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寻根系统 | 纪念馆
 
 
勤奋耕耘 硕果满枝——记文史专家胡传淮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10-08-29 21:06:22 ]
勤奋耕耘 硕果满枝——记文史专家胡传淮
夏嘉福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0679

成功总是垂青于那些具有潜力而又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人们;成功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一朵开在漫长崎岖道路尽头的鲜花,只有你通过这条道路上所有的考验的时候,才能将它捧在你的手上;成功是一枚勋章,它只奖励给那些真正付出过巨大劳动和汗水的人。著名学者、文史专家、巴蜀文化和张船山家族及著作研究家胡传淮先生年过不惑,就著书30余种、约500万字,他无疑是应当获得这种奖赏的人。


胡传淮于1964年8月出生在四川省蓬溪县文井镇百恒村,他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人。1972年,正在上小学的胡传淮,在“文革”中,常听老农忆苦思甜,就向老农民讨教村史社情的文字记载,人家告诉他:“哪有什么文字记载哟,全部是凭脑子记、口头传下来的。”胡传淮就想,将来我有文化了,要把农民们讲的东西记下来。
读中学时,见历史书后总是有“乡土教材,各地自编”的附言。胡传淮就问老师:“我们有自编的乡土教材吗?”老师说:“我们这里还没有。”胡传淮心里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编乡土教材!

在读大学的岁月里,胡传淮对古典文学情有独钟,潜心攻读历代诗词小说,他准备毕业后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人生有了目标,精神便有了寄托。然而怎样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呢?胡传淮的老师、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著名国学研究家龙晦先生曾对他说:“四川的学者应该把研究的目光瞄准在本土历史文化上,就如同土特产,人无我有,具有特色。”又指出:“要研究清诗,先选择一个地域、一个小群体、一个家族或者只是一个人,仔细读去,不要被《清诗纪事》中那些评价迷惑,这样庶几可得清诗之真。”这些话使胡传淮豁然开朗。他想,许多外地学者都重视巴蜀文化,而生于斯、长于斯的他又岂能视而不见呢?心中的盲点蓦地消逝,心情也自然舒畅起来。于是胡传淮把研究目标定位在明清文学,瞄准巴蜀文化,聚焦到川中遂宁籍宋代学者王灼、明代女散曲家黄峨、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三人身上。


为了这些理想,胡传淮走上了一条荆棘丛生的艰苦道路。

1993年,胡传淮从受人敬重的高中语文教师的岗位上调入蓬溪县政协从事文史研究工作,使他更加有了用武之地。他如饥似渴博览群书,很快就进入了角色,用那支早就小有名气的笔,为蓬溪编纂了一辑又一辑可资历史借鉴的地方文史资料。那年他才29岁,是当地文史工作者中不多见的年轻人。由于他全心身地投入,每年征编一辑《蓬溪文史资料》,质量均属上乘,使蓬溪政协的文史工作走在了遂宁市的前列,在四川省文史界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胡传淮喜欢读书,也喜欢买书,走到那里买到那里。“满街繁华皆过眼,独钟书市久流连。”他藏书万余册,均为蜀中地方文献,陋室皆为书塞满。好友形容其书“好比用砖砌成的堡垒,足以惊倒邻墙。”胡传淮并不富裕,他舍弃了不少个人娱乐和生活享受,把节省下来的钱全部用于买书,几十年来,从不间断。他的精神生活是很丰富的,初交胡传淮,我便认识了为求知而甘于清廉的他。

胡传淮为人随和,心存厚道。为了自己的追求,他不打麻将,不上舞厅,不随便交际应酬,不浪费时间和精力。他说,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孤独是最好的自由,寂寞是最真实的快乐。现在的胡传淮已是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员、蓬溪县政协常委、文史学习委员会主任、蓬山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船山诗词学会蓬溪分会会长、涪江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张船山研究会学术顾问、四川省楹联学会理事、蓬溪县作家协会副主席,2006年又被中共蓬溪县委、蓬溪县人民政府命名为蓬溪县第四批拔尖人才,工作十分繁忙。因此,除了开会和必须的集体活动,无论节日或假期,他全把精力投入到读书、研究和写作上。

胡传淮主要从事清诗、巴蜀文化和乡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他僻处县城,资料十分缺乏。许多地方文献,都是宋元明清刻本,属于珍贵文物,无法购买;怕影响古籍纸张,也不能复印,只有靠手抄。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几年来,胡传淮已抄录古籍10余部、200多万字,如:1994年5月,抄录了民国本《遂宁县志》;1995年9月,抄录了清光绪本《潼川府志》;1996年3月,抄录了民国本《南充县志》;1996年8月,抄录了《历代射洪县志汇编》;1997年3月,抄录了清刻本《吕半隐诗集》;1998年4月,抄录了民国本《遂宁张氏族谱》;2002年11月,抄录了《清诗纪事》……。现在,胡传淮抄录的笔记本多达100余个,写坏了钢笔10余支。为了抄书,他常常忙得没有白天黑夜;抄得头昏了,就用冷水洗脸,清醒后再抄。
时下能专心治文史之学者不多;治文史的学者中,不尚空论而尚笃实者也不在多数。像胡传淮这样能脚踏实地、做扎实的文献工作者,确实难能可贵,让人感动万分。埋头苦干,穷且益坚,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群学者,我们这个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才能穿过岁月中无数次浩劫,得以薪尽火传!


