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7-02-22 15:10:45 ]
|
无锡村前胡氏家族
摘自:http://family-hu.spaces.live.com/blog/cns!D4EA601E61E14452!145.entry#post 本文未经原作者同意转载,如有异议请联系:hxy123@sbc-mcc.com QQ:114412749
一. 老祖宗。 3000多年以前,周朝的周武王封我们的老祖宗为胡公(满)。这是中国胡姓的起 始。自后,胡姓遍及全国各地。据最新的百家姓调查,胡姓居15位,是个大姓。无锡的胡氏 是900多年前,从安徽搬迁定居到此的胡文昭公的后代。文昭公为宋代著名教育家及一代名臣。 文昭公的29世孙胡和梅公,清朝末为江苏谘议局议员,1911年后为江苏省议会员。他是今天在这里聚会的胡敦复,胡宪生,胡明复,胡刚复先生后代的老祖宗。和梅公的长子胡壹修公,次子胡雨人公,三子胡合如公,四子胡保如公是30世孙。壹修公是教育家,与弟雨人公一起兴办教育事业,在家乡堰桥村前创办胡氏公学,一生还致力于地方公益慈善事业。 雨人公是著名教育家,水利专家,清朝光绪17年(1891年)考中举人,后留学日本弘文师院。曾被选为无锡县议会第一任议长,后任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为治理无锡的水利事业作出贡献。后人为纪念雨人公的功绩,1935年於故乡村前公园树立胡雨人先生铜像。当时除南京有“孙总理铜像”外,江苏省仅有雨人公铜像,所以揭幕典礼盛况空前。铜像于文革中被毁,1994年当地政府及老百姓将铜像重新树立于堰桥吴文化公园,在铜像傍,由雨人公的孙子胡法光先生捐资建造“宪生图书馆”,为故乡的文化事业作出贡献。 二. 31世孙的杰出贡献。 壹修公生子三人,敦复,明复,刚复,生女六人,彬夏,蔚兰,范若,惇五,六英,芷华。 雨人公生子二人,宪生,键生,生女一人,卓。 他们都是31世孙。 敦复先生于光绪30年(1904年)赴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后负责在国内于宣统元年(1909年),宣统二年(1910年),宣统三年(1911年)主持举行三次考试。前后选中179人,由敦复先生分批率领赴美,与美国各著名大学接洽,全部安排入学。其中包括宪生,明复,刚复先生及彬夏女士。宪生,明复,彬夏都在康乃尔大学学习,刚复於哈佛大学就读。敦复,明复,刚复均为博士,人们称壹修公一门三博士,教子有方,传为美谈。 敦复先生终生从事高等教育事业,著名教育家,曾任清华学堂教务长,北京女子大学校长三年,后创设立达学社,于1912年创办上海大同大学,任校长。曾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主任16年。1949年,应美国华盛敦州立大学邀请赴美讲学,直至退休。1979年,敦复先生病故,享年94岁。 明复先生从康乃尔大学毕业后,进哈佛大学获数学博士学位,是我国第一个数学博士。1914年,在美留学的一些热血青年,包括明复先生,发起组织了中国科学社,出版了“科学”月刊,以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明复先生回国后,协助敦复先生管理大同大学的大量事务,教授高等数学,物理学,每节课都认真负责,清晰明了,学生们赞不绝口。他还在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南洋中学兼课,其收入很大部分用于大同大学的建设。1927年6月明复先生与宪生先生同返村前,为雨人公夫人奔丧期间,在村前河口游泳,不幸溺水身亡,时年仅36岁。科学社将明复先生安葬于风景秀丽的杭州西湖烟霞洞山坡。在上海卢湾区建立“明复图书馆”,并树立了明复先生半身铜像。 