,随着“氏”的多方式产生和姓氏的平民化进展,“氏”的作用与“姓”的作用等就同起来了。到汉朝姓、氏合一,日常生活中人们只称姓,少有提到氏。
 
    2、“妫纳几姓”说所指不确
    虞舜,其先祖为有虞氏,他自己也本为有虞氏。因有虞氏族人过大,为便于发展,才用“姓”区分之。虞舜生于姚墟就以出生地为姓曰姚;虞舜生活在妫汭又以妫为姓曰妫;后因立虞国,称虞舜也曰虞姓。由此可知:对舜帝来说,虞是姚也是妫,姚、妫、虞同是有虞氏后裔。
 
    1、在“妫纳几姓”中,有将“虞”、“姚” 纳入妫姓下是完全错误的。 “虞”姓是有虞氏的省写或因舜帝称虞舜而起,虞”、“姚”、“妫”当是并列的同属有虞氏下衍最早之姓,不能将“虞”、“姚” 纳入妫姓下。 
 
    2、在“妫纳几姓”中的“陈”, “陈”在周朝不属姓列,陈属氏列。周朝有特定的姓氏制度,周朝姓氏制度的本质是以“氏别贵贱”。因此周武王在封妫满予陈地时,就重赐妫满为妫姓,胙陈土而命陈氏。对满而言妫姓和陈氏是同时而得,所以陈国的首任国君妫满为妫姓、陈氏、陈候、谥胡公,满的后世子孙在未改氏前为妫姓、陈氏是顺理成章的。妫姓陈氏起于公元前1046年,周时“陈氏”,周后称陈姓,纳入“妫”姓是正确的。
 
    3、在“妫纳几姓”中的“胡”, “胡” 在周朝不属姓列,胡属氏列,妫姓下的胡氏当以陈分。要弄清此问题,首先要弄清胡氏最早何时产生?胡公是陈胡公满的谥号,人死后才有谥号,胡公是陈满死后对他的尊称也是总评。什么叫胡?《逸周书·谥法解》曰:“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从解中我们可以知道陈满是位即爱民又高寿的人。即然称为“寿考”,胡公至少有70岁。陈胡公约三十岁娶元妃、得国,到七十岁时,他的两个儿子申公犀、相公皋当在三四十岁间。申公犀、相公皋都当过陈国国君,他俩姓妫姓、陈氏是无疑问的了。由此证明申公犀和相公皋没有由陈氏改为胡氏,因此,胡氏最早可能起源于陈满的孙子辈,约公元前980年。
    胡氏是从陈氏分出来的,用妫纳几姓”的理论,胡氏当纳入陈氏而省略妫姓。在妫纳几姓”的理论里,“陈、胡、田、袁、齐、王、孙”等氏因上面有个“妫”姓,不越级才不纳入有虞氏。以此推理,胡氏上面有陈氏,应直接纳入陈氏而省略妫姓。
  
    4〉、在“妫纳几姓”中的“田”, “田” 在周朝不属姓列,田属氏列,田氏也是从陈氏分出。陈厉公佗生公子完,陈完因避禦寇之乱奔徒齐囯,齐囯侯封陈完邑地后,因古时陈、田声相近,约公元前671年后,陈完才改称田氏。

    5、在“妫纳几姓”中的“袁”, “袁” 在周朝不属姓列,袁属氏列,袁氏也是从陈氏分出。在周朝人人都有“姓”,只有士大夫及以上的贵族才有“姓”又有“氏”。“氏别贵贱”是周朝的一大特色!
    妫满,被封予陈国,为陈侯。说明他有土地又有人民,其地位仅比周武王低,在当时可算雄霸一方。象妫满这样有地位的侯爵,在“氏别贵贱”的特定朝代,能说妫满只有“妫”姓而没有“氏”吗?
    周武王赐妫满为妫姓即在政治上给予认可,又封陈地建陈国以国名或地名命陈氏,这叫“胙之土而命之氏”。陈国的首任国君妫满为妫姓、陈氏、陈候、谥胡,满的后世子孙在未改氏前为妫姓、陈氏是顺理成章的。