胡传淮用力最多的研究对象是清代乾嘉年间的大诗人、大书画家张问陶及其家族。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乾隆进士,官至山东莱州知府;其祖籍为今四川省蓬溪县金桥乡黑柏沟两河口翰林村(1954年由遂宁划归蓬溪),著有《船山诗草》。由于过去政治因素的干扰,一些文学史对张船山或语焉不详,或略而不谈。但胡传淮自有看法,他不盲从别人的观点,以史实作依据,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客观评价张船山这个历史人物。
1988年,在成都读大学期间.胡传淮就开始搜集有关张船山的资料。节假日,他从四川教育学院乘公共汽车到四川省图书馆抄阅资料。他一坐就是一整天,中午仅用馒头开水充饥,当离开图书馆时,常常是夜幕降临。正是这种不畏艰辛、锲而不舍的精神,使他在短短几个月里,便抄录了26卷《船山诗草》,约50万字。

1998年4月,为了编著《张问陶年谱》,胡传淮自费到金桥乡两河口船山故里,搜遗考古。寻求古碑,查阅族谱;扶桑牵桐,翻山越岭,考察了两河口唐家湾月亮坪张船山墓址及张氏家族墓群。与张氏后裔张隆俄、张清廉等人座谈,记录了几大本有关张氏家族的珍贵史料。
胡传淮长年累月地涵泳于各种典籍之中,钩沉探微,揣摩研究,认真将古代文学史、目录学、绘画史、书法史、佛教史、道教史等,仔细梳理一遍,并反复研读张问陶原著,使其学识精进,日趋成熟。

胡传淮的生活平平淡淡,他常说:“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但这正是一位真正的学者所需要的状态。在漫长的平淡岁月里,他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点一点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点和据点,抵达了这些学问的堂奥,优游于各种古老的知识体系中,他用他日积月累的丰富知识,砌高了他出击的起点和地平线,他终于站到了一个很高的学术平台上,在平凡中创造了不平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00年1月,胡传淮编著的《张问陶年潜》一书,终于在巴蜀书社出版发行,好评如潮。在四川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评奖中,该书荣获优秀成果奖;在遂宁市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中,荣获一等奖;在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第四次优秀作品评奖中,荣获著作二等奖。该书首印,争购一空。随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将该书入选“巴蜀文化研究丛书”,并将其修订再版列为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重大科研项目。2005年1月,《张问陶年谱》(修订本)由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

近十余年来,胡传淮厚积薄发,相继出版了《王灼集校辑》(合著,1996年巴蜀书社出版)、《锦绣蓬溪》(参编,1997年四大学出版社出版)、《巴蜀古诗选解》(参编,1998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大英风物志》(合著,1999年巴蜀书社出版)、《张船山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执行主编,2002年中国三峡出版出版)、《巴蜀古文选解》(参编,2002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张鹏翮诗选》(2006年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千年逸响:蓬溪诗词史略》(200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张问陶研究文集》(主编,2009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船山诗草全注》(副主编,2010年巴蜀书社出版)、《张船山书画年谱》《清诗人张问安年谱》《张问安诗选》《芝溪集》《蓬溪诗存》《川北名胜高峰山》《吕潜诗选》《蓬溪名胜诗联集》《笑问君从何处来:蓬溪姓氏备征》《赤城春秋》《胡氏族谱》《蓬溪县诗词志》《蓬溪县政协志》《蓬溪文史资料》《蓬溪县志•人物志》《蓬溪文献丛书》《张氏文丛》《张鹏翮年谱》《蓬溪家谱碑传集》《蓬溪家谱序跋集》《一本写给康熙帝看的书——烬余录注》等30余部专著;在《社会科学研究》《红楼梦学刊》《中国韵文学刊》《蜀学》《苏州大学学报》《聊城大学学报》《西华大学学报》《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谱牒学论丛》《中华读书报》等学术报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编纂著述、论文、诗词等,多达500余万字;论著多次荣获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等级奖。可谓著述等身,硕果累累。

胡传淮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赞誉有加,其专著发行至欧美、日本、韩国和台港澳等地,产生了很大影响。