刚复先生于1909年,仅17岁,入哈佛大学,1918年得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东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央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后任大同大学理学院,工学院院长,校长;在浙江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大学任教;1952-1966任南开大学物理系教授。刚复先生为我国著名的前辈物理学家,毕生从事科学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为中国现代物理科学教育作出了杰出贡献。刚复先生1966年病逝于天津南开。 宪生先生于1910年留学康乃尔大学,获得森林学硕士回国。在中法工学院,大同大学等校任英文教授,并任大同大学文学院院长。曾编著初中适用的英语课本三册,被全国各中学采用为教本。曾翻译英文小说“人猿泰山”等,成为当时的畅销书。1929年任财政部部长宋子文的秘书,后调任松江盐务管理局,贵州盐务管理局局长。1947年-1955年任英商怡和洋行顾问。宪生先生爱好体育活动,主要是网球,足球和台球。曾任第四届全国运动会的网球裁判长。1957年于上海去世。31世孙的女前辈们,如彬夏,范若,卓均留学日本,美国,都是当代妇女的先驱人物。 三. 32世孙的情况。 敦复,宪生,明复,刚复先生的子女们原共有16位。非常遗憾的告知大家,目前还健在的有6位。他们是敦复先生的长子新南先生,次女福南女士(在美国);宪生先生的三子法光先生,五子政光先生;刚复先生的次女璞(在美国),三女珊(在北京)。 1997年由热心的法光先生在财力上全力支持修订的“胡氏宗谱”上和梅公的32世后裔还包括女姓在内。因限于筹备时间创促,这次仅有胡性四家后代参加。王仁中先生是我们表兄弟姐妹的代表。按“胡氏宗谱”所列,和梅公32世孙原共有60位,有些失去联系,不完全统计目前健在的约30余位。 今天参加聚会的还有33世及34世孙。按“胡氏宗谱”所列我们四家共有33世孙28位,34世孙33位。 和梅公的33世孙80位,34世孙33位。 四.近百年来,村前子孙,早已散居全国各地,有的已远迁港,台,英,美等地。胡氏子孙中出现了众多出类拔萃的人才。和梅公的子孙们的业绩足可以说明一切。不要忘了,大家的根在中国,在无锡,在堰桥村前。无论在国外,国内的和梅公的子孙们,从这次聚会开始,我们通过现代的信息手段,保持更多的联系。有条件时将建立一个“无锡村前胡氏宗谱”网站,把胡氏宗谱的有关内容摘登网站。把我们32世,33世乃至34世孙的情况,资料,照片发送到网站,互相交流,沟通。虽然我们各自远隔天涯,通过网站我们又近如咫尺。让和梅公家族之间永远和睦,幸福,兴旺,发达。
Family Stories 胡家故事
摘自:http://family-hu.spaces.live.com/blog/cns!D4EA601E61E14452!145.entry#post 本文未经原作者同意转载,如有异议请联系:hxy123@sbc-mcc.com QQ:114412749
胡竟先老太太是无锡村前胡氏31世孙。她住在牙买加,去年过世,享年92岁。她于12年前,给我们留下了一段家庭掌故,请看: 胡竟先给王志道的信 志道: 寄你一篇小文,看了这文,你便可知你祖母的身世,以及你和寄娘(胡宪生夫人华心耕)如何亲法。因为曾外祖母和她的姐姐是相依为命,而周,孙两连襟又是时常唱和,一起吟诗作对,因此来往极密。至你们一代还是如此。请你修改后,翻印给仲光兄弟辈看。也是一段家庭故,如我不说出,大约我死后就无人再知这故事了。 竟先 1994.04.02 一篇小文 在太平天国末年时,在我江南一带,大约进行过拉锯战。