    《春秋左传·昭公三年》曰:“既成昏,晏子受礼。叔向従之宴,相与语。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国之诸市,屦贱踊贵。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矣。”这是公元前539年,晋国叔向与齐国晏子的一次对话。姜姓吕氏齐国将要被陈分田氏所替代时,别国大臣们不说“田氏”將取代姜姓齐国,也不说“妫姓” 將取代姜姓齐国,而明指“陈氏” 將取代姜姓齐国。虽然田氏从陈氏分,陈氏本妫姓,但在社会名流中人们只讲“陈氏”不提妫姓,正是氏别贵贱”时代以氏显贵的特征。也是人们对妫姓陈氏陈国的尊重!
    涛涂,是妫满的第十三代孙,他在“以字为辕”前,是陈国的大夫,也当有“姓”又有“氏”!涛涂在立辕氏前姓“妫”姓、“陈”氏是顺理成章的。
    有人会说:“袁姓从‘靖伯庚’就分开了”,此说是姓氏书所虚构。现以此说,‘靖伯庚’是妫满的第三、四代,若真有其人他自然也是姓“妫”姓、“陈”氏!
    不论袁氏何时从何人分出,在立辕氏前姓“妫”姓、“陈”氏是没法不认可的!自公元前656年,涛涂立辕氏后姓“妫”姓、“袁”氏。
 
 
    6〉、在“妫纳几姓”中的“齐、王、孙”等氏,是由田氏而分。用妫纳几姓”的理论,“齐、王、孙”等氏当纳入田氏而省略陈氏。

    总之,因周朝姓氏制度决定了妫满是妫姓陈氏,妫满早期下衍的胡、田、袁氏,无论何时、兄弟几人分家立新氏,其父亲是妫姓陈氏!其他兄弟也是妫姓陈氏!只有立新氏者才是妫姓新氏(胡、田、袁氏)。虽说众多氏姓都是从陈氏而分,因妫满等于陈满,并不影响各氏姓在妫姓下的氏姓兄弟排列!

    3、满衍(纳)多少氏姓

    因妫满在姓、氏上的同一性,他在姓“妫姓”的同时也姓“陈氏”,因此满即可叫妫满,也可叫陈满。从姓氏角度上称满,全称应叫妫姓陈氏满。在周朝那个特定以“氏别贵贱”的时代,人们以称“氏显贵”,对有氏者不再称姓。古籍中称妫满者或妫陈满者少,称陈满、陈侯、陈胡公、陈胡公满者普遍就是这个道理。

    妫姓、陈氏几乎是同时赐、命给虞满的,不存在妫、陈谁衍谁的问题。因妫姓始于舜帝,又因姓大氏贵,才有妫纳陈说。直接从满之妫姓下衍的只有一“陈氏”,因妫满等于陈满。与其说“妫纳几姓”不如说陈衍多少氏。说得更准确点,满公下衍多少氏姓。妫姓陈氏下衍最早的氏姓时间约是:妫姓陈氏起于公元前1046年,因胙陈土而命陈氏;胡氏最早可能起源于公元前980年,为纪念胡公而立胡氏;田氏约公元前671年后,由陈完改称田氏;袁氏于公元前656年,由涛涂以字立辕氏。

    满公下衍多少氏姓?据笔者对陈氏下衍氏姓的研究有如:陈、胡、田、袁、子禽、子穆、子占、子石、庆、子仲、子沮、少西、偃师、鬬门、公良、歂孙、五王、王、鍼、夏、孙、車、占、陸、法、姚、汲、文、毋、衡、胡毋氏等三十余氏姓。