国学大师王利器先生读了胡传淮整理的《王灼集校辑》后说:“吾蜀宋代文化,展现眼前,为之神往,实整理蜀宋文化之力作也。”日本东京庆应义塾大学中文研究所池泽滋子博士读了《王灼集校辑》后,给胡传淮来函说:“这样的好书,对宋代文化研究者,定有重要参考价值。”后来,池泽滋子在她所著《丁谓研究》一书中,多次征引了《王灼集校辑》中的有关资料。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社会科学研究》和《天府新论》均在1997年第1期,分别以《金石有声,不考不鸣——读<王灼集较辑>》和《王灼研究的新成果——简评<王灼集较辑>》为题,对《王灼集校辑》一书进行了高度评价,称道该书“是一部当之无愧的、珍贵的文化精品,是巴蜀文化研究的新成果。”1999年,该书荣获遂宁市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浙江大学教授、《全清诗》编委会主任、博士生导师、著名清诗研究专家朱则杰教授说:“《张问陶年谱》是迄今为止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张问陶年谱,这个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它不仅对张问陶研究,就是对整个清代诗歌的研究,无疑都是一件大好事”;“胡先生的张问陶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至少在目前国内外还无人能够超过他。”著名清诗研究专家、福建师范大学博导陈祥耀教授说:“先生以乡谊精工评考船山先生生平,有他人难得之资料,读后深受教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刘扬忠说:“胡传淮先生的《张问陶年谱》和他考证高鹗并非张船山妹夫的文章,已经在清诗研究界和红学界产生了很大反响,胡传淮先生的学术成果,当然主要是他的学识和才力的产物。”著名清诗研究专家蒋寅研究员说:“船山于清诗地位甚为重要,研究者渺见。足下钩沉发覆,成此一编,沾溉学界匪浅。清诗浩繁,必得如足下者,积思广益,或望有陶冶功成之日也。”著名学者、南开大学博导来新夏教授给胡传淮信中说:“船山先生为清代一大诗家,我少年时即读船山诗集,堪称大家。今阁下为之撰谱,可称功臣。”清史专家、山东大学博导王绍曾先生说:“《张问陶年谱》资料翔实,对了解张问陶生平及清诗研究,极有用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廖可斌教授说:“先生之作,彰乡邦之先贤,发潜德之幽光,用力甚勤,用心甚细,良堪感佩!”

四川宜宾学院罗应涛教授在2005年11月3日《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部学术品格很高的好书——评<张问陶年谱>》中,介绍了《张问陶年谱》的内容、特色,称道该书:“体例完备,资料丰富,考核精审,填补了张氏和清诗研究的空白,是一部难得的学术品格很高的著作。”书中不少论断“解决了《红楼梦》研究中的悬案,推翻了许多人引证的《清史稿》的说法。”《文学遗产》2005年第3期也对《张问陶年谱》一书作了评价。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收藏了《张问陶年谱》,并致函胡传淮说:“《张问陶年谱》对新修《清史》中“张问陶传”的撰写,有重要作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2005)一书在《清代文学研究综述》中云:“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了胡传淮撰著的《张问陶年谱》。张问陶是清代性灵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撰著者历数年遍查资料,编成此书。该著概述了张问陶的世系及其家族诗人,记录其生平和创作成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巴蜀文学史》《遂宁市志》《遂宁古今人物》等书,亦对《张问陶年谱》作了高度评价,评曰:“《张问陶年谱》既本正史,又征诸家乘方志,搜采事实及材料最为详备,辨析亦颇精审。”陈文新《中国文学编年史》、蒋寅《清代文学研究书目》、陈才智辑《2005年古代文学研究书目》等,均将《张问陶年谱》列为重要参考书。

钱锺书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都市之显学必成俗学。”胡传淮便是这样的“素心人”。

如今的胡传淮,已是硕果满枝,人称“蜀中才子”。然而他并不满足,仍在文史园地中默默耕耘,继续探索。读书治学在他看来是天底下最愉快的事情,他说:“假如学问成了洪荒中的孤岛,我愿乘最后一叶方舟前往。”真令人感动。最近,他与成镜深等人合作完成了《船山诗草全注》一书,全书洋洋180余万言,这是对他国学功底的极大考验和磨炼,该书由中国社科院蒋寅先生撰序,2010年5月巴蜀书社出版发行。目前,还有《蓬溪文献丛书》《蓬溪家谱总目》等几部书的编著正等待着他。

对于胡传淮来说,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不断探索,不断创造,用自己的劳动和创造,为家乡、为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原载】台湾《世界论坛报》2006年5月16-17日,今略作增补
[ << < 1 2 > >> 1/2 ]
】【打印】【 繁体】【投稿】【续投】【/】【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首 页 - 网站介绍 - 站点动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2007 http://www.hszq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080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028号 TIME 0.11515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