那时失败的太平天国军士,已无军纪,所过之处,虐杀人民,苦不堪言。民国九年,我家迁回无锡,住了一年。我还记得那时,如我和大哥,珊妹吵闹过份的时候,家人就说“长毛来了,长毛来了,快别吵了”。长毛是江南人称太平天国军士的俗称,从这一句恐吓小孩子的口头话中,也可看出当年太平天国败兵杀人之多了。就像早年的美国人,只要一说“印地安人来了:,稍懂人事的小孩子,就马上停声不闹了。 当时有一家姓王的无锡人,听到“长毛来了”就扶老携幼的全家逃走,避避风头。因为又有老又有小,走不快,看看快要被长毛追上。他家有两个标致幼女,一个十六岁,一个才十四岁。父兄想长毛追上了,我们还可以跪下求命,这两个女孩子可怎样好?情急智生。看看路旁有一个池塘,岸边长了很多芦苇,就把两个女孩子推入池塘。吩咐她们蹲在泥水里,只留个鼻子在外面透气,无论看见什么事发生,都不许作声。稍停片刻,长毛赶上,全家人跪地求命。那些太平军,一肚子没好气,就拿王家一家人出气,见一个杀一个。一具具的尸身都扔入那池塘里。最后还把长枪伸入池塘,把个个尸体都翻捞一次。看看还有活的没有. 这两个女孩躲在水里,眼看一家人被杀尽,哭也不敢哭。直等长毛去尽,才慢慢从池塘爬出。两个女孩非但无家可归,而全家人在一霎时都杀尽了,今后怎么好?但在这个当头,这两个女孩在逃命之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她们得埋葬父母尸骨,别人的尸身她们已无法可想了。姐妹两人只是尽力把父亲母亲从池塘拖上岸来,下一步又怎样呢?她们只有求天了。她们把尸身放在路边,求了一个读书人替她们写了一个地状,说明父母是如何死的,现在求仁人善士替她们埋葬父母,她们无可报答,只可卖身,为奴为婢。把石子压在地状上,她们两人就跪在尸身和地状的傍边。那时兵荒马乱,人人只顾逃命要紧,哪有心情来管这闲事。恰好此时,来了一个读书人,看见这两个女孩跪在尸身傍边,他就去读了地状,并触动了他的慈悲心。他和这两个女孩说 :“难得难得,如此兵荒马乱,你们逃命要紧。你们如抛了父母尸身自己逃命,谁也怪不得你们。你们是孝女。好,我帮你们办这件事。”于是这个读书人就去寻了一些人,把两具尸身给埋葬好了。诸事完毕后,那读书人忽然想起了一事,就问那两个女孩说:“如今诸事已毕,你们到哪里去?”那两个女孩见问,那眼泪又不断的流下来说:“我们是无家可归的了”。这倒使这个读书人大费踌躇起来了,最后他毅然决然的说:“你们这两个女子如何可以在外面抛头露面。这样吧,如不嫌我家狭小,就到我家去吧。” 这两个女孩于是就在这读书人家住了下来。这读书人姓周,名菊人,那时已过了30岁。在那个时代,一个男子过了30岁还没有成亲,是不可思议的。只是有个缘故,这位周菊人先生,老天给了他一付良善美丽的心肠,可没有给他一副“过得去”的外貌。他满嘴龅牙,嘴唇包不过牙。虽然那时的婚姻全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但哪个父母也不愿把女儿嫁给一个太丑的人为妻。所以周菊人虽已30出头,还未成家。过了些时,周菊人就对那姐姐说:“我们这样孤男寡女一家同住,保不住别人不说闲话。我想,你如不嫌我丑,是否肯嫁我为妻?”那位姐姐毅然决然的说:“那里的话,你是恩人。何况我姐妹的地状言明为奴为婢均可。”于是姐姐就嫁了周菊人为妻。过了几年,周菊人为妻妹择配,选的是无锡世家少宰府的后代,孙姓的书香人家。 周菊人夫人生二女。长女嫁给华家,这女又生一子二女。长女名小田(心耕),嫁胡宪生。次女二田,原许配胡正祥,后正祥在美国娶了华侨女子,二田后嫁萧松立。子应宣。周菊人夫人的次女周辉嫁无锡村前胡雨人为续弦,生一女卓,一子健生。 周菊人夫人的妹妹嫁孙家,育三女。葆如(张彬先生的祖母),婉如(王志道的祖母),卓如(写此文的胡竟先老太之母),抱小叔长子孙景路为后。 关于胡雨人先生的小故事 雨人先生当年毕业于南洋公学后,东渡日本,在日本弘文师范学习时,即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团体-同盟会。