    4“妫纳几姓”应以虞舜之妫姓所纳

    “妫纳几姓”说,初本意指虞舜之妫姓下衍多少氏姓。因虞舜在姓、氏上的多兼性,他本有虞氏,公元前2173年因生地曰姚姓;公元前2143年因生活在妫汭又姓妫姓;公元前2112年六十一岁的虞舜登帝位,建虞朝称虞舜,三姓虞姓。姚,妫,虞三大姓是舜兼舜传早期之姓,归其根属有虞氏。据说舜帝后裔衍姓、氏为:姚、妫、虞、陈;胡、田、袁、王等60多个姓氏,人口达2.5亿之多,遍布世界各国和地区。舜裔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舜帝有虞氏和黄帝有熊氏同属中华姓氏摇篮。

 







[ 此贴被尚海海在2009-09-21 09:0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9-21
尚海海先生的资料整理和研究很有价值,更体现了学术作风的严谨和探索的深入完整.

  追求和奉献风格值得尊重和学习!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9-22
尚海海先生:
    “直接从满之妫姓下衍的只有一陈氏”,这句话欠妥,满公长子申公是陈氏的始姓祖,绝大部分的安定胡氏都认为,满公次子相公是胡氏的始姓祖,您也发表过“相公是胡氏的始祖可能性较大”。那么,直接从满之妫姓下衍的就有陈、胡二氏。您认为我的观点是否正确呢?其他资料很有研究价值,辛苦您了。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9-22
继端宗亲:
    “直接从满之妫姓下衍的只有一陈氏”,这句话值得推敲。因周武王在赐满妫姓的同时,胙陈地命陈氏,对满而言:妫姓,陈氏,基本上是同时而得,不存在妫衍陈的问题,同时也不存在陈衍妫的问题!  但就“姓”与“氏”比较而言,周朝的“姓”为广、大,“氏”为贵,以此论才有妫姓下衍陈氏。
    因“相”当过陈国国君,陈囯人是不会让外氏姓人当权的!相退位后将君位还给了兄长的儿子突。相的儿子怎么想?怎么办?因此,相的儿子有可能为纪念祖父,用祖父谥号“胡”为氏。
    你可能没注意“相”后还有“-”号,意即相的下代可能最早改胡氏。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9-29
尚海海
“直接从满之妫姓下衍的只有一陈氏"  出自何处。不要想当然,这是历史不是数学题,能想当然的,对待历史请严谨一点。
“---妫满在25—35岁这个范围是较为适合的,取30岁这个中间数是可行的。妫满的出生接近年约为1046+30=公元前1076年。”
以当时人均寿命是多少,请尚海海去考证一下。
“用代间隔常数30年进行匡算” 再请尚海海去考证一下。当时人平均寿命。
[ 此贴被胡木生在2009-09-29 16:41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9-29
回尚海海:
请问尚海海先生贵姓?
纵观先生全文很有新意,但先生的很多观点我等不敢苟同。
1,舜帝至妫满有多少代,先生的提法缺乏依据,《夏商周年表》、《史记》、《左传》等书成书年代是什么时候?现代百年内的事都存在争议,几千年前的事凭当时的条件,能记述清楚?
2,代数间隔常数的依据出自哪里?用现代人的代数间隔来衡量古代人的间隔代数是否妥当?
3,先生的“妫纳几姓”说,我只想问先生一句,嬀满是受封于陈地还是赐姓于陈?先生如此武断的就得出“直接从满之妫姓下衍的只有一陈氏”,是一个可以靠想当然下的定论吗?
4,在先生的上文中,我发现先生的所有结论都是建立在“可能”、“推理”上的。虽然先生引用了很多典籍名称,但这些典籍其本身就存在争议。再就是依据一家之谱说源头。

我希望先生在对待古代甚至远古世系上,最好严谨点,不要想当然的自以为是。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09-30
关于“从满之妫姓下衍的只有一陈氏”
胡姓的出现是在妫满受封陈地,其子孙以谥为姓。
陈姓首次出现是在厉公讳完字敬仲,奔齐地赐姓陈,敬仲八世孙名恒,恒曾孙田和,齐赐田国姓--田。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10-02
上述意见很好。所以要众姓都参与讨论吗。

每个人都可以有个人观点,不同观点是需要相应证据作基础的。

代间隔常数30年,正负5年。走综合多地和传统总结。例:

