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奉(浙江奉化)始祖胡进思画像的传说及余言
五代末期,吴兴胡庆在蓬岛安家后,遵照父嘱,安心务农。他“发父遗财”,兴修水利、修道路、建邮舍、造凉亭,并“尊儒重教”,兴办当时当地第一所学校。为了解决学校经费,他“置常稔田四十亩”,“廪食以供远近来学者”。因胡庆号“松溪”,后人将此私塾称“松溪学堂”。虽经改朝换代,战事颠覆,“松溪学堂”断断续续从南宋时期延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当时,胡氏私学在当地一带名声鹊起,周边县、乡都纷纷到白溪(现奉化尚田白溪江一带)来请私塾“先生”。
该时,宁海深圳有一大产财主也闻名到白溪请去一位胡姓先生。任教几年后,胡先生和财主很融洽,成了忘年交。可是,胡先生发觉近段时期那财主一反常态,不仅对人爱理不理,而且还常常唉声叹气,显出忧心忡忡的样子。胡先生心里纳闷:不知什么地方让财主不顺心了?因此多次追问财主,但财主总是摇摇头,反反复复两句话:“不关你的事,跟你说没用。”只见那财主一天比一天烦躁不安,在胡先生再三追问并表态或许能帮助出点主意的劝导下,财主才吐出了烦恼的来由:原来那财主财大气粗,忘乎所以地在深圳这个山窝窝里造了一幢大楼,那楼大且高,楼顶竟比当时宁海县县衙还高上三尺!这一下,让他的对头抓到了把柄,就将此事告到了县府。县官一听,岂能容忍,于是下了手令,限期要财主自行拆楼。那财主怎忍心让既损钱财又失面子把自造的大楼拆掉呢?但是胳膊扭不过大腿,不拆也熬不过去。自从接了“手令”后,财主茶饭不思,坐卧不安,举止失常。
胡先生明了原由后,心里嘀咕,自从来到深圳后,东家待己不薄,现在东家有难,理应帮他一把。你道一个小小私塾先生,怎能异地帮助一个土财主违抗县衙命令?原来胡先生知道,宋至道三年(998),当时相国吕蒙正来蓬岛看望年届66岁的胡庆时, 吕不但为胡庆亡父胡进思作祭文,书题“尚书第”、“光禄堂”、“尚父楼”等匾额,还答应了胡庆的一个非常的要求——将胡庆父亲胡进思的画像带到京城,盖上个皇上玉玺,以示珍贵。酒醉当时的吕相国满口答应,到皇上面前后,他极力夸耀当时吴越国和胡进思的功绩。皇上想,让吕自己去盖印吧,反正只是一张画像。一展画,吕相国不知印盖在哪里合适。于是胡乱地在肩上也盖上一印。后想,单边盖的不妥,就在另一肩上也
盖上一个大印。这一下,这张画像就显得非凡之珍贵了。胡氏后人得此后更为珍藏,视为至宝。年少气盛的胡先生简单地想,如果将此画像偷偷地拿来,替东家渡过难关后,再偷偷地去放回原处。神不知鬼不觉,岂不是好事一桩!于是他乘夜潜到蓬岛,偷来画像,又连夜赶回深圳,将胡氏祖像“借”给了财主。
再说到了限期日子,那县官率领衙役,开锣喝道,浩浩荡荡来到深圳。县官一瞧,那土财主家竟毫无动静,大楼依然屹立,丝毫无损。他气不打一处来,正要喝令衙役动手,又一想,那财主看似无动于衷,实则似有所持,莫非其中有腻?于是他下了轿,缓缓地走近大楼,慢慢地想探个究竟。一抬头,只见山门正壁赫然挂着一幅画像,他虽不识画中乃是何人,但却认得画像两肩上鲜红的玉玺。那县官吓得急急忙忙地跪倒在地,手忙脚乱地三叩九拜,毕恭毕敬地退到大路外,慌慌张张地溜回县城去了。
那个本来就将信将疑的财主,想不到—张画像竟有这么大的威力,正乃大喜过望,这一下,任凭胡先生怎样陈明利害、哀告自身难处,那财主却死活不肯让胡先生将画像送回原址了。财主许以房屋、田地,撺掇胡先生在深圳娶妻、成家、安居。胡先生也感到难以无颜再见白溪父老乡亲了。无奈之下,只有听从财主安排。此后,他就在那里安家发族,成了深圳一带的胡氏祖先。
再说白溪胡氏发觉画像失踪和原委之后,多次计划将画像“完璧归赵”。无奈深圳一带对奉化、尤其是对白溪来人防范甚严。且一张画像,藏之甚易,为此束手无策。年复一年,白溪胡族终于得到一个可靠信息:年长日久,深圳胡氏渐渐稍有放松警惕。每逢春节,定要将胡氏祖像挂在厅堂偈拜。白溪胡族精心策划后,挑选年青力强壮士,到深圳挨家挨户一边打龙灯,一边找画像。结果果然发现一户人家正厅上挂着正是胡公宝像。带头的一声吆喝,一齐丢掉龙灯棒,全队扑向画像。说时迟,那时快,深圳胡氏其实戒心未泯,一见事发,急忙一边喊人,一边跳上供桌,用背顶住画像抵抗。因为画像挂得高,前面还有供桌,打龙灯的只能拉到画像的下部,情急之下,用力一扯,就将画像两脚扯了下来。这时,深圳方面的人越来越多,打龙灯的不敢恋战,只得速退,带着仅有二脚的小半张画像,急匆匆地返回原地。
从这以后,白溪胡氏深知,要想再抢回祖像是不可能了。于是请来画师,从抢回来的两脚画上向上裱画胡氏始祖。深圳胡氏也只得再请画师补上被扯去的两只脚。 (2005.2)
有关此类传说,当然尚有多种“版本”,但总体来说,均大同小异,相差不大。诚然,传说只能当作传说,不能作为真凭实据。随着岁月,白溪的那幅画像也无影无踪了。
二00九年春节,宁海深圳胡氏(下简称深胡)修谱。他们自豪地宣布,深胡之祖乃迁奉始祖胡进思第十一世孙七二。深胡说他们是从奉化桥棚胡氏家谱(下简称桥谱)中查阅到的。查桥谱记载,胡庆定居蓬岛后,庆后四代(六世),小十六定居桥亭(棚),又过了五代(十一世),时约在南宋理宗时期七二迁住宁海深圳。桥谱与深胡记载相吻合。为此推想:这位到深圳教书的胡先生,抑或就是七二?