学成回国,参加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失败后,先生本来就淡于名利,就转而把毕生精力放在教育和水利事业上。论先生的地位与所作所为,他有足够的条件向上。当时南京政府曾经邀请他当“江苏省民政厅厅长”的重任,而先生竟拒之于门,概不考虑。这种淡于名利,不愿升官发财的所谓“傻人”,受到了人民的尊敬。 在当地,人们一向称之谓“戆头二先生”的雨人先生,是一位反苛捐杂税,严禁烟,赌,反对封建迷信的带头人。如当局在无锡一个小地方也建立了关卡,勒索人民。某一天,先生乘农民的便船路过此地,船载的是农民自产农产品,突然关卡人员喝令农船靠岸检查。检查人员上船检查时,把船中东西翻得个七零八落,而且向农民勒索,双方各有争执,先生挺身而出,晓以大义,那检查人员不认识雨人先生,还是要勒索,先生生气了,就对同船人说,打掉这个关卡,使路过船只,不受苛捐杂税之苦。于是大家拳打脚踢,打进了关卡大门。先生对关卡人员说:“有什么事,到北乡来找我,我叫胡雨人。”这样几句话,吓破了关卡人员的胆,他们一听说是胡雨人,马上道歉请罪,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以了事。 在堰桥西胶山,三月初四是所谓“大王会”期,旗帜飘扬,锣鼓喧天,看热闹的人们,人山人海。在队伍最后由八个人抬着一乘轿子,其中坐着一个泥菩萨,“大王老爷”。突然从轿子背后窜出一个人,跳上轿杠,手舞足蹈。嘴里念念有词,好像没有神志似的。大家都说他是“巫神”,说:“大老爷要砸人了。”大家很怕,如果砸到了,就要生病,倒霉。就在这时先生从街上胡元吉药店出来,问明情由,走上去就把那个所谓“巫神”三记耳光,打得他目瞪口呆,揭穿了他的迷信活动,使他连连讨饶赔罪。先生就在这个人山人海的地方,狠狠地教育了他一顿。这件事也大大开通,教育了那些看热闹的人。 关于胡敦复先生的小故事 胡敦复先生自幼随叔父雨人先生读书,1907年时和他的大妹彬夏到南京参加留学生考试,他们兄妹二人双获桂冠(妹获女榜第一名)。引起家乡人民的震动,也为胡氏家庭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1911年胡敦复先生等创办“立达学社”,1912年成立大同学院,这是大同大学的前身。这11位立达社员,全是靠薪水生活的穷教师,可是他们在大同执教都不拿工资。在外校兼职还要把兼职的薪金取出20%交给大同作为补助学校的办学经费。如此艰苦办学到1913年才改变。 大同大学的办学特点,资金自筹,教学自主,国内首创男女同校同班。胡卓是大同第一个女生。大同耗费了胡敦复先生一生中的主要精力。他还动员弟妹,亲属,明复,刚复,范若,芷华,宪生,胡卓,宜南,新南在国内外学成后到大同服务多年。 胡敦复先生一生编写了很多教材,除教数学外,先后教过英语,拉丁语,哲学,国学,物理等课程,哪门课缺教师,他就教哪门课,教学效果很好,学生们都愿意听他的课。原上海市长汪道涵曾是先生的学生,对先生有很高的评价。 关于胡明复先生的小故事 胡明复先生和刚复先生两人同在一校同班上课。兄弟两人,感情很好,每天同出同归。但是在解答数学习题时,两人常争得脸红耳赤,各不相譲。有一次,两人又争论不休,各持己见动起手来。按校规在校打架,需开除学籍,对先动手的学生,必需开除,而后动手的学生,可从轻发落。但是他们两人被拖进校长室时,谁也不愿意指出是对方先动手。结果他们两人都被学校开除了。刚复被开除后,合如老先生仍替他换了一个学校继续上学。明复就命运不佳,回家以后,受到停学处分。他父亲把他送到宜兴一家小商店,做学徒经商。可是这位酷爱学习的年轻人,依然手不释卷,努力学习数学外语。父亲知道了,又命他回上海去投考商业学堂,在商校成绩很好,屡获第一。最后以优异成绩考取留美。 明复学生在康乃尔大学学习商业经济。