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寻根系统 | 纪念馆
 
 
江苏沭阳胡简敬与花王的故事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7-03-11 20:10:53 ]
江苏沭阳胡简敬与花王的故事

花之魂

转自:http://www.sqdaily.com/20040315/ca51095.htm

(2004-04-12 22:25:22)

在花乡沭阳县的周圈村,有一棵历经200年风雨的古柏,如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花王。这棵被当地姓胡的一位文人命名为卧牛望月的花王,多年来以卧牛望月般接受朝拜的姿势,自得地领受着远道而来者的惊羡。但是,当我今天再一次来到她的身边,我终于发现她已苍老不堪,不禁感慨万千。


据传说,这棵花王来自于皇宫。当年,周圈人胡简敬勤学苦熬,当上了翰林院侍读,花王即为当时的康熙皇帝所赐,并被胡简敬不远千里送回故里,以图光耀门庭,福荫子孙。尽管后来胡简敬在朝廷获罪,被发配到河南种地,但养花弄草的传统还是保留了下来。冬去春来,花落雪飘,历经时事变迁,这里胡氏的后辈从未停止过养花传家兴业的梦想。战乱年代,他们总要拼上身家性命保护花王,收藏好花种和花苗;战乱一过,他们又会重振旗鼓,在土地上种植花草。沭河沿岸,花乡内外,流传着胡姓人物呵护花木、传承花魂的诸多故事。


时光流转到二十世纪末,经过岁月的洗礼,文化的演变,胡姓的门族观念逐渐得到了改变。胡姓开始把祖辈传给他们的种植花木的技艺,向附近的乡亲传播。短短的几年间,周圈邻近的几个乡村,都因发展花木而致富,并从而改变了沿袭多年的生活轨迹。200年前的花魂,如今终于开始惠及除了胡姓以外的人们。但是,在面对花王的问题上,却又表现了胡姓一族的复杂情感,也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文化取舍的艰难。那年,北京某著名的文化机构出巨资前来购买花王,胡姓支部书记紧急召集族人商量,结果却是无一人同意卖出。笔者不止一次听到人们对这一事件的评说,他们中有人说这是胡姓的迂腐,然而,我却认为这是优良传统文化在物质年代的一次胜利。


不过,在花王的归属问题上,周圈的胡姓思维又表现了在新时代的另一面目。在以往的很多岁月里,这棵花王都是被供奉在胡姓的族长家中,后来由于年深月久,花王年岁已高,已不适宜四处搬动了。花王被根植于土地之中,在胡家祠堂落了户,后来,祠堂改建成了以胡姓为望门大族的村民委员会所在地。实行土地承包后,胡姓又整体包下了村民委员会院内的花木,并被命名为胡家花园,花木的修剪和培植由胡姓族人轮流负责料理。但好景不长,由于责任不明,管理不善,园内的花木日渐衰败,花王也日显憔悴。胡姓族人许多人忧心忡忡,却又无计可施,花王的命运面临着又一次的痛苦转折。但大家的心思有一点是一致的:绝不能让花王的生命在他们这一代断送和陨落。前几年的一天,胡姓的一名李姓内侄提出要承包胡家花园,并得到了胡姓的一致同意。花王总算有了新的归宿。


如今,花王依然卧牛望月般地雄踞在并未改名的胡家花园里。胡姓一族的培植花木技艺依然技盖群芳,而在周圈的所在的沭阳县,由于该村的技艺传授,影响带动,终于使一个县都有了花乡的美誉。花乡从周圈开始,由村而乡而县,花王的恩泽已越来越广。而花王,这时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景观。面对她的龙钟老态,我们会感叹岁月沧桑;而放眼花乡的繁荣景象,我们却无法掩饰我们的喜悦心情。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因此,我们祝愿花乡更加繁华似锦,也祝愿花王长驻人间。哪怕仅仅作为景观,也会让花乡人的内心温暖而踏实,步履自信而坚定。因为毕竟,我们明白我们的花乡从哪里来,我们的花乡会走多远。


】【打印】【 繁体】【投稿】【续投】【/】【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首 页 - 网站介绍 - 站点动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2007 http://www.hszq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080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028号 TIME 5.59678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