由于有了上述的传说,奉化(至少白溪一带)和深圳附近胡氏,均认定,胡公之真迹画像,理所当然是在宁海深圳了,就连传说中毫不提及的胡公两夫人像,似乎也“跟”在深胡了。于是周边各地胡氏,都纷至沓来深圳,以深胡画像为依据、模仿、拍摄、复制胡氏祖像, 以作供祀、纪念。深胡也自信已持真容不疑。 然览深胡挂出胡氏祖像,其可信度却荡然无存。一千余年来,世事变迁,欲存祖像之真迹,当然不存奢望。但若能代代仿依原像,依样复制而遗存,亦已足矣。然深胡之所谓珍藏胡公祖像,极易看出乃凭空杜撰,无丝毫历史依据。换句话说,此图的指导和画匠对胡氏始祖的历史渊源一窍不通,其制假不能达真,以致使该画像失去存在之意义。
简述理由如下:
其一,万一公,即吴越兵部尚书胡进思(下简称胡公)谱载:容貌雄伟、目光如电。额角声雷、臂力过人。胡公生于晚唐大中十二年卒于后周显德而年(955年)。享年98岁、他逝世后五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960年)。宋太祖死后,其弟赵匡义即宋太宗即位,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钱王弘叔“纳土归宗”,将吴越国归为宋朝版图。这就是说,在胡公亡故后23年,吴越才属宋朝。然深胡之所谓胡公之像,无论是官帽还是朝服,全是宋朝中后期之官员打扮。试想:明朝的海瑞能穿上清朝的和坤朝服吗?显然,这是违背历史事实,逆反常识顺理,本末倒置。再说,其面容也与谱载不合。根据前人名家绘就五代官员形象,当时胡公的服饰,应与电视剧中狄仁杰相似。
其二,婺国夫人赵氏。赵氏是胡公的元配。谱示:文弱、清秀、聪颖。胡与赵于中和元年(881)年结婚,当时胡公24岁。中和四年(884年),生长子璟。乾宁三年(896年),赵氏亡故,时胡公39岁。胡赵仅做了15年夫妻。文中虽未记载赵氏生辰,无法推算赵氏年龄,但按常理,他俩的年龄应该相应无几。然深胡之赵氏画像,却在“大
夫人应该大(老)一些”的常规想像圈子里。所以,将仅三十余岁寿命的赵氏,绘成七、八十岁的老妪,此非大误? 顺便说明一点:胡公之两夫人,并非习惯上称呼的“大老婆”、“小老婆”,而应该称为“元配”或“前夫人”,“续配”或“后夫人”。
其三,邢国夫人杜氏。 谱示:勤劳朴实、健壮、端庄。胡公在73岁时,听从钱王“屡劝”,才“续弦”杜氏。长兴四年(933年),生次子庆。清泰十年(943年),生三子十六(天)。公元955年三月初一日,胡公逝于杭州。过了九个月,即同年农历年底,杜氏也逝世了。杜氏也未记生辰。但从她与胡公做了25年夫妻来推算,她至少应有40余岁寿岁。在画像中,杜氏不应该“小夫人,应该小(年轻)一些”的常规思维。
深胡现存的赵、杜两夫人绘像,是否符合后唐时期妇女的装扮、服饰,亦又是一大疑云。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历史既然未曾留下胡公及两夫人遗容,为了表示敬重和纪念先祖,臆想、杜撰、拟绘谁也没有见过的祖像,未尝不可,也无可厚非。但是,至少先祖的装饰、年龄和大致形象,应尽量按照有关记述加以推及,尽可能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事实,尽量接近、吻合史实。否则,不仅谬误万出,随之以讹传讹,贻笑大方。作为胡公后人,也为此汗颜不己。
谨以此文冀望各地胡进思之后裔同仁,如有珍藏胡公及两夫人绘像,万望与笔者联系,不吝赐予一睹真容,以便共同探讨,共尊同一先祖。
(浙江奉化)胡信胜 0574——88641085
2009年7月
收稿日期:2009.10.26
原载:胡氏宗亲网(
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09-10-26 09:2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