检查老“家谱”应撑握的二把尺子 

                                                        (一)、时间慨念


        “时间慨念”初看比较空、散,结合到具体家谱就立显它的贡献。在不少家谱中前朝人到后朝做事,迈过几百年。后朝人反到前朝作官,缼的就是大时间慨念。“时间慨念”在使用时是装在心里的,从开始到结束。看不见摸不着,时刻要丈量。 


                                                        (二)、代间隔年


       “代间隔年” ,即上代人一岁到下代人一岁时的相距时间,以年计算。“代间隔年”常数或系数为30年,正负5年。
       “代间隔年”的作用,是丈量家族发展,家谱完整程度的一把尺子。它能解一些未知的搬迁年代,也可给某些人于时间的定位(接近时间)。值得一用。
       “代间隔年”同时负有对各分支平均“代间隔年”的制约或指导作用。一般在加减5年范围,大于或小于这个数,就要查查该分支的情况。在计算各分支时,则以各分支的平均“代间隔年”为主要依据。
       “代间隔年”为30年的根据:
        一〉、它是集古谱、今谱、大支谱、小支谱、本姓谱、外姓谱而折中的数字。
        1、湖北襄阳泥嘴袁巷家谱:平均“代间隔年”为29.6年。
         2、湖北南漳龙门混通峪家谱:平均“代间隔年”为35年。
         3、四川城都开榜教授的《新编袁氏家谱》 平均“代间隔年”为32年。
         4、《史记·陈杞世家》的,平均“代间隔年”为27年。

         5、二十四史中袁氏有两大支系。汝南汝阳支,平均“代间隔年”为29年。陈郡扶乐支,平均“代间隔年”为35年。这两支的平均数为32年。
         6、外姓,中国笫一家孔子家谱,平均“代间隔年”为31.96年。
不再一一列举,“代间隔年”为30年是个相对的平均数,它兼顾多方,留有余地。 


        二〉、“百年三代”说,是古、今研究代与年的关系时常见和普遍使用的一把尺子。 


        三〉、姓氏遣传所决定的。

       大凡活体,都是具有顽强的、极端自主性的传递能力。人类是高级动物,他的自我传递能力更强更具排他性。即使有某种改变,也是极其缓慢的。“丫染色体是人类遣传过程中最稳定的染色体。”这是学者袁义达的研究成果。
       人类文化,基本上是以姓氏文化展开的。姓氏文化是以父系丫染色体为魂,为根进行传递的,这就是遗传!现代的姓氏子孙,是古代姓氏祖宗们在现时代的表征。即带有古姓氏的本质,又含有新时代的气息。换言之,就姓氏遗传论,现代子孙具有的、适用的,古代祖宗们照样有,照样适用。“代间隔年”为30年,是匡算代与年关系的通用定式。即可用于近代,也适用古代。

[ 此贴被尚海海在2009-10-02 13:36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10-03
尚海海 先生
  你还是没看清楚我提的问题,你说的 年代间隔年”为30年 代与代之间总的可以为 30 常数 还有要分长子与次子三子等等,如长子传世就不能按你所说的30年,因以 15到20常数算,次子传世还要分他传的永远是次子,那么他的常数加三年为好 18到23 以后每差一级加3这样算出来我认为较准,
由于你是考研有时间的断代,由于时间不同,人均寿命不同,(假想一下当时人平均寿命为39.8,人一出生就晓得他会长寿,而等到29岁结婚?,传说古人结婚在12-15之间结婚),再一个算代因按长子算代,不是在算平均,请搞清楚你的考研课题。
尚海海先生对我胡氏的考研受人尊敬,但对历史有点不严谨。特别是对待我胡氏。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10-03
尚海海先生:
    我帮助您回答代间隔数。代间隔30年是由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在2001年公布的,从公元元年至1995年这个时间段的代间隔系数(男系),它不是正负5年,是正负3年,代间隔系数30年是国家科研攻关项目的结果,这具有权威性,我们应该承认。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