学校每年都有一次全校性的数学比赛,明复先生屡次参加,都获第一名。他的女儿金箴回忆:“爸爸后来把三块金牌,挂在我们子女三个的头上说:爸爸不买金项链给你们,你们三人就带上它留作纪念吧。”明复先生在康奈尔大学4年的学习成绩。年平均在97分以上。为全校4000余学生之冠。 关于胡刚复先生的小故事 胡刚复先生原名“光复”,以后改为“刚复”,以示追求真理,终生不阿。1940年浙江大学迁校到贵州,他到处奔波,要求地方政府多多供应房屋,材料和工匠等。但当地政府一个负责人,非但不肯合作,反而伪作假证,诬告刚复先生等“冲入党部,撕毁党旗,国旗和孙中山总理遗像”等等,阴谋陷害,把浙江大学赶出贵州。此事刚复先生一直坚持斗争,直至上告到国民党中央,结果谣言为事实所揭破。后来刚复先生募来一批经费,修建物理楼,这个坏蛋又组织了一批无知流民持刀进行阻挡。刚复先生立即叫照相馆来人摄下现场,同时上告中央,结果坏蛋又遭失败。可见,刚复先生一直是站在与恶势力斗争的最前哨。 浙江大学物理系有人板着手指算过,说胡刚复教授在浙大可算是“五世同堂”了。因为先生在东南大学时期的亲授门生有张绍忠等;王淦昌是吴有训的门生,应该是第三代了;助教程开甲等是第四代;当时的门生李政道等都是第五代门生了。这是刚复先生从1918年回国到1943年为止的近25年中培养的五代学生。从1943年到今天,又快60年了,这“五世同堂”时期的师生,继续发扬先生之学,该不知又有多少代了。
以下资料摘自:http://www.wst.net.cn/wuxifq/renwu/mingren/jdmingren/3138_2.htm
胡通祥,女,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七月初四日生,无锡县堰桥 村前人。7 岁入村前胡氏小学,毕业后得族叔胡敦复的支持,考入无锡
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民国5年(1916年)1月毕业,先后在无锡县立女师第
十四分校、私立振秀女学、青浦私立崇正女校任教。民国7年2月至无锡
西乡河埒口荣德生创办的竞化第二女子高等小学任校长。民国11年学生
逐渐增加,增聘县女师同届同学孙汝舟、王佩莘以及族侄女胡秀霞为教
师,同心协力办好学校。民国16年,竞化女子高等小学由当地教育界前
辈蒋仲怀接办,改名化新小学,胡通祥继任校长。
日军侵占无锡后,学校遭严重破坏。她与孙汝舟、王佩莘等教师变
卖个人金银饰物置办课桌设备,于民国27年秋复课,教师均不领薪水,
坚持教学,并设法购买抗战前的旧课本,坚决不用日伪教材,校内不挂
日伪旗帜,晚上对学生进行抗日救国教育。当地汉奸曾投寄匿名恐吓信,
但她不为所屈。为解决小学毕业生升学问题,于民国33年8月借用化新小
学教室,创办初中补习班,定名为化新中学。为解决学校扩大招生后校
舍、经费、师资、设备等方面的困难,她多方奔走,取得支持。至解放
前,化新中学已成为一所完全初级中学。
1956年,私立化新中学改为公办,改名为无锡市第十五初级中学。
后又改名为河埒初级中学。胡通祥一直担任该校校长。她屡次被评为市
优秀教育工作者,并先后被推选为无锡市政协委员,省、市、区人大代
表,江苏省妇联委员。1957年2 月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并出任民进无
锡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63年又被选为无锡市郊区副区长。她虽身兼
多职,仍立足于河埒学校,不脱离教育岗位。胡通祥终身未婚,献身教
育事业近60年。一生以校为家,生活俭朴,个人积蓄都用于扩充教室、
添置教学设备,或资助经济有困难的师生。1971年患乳腺癌,赴上海作
切除手术。1975年春,肝区又发现癌肿,医治无效,于10月14日逝世,
终年79岁。
|
|
|
|